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效读写结合,优化写话教学

有效读写结合,优化写话教学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能将课文阅读和写话有机结合在一起,让他们“就地取材,言之有物”,有了那么多写话素材和写话技巧,学生在“吸收”和“倾吐”之间,不怕没有精辟的论断,不信没有兴趣的激发!可见,抓住教材,范文引路,读写结合,仿写起步,为写话教学提供了一条出路。首先,读写结合的习题创设没有脱离课文,属于“就地取材”。如何在具体教学中实施有效读写结合,实现写话教学的优化呢?

有效读写结合,优化写话教学

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浙大附小 王 燕

写话是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关键期,也是习作能力的启蒙阶段,它为中高段的习作提供了实践基础。写话教学开展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着学生今后对习作的态度和能力。一、二年级没有专门的写话教材,也没有单独的写话课,那么,写话素材、写话教学的时间从何而来?写话兴趣从何培养?

实际上,现行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可以成为学生写话的源头活水。如果能将课文阅读和写话有机结合在一起,让他们“就地取材,言之有物”,有了那么多写话素材和写话技巧,学生在“吸收”和“倾吐”之间,不怕没有精辟的论断,不信没有兴趣的激发!

语文课标对写话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可见,抓住教材,范文引路,读写结合,仿写起步,为写话教学提供了一条出路。

一、积极探索——如何有效读写结合,优化写话教学

(一)“有效读写结合”的课堂特色

怎样的读写结合才是有效的呢?首先,读写结合的习题创设没有脱离课文,属于“就地取材”。其次,它不会单独设立写话指导课,它的设计充满创新意识,实行读写同步,在阅读中渗透写话的方法和技巧,然后在情境写话中加以运用,让学生举一反三。再次,它重在激发兴趣,关注后续发展,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给予独特体验的机会,鼓励在课堂外的继续学习和自主探究,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当然,它也遵循写话能力培养的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单项到综合。

(二)“有效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的结构与运行流程,首先是根据课标,确立所选文本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部分分为“精挑细选”、“层层递进”、“意犹未尽”三大环节;其中,“层层递进”环节引领着“精选文本”、“精导妙引”、“提炼技巧”、“仿写迁移”、“举一反三”五个学习板块。

img65

图1 课堂教学模式

二、身体力行——“有效读写结合”的具体实施

如何在具体教学中实施有效读写结合,实现写话教学的优化呢?下面以人教版二下二单元中的课文——《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以下简称《卡》)为例作阐述。

(一)精选文本

实现目标的第一步就是精选文本。我们选择的例文中要有比较典型的、值得学生学习并借鉴的语句表达方式或习作技巧。而这些句子、片段、布局谋篇等,是接近低段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学生容易掌握并进行模仿迁移,丰富启迪。

《卡》一课语言质朴,可读性强,贴近学生的生活。特别是第十自然段,作者通过动作描写,把小猫的可爱、淘气写得活灵活现。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容易联系到平时与小动物们相处的点点滴滴,相似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在读悟、体验、积累中有了思想的碰撞。这时,说已经不够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写就成了他们另一条表达思想的有效途径。所以,这类文章比较适合读写结合。

(二)精导妙引

读是写的基础。学生只有理解了课文,进入了情境,才能有效地调动自身的情感和语言天赋,觉得写是表达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快乐的思想。因此,在写之前,必须有精心的导读过程,学生在自然中“入乎其内”,而后在思考中“出乎其外”。

教学《卡》这一课时,教师在紧扣默读的感悟中,放手让孩子们自读自悟其“趣”。首先,师生共同感受全文的“大趣”。再让学生用横线画出自己认为有趣的句子,在全班交流。通过一步步地搀扶,集孩子们的个个“小趣”为“共趣”,细细品味第七段“叔叔带小猫来卡罗尔家时”丰富的“内趣”。教师的初步引领为学生树立了导航作用。接着,大胆放手让他们自由感悟第十段“小猫在卡罗尔家热闹的场景”。这时,老师把主动权真正还给了学生,他们可以大胆想象,畅所欲言,保留自己的“私趣”。整个过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合理的教学设计和看似随意却在私下做了精心准备的点评,起到了精导妙引的作用。学生的精彩发言和丰富想象,为后面的写话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提炼技巧

片段练习中,最关键的是教师对文本写话方法的提炼;学生对技能的学习以及在练习中的灵活运用。这些写话方法的习得需要学生在自主化地阅读探索中引申出来,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教学片段】

(一)研读第七段:

1.师:……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它到底有趣在哪儿?

