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朗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功能及其运用

朗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功能及其运用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没有朗读,很难培养中学生的英语语感,因此,阅读能力也难以进步。朗读是生理活动向心理活动的转化,即“内化”。同样的道理,英语朗读能够体现出英语教学的内化真谛,大量准确的朗读能够促进听力和口语的进一步完善;有益的朗读更能够充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在大量的英语阅读中,学生缺乏的正是这种英语思维,加之英语语感的灵敏度差,导致阅读能力落后于英语整体水平的局面。

朗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功能及其运用

洪 晟

初中的英语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手段就是朗读。朗读能培养学生开口的勇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发音,使许多陌生的词汇及语意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印象,进而能进行书面的辨认和识记,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使许多已掌握的语言技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形成一定的语感。

然而,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英语的学习活动应遵循听(听力)、说(口语)领先,读(阅读)、写(写作)跟上的语言学习规律,好像没有了朗读什么事似的,于是教师或学生忽视了英语的朗读。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从初二年级起)自然地不再把朗读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另一方面,学生不愿大声朗读了,班内出现了读书难的现象(尤其是男生),由此,出现了种种影响中学生英语素质提高的问题。

1.听能较差

由于缺乏朗读,造成语言基础不熟练,不扎实,容易造成听力理解困难,如近音词、同音词、动词的过去式,过去分词及语流中音的省略等;由于缺乏朗读,中学生头脑中存储的知识面窄,词汇量、词法、句法、语义、社会文化知识、科普知识、逻辑推理知识等匮乏,制约了听能的发展。

2.口语表达差

在中国的学生中,由于缺乏系统的英语朗读教学及英语朗读训练,开口难、难开口成为典型的突出问题,结果造就出了许许多多“口语障碍”的中学生,这有悖于素质教育的精神,而且势必让中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丧失了以后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动力和能力。

3.阅读能力较差

没有朗读,很难培养中学生的英语语感,因此,阅读能力也难以进步。偶尔有点朗读,也是靠着母语的沟通,这完全制约了阅读能力的发展。

4.写作能力不济

如果中学生懒于读英语范文,关键性的英语书面表达就难以成功,偶尔写出几个句子也是按照中文的意思瞎拼乱凑的单词罗列而已。我们教师在批阅学生的写话时,时常会遇到英语单词东拼西凑的不成句子的文章,究其原因,就是没有经过朗读的训练,当然也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更谈不上英语思维了。

因此,要使学生学好英语,说好英语,掌握真正的英语技能,教师就要意识到学生朗读训练的必要性,关注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以提高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水平。

一、朗读的功能

朗读(read loudly and clearly)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也就是清晰响亮地把词汇、句子、文章等语言文字材料念出来,朗读具有视觉上的因素,它要求朗读者仔细看着语言材料,又具有口语(表达上)的因素,朗读者大脑想着其发音,然后专注地念出其声。在大声朗读时,通过颅骨把声音传达到听神经,大脑记录下送达的信息。朗读是生理活动向心理活动的转化,即“内化”。赵卿敏认为,内化就是教育教学的真谛。同样的道理,英语朗读能够体现出英语教学的内化真谛,大量准确的朗读能够促进听力和口语的进一步完善;有益的朗读更能够充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

1.朗读能够提高听英语的效果

中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获得的语言听力材料是短时记忆,如果仅仅依靠听,他们就很难准确无误地辨别出听到的文字材料;没有或缺乏足够的准确无误的朗读作基础,就很难准确无误地辨听出同音词、近音词,更不能辨听出连读、爆破、升降调等朗读技巧带来的朗读效果,从而影响了对听力材料的领会和理解;反过来,如果在中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初中高年级里)始终贯穿朗读教学,学生将会把习得的词汇,长短句乃至整篇的文章通过朗读牢牢地存贮在脑海里,遇到听觉重现时,能迅速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提高听英语的效率。因此,英语朗读能很好地服务于英语听力。

