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寻梦·回家

寻梦·回家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我徜徉在崇思楼,那是我读初中时的校舍。秦老师,我真想再见到您,向您深深地鞠躬。我站在陶艺组一位同学的跟前,仔细地看她在一块板上专注地雕刻着崇思楼的前墙模型。想起在妈妈百岁生日时,我们几个学生想做一个新校舍(崇思楼)的模型献给妈妈。我还记得,全校师生参加的妈妈百岁寿辰的校庆会就是在这礼堂开的。那是孩子们花季时梦的翅膀, 在母校历史的天空上, 尽兴地放飞, 尽情地翱翔。

寻梦·回家

1952届 郑志澄

妈妈,我回来了,在您150岁寿辰时,您的游子回家了。

离开妈妈快50年了,我无论在天南海北都梦见您。50年在外面兜了一圈,做了不少的梦,我终于回家了。

我又见到妈妈时真是又惊又喜,惊讶的是,妈妈的变化真大!妈妈变得年轻了,妈妈变得美丽了。欣喜的是学弟学妹们都是如此朝气蓬勃,努力向上。他们学习认真,胸怀大志,多才多艺。比我们读书时要强得多,长江的后浪早已远远地超过前浪了。

当我徜徉在崇思楼(我们读书时称为新校舍,可它的年纪比我还要大16岁呢),那是我读初中时的校舍。它还是那样凝重,那样深沉,宽阔的木楼梯上仿佛还响着我们排队进教室咚咚的脚步声。来到了三楼,那是秦子超老师给我们上几何课的教室呀!我们看着他那神奇的手,不用圆规,在黑板上一转就画出一个大大的圆。不信?你可以用圆规检查,不差分毫。他那金子般的嗓音,“两个三角形,经证明,对应的边、角、边相等,所以两个三角形全等”。秦老师是我一生中最崇拜的老师,是他吸引了我们把多余的自修时间全投入到解几何难题上,教科书上的题目已经不过瘾,再去找课外的难题,看谁解得快、解得多。彼此的解题竞赛培养了我们缜密的思维能力,使我受用一生。秦老师,我真想再见到您,向您深深地鞠躬。

现在的三楼已经改为学生阅览室和文艺活动室。我站在陶艺组一位同学的跟前,仔细地看她在一块板上专注地雕刻着崇思楼的前墙模型。想起在妈妈百岁生日时,我们几个学生想做一个新校舍(崇思楼)的模型献给妈妈。那时我们没有指导,没有经验,没有资金,模型也没造成,心上留下久久的遗憾。现在,学弟学妹们的条件多好,也替我们还了欠下的心愿,对吗?妈妈!

我来到底层的礼堂里,坐着、想着。这就是我们当年曾经演过话剧的舞台。它也做过我们的避难所。解放前夕的晚上,我们这些寄宿生就在舞台上打地铺,因为礼堂层次低,墙壁厚,可以防避流弹。枪声半夜不断,我们都不敢睡着。早晨起来时,我们跑到马路上一看,满街都是酣睡的刚进城的解放军。天亮了!解放了!我还记得,全校师生参加的妈妈百岁寿辰的校庆会就是在这礼堂开的。那是一个小型的,庄重的,纪念性的校庆会,会议的主旨就是思考和探索。这大概就是“崇思”的起始吧!

一瞬间五十年过去了,妈妈150岁寿辰是多么隆重,多么热闹,多么欢快!学哥、学弟、学妹们都来了,依偎在您的身边。兄弟姐妹们有的风华正茂,有的年富力强,有的霜染鬓边,年纪最大的哥哥已垂垂老矣。可是,在妈妈的身边,我们都是长不大的十几岁的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妈妈,在离开您的日日夜夜,我们都会做梦,做各种各样的梦,总是梦见您。在您150岁寿辰时,我们都回来了。妈妈,我们回家了!

2000年11月11日校庆归来之夜

母校——永恒的温馨

——写在徐汇中学校庆160周年前夕

1975届 施静梅

我把母校温馨的形象,
牢牢刻画在滚烫的心上。
母校每一寸茵茵的土地,
处处吐露着桃李的芬芳。
莘莘的少年学子们,
在母校这座大花园里,
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辛勤耕耘的“花匠”们啊,
把嫩芽初绽的幼苗,
哺育成了祖国大地上的顶天栋梁。

我把母校温馨的形象,
深深刻画在滚烫的心上。
轻轻地
我依偎在母校参天的大树旁,
仰头寻找,
寻找那同学少年的五彩梦想。
青翠欲滴的树叶啊,
每一片都孕育着或青涩或美丽的希望。
那是孩子们花季时梦的翅膀,
在母校历史的天空上,
尽兴地放飞,
尽情地翱翔。

我把母校温馨的形象,
牢牢刻画在滚烫的心上。

母校,我多想
多想偎在你宽敞的怀抱里放声歌唱。
歌唱曾经的美好时光,
歌唱校园里一声声的鸟语花香。
汹涌的激情,
重新燃烧在我澎湃的胸膛。
师生情,同学义,
是我这辈子永不忘怀的缕缕情愫,
魂牵梦萦般地在心中久久回荡。
我唯愿
唯愿同亲爱的母校一道
乘着歌声的翅膀,
去追赶东方地平线上每一天
崭新的朝阳。

(作者在上海汉森织造手帕厂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