(生自由回答,随机示图)

2.师:小猫把叔叔的口袋当成了什么?

生1:小猫把叔叔的口袋当成了温暖的小床。(师评:小猫可以在里面呼呼睡大觉呢!)

生2:小猫把叔叔的口袋当成了妈妈的摇篮。(师评:一摇一晃,真舒服!)

……

师:小猫在叔叔的口袋里呆了那么长时间,它们真想跳出来……

生:……

(二)研读第十段:

1.导语:……到了晚上,家里可不得了了。这么多小猫在干什么?

2.示范读第十段,生闭眼倾听,展开想象。

3.全班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小猫弹钢琴。

生:小猫在钢琴上跳来跳去,好像一位钢琴大师在弹钢琴!……

师:你听得真仔细,连小猫的动作都听清楚了,还发挥了想象。

(板书:跳好像)

●小猫钻柜。

生:一只淘气的小猫在柜子里钻来钻去。

师:哦,它们还喜欢钻来钻去呢!

(板书:钻)

●小猫吓人。

生:一只小猫躲在门后扑出来吓人呢!

师:它们还会跟大人开开玩笑,真有趣。(板书:扑)

案例中,因为第七段中师生的精彩互动,激发了孩子的热情,第十段的学习就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高潮。教师敏锐地捕捉学生的发言,通过评价、板书等提炼形式,把最值得学习的动作描写这一写作技巧随风潜入式地渗透给了学生。读写结合的优势就体现在这里,切入点小,概括精炼,传授方式在无形之中。

(四)精雕细琢

1.从说到写,仿写迁移

“说是写的先导和基础”。说到仿写,林崇德教授在《论学科能力的结构与特点》中就指出:“中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要抓好两个过渡,一是从说到写,二是从读到写,主要抓仿写。”仿写,就是以所阅读的范文为例,依照一句、一段、一篇的格式来练习写作,以达到掌握范文立意、情节、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写作技巧。由读到写则是一种“入格”到“出格”的过程,即迁移。通过迁移能使已有的知识、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检验、充实与熟练。需要说明的是,读与写之间的迁移,不是呆板的依样画瓢,应该融入展开的思考和鲜活的个性。

【教学片段】

1.师:卡罗尔家还有很多可爱的小猫呢?请仔细观察,展开想象,选择一只你最喜欢的小猫说一说!

生1:一只黑白相间的花猫悄悄地溜进了爸爸的拖鞋里,把它当成暖和的大床,在那儿美美地睡大觉呢!

生2:一只小猫四脚朝天,手里捧着个大绒线球,在地上滚来滚去。

师:“滚”这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还用上了好词(板书:四脚朝天)!

……

2.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连起来介绍几只小猫吗?

生3:晚上,家里可不得了了。有的……有的……还有的……小猫们真是太可爱了。

师:用了“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连接词,把话说得非常有条理,值得大家学习。

……

案例中,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从选择一只猫到选择几只猫想象说话,这个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评价,复现本次写话的技巧——动词的运用,同时鼓励学生有新的生成,如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连接词,把话说得有条理。由说到写,仿写迁移,指导得很到位。

2.规范格式,精雕细琢

低段学生处在学习的初期,包括标点的使用、句子的表达、成段文字在纸上的摆放格式等,都需要具体学习和相应指导。等写话初步完成,学生还需要学会在教师和同伴的点评中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做到精益求精。

【教学片段】

1.教师指导格式。

师:如果把刚才说的这段话写下来,大家要注意什么?(出示一张放大的作文纸,用小粘纸替代汉字,并将标点img66单独列出。)

生:①一段话的开头空两格。

②一句话没说完,中途的休息用逗号,写完了,结尾用句号。

(教师现场演示。)

③少写错别字。

④写完后要轻轻地读一读,边读边修改。

2.学生根据要求现场写话。

3.写完后,抽取学生中的代表性作品全班交流。

◆作品初稿:

……有的小猫爬到了柜子上,有的小猫躲到爸爸的拖鞋里乎乎睡大觉,还有两只小猫躺在地板上,你弄我一下,我弄你一下,好像在打架。

生1:我觉得×××观察得很仔细,他把小猫的动作都写出来了。

生2:它悄悄躲起来睡大觉,就怕有人打扰,真调皮!

