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潘君祥学长
2011届 朱凰榕 祁梦佳 张晓雯 傅逸雯 周怡青 吴奇珍 杨雪君
校友简介:潘君祥,1961届校友,原上海历史博物馆馆长,曾在徐汇中学就读3年。
采访时间:2009年8月。
采访地点:徐汇中学重德楼二楼会议室。
以下为采访实录:
潘君祥走进会议室的时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精神矍铄、开朗自信。问起潘学长的求学经历,他很爽快地讲述了起来。
1958年,由日晖中学毕业的潘君祥如愿考取了徐汇中学的高中部。潘学长的家在裕德路,每天会与同路的同学结伴走着去上学,彼时的上海还未开发,田间小路甚多,两边就是瓦房、芦苇、菜田、树林、小桥、流水……眼目所及,确也是一派清新自然的景象。四十五分钟的路,一走就是三年。
当时的徐汇中学还是教会制的学校(男校),科学设备、实验仪器、硬件设施都十分完备,师资力量雄厚,可谓是“天字第一号”的好学校。潘学长心向往之久矣。
那时一个年级五、六个班级。但是物质条件却并没有那么优越。每天的午饭自己带,再由学校统一蒸热,没有校服而大家的衣着都很朴素。在那个年代里连吃一颗糖果都是幸福。
潘学长说他们的父母都忙着工作并没有太多的时间管孩子的学习问题,一切都要靠自觉。学生们的自主管理意识很强,学习的主动性很高。班级内部也极其团结。老师们的博学让学生们敬仰,至今潘学长仍与当初同学们、班主任老师丁宗韫先生保持着联系。
而潘学长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崇思楼二楼的图书馆,那里有着他最快乐的记忆。前苏联齐奥尔科夫斯基的一本科普读物《飞出地球去》讲述了卫星发射的过程,生动活泼的文字让他获得了巨大的满足感。那时学校的多彩教育理念也是初具形态。
进入复旦大学历史系就读。大学期间潘学长的学习十分优秀,还进入了非洲、南美洲历史研究室进行研究。
大学毕业已是1966年,正值文化大革命,在一年之后被分配到了新建立的汾阳中学担任语文老师。教学经验也就这样搁置了下来,一搁就是近十年。而在这段艰辛的岁月里,充斥着“打压知识分子”的声音,潘学长却顶着压力坚持了下来。
及至教育恢复,潘学长由语文转向教授历史,在没有前人经验的情况之下执教,而他的第一份教案:分析英国工业革命,也捐赠予汾阳中学校史陈列室。
在任教十一年之后潘学长依然选择了考研,选修中国近代经济史,考研成功后,就在社会学研究室任职。后调任上海历史博物馆馆长一职。
科学研究的成功基础就是勤奋努力,唯有不断积累、孜孜以求才能获得灵感走向成功。在将来步入社会时我们会接触到许多不同的人和事,更是需要各种知识来应对。
潘君祥学长更是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对待每一门学科都要认真,不能有所偏废。有专长是好的,但更要用专长去带动别的学科。
潘君祥学长赠予学校之图书
采访小组与潘君祥学长合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