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需求”的督导指标修正策略

基于“需求”的督导指标修正策略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具有鉴定性的督导而言,相应的指标体系强调统一性,突出国家对学校办学的政策要求。一是在达标水平上,包括必达指标与期望指标。一般而言,必达指标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到教育方针政策上的要求和实际上的可能性;而期望指标的设置应具有超前意识,充分考虑其对学校所产生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三是在指标的精确性上,有硬指标和软指标之分。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当前学校教育督导评估指标结构的普遍现象。

基于“需求”的督导指标修正策略

学校教育督导是根据一定的评价目标,按照一定的指标体系,对学校教育进行的一项综合、复杂和科学的管理活动。可以说,构建科学、合理的督导指标体系是学校教育督导活动的中心环节,也是学校督导工作取得预期效果的核心和关键。下面,结合区域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实践,以督导需求为切入点,对学校教育督导指标体系的设计进行探究。

(一)什么是学校教育督导指标体系

要对学校教育督导指标体系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关键必须要弄清楚什么是学校教育督导指标体系。

1.指标、指标体系与学校教育督导指标体系

在回答学校教育督导指标体系命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对指标和指标体系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所谓指标,其实就是一种活动中的具体的、可直接测试的分目标;而指标体系就是所有指标的集合,是一个具有树型结构的指标集合。每一个指标集都是由若干个子集组成,每一个子集又由更小的子集组成,直至最后一级(称为末级指标)。

我们认为,所谓学校教育督导指标体系,是指在教育督导活动中,有关学校教育具体的、行为化的和可检测目标的具有树型结构的指标集合。具体而言,它包含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指标框架,是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等各级指标构成的框架体系,主要解决针对哪些内容进行教育督导的问题,可逐级分为若干个层级,各个层级的所有指标组合起来构成指标体系。一般来说,一级指标相对比较抽象,其余指标往下逐级越来越具体。二是评估要点,是针对指标体系中最末级指标评估内容所做的质量或数量的规定,是对学校教育活动进行督导评估的准绳。它具体规定达到什么程度才能获得相应的评价结果,解决用什么标准进行督导评估的问题。一般而言,定量结果可用等级或分数表示,定性结果可用具体的语言描述。

2.学校教育督导指标体系的基本类型

学校教育督导指标体系可以分为一般模型和分类模型。前者是评价学校内共性的教育教学现象的指标体系,适用于该范围内所有学校的评价与比较;而后者是评价某一学校中特殊的教育教学现象的指标体系,适用于对某一类型学校的评价与比较。两者在学校教育督导活动中是可以同时存在的,从而在纵向关系上拓展了学校教育督导指标体系构建的视野。因此,我们在构建教育督导指标体系时,既要关注到一般情况,又要注意到特殊情形,把一般与特殊结合起来,从宏观上、整体上去把握学校教育督导指标体系构建的路向。

一般而言,学校教育督导指标体系必然从属于一定的目标导向,即使对于同一所学校,出于不同的评价目的和方针,所构建和采用的督导指标体系也会有所不同;而有时候在同一个督导活动中,对不同学校,也会对督导指标体系略有调整。对于具有鉴定性的督导而言,相应的指标体系强调统一性,突出国家对学校办学的政策要求。而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既强调要考虑到国家对学校办学的政策要求,更要针对学校的实际状况,并着眼于未来发展,来制定基于发展规划的学校自我评价指标体系,不以统一目标为评估尺度,更增强“增值”评价。

当我们着眼于指标体系中的具体指标时,可以对其从达标水平、指标内涵和精确性等方面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在达标水平上,包括必达指标与期望指标。一方面,必达指标与期望指标是对同一项指标的评价,必达指标是达标下限而期望指标为达标上限;另一方面,一些特定的如违纪情况的最低限度规定是必达指标,而对各种获奖等则属于期望指标。一般而言,必达指标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到教育方针政策上的要求和实际上的可能性;而期望指标的设置应具有超前意识,充分考虑其对学校所产生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二是在指标内涵上,有稳定性指标和变动性指标。前者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内涵保持不变或者在指标体系中持续保留的指标,着力反映学校教育的不同特点;而后者是在不同时期可改变内涵的指标,凸显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可塑性,使我们能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价标准。三是在指标的精确性上,有硬指标和软指标之分。所谓硬指标,是指达标要求是固定的精确的指标,主要是学校教育的硬件设备;而软指标是达标要求伸缩性较大、较模糊的指标,强调对学校教育核心要素的分析评价。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当前学校教育督导评估指标结构的普遍现象。这些不同类型指标的分类,有助于我们从横向关系上理清学校教育督导指标的构建,并从不同角度去考察同一指标的内涵,确定其合理的构建方法与技术。