师:在“躲”前面加上“悄悄”两个字,更妙了。

生3:小猫不是在打架,它们在玩。

师:“打架”用在这里合适吗?

生4:不合适,打架是不文明的行为!

师:怎么改?

生5:还有两只小猫躺在地板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你碰我一下,我碰你一下,快乐地嬉戏着。

师:“嬉戏”这个词用得真好,可以替代“打架”。

生4:第一只小猫没写清楚,它爬到柜子上干什么呢?

师:有道理,这里也可以添加想象,把话写得更完整。

生6:呼呼睡的“呼”有口字旁。

师:眼睛真亮,发现了错别字。我们写文章时,要避免写错别字,否则会影响文章的质量。

师:老师也有点想法。“有的小猫”“有的小猫”“还有的小猫”,这里面都有一个小猫,如果把小猫两个字都去掉,大家读一读,可以吗?

生(此起彼伏):可以。

师:写话时,在不影响句子意思的情况下,可以精练些。如果在末尾处加一句总结的话,这样的片段就更完整,更有条理了。

师:对照刚才的修改意见,自己先修改写话,然后同桌间相互评一评,再次修改自己的写话。

◆作品修改稿:

到了晚上,家里可不得了了。有的奋力一跳,爬到高高的柜子上四处张望,满意地欣赏着自己的新家;有的悄悄躲到爸爸的拖鞋里,呼呼睡起了大觉,似乎在做着香甜的美梦;还有的躺在地板上,你碰碰我,我碰碰你,快乐地嬉戏。卡罗尔家的小猫可真有趣!

“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片段写完后,需要有一个精雕细琢的过程,自评、他评、互评等多样的反馈形式必不可少。有效的评价能帮助学生正视问题,明确方向,树立信心并且激发兴趣。评价的作品来源于学生,不仅能让问题更有代表性,也让学生感到亲切,注意力更容易集中。评的过程中,固然要有激励性评价,给学生以榜样示范,但也不能忽视问题,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当然,也要防止在评的过程中东拉西扯,要有针对性。最后的修改是在听了老师的点评和同学的意见,有了对比、学习和思考后的反刍,效果肯定会更好!

(五)举一反三

一篇课文的学习,不是终结,而是另一项学习的起点。读写结合,增加了学生练笔的频率,但是还不足以让技能巩固。将有限的课堂时间延伸到课后,有步骤、有计划地对课堂上新掌握的写话技巧进行系统、扎实的训练,既可以巩固新知,又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继续学习。当然,课后的作业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升,由简单到复杂,举一反三。

【教学片段】

课件出示:

img67

《卡》的结束余味无穷,给了学生无限的展示空间。这两项延伸作业,给学生提供了继续学习的内容。它依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实现了作业的分层,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练习放在课外,也让学生有了自主支配的权力,一旦遇到困难,老师、家长、网络、书籍等都可以成为他们寻求帮助的对象。因此,这项作业不会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反而能让他们自主写话。

三、有感而发——“有效读写结合,优化写话教学”的初步成效

从《卡》这则案例中,我们看到课文的学习为写话提供了范本,而写话又催化了文本的理解。整个过程,从导读到构思到写话到修改,每一步都是具体详尽、操作性很强的,给孩子提供了怎么写话,怎么写好话的指导,让孩子不仅有兴趣写,而且知道写什么,应该怎么写,写好后又该怎么修改等,写话思路一目了然,情节层层推进,写话步步为营。而学生学完了课文后,能够用同样的写作技巧去观察其他事物,举一反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学生写话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细水长流——教师要细心钻研,耐心辅导;学生要勤于练习,持之以恒。这样,才能预见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