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浸润于体验——当我步入教学
教育如同审美,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是一个植根于课堂教学的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始终在观察和思考中,日趋将对教育的理解、对立美的诠释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力求在这样的教育实践中,诱发学生的审美感受,促其在经验积累中,不断唤醒审美的欲望,不断激发审美的兴趣,不断完善审美的取向,不断建构审美的愿景。对普通学生如此,对我们的学生更是如此。
为此,我们的教师用心体验课堂,用情贯穿教学……
一、洪湧《在美的情感关系中实践有效教学》
如何开展对“问题学生”的有效教学,提高我们学校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学校教师思考的问题。就物理学科而言,学生普遍存在不爱学、不愿学、学不会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一上物理课就精神不济,趴在桌上打瞌睡,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容易开小差、与他人讲话,作业不认真完成,随意抄抄了事等。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督促他们按时、认真地完成学习任务成了我们最棘手也是最关注的问题。
我们学校虽然每个班级的人数不多(均在15人)以下,但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其特殊的问题存在,这些问题总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能力型学习困难。有的学生因其智力比较低下(通过测试,其智商在70左右[1],低于大多数的同龄学生),无法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有的学生则因为之前一整年都辍学未参加学校学习,物理学科的基础完全没有,因此无法跟上初三的学习进度;还有一些学生各方面能力都还不错,但是计算能力却极其缺乏,几乎无法完成最基础、最简单的计算,这就阻碍了他们在物理学科上的提高。
二是动力型学习困难。在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有学习动力缺乏的问题存在,其主要表现在自己对学习没有任何要求,无论考多少分,无论学得会还是学不会都无所谓。而我们这些学生的家长也大多对子女没有学习上的要求,对其学习放任自流。因此,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对学习,都抱有无所谓,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的态度。例如有的学生因平时沉迷于其他的事情,一到上课就无精打采,明明有能力学好,但就是不愿意花时间花力气在学习上;有的学生今天高兴了,听得认真些,明天又不高兴了,就完全不听课了;还有的学生干脆以“我不会”“听不懂”为理由,索性放弃不学。
面对这样一群学生,要使他们能重燃对学习的热情,恢复对学习的兴趣,克服惰性,提高学习成绩,必须在方式方法上下工夫。我们认为激发“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必须通过软措施与硬措施的双管齐下。
首先,我们从软措施角度上,为了让学生本身能产生学习的动力,使他们重树对学习的信心,我们从情感建设、认知简化和内需强化这三个维度着手,以期达到对学生学习自信心的重建。
1.情感建设激发愉悦心理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纽带是影响教师的期望效应能否在学生身上得到回应的重要因素。根据我们学生与教师的特点,我们将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分为两种:非信任型和信任型。
我们先看非信任型。众所周知,我们这一类特殊学校的学生在管理上比较困难。因此,有些教师为了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有效地管住学生,往往选择采取强硬的手段。这样做的确可以短时间内有效地管理学生,但问题也往往随之产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越来越疏远。表面上看,教师的管理非常有效,教师怎么说学生就会怎么做。但事实上,这样的隐患就滋长了这些“问题学生”的阳奉阴违。教师在时,佯装很认真地在学习;教师一走,就马上“原形毕露”。因此,这种非信任型的师生关系并不能使教师的期望效应在学生身上得到回应。
我们再看信任型。这种情感关系的形成需要教师用自己的师德去感化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教师的所作所为都是于己有利的。只有当学生认识到我们教师的严厉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时候,他们才能对这个教师产生信任感,而此时教师的期望才能在学生身上得到响应。大多数的学生虽然在行为上时常表现出对教师的不认同、不理解,但从他们的内心来说,他们往往都清楚地知道教师的严厉都是为了自己好。但是,在我们这样的学校的学生也许并非完全如此,他们中有的人对于“朋友”的信任往往胜于教师。因此要取得他们的信任,教师往往需要付出更多,且这其中的分寸拿捏需要经验和不断的尝试,既要爱,又不能过于溺爱;时而要宽容,时而又要严格。
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起了信任型的情感纽带,教师才能进行接下来的教育工作。只有当学生打心底认同了教师的身份,教师的教育、教师的期望才能在他的身上得到体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发现,当学生喜欢一个教师的时候,这位教师任教的学生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的缘故。
