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

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

时间:2023-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个体教育具有以下四个特点: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教育的个人化或个别化。[14]2.实行个体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江泽民曾经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15]3.实行个体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江泽民在党成
个体教育_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人类个体问题研究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依靠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依靠智力资源和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在当今科学技术无孔不入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科技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总的来说比较重视知识和技能传授,实行的是以“学历教育”“终结性教育”为主导的体系,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因此,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的人才,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是一个艰巨而紧迫的任务,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的、应用型的人才,加强个体教育十分重要。

一、个体教育的涵义和特点

个体教育即个性化的教育,就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个性素质的教育。它是与划一性教育(即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教育)相对应的教育,它不同于划一性教育。[1]个体教育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2)教育的个人化或个别化。教育应考虑个人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个人的天赋、特长、兴趣、爱好,个人的社会志向、职业选择等;(3)教育的特色化。教育有个性特色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有个性特色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4)培养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2]个体教育具有划一性教育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总是包涵了即使是最好的单一化的优点,避免了它的缺点、退化和僵化。”[3]日本学者香山健一认为:“从文明史的角度看,进步基于差别。单调就是死亡,再生于对比之中。如果没有一点理想的境界,我们的智慧就将冬眠,与此同时,生命力、行动的欲望也将沉睡。追求单一的心理,使人类贫乏。它从共同事业中抹去了每个人的独特因素。”他还说:“一切向平等方面迈进的社会,在达到一定阶段的时候,都有出现动机麻痹的危险。”[4]“模仿、注重数量和划一时代已经终结。创造力、重视质量,以及个性的发展是新时代的要求。教育必须适应这一要求。……破除划一性,促进个性化”。[5]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国际化、人性化需要创造性和多样性的人才。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具有良好个性的人,现代社会发展呼唤个性化教育。古希腊罗马时期就提出“人是目的”“人是万物尺度”,康德也曾说“只有人类”才是“自在目的”[6],日本学者池田大作说人的“生命是尊严的。就是说,它没有任何等价物。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它。”[7]马克思也强调:共产主义“不仅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而且充分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福利和自由的全面发展。”[8]社会的“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9],黑格尔认为:“一个东西是人的对象,这就等于它是人的潜在性。”[10]“在真正的雕刻形象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种静穆而深刻的意味,其中包含有使一切力量得以实现的潜能。”[11]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弗洛姆宣称:“人的本质就是一种特定的潜能。”[12]马克思还强调过:自然历史进程中赋予人的潜能素质,只是人自身中“沉睡着”[13]的力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主要的是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发展机源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展他的天赋素质,达到他的年龄可能达到的最卓越成绩。”总之,个体教育强调尊重人的个性和人的个性潜能优势的发掘,主张培养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提倡教育的特色化。它是培养、强化受教育的良好个性素质与预防、改造受教育者不良个性素质的统一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的现实个性素质向理想个性素质的转化过程,是个性化与社会化、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体。

二、实行个体教育的必要性

1.实行个体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继承过去、适应现在,更重要的是发展未来,教育的发展也应与时俱进。推行教育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发展个性教育,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并培养个性各异的人才,特别是高等学校主要培养的是高级人才,更应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培养不同的技能和特长。

高等学校的教育既要有高等教育的共性,又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如在培养目标上,高等学校主要培养能运用已知的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改造世界”,进行应用研究、技术理论研究,开发、设计、规划、决策、领导改造自然或改造社会的工程,和大量的技术型(实用型、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育应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而进行教学改革。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与国际化分工的程度及各类资源全球化配置水平将不断提高。依据现有技术水平,我国将成为世界性工厂的可能性很大,技术型、技艺型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将快速增长,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突出其特点。学校可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教师可根据不同的个性实行个性教育,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包括思想素质、生存技能和特殊专业技能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潜能。只有这样,高等学校的发展才最具有生命力。[14]

2.实行个体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江泽民曾经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才有发展,创新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关键又在教育,因此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也应创新。那种教育方法单一,教育内容陈旧或过于标准化,会严重妨碍学生创造思想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必须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只有实行个性教育,才有利于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富尔认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活动才可能具有培养创造精神力量。”而创新的本质是新颖独特,个性则正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也是个性独特性的表现。因此,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相辅相成,发展创新能力的过程正是体现个性的过程,个性发展的核心又是创造精神的发展。因此,开发创造力应注重培养高等教育者与创造力有关的个性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其思维新颖性、独特性和自己的风格。因此,培养和造就千百万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已成为当代和未来教育的一项艰巨任务。[15]

3.实行个体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江泽民在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每个人都能得到平等发展、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和自由发展。人的自由发展是指作为目的的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它包括个人从某种束缚中解放出来和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地做事两个方面,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形式、目标和成果。这是“人在个性上”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不是把人培养成一个模式,更应该体现的是人的个性,培养出丰富的、多样的、具有差异性的,适应各方面发展的人才,这就需要加强个性教育。只有这样,每个人的创造力和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地发展。

4.实行个体教育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需要融知识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为一体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既要有较强的应用能力,也要具备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因此高等教育应重视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的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还应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为学生展示才华,发挥特长提供更多机会。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灵感,又有利于培养出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我国教育家曾指出:“高等学校要以提高质量意识和加强素质教育为重点,全面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这为加强高等教育的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育不能采用‘单打一’的方法,‘孤立的’进行教育,不能忽视教育体系中任何一个分子(如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否则,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就不能完成。”因此素质教育就是实践教育、能力教育、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就是培养既是专才,又是通才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教育。

