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记得一次上数学课,是要求学生用量角器量不同角的角度的大小,我刚讲完,没想到一个学生莫名其妙地跑了上来。我想他肯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出乎意料的是,他向我借量角器,脸上露出神秘的笑容。我本来想批评他不遵守课堂纪律,但又想知道结果,于是我爽快地把量角器借给他。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将教育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让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焕发出来,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第一节 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开展的,学生始终处于“接受者”的角色。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更高、更新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将课堂还给学生”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中不仅要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师的帮助下积极主动地、有目的性地去探索知识,以及实践和发展各种能力。

1.给学生自主表现的空间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的责任不是把学生训练成像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人,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拥有自主表现的空间。

下面是一个老师讲述的真实的案例:

记得一次上数学课,是要求学生用量角器量不同角的角度的大小,我刚讲完,没想到一个学生莫名其妙地跑了上来。我想他肯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出乎意料的是,他向我借量角器,脸上露出神秘的笑容。我本来想批评他不遵守课堂纪律,但又想知道结果,于是我爽快地把量角器借给他。没想到的是,当我让他走上讲台前演示时,不光是我还有很多学生,都不约而同地叫出声来:“拿反了!”再仔细看,原来是他想告诉大家反着量,只要用180度减去看到的度数也可以读出度数来。看到那个学生得意、灿烂的笑容,我当场表扬了那位学生。后来我再去上数学课,那位学生就特别爱动脑筋。

对于学生的创造欲望——哪怕是只有一丁点的智慧火花,我们也必须像母亲呵护孩子一样地去精心保护,多给他们成功的鼓励,少给他们严厉的训斥;否则,创造的幼苗就会很容易地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多些理解和宽容,就会多些成长和创造。

2.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助教”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些知识学生确实已经掌握,甚至比我们的想法更新颖、更独到、更优秀,不妨就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老师当“助教”。

案例:“小小食品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湖南版第一册第20课)

在学生充分欣赏、交流各式糕点图片后,学生们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糕点。

师:你们的作品让老师大开眼界,老师都不知道你们的小手是怎样制作出这些漂亮的糕点的,哪些“小糕点师”愿意来教教我和同学们呀?学生纷纷举手。

生:(摘录学生答案)

(1)我教大家做一种“蔬菜汉堡包”……

(2)我教大家做一种“三层生日蛋糕”……

(3)这一种饼干是我自己想的,叫“七色彩虹”,是这样做的……

(4)我教大家做麻花和面条……

“小老师”边示范边讲解,老师当学生和同学们一起跟“小老师”学做,顺便帮“小老师”做一些准备材料、展示作品、提醒补充之类的助教工作。

在实际操作中,“小老师们”总是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方法教给大家,而且多有经典之作和出乎意料的惊喜。实践经验证明,这样做能充分发展学生的各种才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感;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3.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不等待教师授之谓也。”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将教育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让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焕发出来,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下面是一位老师上“家人关怀我成长”时的案例:

师:爸爸妈妈时时处处为我们着想,把我们放在第一位。你关心过他们吗?你可知道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心情会不好,你会想办法使他们高兴吗?

生1:我爸爸做生意做得不好,他就会不高兴。

师:哦,爸爸一定是想多赚点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你能让他高兴起来吗?

生1:我说:“爸爸,没关系的,我们钱少我就省着点花。”

师:你真懂事,老师对你刮目相看。

生2:有一次妈妈和奶奶吵架,她们各自在房间睡觉。我就用零花钱给她们买了一些好吃的东西。

师:奶奶和妈妈的矛盾就这样解决了吗?

生2:没有。

师:同学能不能帮她出个好主意,怎么化解奶奶和妈妈的矛盾。

生3:她可以对妈妈说:“奶奶老了,你就让着她点吧。”然后对奶奶说:“妈妈比你小,你大人不计小人过,就原谅她吧。”

师:你真会做和事佬。下次你(生2)可以用同学给你想的办法去试试。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放开手脚,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