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怀念秦子超老师

怀念秦子超老师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师在徐汇中学十一年,经历了贫病交困、无比艰辛的日子。而秦师正患着肺病,经常吐血。有时下课铃响后秦师仍继续讲课,学生依然聚精会神听讲,专心致志,鸦雀无声。这样,秦师就成为全校公认最有威望的老师。秦师看到了当年辛勤耕耘取得的果实,感到无比欣慰。会后秦师还向他的一位时年九旬的老师讲述了这次盛会和他的谢词,共享激动之情。时秦师已生病在家,他们看望了躺在床上的老师,见了最后一面。

怀念秦子超老师

1951届 许政范

秦子超老师离开了我们。

秦师1916年6月20日(农历五月二十日)生于江苏淮安。1935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抗战爆发后转入大同大学数学系学习,毕业后在中学任教,1943年到徐汇中学任数学教师。1954年由组织调动,支援新成立的上海师范专科学院(今上海师范大学)在数学系任教,直至退休。他于2005年6月27日在华山医院逝世,享年89岁。

秦师在徐汇中学十一年,经历了贫病交困、无比艰辛的日子。在抗日战争期间与战后解放前的几年中,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教师生活十分清苦。而秦师正患着肺病,经常吐血。为了养家糊口,支付昂贵的医药费,他抱病担任着繁重的教学工作。在这困难的日子里,他想到为国家培养人才,想到他所爱的教师工作,想到他寄予无限希望的学生,就有无穷的勇气和力量,乐而忘苦,甘之如饴。他忘我工作,不顾身体,常常通宵达旦地备课、批改作业。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在名师云集的学校里,力压群芳,受到校长的器重、教师的尊敬、学生的爱戴。记得当年我在高中时,有班级学生秩序较差,很多教师抱怨难教,无法正常教学。常常下课铃未响,学生已哄散。而秦师一进教室,全班就寂静无声,秩序井然。有时下课铃响后秦师仍继续讲课,学生依然聚精会神听讲,专心致志,鸦雀无声。我们在窗外偷看,感到无比惊讶。这样,秦师就成为全校公认最有威望的老师。

是什么原因使秦师创造出这样的奇迹?这就是秦师教学艺术的魅力!

教学是艺术。秦师深谙此道,把数学教学的艺术发挥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精选的教学内容和习题,生动活泼的启发式教学,整齐的黑板书写,漂亮的几何图形,想学生所想,化学生所难,松紧结合扣人心弦。他在讲台上和学生共演一幕幕精彩的教学之剧。他使数学内容由枯燥变为生动,由惧怕变为喜爱,几十年前的讲课情景,还历历在目,做过的作业,有的还依稀记得。他的严格要求,养成了我们良好的习惯。当年我们学生爱学着说秦师的苏北话,在讨论作业的时候,常将“有理”、“没得话说”挂在口边,也就是要将作业做得有理有据,严格无误,达到尽善尽美没得话说的地步。有人说,数学是无声的音乐、无色的图画,秦师使我们感觉到数学之美。艺术是创造,秦师通过教学艺术,提高了我们的创新能力,也引导了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教学艺术远高于舞台艺术。它不能像雄辩家那样口若悬河,不能如演员那样虚假做作。它不像音乐那样激动人心,不像舞蹈那样赏心悦目。它要求教师身体力行,言行一致,严格地塑造自己,春风化雨,感染学生。理想、敬业、奉献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要靠榜样带动的。当年我们这些尚不很懂事的中学生,并不能完全体会老师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和良苦用心,但教诲的影响仍深深地印在心中。在经历了几十年人生之旅后回顾自己过去的时候,才能更深地感受到老师人格的伟大,对学生的真情厚爱。

40年代末50年代初,学生们普遍认为从事数学工作是艰难、清苦且缺少出路的,但在秦师影响下,还是有一些人选择报考数学系。例如51届的任培善,52届的沈燮昌等,分别以第一志愿报考了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数学系。他们都是班上的优秀生,以优异成绩被录取的。更多的学生报考医、工等其他学科,而秦师数学课使他们受益匪浅。如魏敦山院士、陈心昭校长等在取得卓越成就后饮水思源,都感激秦师当年的教诲。