2.朗读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

中学生正值身体生长发育期间,身体由少儿型逐步过渡转化为成人型,大声的技巧朗读有助于其发音、听觉、呼吸等器官生长发育,经常的、持之以恒的英语朗读有利于学生获得牢固的英语整体知识,更能培养其语感,教学中可省去许多繁杂的语言规则的讲解。如果按语法解释,既难懂,又难记,而且有些语言现象是不能也不好作语法分析的。如Is doing eye exercises good or bad for your health?和You also have to take more exercise.这两句里的exercises和exercise就很典型,但一经朗朗上口地朗读就迎刃而解了。朗读对口语表达有着显而易见的功效,它能培养出一口标准的、流利的英语口语,不会朗读,肯定难以说出好的英语。由此可见,朗读对口语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

3.朗读能促进形成正确的英语思维

英语思维靠英语语言作载体,是英语世界的抽象化,英语是声音语言,采用表音文字。准确无误的技巧朗读就是把英语语言材料变成大脑能够存贮的信息,久而久之,大量的英语语言材料被融合在一起,最后质变为英语的思维方式。在大量的英语阅读中,学生缺乏的正是这种英语思维,加之英语语感的灵敏度差,导致阅读能力落后于英语整体水平的局面。因此,朗读对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英语的思维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难怪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千古公理。

4.朗读能提升英语写作水平

选进中学英语教材里的对话和文章都是具有典型的代表文体。依照《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中学生要能够写出与教材内容相应文体的文章,而且要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如果没有朗读,没有对各种文体的了解和熟悉,就不可能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要领,又怎么能写出符合这些文体要求的文章呢?反过来,有了朗读就能更快达到中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提高的教学目标。作为一个中学生,多朗读英语范文(尤其是背诵)对写作是十分有益的。

二、实施朗读教学的方法

朗读可分为跟读、初读、熟读、背诵四步:

跟读就是在讲解生词与新课文之前,让学生听单词及课文录音或跟老师读。听录音时要求学生认真听,大声模仿;跟老师读时要大声跟读、模仿,注意单词的重音,语句及段落的停顿以及句子的沉降调等;

初读时老师应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不规范的停顿及不合理的沉降等;

熟读要求学生较流利地朗读所学的语言材料,做到正确理解,准确表达。条件许可时,一些对话还可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朗读;

背诵是在熟读基础上进行的。教师应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中含有较多习惯用语或最能体现课文中心的段落,加强对语言要点及句型的理解和运用。

在初中教学中,强化应用朗读、背诵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某位英语教学专家对朗读功效作了如下总结:

●朗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能训练重音、停顿、弱化、连读和失去爆破……否则将累及终身,一辈子影响你的听力及口语,从而失去用英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朗读英语使眼、口、耳、心并用,从而科学记忆语言,事半功倍。当你能听会说之后,“用外语思维”的境界就会悄然而至。你在书面表达上也会收益丰厚。

●朗读英语是学口语的最好的办法。反复高声朗读课文。当你熟练朗读几十篇文章后,很多常用句子会不自觉地脱口而出,“用外语思维”的境界就会悄然而至。

●朗读英语是在英语氛围中学英语。英语朗读训练就是在学习中自己创造英语氛围。反复朗读一段文章,必然会加深记忆。持之以恒,你会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所有人学母语时都不是用“学”的,而是在生活中透过“体验”、“模仿”来的。

按照水桶原理,英语朗读在英语教学中具有很显著的作用,对于它,只能加强而不能忽视。

1.制定朗读教学目标

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将朗读教学纳入正式的规划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朗读教学的目标和计划。

中学各年级朗读目标:

预初年级——音准、重读、弱读、升降调。

初一年级——速读、节奏、爆破。

初二年级——短句、长句各种句式、语速、停顿。

初三年级——意群与停顿、朗读视距、表情朗读。

在目标的制定下,确定朗读的内容。教师应遵循学生朗读的规律,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和课外辅导中,指导学生朗读的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如:

1)培养学生独立拼读英语单词的能力,包括能够识别音标符号、拼读以及按英语单词的重读音节和读音规则读词等几个方面。这是学生今后独立使用词典等工具书进行朗读和阅读的基础。