(二)指标体系是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学校教育督导指标体系一方面要力图刻画学校教育的主要特征,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学校教育的育人属性;另一方面,要体现出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的目的和导向,在充分承认和关注不同学校之间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和协商寻找学校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学校效能的提升、核心能力的增长和发展氛围的和谐。因此,指标体系成为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1.指标体系充分反映学校教育的育人属性

育人是学校教育的本质属性,而育人又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因此学校教育呈现出复杂的特性。这就要求督导评估必须充分考虑学校教育系统的内在要素及其关系。一般而言,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法律确定的法定性要求、现代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学校发展计划中的重点项目等方面。其中,教育法律确定的法定性要求是学校教育的统一性要求,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政治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最低标准,对所有的学校教育具有强制性作用,是一种必达指标、硬性指标,也是一种稳定性指标。现代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是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和学校管理是保障,而最终的归宿是要促进受教育者的健康发展。这是当前学校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一种期望指标、软性指标,也是一种变动性指标。学校发展计划中的重点项目是学校对自身发展的一种期盼,是现代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在一所学校中的具体体现,是学校个性的充分表达,反映在指标体系上,就是要给学校留出“空白”。

2.指标体系具有明确的导向性

在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活动中,指标体系具有积极的导向功能,它不仅能直接解决评估什么的问题,而且能直接决定督导评估标准的设计和评估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深化素质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为此,督导人员依据指标体系,对各项指标给出评估等级和等级标准,然后逐项搜集学校教育活动及其效果的原始数据、资料和信息,并经过整理和分析,与评估等级标准进行比较,得出每一项指标的评估结果,最后根据对各项指标的评估等级的分析与综合,对学校教育工作及其效果作出价值判断。只有综合整个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评估的结果,才能反映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达到预定目标的程度。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体系直接影响着学校办学思路的确定与策略的选择,并会引发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课程的实施与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三)学校教育督导指标体系设计应对需求介入的主要策略

既然指标体系在督导活动中具有上述的重要作用,我们就必须针对不同督导条件下的指标体系设计进行针对性思考。当需求因素介入到督导活动中时,学校应对督导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在不断增强,因此学校教育督导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对此给予充分关注,注重给予学校更多的自主发展时空。

1.突出政策的敏感性和相关性,在原有指标的基础上作“先减后加”性调整

政策的敏感性和相关性是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指标体系的生命力。一般而言,我们倡导指标设计应具有导向性、可测量和可操作性,但指标的内容必须包含督导的基本职能。而监督与指导是教育督导的两个基本职能。督、导并重,既强调改进与发展,又注重问责与管理,这是我国学校督导评估改革的基本方向。那么,如何认识在教育督导中“监督”与“指导”的关系呢?正如学者文新华所指出的那样,“第一,监督是指导的前提。实施监督是教育督导的根本任务;第二,监督中包含了指导。教育督导方案本身就是一种具有指导性的行政文件。两者之间是承续关系和包含关系,在教育督导行为中不能忽视指导,但教育督导不是教育指导。”

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指标体系的内容应该能充分体现这些方面的特征,要把国家当前有关学校教育的法律、法规与规章的相关规定有机融入到指标中去。应该说,学校督导需求的提出,反映出学校需要得到更多有价值的指导,但这种指导是以外在的监督为前提的,从而使得遵守相关的政策规定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故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要紧紧抓住政策的敏感性和相关性,适时根据政策的规定,对原有的督导指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一方面要删去与政策抵触的指标要素,另一方面要及时将政策要求的硬性规定及时增加到指标要素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为区域教育发展与教育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参考。

