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提线木偶”到“变形金刚”的华丽蜕变——析述小学低段语文多元综合性作业的可行性架构
杭州钢苑小学 黄 懿
提线木偶式的语文作业现状:为伊消得人憔悴
镜头聚焦:某一年级小学生的语文回家作业记录本:新学拼音拼读三遍;资料读三遍;课堂作业本11—14页;试卷朗读三遍……满满当当地记着7、8项作业,幼稚的字迹还不时地夹杂着拼音,回了家不仅学生自己看不明白,恐怕家长目睹后也要感叹:乱花渐欲迷人眼啊!
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作业是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一种复习方式,本该成为锦上添花的一笔,但为何频频出现这样的镜头呢?
翻阅孩子的语文作业,不难发现多为识记性的抄写、反复的诵读,过于枯燥、呆板,就像是“提线木偶”,既没有思维训练价值,也谈不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觉得乏味,只是被动地练习,毫无积极性可言。长此以往,这样6年的学习只会让孩子逐渐丧失对语文学习的热情,限制思维的发展,遏制创造力的产生,能力的培养成了空中楼阁。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语文作业改革势在必行。
但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亦出现了否定传统作业的极端表现:如书面作业量虽朝“0”靠拢,然而这背后是无休止的口头作业,这“减负”从何谈起?譬如大多作业始终停留在课本中,比学生作业更细致的评语不仅让教师的工作量成倍增长,更让学生失去了自主纠错的能力……这都值得我们好好思考作业该如何做到真正有效的改革。
一场华丽的蜕变:我们都爱“变形金刚”
(一)小学低段语文多元综合性作业的特点
小学低段语文多元综合性作业是在低段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形成的附属产物。它针对低段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丰富的手段形式,统整听说读写的能力,结合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社会等,激发孩子多方面感官体验,是一种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旨在学生通过感兴趣的自主活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其特点为:
(1)语文性:学科本身特有的“语文味”是不能失去的,作业必须体现语文字词句篇知识的积累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
(2)新趣性:低年级儿童喜欢生动、有趣的内容。教材在编排处理上给我们提供了空间,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让儿童在“玩”中构建新知识体系。
(3)拓展性:表现为语文学科知识和能力向其他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拓展,向现代教育技术的拓展以及向周围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拓展。
(4)时代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与身边小事,通过自己的视角来谈一谈、演一演、辩一辩,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5)实践性: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活动,结合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运用知识,还能获得直接的感官体验与经验累积。
(6)合作性:低段学生本身的年龄局限更适合合作学习的方式,一项作业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互帮互助,在合作中学会交往,学会团结。
(7)开放性:作业的内容和形式都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完成,没有绝对统一的评价标准,更注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
(8)层次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难度的作业,让好、中、差的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上得到相应的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的收获。
(二)小学低段语文多元综合性作业的内容
小学低段语文多元综合性作业的内容从知识体系上来看更多元化,从知识积累到方法学习,从学科知识到实践体验,从单一学科到跨学科知识,学生不再受困于狭隘的知识范畴,在大环境下得到全面成长;从作业反映上来看更加综合化:
1.立足教材,拓展文本,使多元综合性作业成为有效延伸
(1)合理设想:在教学寓言童话这类课文时,因为低段的孩子本身比较喜欢,又能快速地领悟本质,因此可以让学生回顾内容,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设想不同的环境和故事结尾,设想人物的不同做法或提出自己觉得更好的方法。
(2)填补空白:低段课文有不少是留有空白点的。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情节,设计多元综合性作业,拓展孩子的想象空间,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3)变换表达:不同的文本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的平铺直叙,有的形式单一,这时的作业设计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变换表达方式的方法来完成课文的内容再现。
2.放眼全局,整合学科,使多元综合性作业获得有力支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根据不同的内容,将作业依附于游戏、观察、绘画、表演等等之中;将美术、科学、历史、自然等穿插融合,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形式相结合;让学生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不仅愿学、乐学,在运用中进一步学好语文,也让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3.回归生活,融入自然,使多元综合性作业再现纯真本色
低段的孩子都有一颗好奇的心,一双喜欢观察的眼睛,一张喜欢问的嘴巴,更能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再用于实践,循环再生,“盘活”知识。因此,作业设计就应向周围生活、自然和社会拓展,结合课文内容,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大自然的教育资源,譬如上一上菜场,多认识一些蔬菜等等;去田间摘一摘瓜果,熟悉它们的生长环境。
