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清末新式学堂的发端
浙西南最早的新式学堂,是光绪二十五年(1899)青田县留日学生孙日彰在浮冀村创办的“倡明简易识字学堂”,有学生10多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青田县又有人在县城文昌阁创办了“守约小学堂”[2]12。同年,清廷颁布兴学诏,通令全国改书院为学堂。在浙西南山区,光绪二十八年(1902)处州知府赵亮熙将府属莲城书院改为中等程度的“崇正学堂”。随着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1904年1月)“癸卯学制”的颁布实施,浙西南山区的现代学校教育也正式启动。
小学堂方面,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处属各县共计创办了7所;次年各县共创办了25所;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各县(不含宣平)共有小学堂117所,在校学生3568人[3]93-94(见表3.1)。
表3.1 浙西南山区各县光绪三十四年(1908)初等教育情况统计表
单位:所(学堂)、人(学生)
资料来源:[3]94。
说明:1.本表缺宣平县的数据。2.有10所学堂的学生数因缺数据而未计入。
中学堂方面,前述府属“崇正学堂”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名为“处州中学堂”,宣统三年(1911)又改称“浙江省立第十一中学堂”。另外,宣统元年(1909)谭献等人在丽水城内创办了“处州第一女学堂”,这是浙西南山区第一所女子中学堂,该校民国后改办为师范学校并一直延续到1936年。师范学堂方面,光绪三十二年(1906)三月,处州中学堂附设了师范速成科,学制一年,招收了58名学生。次年,师范速成科从处州中学堂析出,成立府属“处州初级师范学堂”独立办学。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该师范学堂学生增加至116人。实业学堂方面,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丽水县创办的“利用织布学堂”是最早的实业学堂。次年丽水县又有人创办了“私立实业预利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云和县有人创办了“公立女子蚕桑小学堂”。次年“处州工业实业学堂”预科班创办,招生59人。宣统元年(1909),“处州利用实业学堂”创立。但是这些学堂办学时间都很短。办学时间较长的是宣统二年(1910)知府萧文昭创办的府属种植学堂,该学堂后来不断改名,直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才停办[3]156,238,274。总体而言,清末浙西南山区中等教育发展缓慢,长期稳定的中等学堂总共只有4所。
总计到宣统三年(1911)浙西南山区10县共有约152所新式学堂,其中中学堂4所,小学堂148所。就全浙江省而言,到宣统元年(1909),全省12个府(厅)共有中学堂46所(普通23所,实业14所,初级师范9所)。到宣统三年(1911),全省共有小学堂(含各类女子学堂)2966所[4]200,271,382,581。宣统元年浙西南山区中学堂有3所(“处州府中学堂”、“处州初级师范学堂”和“处州第一女学堂”),占全省总数的6.5%;宣统三年浙西南山区有149所小学堂(含各类女子学堂),占全省总数的5.02%。根据光绪三十四年(1908)的人口资料,浙西南各县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5.7%[3]93。按照这一比例,清末浙西南各府县在办理中学堂的数量方面并不落后,但是在小学堂数量方面则略显落后。由于现代学校教育还在草创阶段,所以教育供给能力不强,质量不高,有入学机会的乡村民众子弟也很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