2.注重教育督导评价重点的转移,加大需求介入指标的权重度,体现督导活动的重点性

当代教育评价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是强调过程导向,关注过程及过程的改进,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在当前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更新理念、扩展视野,将对学校工作的督导评价重点转移到教育质量的提升上来、转移到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上来、转移到对教与学的评价上来、转移到对基础与常规性工作的评价上来,这些实质上也是当前学校督导需求提出的主要聚焦领域。

为此,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该服从于学校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学生发展规律,适当加大教育教学质量与学生发展状况这两个指标的权重。学者陈玉琨围绕“学生的成长才是学校成功的标志”这一主题,提出如下观点:“在基础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中,我们应当强调学校为学生作了多少贡献、学生取得了多少进步,而不是学生最终达到了什么水平,只关注学生的绝对水平,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生源大战。”在素质教育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一项关系大局的重要任务。

故在构建区域层面的学校督导评估指标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学生发展,把其置于指标体系的首要位置,设计以它为核心的评估指标体系,以有效地强化学校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育人意识。

3.需求可以介入指标也可以不介入指标,其指标意义必须有学校自评作奠基

前文在论述学校如何适切地提出自己的需求时,明确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即:一是要全面、历史地分析学校的整体发展情况;二是要引导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对学校发展状态的分析;三是梳理和筛选学校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四是明确阐述督导需求。由此可见,需求在介入指标的形式上是无严格规定的,既可以介入指标,如对应指标中的相关要素,也可以不介入指标,但在内容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必须有学校自评发展机制作基础。

当下,现代学校制度与传统学校制度的最大区别在于学校是否具有发展的自觉性,即:学校是否有意识地对自身发展作出有效设计。可以说,学校发展计划的构建是学校自主发展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标志。而目前学校对发展计划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态度。一是“文本”型发展计划。这类学校非常注重计划的理性建构,可惜的是,当计划出炉后却被束之高阁,学校仍按照原有经验运行着。二是“落地”型发展计划。也许这类学校计划缺乏华丽的文本设计,但学校管理者却能按照其中的目标系统设计,引导全体教职员工脚踏实地地向着既定目标前进。这其中有一个相当关键的因素值得关注,即:学校自评指标体系是学校发展计划的有效载体。两者之间是“树”与“根”的关系,只有学校自评指标体系这个“根”营养丰富,学校发展计划这棵“树”才能茁壮成长。因此,通过学校自评指标体系制定,能把学校发展计划中的关键性工作与任务落实到人,进而在一定时间内去完成这些任务,形成一种学校自评机制。

(四)当下浦东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与框架结构

浦东新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结合国家、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有关精神,把“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主题有机渗透到各学段中去,突出学校发展的不同主题,如普通高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义务教育阶段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需要”,学前教育要“为儿童幸福和发展实施快乐的启蒙教育”。为此,浦东新区的高中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关注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义务教育阶段以均衡优质为主题,依照上海市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构建指标体系;学前教育以公平普惠为主题,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参照,对现有指标体系进行修订。具体内容可以参照附录中的相关方案(附录一—附录三),在这里作一简要介绍。

1.高中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培养人才、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以教学为中心是学校工作的基本规律。从普通高中全部工作的比重来看,教学工作所占的时间最多、涉及的知识面最广、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最全面,对学校教育质量的影响最大。因此,研制相关的教学工作督导指标,对于保障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是非常关键的。它可以督促学校更加重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围绕教学来安排其它各项工作,并推进学校教学工作不断改进,增强教学质量意识。