2.认知简化激发审美感受
进入我们学校的学生总体来说,学习情况都不是很理想,智力水平也普遍偏低(当然其中也不乏比较优秀的学生,但所占的比例是很小的)。因此,为了使他们也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重拾对学习的信心,我们必须在教学上进行简化。如何简化呢?我们的学生最终都是要参加中考的,都是要和一般学校学生一样进行检阅的,因此知识点不能简化,所以只能对传授的过程进行简化。
多用视觉刺激。艾森克与基恩在研究认知心理学过程中发现,人类接受外界信息主要靠的是视觉,视觉信息占人类接受信息的80%。因此,在课堂上我也尽量给予学生视觉的刺激,做到有视频的放视频,有图片的放图片,如果视频和图片都没有,也要尽量采用板书等形式,加强视觉刺激,引发审美欲望。例如,在上大气压强这一课时,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都很难在课堂上重现。如果单单靠嘴来描述或是配上一点图片都不足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完整深刻的印象,因此我在网络上找了这两个实验的视频,一边播放一边讲解,这样学生对这两实验的过程都有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我们在练习中做到“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如果试管发生了倾斜,水银的高度会不会发生变化”,就有不少学生回忆到:教师曾经放过一个视频,里面做过这个实验,结果水银的高度是不变的。这样原本比较难解释难理解的原理,因为有客观事实的佐证,学生也很容易接受了。
一题一解,专题细化。我们学校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学业成绩普遍不如一般学校的学生,加上缺乏信心,每逢考试总是自己先行放弃,最后的成绩总是不理想。为了有效提高他们的成绩,我们采用一题一讲解的方式,针对一些必须掌握的题目(例如力的作用效果,浮力、热量的计算等),一道一道的拿出来讲,为讲解一道题目往往要花上一两节课的时间。举例来说,热量的计算是近几年来每年中考都会出现的题目,题目中往往都直接告知的物体的质量、比热容和温度的变化,解题时,学生只要写上热量计算的公式,然后代入数值,计算出结果。但是我们的学生往往不知道写什么公式,计算上也存在着种种问题,因此遇到计算题,他们往往选择放弃。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将这一类的练习题找出十几道来,让他们集中练习,为的是让他们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形成条件反射。针对学生计算能力差的情况,我们暂时先允许他们使用计算器,这样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类的题目我也是有能力解决的”,以后遇到相同的题目,学生就不由那么容易放弃了。
反复操练,形成记忆。我们的学生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学过的东西记不住。例如,今天讲了右手螺旋定律,也许明天有80%的同学能够很好地完成右手螺旋定律的习题。但是往往一个星期之后,几乎只有极个别的同学才能完成右手螺旋定律的习题,大多数的同学已将之遗忘。这主要是和我们的学生学习不用心,不求甚解有关。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他们已经形成的学习习惯,只能通过反复的练习来对抗遗忘。以右手螺旋定律为例,这一类的习题在一般学校,老师讲个五六遍,几乎大部分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了,但是在我们学校上,我们整整给学生操练了近百题,才使六七成的学生在考试中不再发生错误。
3.强化内需激发审美感悟
需要是最终导致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个内在动力,学习也一样,如果学生本身不愿意学的话,那么无论教师想什么样的方法,用什么样的招,他也是学不会的。因此,强化学生内心对学习的渴望是提高学生成绩的第一步。
我们通过为学生设置目标来强化他们内心对学习的需求。当然,这个目标不能设置得过高,如果设置得过高,学生会认为自己不可能完成,因而容易在任务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率先放弃了。当然,目标也不能设置得过低,否则就起不到强化内需的效果。那么怎么样的目标设置才算是合适的呢?首先,对于这个目标,学生从内心来说认为自己是能够达到的。但同时,这个目标又不是学生能够轻而易举达到的,他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为此,我们采用SWOT分析法[2],来帮助每位学生设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目标。所谓SWOT分析法就是指找出自己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来为自己准确定位。以各区的中考模拟测试为例,综合这些模拟试卷,找出哪些题目是我们学生有能力完成的(优势),哪些题目是我们学生不可能完成的(劣势),哪些题目我们学生有可能会做对(机会),哪些题目我们学生有可能会失分(威胁)。综合这些因素,我们给学生设定的目标是30分(仅以一个班级为例),这个分数对于大部分的学生而言,只要认真完成试卷,基本都能达到。结果,平时一些每到考试就开始睡觉的学生居然也开始认真做起试卷来了,有些学生为了考好,居然翻阅起了以前订正过的试卷(尽管这在其他学校可能会被以作弊论处,但在我校,却是个好现象,这表示学生自己有了学习的渴望)。由此可见,一个合理的目标,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他们对学习的内在需求的。