5.实行个体教育是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

教育家们指出,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壮举不是那些能很好适应环境的人创造的,而是那些孜孜不倦的思想家和有叛逆精神的人创造的。因此,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目的不是顺应环境和生活,而是通过自己的行为去改造自然、改变社会、塑造自我。教育不是要学生学会适应和服从,而是要帮助他们对事物作出自己的判断和思考。教师不单是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的学校应致力于培养有独立行动和思考能力的个人,在教育中提倡个性发展,使学生成为独特的个性和具有高度自主性的独立个体,这不仅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教育本身的需要。现代教育不能沿着传统教育重共性、轻个性,重知识灌输、轻智能开发的思路走下去,而应培养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爱因斯坦曾指出:一个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性只有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孔子曾对人的个性特点进行了研究和分类,并且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也。”因此尊重学生个性,实行个体教育是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16]

三、实行个体教育的途径

首都师范学院郝云龙曾提出:个体教育就是“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的教育。[17]因此高等学校倡导个体教育应采取以下途径:

(1)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教育和人的幸福、自由、尊严和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以人为本还要体现在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上;坚持教育“以人为本”和坚持教育服务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整体。

(2)实现教育管理制度规范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尊重人和人的个性是个体教育的最基本理念。这是由人的价值和地位以及教育自身的本质特点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才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生产力的拥有者和体现者;人是社会的主体。共产主义“不仅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而且充分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福利和自由的全面发展。”[18]“个性教育”呼唤大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人性化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新的管理方法,它包括以下几种基本方法:情感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文化管理。

(3)在教学实践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人是具有个性潜能的动物,个体教育作为尊重人的教育正是为了激发、唤醒、发现、发掘受教育者的个性潜能,以“实现真正的自我”。因此在教育中应调动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掘人的个性潜能优势,倡导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人。它既注重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成材中的主体作用。它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下工夫,针对社会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加快的实际,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关系,以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构建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活动,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其创新意识,锻炼其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4)建立和完善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个体教育”离不开对学生评价标准的转变。发展性评价集中体现了为学生确定个体化的发展性目标,不断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5)“个体教育”与“整体教育”完美结合。个体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是个体教育思想的核心。所谓人的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主要是指:人的“类特性”、人的“社会特性”“个人特性”在个人那里的全面和谐发展[19]。“个体教育”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品格、道德修养、文明素质等“整体化”精神素质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6)教育“特色化”。一方面,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相比应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另一方面,教育内部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也应具有各自的独特性。①不同层次、种类、地区的教育和学校在具体培养目标、办学形式、教育内容等方面应具有适合自己特点的特色。②同一层次、同一种类、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也应具有自己的特色。③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特色化。④教师要具有个性。“真正的教师永远是一个个性,一个鲜明的个性,独具一格的个性。”教师的道德个性、审美个性、思想和行为个性会在日常教学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7)培养、强化个体良好的个性素质与预防、改造个体的不良个性素质相统一。人的良好个性素质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来培养。青少年时期是良好个性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占主导地位。培养的同时也意味着预防受教育者不良个性素质的形成。

(8)促使个体的现实个性素质向理想个性素质转变。现实个性素质指的是作为教育出发点的人的个性素质。理想个性素质指的是作为个性教育归宿的人的个性,即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个性。

(9)个体教育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统一。个体教育不是否定社会化。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社会的独特性的过程。其功能在于促进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帮助人们理解自我个性的特质,以期选择适合自我的社会职业。社会化,是指个体接受其所属社会的文化和规范,以期成为该社会的合格成员的过程。其功能在于促进个体社会意识的发展,帮助人们内化社会文化和规范,进而保证每个个体作为能扮演一定社会角色的合格的社会成员进入社会。

(10)个体教育的他教育与自我教育统一。人的良好个性素质的形成需要他教育。他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外部影响,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自己对自己的教育,“是个体把自身作为教育对象,按社会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发挥主体的自主性,主动求教,使自己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20]

总之,实行个体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探索的过程,需要在实行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应该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体教育发展模式,使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得到不断地发展,形成学生个性自由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从而培养出更多更好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注 释:

[1]刘文霞.完整地理解个性教育

[2]王义高.当代宏观教育思潮之考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2)

[3][4]朱永新,王智新.当代日本教育改革.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134

[5]香山健一著.为了自由的教育改革—从划一主义到多样化的选择.刘晓民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6

[6]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1982.89

[7][英]阿·汤因比,[日]池田大作著.展望二十一世纪.荀春生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430

[8]列宁全集.第6卷,37

[9]王永昌.走向人的世界.中国工人出版社,1991.导言1

[10]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26

[11]黑格尔.美学.第1卷,296

[12][13]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与人的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43

[14]白秀全,韩福生.高等专科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J].职业技术教育,1996,(10):5-9

[15]汪俊波.面向21世纪高素质人才培养思考[J].电子科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2

[16]肖俊.浅谈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中的个性教育[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

[17]陈景增.个性教育在高校的开展.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8

[18]列宁全集.第6卷,37

[19]邹广文.论文化自觉与人的全面发展.哲学研究,1995,(1)

[20]张晓静.自我教育——当代学校教育的主题.教育研究,1994.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