2)培养学生独立朗读整句(长、短英语句)的能力,在英语朗读教学中,英语教师应首先引导中学生注意词组的含义,要求他们记住词组的意思。

3)培养学生朗读英语段落、篇章的能力,单独看几遍都弄不懂的英语句子,放在英语段落篇章中朗读几遍就豁然开朗了。

教师在课堂上也有多种的朗读训练方式,如:英语老师范读、英语老师领读(顺序朗读、扩展朗读和意群朗读)、跟读录音、伴随情景朗读、齐声朗读、背诵等。

2.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朗读不是学习英语额外强加的负担,要让他们从聆听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到模仿音带原味英语的纯正,在内心中激发朗读的激情,产生朗读的欲望。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经常播放朗读录音带、CD光盘等设施,创设情感与知识交融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英语语言的魅力和语言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老师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鼓励和激励方式,如在初中起始年级,可以将英语朗读较准确较大胆的同学当“小老师”,让其在早读课上领读;在教室的英语角,设计一个园地,专为英语朗读做得好的同学留言表扬,也给英语朗读有进步的同学插红旗;在初中的高年级段,可利用排演课本剧和表演小品的形式来增强学生们对英语朗读的兴趣;创造一些让学生展示他们口语表演的机会,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形式的英语口语竞赛,如:“白兰氏”英语情景剧大赛和世博英语大赛等。这样久而久之,必定会由英语朗读带动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必定会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成绩,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英语教学。

我所任教的班级,在每天的英语课上,都会有七、八分钟是属于学生自己的。在讲台上,有时是一名学生在进行演讲;有时由两位学生为大家表演英语小品;有时有学生用英语为大家讲述有趣的故事;有时让学生自己选歌,大家一起欢唱英语的经典老歌,等等。老师都会为其打分,作为平时的口语成绩。为了在表演中有出众的表现,许多学生都会在平时加强朗读的练习,训练自己声音响亮,语音语调流畅,富有感情。基本上,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朗读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纷纷表示朗读其实并不乏味,面对进步很有成就感。

3.培养学生朗读习惯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其实,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朗读兴趣的最佳场所。把握这一环节,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多朗读的机会。比如一段情景对话,可以安排学生集体朗读,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学生很乐于在这样的朗读活动中表现自己,更期待于在表现的同时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肯定。因此在课堂上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不仅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发音和语音语调问题并给予帮助,还能通过对朗读的评价提高学生读的积极性,逐渐会读,想读,爱读。

除了朗读教科书上的英语外,教师还应该在课堂尽可能创设“真实语境”,让学生回到实际的生活情景中去模仿、体验、感知语言,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大胆地、快乐地去朗读。教师也可在教室里,布置英语墙报、设置英语角等,这些外部环境和英语氛围都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亲近英语,对朗读产生兴趣。组织演讲会、讲故事、诗歌朗读、唱英文歌曲等多种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展才能的舞台,强化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有个直接感受,来全面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在英语教学中取得意外的收获。

教师还可通过布置家庭作业,“强迫”学生朗读。在通常情况下,老师会布置口头和笔头两部分的作业,但大多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是很强,老师布置的笔头作业能认真完成,但口头作业就有些马马虎虎了。由于教师很难检测,日子一长,绝大多数的学生根本就不做了。为此,我让每位学生都准备了一个小本子,叫做“签读本”。每天我都布置二十分钟的朗读作业,如朗读单词,对话,课文以及课外的经典短文,如《妙语短篇》等,要求学生自己听录音机跟读,模仿语音语调,然后家长督促,在“签读本”签名,我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还会找机会进行抽查。这样经常性地“强迫”学生朗读,给他们创造了“铁”的条件,天长日久,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英语朗读习惯。

正如本文阐述,朗读在英语教学中表演着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本人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在英语教学中,真正有效地实施朗读,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规范学生的习惯,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只有让学生通过朗读有了使用语言的感觉,有了使用语言的动力,语言才能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中学英语教育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性和素质化教育。

参考文献

[1]朱镜敏.浅谈高中听力教学[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2,2.

[2]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3]赵卿敏.创新能力培养[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4]曾剑平.从词语看英汉民族的思维差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5).

[5]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img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