其次,我们从硬措施角度上,主要是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方式来维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学生懒惰时给予鞭策。正如之前所言,我们的学生学习状态的起伏很大,并且常常是“一天打鱼,五天晒网”。为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必须有强硬的措施来维持他们积极的学习状态,这个强硬的措施就是指惩罚。尽管现代教育并不提倡教师采用惩罚的手段来教育学生,但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散漫,惰性大,容易被其他事情影响学业),惩罚的措施是必须。但是惩罚必须和奖励相互配合着应用,才能起到效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例如,要求学生每堂课记好笔记,作业按照规范来做。如果学生能很好地做到我所提的要求,就给予加分、减免部分作业的奖励;相反,如果不能做到我所提的要求,就要给予扣分、补做或重做作业的要求。这样一来,大部分学生都能为争取加分或减免作业而积极努力,尽可能避免被扣分或补做、重做作业。
通过以上这些措施的尝试,班里学生的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平均进步在10分左右。尽管有些措施从理论角度来看是有一定基础的,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其“度”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度”把握得好,效果就会明显,若“度”把握得不好,则往往是适得其反。
二、张祎萍《我们的课堂一样精彩》
我们的英语教学课堂往往会出现这些情况:学生英语学习基础差,既听不懂又不愿听;英语学习行为习惯差,课堂上注意力缺失、多动、有抵触情绪;缺乏英语学习兴趣,缺少掌握学习的方法。这诸多学习心理与行为问题,致使教师辛苦准备的教学无法顺利实施,其结果是“问题学生”的英语学习恶性循环,再有是按图索骥的教师在课堂上无所适从。
任教“问题学生”英语教学以来,我们尝试了许多不同方式的课堂差异性教学。课堂上,我们经常采用分层教学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的小组进行分组式学习,让学生在同一个课堂上有不同的收获,达到面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可以获得进步的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课堂情境再现。
片段1:插嘴现象的因势利导。
课堂上,我们请了两位学生来带领大家朗读对话,代替了平时我自己带读课文的方式。这时,台下的同学读得都比平时认真和大声,讲台上的同学一有朗读错误的地方,下面马上有同学就插嘴指正。这样,一旦遇到脾气暴躁的同学,就难免会引起一场口舌之争,其他学生也就分散了注意力。此时,我们立即指出:“你指正得正确,那请你来带同学们读一读。”那位学生洋洋得意地站起来读了以后,我们又对讲台上的学生说:“读错没有关系,关键是下次不能再读错,这样同学们就不会打断你。”朗读的效果很好,领读的学生有了锻炼的机会,敢于开口说英语,而下面的同学记忆得也比先前牢固。
片段2:游戏中练口语。
我们许多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兴趣。职高班英语课堂中,我们请了一位自告奋勇的学生组织其他同学分组朗读并背诵对话。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按照平时的分组操练了之后,有几位同学提出了“接龙”游戏。以“I’m the guest,and you are the reservationist(receptionist,bellman)”身份互换作为游戏的开始,自己挑选同学,一个接一个地提问与回答。在这样的接龙过程,许多同学都能脱离对话材料,很自然地与同学进行对话,更有一些学生,竟然说了许多额外扩展的英语口语,让我惊喜不已。同时也提醒自己,在平时的讲课当中,也不能忽视学生本身的潜在能力。在这样一个游戏当中,大多数的同学都能遵守游戏规则,自觉主动地进行英语口语的对话,不知不觉中,达到了教学目标,能背诵出一些简单的“宾馆接待”的对话。
我们还在课堂尝试了其他一些游戏形式进行教学,例如:角色扮演、分组竞赛、看动作猜单词和说句子等,不仅使学生提高了英语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片段3:同伴互助。
初中女班课堂上,小王各科成绩都不错,唯独英语几乎彻底放弃,基础极差,听不懂也不愿听,于是我们将她安排在其他几个成绩相对较好的同学一组。讲解课堂练习时,小王又开始心不在焉,不知道老师讲到了哪里,拿着笔发呆。在教师眼神的示意下,该组的组长小林上前检查了她的练习,及时拉回了她的注意力,同时在安排同学自我讨论和练习的时候,小林就帮助小王指出她练习中的问题……小王的注意力逐渐拉回,准确地找到所讲的内容,并且在同学的帮助下开口说了,至少在学习英语中,跨出了一大步,掌握了英语学习中一些方法,上课也逐渐愿意听了。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的重要前提就是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水平、性格、心理等各方面的情况,制订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和情感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跳起来摘到桃子”的感觉,让每一个学生拥有成功的愉悦感。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欣赏、赞美和激励便是助孩子飞向成功彼岸的翅膀。其实,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之间的知识和心灵的沟通,特别是我们这些处在被阳光遗忘角落的学生,你给他一点阳光,他就会灿烂。我们的课堂可以成为学生思维的“放飞场”,获取学习和生活信心的“源头”。就如我在课堂中发现,我们可以经常用Who、When、What这样的提问句子来提问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其实可以很高涨。