尽管“教学是艺术”曾被很多著名教育家所强调过,例如近代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匈牙利人乔治·坡里耶(G.Polya 1887—1985)曾论述过“教学不是科学而是艺术”(见《数学的发现》第二册),但在国内并未得到普遍共识。早在1953年秦师曾对我说:“现在教书难教,成立了教研组,统一备课,统一讲课内容和进度,教学艺术很难发挥。”教学艺术需要创造,需要因材施教,需要容许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百花齐放、互相补充,需要有一个自由宽松的创新环境。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命题,各种规章制度,众多行政干预,使秦师很难充分发挥其高超艺术。而在离开徐汇中学后,失去了学生爱戴、同事尊重的良好外部环境,教学艺术就更难舒展了。“左”的路线和不断的运动,更使秦师黯然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改革开放后,当年徐汇中学学生从外地或国外回上海,怀着崇敬的心情纷纷前来看望秦师,络绎不绝。秦师看到了当年辛勤耕耘取得的果实,感到无比欣慰。他在日记本上记下了名字(张庆齐、韩敏启、戴顺智、杜念申、陆云鹏、陈心昭、李家铨、戚锡章、郑志澄等)讲给我听,非常激动。

1994年,51届徐均康、蒋承煜等学生倡议为秦师祝寿。秦师在《校友通讯》上看到后曾写信力辞,信上说:“昔介之推不言禄,而禄亦不及。我淡于名利,而名利亦不及。碌碌以没,固所愿也。”我向他解释,这是出于学生们对老师的真情,不同于社会上为有地位、有名望者的祝寿,秦师最后同意了,并写下了热情洋溢的谢词,在徐汇中学汪校长和周书记的大力支持下,校友会朱企曾、周汉芳两位老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祝寿会在徐汇中学校舍大楼的一个大室内举行,会场布置简单朴实,应爱勤、郑建平、徐有恒、朱承基等很多老学生作了热情发言,外地一些未能前来参加的学生,有的写来了贺信,有的请人代致祝贺。同学们对母校的真挚爱戴之情和老师们的激动深情融在一起,使参加者难以忘怀。会后秦师还向他的一位时年九旬的老师讲述了这次盛会和他的谢词,共享激动之情。一位知名的中学校长在得知此事后深为感动,在《学校不宜实行量化管理》一文中写道:“量化管理只是立竿见影的短期行为,即时效果,它能考核‘百年树人’的长期效应和效果吗?笔者的一位朋友……他和60多位来自各地的昔日同窗相聚在母校给一位80岁的数学老师祝寿。50年过去了,这数学老师的弟子有的已经蜚声海外,头角峥嵘。在这样一位师德高尚、教艺超群的教师面前,量化管理是多么苍白无力。”(见《教育参考》1997年第5期)

秦师在祝寿会上谢词说:“人之相知,贵相知心。人生是短暂的,真情是永恒的,也是无价的。……我并不清贫,我很富有,我装满了大家的隆情厚谊……我永远属于我的学生,我们的心连着心。”真情无价。秦师永远属于我们学生,我们学生也永远忘不了秦师。今年五月,出国定居的51届学生李家钟及其弟弟从美国回来,首先想到的事是去看秦师。时秦师已生病在家,他们看望了躺在床上的老师,见了最后一面。在秦师去世前住华山医院的十天里,徐汇中学学生常在身边。唐国安、徐均康、王元德、罗宝健等及徐汇中学领导汪劲松校长和校友会的沈瑾瑶前副校长都在华山医院看望了秦师。黄新福、周梦圣、蔡敬仁三位医师还为秦师看病。秦师逝世后,很多年已古稀的徐汇中学老学生冒着39度多高温的炎热酷暑,前往龙华殡仪馆参加追悼会,向秦师告别,其中有已八旬高龄的45届陶秉诚老师。

