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中的技能操作

教学中的技能操作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OM科目活动化教学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积极进行活动化教学的思考和实践,这一阶段重点对其中的技能操作活动进行了研究,将其运用在OM教学中,构成课堂活动新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型文具盒”教学中,我就尝试运用技能操作活动。学生运用组合的创造技法,将这些图片进行合理组合,发明新型文具盒。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是不容忽视的短板。

第三节 OM教学中的技能操作

新课程的理念是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它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它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作为教师,应组织学生多看、多做、多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新课程的理念是一种“活动化”的教学理念,活动化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模式上大胆创新,选择最佳的活动方法,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更重视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增加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活动性、自主性。

在OM科目活动化教学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积极进行活动化教学的思考和实践,这一阶段重点对其中的技能操作活动进行了研究,将其运用在OM教学中,构成课堂活动新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让抽象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就应该经常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决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直观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技能操作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接触了自然、接触了社会、接触了问题,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最大的空间。那么,如何在OM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技能操作活动呢?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研究,我有了一些感悟和收获。

一、活跃思维,激发学习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让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感受自己的智力,体会到创造的愉快,才能激发学生高昂持久的兴趣。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必要保证。常言说,实践出真知。技能操作活动满足了学生好动、好强、好奇、好玩的特点,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手脑并用,运用各种感官的协调作用感知事物活动的全过程,在玩中“练”,乐中“学”,经历了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必定学习兴趣浓厚。

在OM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尝试了技能操作活动,根据教材的内容,挖掘课程本身具有的潜力,利用图示、教具、学具等材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在摆、拼、画等活动中体会实践操作的意义,学会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新的学习需要,不断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型文具盒”教学中,我就尝试运用技能操作活动。我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分得老师提供的一些材料的图片,如文具盒、小灯泡、音乐盒等。学生运用组合的创造技法,将这些图片进行合理组合,发明新型文具盒。这是一个主动学习和创造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的操作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我首先运用多媒体展示了多种有创意的文具,启发学生思考:这些文具有什么不足?你希望文具有什么特殊功能?如何让文具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活动热情,把学生引入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操作活动中来,在活动中体验、感知,逐步理解和掌握“组合”的创造技能。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同学将小型录音机和文具进行组合,创造了“带录音功能的文具盒”,如果没听明白老师上课的内容,回家后,可以用它放录音,重新学习;有的同学将钟表和文具进行组合,创造了“能显示时间的文具盒”,有了它,看时间就方便了,做作业时能提醒自己动作快一些……

技能操作活动的运用,使学生手与脑达到了有机的结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体现了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探讨、实践、创新,不但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让他们真正感悟“组合”的创造技能,激发了学生对创造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体验了创造的乐趣,更激发了学生参与OM活动的兴趣。

二、勤于动手,挖掘创新源泉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技能操作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的机会,真正放手让学生去做,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为获取知识提供了思维的支柱。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

技能操作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是挖掘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主动参与学习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只有主动积极地参与,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才能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进行创新学习。

全新人才观把是否具有创新能力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断尝试,大胆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利用OM活动特点,积极尝试技能操作活动,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标杆的高度》这一课中,我改变以往固有的课堂教学结构,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贯穿于教学的技能操作活动环节中,要求学生运用老师提供的多种材料来测量标杆的高度,在测量过程中人不能跨入半径为1.5米的圆圈(标杆立在圆圈中心点)。在活动中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实践,提示:用尺量,太远;用线拉,不够长;用手测,够不着。然后引导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启发富有创意的想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思维和生活的联系,体验活动的乐趣。

学生经过一番动手实践后,终于想到了一些测量方法。有的把线剖开变成两根;有的把纸剪成长长的一条;还有的借用身边的物体,运用目测的方法找到该物体与标杆等高的位置,然后在该物体上直接测量。

这些方法的产生,归功于动手操作,是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我感悟的结果。学生知识的应用意识在操作活动中觉醒,创新意识在操作活动中萌发。技能操作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

三、自主探索,培养问题意识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就是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创新人才最重要的特征是能够主动地发现、探索、体验和解决问题,从而具有获取新知识和利用新知识进行创新的思维能力,而问题意识则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是不容忽视的短板。

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思维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到进行新的发现——创造。心理学告诉我们:科学上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毋宁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成的。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OM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学科,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显得特别重要。教学中,我特别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实践中,我发现:技能操作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寻宝记》这一课中,根据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精心设计了技能操作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足、典型、完整的生活中的材料,组织学生在操作、实践、想象中去探索和发现。活动内容为探讨如何运用老师提供的各种材料创建听觉信号系统,指挥蒙眼人找到宝藏。在探讨这个问题时,我采用了引导学生自主讨论的方式,在讨论中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活动中学生自主探索,大胆设想,很快有同学发现,要完成这个任务,创建的信号数大于老师提供的材料数,如果一种材料代表一个信号的话,材料就不够用了。怎么办?随着这些问题的产生,学生的思维渐渐活跃了,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不一会儿,学生就有了好方法:每种材料可以运用正反或直和斜的不同位置的摆放,就可以创建很多信息了……这些解决方法的提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了活动任务。

