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据管理教法研究
王肖莲
[摘 要] 2006年的高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改革在选修模块上添加了“数据管理”课程。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讲授、分析和实践三方面入手阐述教法研究的成果。
[关键词] 数据管理 教法研究
1.引入
2006年的课程改革将高中信息科技课程分为基础和选修两大模块。与以往的高中信息教材相比,数据管理是作为新内容加入到课程中来的。它要求学生了解数据库相关知识,掌握数据建模的方法,熟练使用一种数据库工具来实现建立的模型。
数据管理课程在学习内容上有它自身的特点。它是一个连贯的完整的整体,它包括:数据库基础知识、现实世界分析、概念世界分析、E-R模型建立、建立数据表、建立数据库、建立数据库的操作等,每一个步骤必须按部就班,缺少任何一步都是不可以的。数据库基础知识注重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基础概念,发展历史、技术发展及应用。在现实世界分析、概念世界分析、E-R模型建立阶段应以基于一定方法的分析为主,需要学生的思考、交流、讨论以及教师的指引。建立数据表、建立数据库、建立数据库的操作是个实现过程,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
根据课程目标以及数据管理课程的内容特点,在课程的整体规划上我们将课分成三种类型(三种课程的教学分布请见附录:课程计划):
讲授课——数据库基础知识的介绍,学生知识的拓展
分析课——通过循序渐进的提问—讨论—总结的模式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实践课——通过练习或活动掌握一种信息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
反复的教学实践证明课程类型的确定有助于教师更加明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讲授课的教法研究
《数据管理》的第一章《数据及相关概念》里需要学生理解较多的理论和概念,理解发展的历史、技术和应用。为避免讲授过程中的枯燥和乏味,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探索和尝试使用网络和多媒体等环境在知识点上进行拓展:
①探究数据库发展历史,寻找与计算机发展史之间的联系
②展望数据库未来发展方向——云技术
③介绍目前数据库行业及相关工作
④生活中数据库的应用
3.分析课的教法研究
数据建模是从现实世界到概念世界的转换,概念世界是抽象的,这些概念和方法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需要通过教师指引,进行分析、讨论、总结,这是一个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
在学习构建E-R模型教学中,我们提出一种基于词语提炼的E-R图分析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启发、辅助作用。提炼词语方法的步骤如下:
①从问题描述中提炼相关的词语,并将其按照对此事物重要性依次排序
②明确要解决的问题,需要记录的信息,梳理词语之间的关系
③提炼实体
④提炼与实体相关的属性
⑤建立实体之间的联系
经过反复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实施请见教案。
4.实践课的教法研究
实践课强调学生对数据库工具的使用。我们采取项目活动的方法。项目活动的实施以书本案例为主,此外还鼓励学生自己创建感兴趣的项目活动。
活动的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由于数据库开发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改进以求最佳的过程,在活动流程上我们选择的是一种循环往复的活动模式,在每次新活动的开始都会有对前几次活动的回顾和复习。这样能有机会让学生重新审视要解决的问题,重新思考问题,从而使结果更加全面和严密。
图1 活动模式
5.教学过程中的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在数据模型的需求分析阶段,要求语言描述的准确
②有效地对学生的进度进行控制
③合理的活动评价
要上好数据管理课程,我们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下一步我们尝试的是高中信息科技基础课和数据管理课程一体化设计,即如何将高中信息科技的第一章《信息的数字化》与《数据库管理》选修教材的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附录:课程计划
续 表
【注释】
[1]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43
[2]严羽.沧浪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698
[3]朱光潜美学文集:第2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303
[4]余光中.余光中散文[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332
[5]郭沫若为洪深《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所作的序,中国戏剧出版社,1962.1
[6]吴蔚.论传统的吟诵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7]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第3册[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43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