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 结冷胶的摇瓶发酵
一、目的要求
1.了解结冷胶的生物合成途径。
2.分析发酵过程中各参数变化的原因。
二、基本原理
1978年,Kelco公司以ATCC 31461生产结冷胶获得成功。之后,对结冷胶的分子结构、理化特性及溶液的流变特性等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国外主要是West、Nampoothiri和Kanari等几个研究组开展了发酵法生产结冷胶的研究工作。对结冷胶发酵生产的碳源、氮源、发酵pH和温度进行了大量研究。另外,Lobas、West和Richau三个研究组分别对ATCC 31461的突变株进行了研究。目前国际上,结冷胶发酵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发酵培养基复杂、发酵周期长、低产率和低转化率,这使发酵生产成本高,从而阻碍了结冷胶发酵生产的进展。实现结冷胶的大规模、低成本生产在技术上需要解决的难题:对结冷胶发酵生产进行发酵动力学的研究,揭示结冷胶发酵过程中的发酵机理,通过调控关键的发酵参数优化发酵过程,提高结冷胶产率和转化率,降低生产成本。
三、器材
1.菌种:ATCC 31461。
2.试剂:葡萄糖,蛋白胨,酵母浸粉,牛肉膏,琼脂,Na2HPO4,KH2PO4,K2SO4,MgSO4·7H2O,NaCl,NaOH,HCl,食用乙醇,均为分析纯,国产试剂。
3.仪器:立式蒸汽压力灭菌器,冷冻干燥机,721分光光度计,往复式摇床。
四、操作步骤
1.按照培养基配置章节里给出的培养基配方,配置好结冷胶发酵各步的培养基,并消毒灭菌备用。
2.斜面培养 将接种好的斜面放置于30℃培养箱培养24~48h。
3.液体种子培养
用接种环从斜面刮取1~2环菌体接入种子培养基(装液量为每个300mL的三角瓶装30mL培养基),置于转速为200r/min的往复式摇床,30℃培养6~16h。
4.摇瓶中结冷胶发酵
以4%~10%(体积分数)接种量将种子接入发酵培养基(装液量为每个500mL的三角瓶装100mL培养基),置于转速为200r/min的往复式摇床,30℃培养5天。
5.发酵液OD的测定
在大摇瓶发酵过程中,每隔24h取样,并将发酵液样品稀释一定倍数后,用721分光光度计在620nm条件下测定光吸收。
6.发酵液黏度测定
在大摇瓶发酵过程中,每隔24h取大约100mL发酵液,用Blankspoon黏度计测定其黏度。本章中黏度测定均使用4号转子。
7.pH测定
在大摇瓶发酵过程中,每隔24h取样,用pH计测定发酵液的pH。
8.发酵过程的曲线绘制
将取样过程中获得的OD、pH和黏度的数值,分别以取样时间为横坐标绘制发酵曲线。
五、实验报告
1.绘制三条曲线。
2.分析三条曲线之间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