技能操作活动赋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独立深入地思考,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它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其从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发展到能按照具体事物的特点和功用来具体创造,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创意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选自《我们喜欢OM》第三单元第3课(四年级第一学期)。

1.活动目的

情感:乐于和同伴合作,在活动中有主动参与小创造发明的积极性。

认知:了解组合的创造技法,知道组合是创造发明的重要基点,是创造的好方法。

操作:尝试运用组合的创造技法进行小创造发明。

2.活动准备

电线、喇叭、铅笔、橡皮筋、电珠、电池、光盘、彩纸等。

3.活动过程

(1)导入

当今社会,“组合”颇为走俏:商业运作中有食品组合,歌唱表演中有歌舞组合,家庭生活中有音响组合……这些组合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新生活、新气象,而且创造出新理论,发明出新技术。组合,是现代人创造发明的一个重要基点。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围绕组合开展活动,课题是“创意棒”。

(2)教学过程

①八面来风——观察家

●交代活动要求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许多物品由于它的巧妙组合,为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学生练习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图中的这几件物品是哪些物品的组合(出示图片:文具盒、饮水器)?学生看图填空,小组同学一起观察讨论,在学习单上填写正确的内容。

文具盒——笔和盒子;饮水器——水桶、加热器和塑料箱。

●教师小结

从图片上的这些物品,我们发现组合在生活中处处可见,组合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②生活在线——交流会

●交代活动要求

刚才的练习中,只是列举了生活中有关组合的几个实例,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组合的产品,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并说说这些组合的优点。

【老师出示图片:电筒。】

请看图,这是什么?它是由哪些东西组合成的?

电珠、电池和电筒筒体。

它的优点是什么?

携带、使用方便。

那么,除了电筒还有什么组合的产品呢?下面,每个小组的同学一起想一想,填一填,看哪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想到的最多。

●学生活动

【小组同学一起完成学习单。】

学习单

img16

现在请各组把你们想到的内容一起来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

听了各组的介绍,你对于组合有什么看法?

●教师小结

组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组合也是一种创造技法,只要我们科学地设计“组合”,合理地运用“组合”,就一定能发明出各种物品。

③初露锋芒——试一试

●介绍“组合型”指挥棒

生活中的很多小创造发明都来自于组合,就拿小小的指挥棒来说,通过组合,它会具有更好、更多的功能。

比如交通指挥棒,它由手柄、开关电路、发光二极管(LED)及聚碳酸酯管(PC管)组合而成,具有发光等功能,夜间1000米外也可看到灯光指示。

比如音乐指挥棒,由照明、音乐、摄像装置和微型电脑组合而成,功能齐全,还能自动纠错。

又如航空指挥棒,它由指挥棒和先进的光学材料组合而成,其亮度更高,在4800米范围内肉眼可视,所发出的光对雨雾的穿透能力达300~500米。

所以说,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只要你有胆量去想,大胆地进行组合,就会发明出很多东西。

●介绍活动要求

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发明一种新型的队列指挥棒。

提供材料有:电线、喇叭、铅笔、电珠、橡皮筋、电池、光盘、彩纸若干。

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一起,运用提供的材料,运用组合的创造技法,一起来发明有创意的队列指挥棒。

●学生活动

【学生小组合作,一起进行创造,边创造边完成学习单。】

学习单

img17

【各组展示自己发明的队列指挥棒。】

【各组介绍自己发明的队列指挥棒,重点介绍运用了什么组合,增加了什么功能。】

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组的发明?为什么?

●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一起做了小小发明家,我们运用组合的方法发明出了很多队列指挥棒,今天只是一个小小的尝试,知道了组合的创造方法后,以后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发明。

④风光无限——巧思考

●介绍活动要求

还记得由21位聋哑人表演的节目“千手观音”吗,节目让人感动,因为一群聋哑人创作的表演达到了常人都难以达到的境界。如今,他们还在不断努力创作着。想一想,他们在排练时,会碰到哪些困难?

为了排除这些困难,现在就让我们出点好主意,让他们以后排练起来更方便、更有效吧!