普通高中教学工作督导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是指标选取及指标之间结构关系的确定,通常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的建构流程如图3-1所示。该体系遵循教育评价的“输入—输出”模式,强调以教学质量观为出发点,在教学管理与教学实施中实现有效输出,具体表现为教学成效。其中,教学管理包括领导行为、师资建设、资源保障和管理制度四个要素;教学实施涉及到课程计划、课堂教学、学科德育、校本研修和教学评价五方面,并使课程计划、课堂教学、教学评价联成一体;教学成效体现在学生发展和社会声誉方面,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注家长和社区对学校的满意度;特色创建是高中多样化发展的一种体现,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统一的原则,在注重过程要素的同时,对结果要素给予较大比重。

img10

图3-1 普通高中教学工作督导指标研制的基本流程示意图

2.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教育公平要求建立一个较高的国家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办学质量基本标准,或者说,设定一个较高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的基值”,保障所有地区、所有学校都达到此标准,给予所有学生有质量、有保障的教育。当下,上海市和其他省市一样,下发了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基本办学标准。从现有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的内涵性内容来看,其相关要求其实是非常高的,如课程领导力、家长和社区参与学校管理、学校自评机制、减负等。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对教育均衡的理性认识,对关键性的要素进行深化分析。

结合浦东新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目标,我们把上海市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转化为督导的具体指标,形成指标体系,作为达标块的法定要求。《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从课程统整的理念出发,把办学内容分为资源配置、学校管理、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五个模块。指标研制过程中,从学校工作的部署策略以及内设管理机构的现状考虑,我们把“资源配置”吸收到“学校管理”模块中(因为资源还有有效使用和妥善保管维修等管理要求),把“资源配置”中的师资配置内容放入“教师发展”模块中,使内容相对集中,把“课程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单列出来,成为“课程教学”与“德育工作”两个模块,使之较为符合学校目前的办学实际,待以后在条件相对成熟的时候,再考虑在大教育观念下的进一步统整。单列是为了切合实际,统整是为了适应发展。此外,我们还从操作层面上将学生发展思想渗透到学校管理、课程教学、德育工作和教师发展四个板块中去。目前,该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模块)、19个二级指标和42个评估要素组成,并作了相关标准与要求的规定,涵盖了《办学基本标准》的全部内容,构成了均衡发展的达标标准。

指标体系一方面鼓励学校在19个二级指标领域内,有选择地进行个性化的思考与探索,对达标标准实现程度上的突破,呈现“超标”状态;另一方面,鼓励学校在科学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形成个性化的、独特的办学理念,系统构思学校的特色发展策略,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与实践,努力追求与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培养出特殊品质的学生,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这样的办学思考与实践,已经突破了《办学基本标准》的规定,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可以作为学校的创优点提出申报,督导评价时将从创优思路、创优计划与目标、创优行动、创优成绩和校内外的评价五个方面进行考察分析与认定。指标体系为学校的创优特色发展留下了自主选择的空间。

这样,达标点、超标点和创优点的关系可以见表3-2。

表3-2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指标体系框架关系表

img11

3.幼儿园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提出,“要坚持学前教育的科学性和公益性,为儿童健康、幸福成长实施快乐的启蒙教育”;《浦东新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提出,“学前教育要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相结合”。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愿望。为此,教育督导必须体现这种要求和愿望,通过督导指标体系的优化设计,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学前教育督导指标更加突出地要求幼儿园建立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机制,更加注重发挥家长、社区参与幼儿园民主管理、监督和评价的作用,更加重视幼儿园课程领导力和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提高,更加关注园本研修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同时,该指标还建立了0至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制度,并增加了特色创建部分。这样,对幼儿园督导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六个领域:园务管理、课程教学、保健工作、队伍建设、幼儿发展和特色创建。

为了确保对“幼儿发展”评价的科学性,观察的对象一律为大班幼儿,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视幼儿园规模的大小,随机抽取2至3个大班进行观察。观察时,根据《幼儿发展情况观察记录表》(表3-3),分A(好)、B(较好)、C(一般)、D(较差)4个等级分别记录人数,根据每项指标各个等级的人数折算成该项指标的分值;同时,根据每项指标的分值算出总平均分值;最后,根据总平均分值确定总体评价等级。从目前试行的情况来看,督导组对学生发展的评价更为科学,更能得到基层幼儿园的认可,今后尚需对这种群体判断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使其结果更为合理。

表3-3  幼儿发展情况观察记录表

img12

(续表)

img13

(续表)

img14

教育督导指标是督导活动中导致评价结果不确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督导实践中,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指标设计的重要性,并在组织实施评价中加以特别的关注,才能真正提高教育督导效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