秦师一生清贫,他经历了八年抗战的磨难和“史无前例”的不幸,退休后仍读书写文,特别爱读巴金的《真话集》和季羡林的《牛棚杂忆》。临终前还不断地背诵《真话集》中的句子,嘱咐家人说真话。六年前他自撰了一副对联总结自己一生,请人书写成匾后挂在卧室内,他嘱家属以此联为追悼会挽联,对联以客评己答的方式写出。上联(客评)为:

存无济乎时,没无损乎世,势同木朽草枯。独是昔年桃李,南北东西,仍惓惓情浓,君亦足矣。

下联(己答)为: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敢言山高水长。怀念生平得失,离合悲欢,俱悠悠梦醒,余其休欤。

回顾一生他通过客评为后半生未能舒展才能、无济于时,“势同木朽草枯”而饮恨,也为当年徐汇中学学子仍惓惓情浓而欣慰。在经历了多次运动,许多人说了违心话、做了违心事的情况下,他能坦然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表明他具何等崇高的品德,他的高风亮节,可上追严子陵。

秦师说过,40年代时他曾因贫病交困而“脆弱动摇、无所适从”,只因热爱中学教学事业,对学生有深厚感情而坚持下来。以秦师学贯中西、文理兼通、知识渊博、才德超群之条件,如在而立之年离开繁忙清苦的中学教师岗位而他就,是有很多道路可选择的。一是乘抗战胜利内迁大学返沪之际,进大学当数学教师,无疑他早已成为教授,在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另一条路是留学深造,报考公费出国或争取徐汇中学推荐,这条路也是走得通的,当年一些徐汇中学老师如:魏墨盦、黄永年、谢诗豪、张庆齐等都取得成功。此外还有一条康庄大道可走,即进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当年陈省身院士曾招收十余名研究生,包括秦师在交通大学、大同大学数学系的几位师弟,如今他们都已成为国内外一流的数学家、院士或著名学者。秦师无论走哪条路,他无疑能取得卓越成就。那么我国多了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但我们却失去了一位终身受益的好老师。孰得孰失,各人有不同评价。但秦师的选择是明确的,坚持留在徐汇中学,甘愿在平凡的工作中润物无声、默默无闻地为学生献出他的赤诚爱心。

我们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非功利主义”的。百年树人,素质教育不是短期行为,不能立竿见影。社会环境,父母、家庭、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素质培养起重大影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源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秦师那将德、智、美融合成一体的精湛教学艺术为学生全面智力发展提供了源泉,他那敬业、奉献精神和真诚正直的品德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学生。他以他的言行,为素质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

吉尼斯纪录,无助于社会进步。形象工程,只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石(崇)王(恺)争富,造成社会腐败。不适当的功利追求,不利于社会的团结与稳定。世上不可能个个都是名人富豪,不可能为人人树碑立传,一个成功者的背后往往有很多无名英雄为之开道铺路。秦师不是名人,秦师的伟大正在于他超群的才德完全可使他取得巨大成就,而他淡于名利,以介之推严子陵自比,甘作人梯,充当铺路人,默默无闻地将一生奉献给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将他的爱心无偿地献给他的学生,他在学生们的心中昭如日月。

素质教育应是培养人们对崇高道德、文化、科学、艺术等的追求,提高识别真善美的能力,自觉地爱美避丑,扬善弃恶,蔚成风气,促使良性循环。旧中国是落后腐败的,但不少知识分子是高素质的,他们向西方学习的是先进的科学文化、爱国和献身精神,而不是羡慕物质享受和糜烂生活。在抗日战争时期及建国初期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为祖国作出卓越贡献,秦师是老一辈知识分子中优秀的一员,他在徐汇中学之所以能创造出奇迹,这正是由于他的崇高师德威望和完美的教学艺术促使班级里形成良性循环的结果。

今天在开放的社会里,面对外部世界,先进与丑恶并存。要吸取先进,抵制丑恶,关键在于素质。秦师一生清贫,献身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始终如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素质教育的光辉榜样。为建设一个和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我们需要无数像秦师那样的好老师。

秦师默默无闻地离开了尘世,他永远留在学生们的心中。

2005年成文

(作者是上海海运学院数学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