●学生活动

引导各组同学大胆想象,大胆创造,让组合发挥无穷的魅力。

【学生练习。】

【各组交流自己的好主意。】

●教师小结

你们的这些主意,都是一些非常好的创意,是以组合为基点的创造,有机会我们把这些主意告诉这些聋哑人演员,一定会使他们排练节目更方便。

(3)教学结束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具有“原创性”的发明已愈来愈难、愈来愈少,而更多的发明属于“组合式”发明创造。所以我们在创新之路上,要积极启动“组合”,科学设计“组合”,合理运用“组合”,使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创造之人。

五、《创意棒》教学反思

1.情况分析

《创意棒》是我校OM校本教材第三单元中的一课,旨在让学生学习、理解“组合”的创造技法,运用“组合”的创造技法进行创造发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动脑、合作学习的机会。在动手操作中,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开发其创新潜能;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提高其相互交流、沟通、分工与合作的能力。

四年级学生对OM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乐于参与,乐于创新,初步具备了创造的能力。如在分析问题过程中,他们能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与途径,归纳解题的思路,并能发表有创造性的见解。学生的想象力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越来越丰富,想象的层次也日趋提高。

OM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认知水平、经验结构都有一定的提高,再加上经过四年OM教学活动的训练,创新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为此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帮助和指导学生不断充实和完善必要的知识储备,形成灵活运用创新的技能、技巧,为创新积淀基本素养,为实施创新提供适宜的时空条件。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组合的创造技法进行创造发明,我把教学活动设计为技能操作活动类型。

2.教学片断

(1)技能操作活动片断

①片断1 操作活动——尝试组合创造技法(发明生活中的新型物品)

师:生活中的很多小创造发明都来自于组合,把几样物体根据需要,巧妙地、合理地组合在一起,一种新型的物品就产生了。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组合物品?

生:手机(电话、录音机、摄像机等组合而成)。

生:轮滑鞋(鞋和轮子的组合)。

师:下面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物品(桌子、冰箱、电视机、鞋子、房子、伞、杯子、笔、自行车、床、电话等)。让我们运用组合的方法将这些物品进行新的创造,创造出新型的物品。

【生: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法,尝试运用组合的创造技法,对以上这些物品进行创意组合,使它变成一个新的物品。】

师:刚才我们运用组合的方法将这些物品进行了新的创造,许多新型物品就此诞生了。来介绍一下你们创造的新物品吧!

生:我们把电话和笔组合在一起,创造了带笔的电话,方便打电话时记录一些内容。

生:我们把自行车和伞组合在一起,创造了带伞的自行车,下雨或太阳暴晒时,就可以把伞撑开,很方便。

师:我们创造的这些,都是运用了组合的创造技法。

②片断2 操作活动——小小发明家(发明新型的队列指挥棒)

师:你们希望队列指挥棒有哪些功能?

生:能够具有话筒的功能,这样就可以边指挥,边讲话,不用再拿话筒讲话了。

生:最好上面有电子显示屏,能够显示出队列中每位学生的情况。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当小小发明家,发明一种新型的队列指挥棒,让它具有更好、更多的功能。

【生: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同学一起合作,运用组合的创造技法,为指挥棒增加更多实用的功能,发明有创意的队列指挥棒。并把自己的发明在图纸上画出来。】

师:现在各组都完成了你们的创造,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我们组把队列指挥棒和夜光灯组合在一起,这样,夜间也能进行队列训练了。

生:我们组把队列指挥棒和摄像机组合在一起,队列训练后,学生可以看看录像,就能知道自己的训练情况了,方便改进。

师:刚才我们一起发明了新型的队列指挥棒,再次运用了组合的创造技法,锻炼了创新思维能力。

(2)该活动类型的特点

本教学基本体现了技能操作活动的特点。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知,在操作中逐步掌握了“组合”的创造技能。

在操作活动(发明生活中的新型物品)中,学生尝试运用组合创造技法,将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创意组合,创造出了各种新型物品,如电话和笔组合成了带笔的电话机。在这一操作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感悟了“组合”的创造技能,激发了对创造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在活动中体验了创造的乐趣。

操作活动(发明新型的队列指挥棒),是对学生创造技能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有了尝试组合创造技法的经验后,教师对学生又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创造应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所以,在创造过程中要科学地、巧妙地运用组合,为创造的物品增加更多更好的特定功能。学生在发明新型的队列指挥棒的实际操作中,达到了这一更高的要求,能够自如运用组合的创造技能。

3.课堂实效

(1)教师的收获

在教学中,教师又一次对教学活动类型进行了细致、周密的思考。在认真研究了“OM科目活动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这一课题后,我对本教学可采用的活动类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设想,结合教材内容和特点,最终把本教学定为技能操作活动类型。

我认真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设计的活动流程为:激发情感—实践操作—反馈信息—方法总结,使教学活动凸显技能操作活动类型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从茫然到有所感悟,再积极思考,最终勇于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也许,本次教学活动的运用还不够完善,但在这一过程中,我实实在在地对教学进行了研究,认认真真地对技能操作活动进行了思考。所以,我也成了本次教学的最大受益者。

(2)学生的收获

学生在本节课的技能操作活动中,直观而具体地理解和掌握“组合”的创造方法,经历了技能的掌握和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锻炼,从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转变为能按照具体事物的特点、功用、进行具体创造。

教学中的技能操作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保持了对OM活动的浓厚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人。

(3)问题与思考

教学活动类型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活动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提高学生素养有促进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科学合理地选择活动类型,积极探索技能操作活动,使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