有这样一个学生小孟,曾经学习基础很差,学习习惯散漫,学习态度不好,初二进校时英语成绩仅为25分。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首先拉近与他的距离,关注他。我们经常采用强化的教学策略,给予小孟诸多精神和言语刺激,一有进步就表扬,一有问题就鼓励他自我监督、改正,给予他更多的信任、更多勇于说英语的机会。同时,我采用小步走的教学方法,经常巩固知识,教一点,复习一点,小孟的英语学习兴趣急速提升,已形成一种自愿主动的学习行为,并能每天将新学的长篇课文理解并流利背诵,英语学习进步显著。在短短6个星期内,能将20篇英语口语对话熟练背诵,并能熟练地与教师进行口语对话。他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有很高的提升。
英语教学重在参与,英语学习重在理解,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升华知识,让不同性格的学生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学生的性格得到陶冶。如:讲评课可采取小组讨论、自我探究、教师点拨、学生的自评、互评等相结合的方式;再比如:提问的方式多样化,抢答、自由回答,或者是游戏形式等。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我们英语课堂中,让他们不再看到英语就头疼。
通过这样的实践,我们明白,我们的学生是可以成功的:经过短短一年的学习,我们班级16名学生参加上海市旅游行业英语C级统一考试,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了45%,在上海市旅游行业英语B级统一考试中,合格率达到了50%。另外,经过一个学期的女班英语教学,全班女生的英语平均分比进校时足足高了26分,进步非常显著。
当我们的教师真正面对每一个具体的学生“因材施教”时,我们这些处于迷茫时期的学生都能感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他们都能够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
她在进步
陆婷婷
1.个案基本情况
姓名:小干。性格比较活泼,人多时比较容易亢奋,但在稍大的场面又会怯场。学习方面并无大障碍。家庭环境比较好,父亲工作比较忙,平时较少来接送上下课,母亲主要负责接送。
2.问题行为表现
在行为规范方面,能够严格按照教师要求。入校时,学习状态不太积极,晚自习时,可以整整发呆几个小时。英语单词完全无法背诵,理科方面更是薄弱。
3.制订方案,科学辅导
该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问题学生”,她在行为和待人处事方面没有大问题。只是,在校的状态一直比较低迷,学习上也一直提不起劲。这类学生在管理方面是比较容易的,所以重点就放在提高学习成绩上。这类孩子身上普遍存在着几大矛盾:自尊和自尊心得不到尊重的矛盾、上进心和知难而退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克服偏见,给后进生应有的位置和更多的关怀,给孩子们进步的梯子。
(1)学习成绩从小就不够优异,导致其认定了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获得更好的成绩。教师在这个时候要扮演的角色,首先是端正心态,从积极面来看待孩子,不冷淡、不误解,充分地尊重和信任他们。
(2)要求切合实际,不过于苛求,并关注负面情绪。所谓负面情绪是指愤怒、恐惧、抑郁等消极的情绪。学生由于内外原因的影响,如被人欺侮、自惭形秽、自负、家庭或团体不公正待遇、不合理的限制和谴责、挫折与失败等,都可能造成负面情绪纷扰,影响其身心健康。作为一名极特殊的学生,她比其他同学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因此,我十分密切关注并有针对性的调适她的纷扰。我注意疏导,帮助她合理释放和发泄内心的负面情绪。平时要留心观察她的情绪变化,更多地体谅、关心。其实,在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和把握他们心灵中闪光的东西,善于点燃他们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的火种,这对于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不友善情感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3)抓好反复现象,解决上进心与知难而退的毛病。在教学过程中,别的同学能背20个英语单词,但是该生无论花多长时间都背不出,那我就只要求她背5个单词。通过积累,时间一长,她也逐步有了上进的愿望。我们的学生因为长期形成的拖拉、敷衍、不认真的坏习惯在不自觉中就会露出来,教师不注意跟踪解决,很可能前功尽弃。这就需要我们和家长多沟通,和学生多沟通,让学生在校在家都能够给予得到足够的关心和正确的指导,让孩子逐步养成良好习惯。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成不变、一蹴而就的,要在他们的反复中看到他们的进步。
其实,我们的孩子像普通孩子一样可爱,相信他们在我们这些教师责任感的催化下,会日渐在爱中自尊,在爱中自信,在爱中自强。
【注释】
[1]查德·林恩的研究显示,中国人的平均智商约在105左右。一般认为90—110为普通智力;80—90迟钝偶为低能;70—80介乎迟钝与低能之间。
[2]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