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督导对呼唤的回应
面对学校教育督导需求的提出,区域发展性教育督导实践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以便真正地通过督导评估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提高办学质量。
(一)自评指导时帮助学校准确地提出“需求”
对发展性教育督导而言,自评指导环节是督导人员和学校之间的第一次直接对话,也是督导工作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阶段中,学校督导需求的准确提出是主要任务。从现有的督导实践来看,一些学校可能没有感觉到督导需求。因此,如何让学校的督导需求从“无”到“有”,是自评指导环节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例如:一所中学在督导之初,感觉自己在办学的各个方面都很优秀,很难提出适切的督导需求,在自评指导时,校长就把“无督导需求”的想法抛给了督导组。怎么办?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无督导需求不一定就是学校发展没有问题,只不过是当下没有发现而已。于是,督导组就积极与学校沟通、交流,寻找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富有学校特点的督导需求产生了,成为学校督导的主线。从这个案例来看,在自评指导时要想真正准确地提出需求,需要学校和督导人员的共同努力。学校需要对自身的实际作出适切分析,并对督导需求作具体的明确阐述;而督导人员必须对学校提出的督导需求进行必要的指导与鉴别,把握学校发展中的关键要素,认定有价值的督导需求。
(二)方案制作时重点指向督导需求
“预则立,不预则废”,就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活动的开展而言,督导方案是督导工作的计划,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对督导方案的设计。在这个设计过程中,关键是要在准确把握督导需求的前提下进行操作方案的研制,需要回答的问题包括:现有的督导方案基本框架是什么?面对督导需求,这些框架的内容是否存在缺陷?若存在缺陷的话,有哪些要素必须在督导框架内增加进去?同时,又有哪些要素要做针对性的修正?
同时,对于督导活动而言,督导需求的提出,解决了“督导活动中需要完成的主要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然而,谁来解决督导需求,是随后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否则,再好的督导需求也只是空中楼阁。就浦东而言,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如何更好地发挥现有兼职督学队伍的力量实现“1+1>2”的效果。最近几年来,经过各方努力,浦东教育督导室组建了兼职督学队伍,聘任了一批市区专家,参与到学校教育督导活动中去,目前已初步形成一支由100多名市区专家、基层学校退休校长等组成的兼职督学专家库。迄今为止,督导室已有80余位专家共计822人次参与到205所学校的督导中,有效提升了评估质量。督导需求的提出,对专家配置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是教育督导工作量的满足,而且是教育督导质量的保障。为此,需要在督导时间的安排、督导人员的专业特长以及一些特殊的要求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做到专家配置时应对“需求”力争“人事匹配”,使督导组的专家能满足学校督导需求的有效解决。
(三)现场督导时充分关注“需求”的满足最大化
现场督导,是指督导人员依照督导方案设定的指标要求进入学校(督导的现场),通过采集信息进行价值判断,最终形成评估意见的督导行为。就“督导需求”背景下的现场督导而言,督导人员要最大化地满足学校的督导需求,关键是要真正把握现场督导的各个环节。例如,一所小学是百年老校,如何实现学校在继承发展中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学校的督导需求。学校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辉煌的历史究竟在哪里?目前,学校百年老校精神的挖掘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实现学校的可行性发展的思路又在什么地方?如此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在现场督导环节中由督导组成员给予明确回答。为此,督导组安排了相关专家对学校的教育督导需求进行专门性关注,全体成员对此需求进行不同块面的分角度关注,在信息汇总环节,又对教育督导需求进行专题讨论,在反馈环节,做到对需求满足度的及时反馈,注重倾听学校的声音。最后,学校得到了满意的回答。
(四)督导报告撰写时扩容对“需求”的专门建议
教育督导报告是对学校督导评估的总结和概括。它既是对学校发展水平的客观评价,又是学校今后工作改进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完整、真实、准确的信息。因此,在撰写教育督导报告时,必须充分占有、利用督导评估的一切信息,要对学校的教育督导需求有针对性的反映,并能清晰、准确、真实、动态地反映学校的发展轨迹,对学校发展进行系统的科学思考。为此,必须做到:对需求隐含的问题成因作分析与归因;报告撰写前,全体督导组成员需对收集的信息有充分的酝酿;立足学校的发展,分析学校需求(问题)的解决度,建议是关键;在文本的报告中需求要占有一定的比例度。