除此之外,还可将作业与学校的活动相结合。比如,我校每年都要开展跳蚤市场的活动。由学生讨论产生活动特色,然后收集家里闲置的玩具、书籍,自由定价,分派岗位,分小组编写活动广告词、制作张贴海报、布置摊位、兜售物品……学生的交际表达、自主能力等等都在热闹的活动中得到提高。无疑,课堂获得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在实践中统整起来,得到发展。而后上交的随感也体现了真实性,学生都有所收获,练笔也不再是“挤牙膏”的苦差事,这样的作业才是真实有效的。
(三)小学低段语文多元综合性作业的表现形式
1.内部交叉——“听说读写”
(1)听—读。低段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互相读,互相听,便于纠正朗读中的错误,也有利于吸收别人的优势,这种听读形式适用于任何课文。
(2)听—说。学生就某个问题去听一听别人的说法,再集体交流。例如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之前,我让学生先回家问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关于雷锋的故事,第二天课堂中说说自己听到的。
(3)读—说。学生围绕某个主题读相关文章,然后说说读的内容、读后的收获。如在教学《纸船和风筝》一课后,学生围绕“友谊”这一主题展开阅读,然后交流,也可以通过身边小事来说说自己与小伙伴之间的友谊。
(4)听—写、读—写、说—写。可以布置学生听广播,就某个主题阅读文章,亦可以就某个问题或现象进行讨论,并且相应地摘录、续(改)写、记录感受体验。低段学生写的能力不强,不要求成文成章,有重点,能体现自己的真情实感即可,为以后的作文提前做养成性的训练。
(5)读—听—说—写。这是个较大的综合体作业。我曾根据每单元的不同主题布置过朗读作业:以轮流的方式进行,要求学生根据主题寻找喜欢的文章进行朗读,第二天上台展示,再要求听的学生讲讲听到的内容,接着为朗读的同学打分并给出理由,这就要求学生在听内容的同时关注到朗读方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后进行小练笔,结合听过的作文,取长补短,好的习作则在全班展示。还可根据得分评出优胜者并给予奖励。
2.外向延伸——“听说读写”与实践综合
(1)绘画型
①读—画—说。自由读课文,想象画面并且简单地画下来然后进行交流。如在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后,我让学生在古诗朗诵的背景下画画面,可以有自己的想象理解,然后再来介绍,既解释了古诗的意思,也达到了记忆的目的。
②看—说—画。围绕某个专题,让孩子去亲自观察体验,然后交流,最后把感兴趣的内容画下来,取上名字,可以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如《欢庆》一课,正值国庆节,全国都笼罩在热闹的气氛中,可以引导孩子去观察周围的变化,说一说,然后用绘画的形式去记录自己印象最深的,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追加一个写的部分。
(2)演绎型
①编—说。学后,根据教学目标让孩子展开想象,编一些儿歌、故事,让知识点更易被掌握。
②读—演。读课文后,让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理解,进行表演。例如在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后,我便让学生自由组合,根据课文加入自己的理解来演绎这个故事,最好能给课文加个尾巴,结果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
(3)操作型
①剪—贴—认。剪贴结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积累语言,增长知识。一年级上学期,拼音与汉字先后出现,接受量较大,可以设计让学生办“剪贴识字小报”:在报纸、杂志等废旧物件上剪下自己认识的字拼贴成一张小报,有的是“我爱我家”,有的是“美丽的校园”,孩子们不仅领略到了成功的喜悦,更增加了字词的积累和巩固。
②看—说—写。让学生看图片和音像资料,然后说一说,写下所看到的内容、感受。在一年级上学期基本以看看——说说为主。
③玩—说—写。让学生在游戏玩乐中参与体会,再说一说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心情,最后将自己活动经历写下来,感情更为真挚,叙述也较流畅。
④观察—记录—交流。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对于身边的花花草草总是有止不住的问题,在学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类的课文后,我布置一项长期的体验观察作业:饲养一种小动物或种植一盆花草,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或者生长过程等情况,并把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一一记录下来,可以用文字也可以是绘画,这就是日记手绘本,隔一段时间交流展示,孩子们的手绘本充满了个性与创意,非常漂亮。
⑤搜集—整理—制作。布置一个主题,分工开展资料的搜集、整理,最后进行汇编的一个过程。如学完第二册第八单元科学课文后,我让孩子们去留心身边的科学,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小主题,然后分工合作,比比哪一组编的科学小报最漂亮,最完整。在这种信息集成式作业完成过程中,学生时刻处于“大语文”的综合学习状态,视界得到开拓,能力得到提高。
3.个性化差异
我们发现,在多元综合性作业的实际完成情况中,部分学生还存在着困难,有的受条件限制,有的受能力限制,有的受环境限制。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到它的可行性,设计一些铺垫性作业、分层作业,提供一些资料,指导一些方法,亦可与早先提出的“作业超市”、“星级制度”概念相结合,尽可能化解作业中碰到的困难,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效地完成作业。
如在《找春天》一课后,设计作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你喜欢的语句(课内课外皆可);寻找生活中的春天(音乐、影片、实物、图画、文字任选)。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借助电脑搜集春天的资料;养植物的小朋友可以拿来与同学分享;喜欢旅游的孩子则带来照片展示春天;即使什么条件都没有,至少你还有笔,可以用画的、写的,同样能骄傲地告诉同学“我找到了春天!”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注意,“放养”的孩子要培养其自觉性,多关注多激励;家长无能力帮助的孩子要帮助提供更多的资料、方法,解决其难题;“大起大落”的孩子要尽量抓其稳定性,与家长沟通达成一致加以督促。
作业的有效改革,是一次大规模的重建,是一场持久的战役,从“提线木偶”到“变形金刚”,是一次优雅的转身,是一场华丽的蜕变。叶老说:要解放学生的手,使他们能动;解放学生的大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口,使他们能说。小学低段语文多元综合性作业的提出也正是从低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从“趣、精、活、创”来考虑,为学生搭建好最广阔的平台,使他们切实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实现“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美丽蓝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