(五)督导反馈环节充分关注“需求”的满足最大化
督导反馈环节是对学校督导需求进行互动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确定反馈的基调,做到与团队中的各位督学进行充分的酝酿;决定反馈的方式,既有包揽性的个体反馈,也有综合性的反馈;明确反馈操作者,应事先对基于需求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备课”,并将“备课”的主要内容与团队成员进行沟通确认。为此,我们根据对象的不同,分别将督导报告报告给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相关业务部门和社会公众。
(六)学校改进重点突破“需求”问题
督导需求明确了学校改进工作的针对性,提升了学校督导工作的实效性,更对督导人员专业水准提出更高要求。口头反馈结束后,学校进入整改状态,要在督导报告下发后形成整改方案。为此,必须在过程中落实,把问题与学校执行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对应,有切切实实的举措。督导人员应根据学校面临的问题和情况,基于需求的视角,与学校共同商讨,延伸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的指导功能,帮助学校形成改进计划书。在这里,改进并非仅是形式的文本,改进更多的体现是督导的效果,是推进学校发展的行动纲领。
(七)督导回访时关注学校针对“需求”的问题改进
督导回访是提升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实效性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督导部门必须充分重视。督导回访人员要在对学校基本情况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学校采纳及落实督导建议的具体情况,并就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与有效服务,不断提升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的有效性,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区域教育决策提供必要的素材。为此,督导回访,必须关注学校针对“需求”的问题改进,前提是学校对督导报告中提及的“建议”应有相应的整改意见与回应。同时,回访人员与校方在公众性的交流后,应作些随机性的访谈、资料的浏览以作信息的验证,对改进情况应有对应的评价反馈。
同时,回访环节要把握“督导质量检查”,元评价目标是“需求”的满足度。教育督导工作质量评估是对督导全过程的系统评估,是教育督导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为保证教育督导需求的有效满足,我们必须全方位、多渠道地收集学校督导过程中的相关信息,比较全面、客观地对督导活动作出评价。因此,要拓展与学校沟通的方式,既可以以问卷形式收集学校的需求满意度,又可以通过走访进行面对面交流验证学校“满意度”,也可以借助于观察员帮助我们进行元评价的操作验证。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立足于基于学校常态下的问题关注式督导理念,对现有的督导工作状态进行评价,找出差距、改进办法,保证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的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
(八)督导技术工具研发时围绕“需求”满足作导向
说教育督导是一种专业工作,真正体现在学校督导技术工具的研发上。我们已经通过搭建督导论坛平台,以研发的态势,对督导评估中遇到的资料收集、课堂观察、校园观察、个别访谈、指标研制等督导方法进行探讨,注重督导个案积累,形成共识并运用到教育督导工作中,以提高督导效率。面对督导需求,我们必须对相关的督导技术作针对性改进和重点性关注。例如,对一所幼儿园督导时,学校提出了有序推进课程建设的督导需求。在针对性问卷设计上,我们关键要把握两点,一是“小”,毕竟大范围的教师问卷已经进行,从教师接受督导工作的常规来看,问卷设计的工作量不宜过大,否则会引起教师的逆反心理,不会达到预期效果,况且督导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对幼儿园教师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适宜的“度”是非常重要的;二是“实”,就是要真正把应该通过问卷得到的信息能收集上来,在这里重要的是要倾听学校教师对目前确定的督导需求的看法。
(九)督学专业发展紧扣“需求”的解决作设计
督导人员的专业水准决定了区域教育督导事业发展的高度。就浦东而言,通过“兼职督学”、“专家督学”和“带教督学”,不断创新督学队伍的新机制,提升督学人员专业水平。以需求为导向的学校督导,预示着发展性教育督导的又一次腾飞。督学专业发展要跟进这一腾飞。今后面临的系列问题是:在提升督学人员发现问题能力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能力;如何在依托专家、骨干教师的同时,加强小区督学专业团队内部力量能力互补性?思考学校的需求最大化满足对督学人员的专业要求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提升督学人员的专业素养?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