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家庭教育指导

初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家庭教育指导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初一年级的孩子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不断增强,在生理作用下,逐渐对异性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从内心深处感到异性吸引的力量,产生爱慕之心。我们每个家庭都毫无选择地要面对教育子女的问题,除了“爱”以外,我们更要了解、洞悉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讲究策略,因势利导地教育孩子。父母相敬如宾、尊老爱幼、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创业等美德对子女的潜移默化是长久而深远的。

(二)初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家庭教育指导

初中时期是人生知识基础的奠定时期,是学生的心理发展从幼稚走向独立的转折点,也是孩子生理成熟、社会化发展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初一年级的孩子在有着这一时期学生心理特点共性的同时,又有其独特的方面,我们必须要全方位地了解孩子的心理、情感等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促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1.初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经过初中预备班一年的铺垫,初一年级的孩子大都已经适应了中学的环境,包括:学习内容、行为规范、方法习惯、思维方式等,已经摆脱了预初时的稚气,逐渐走向成熟,其心理特点表现为:

1)学习态度积极与畏难两极趋势更明显

进入初一后,孩子对问题的认识、分析能力逐渐显得成熟起来。在对事物的观察过程中越来越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自觉性和稳定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过预初一年的学习,有些孩子能很快适应学科内容的专业化与体系化,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而取得较为优秀的成绩,获得大家的认可,这一部分孩子,会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更高的期望值,设定努力的目标,积极进取,不断进步。

当然也有一些孩子,进入预初阶段后,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课程要求,新鲜感很快被“学业负担”代替,又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显得手足无措,受到挫折,影响了学习的信心,产生畏难情绪,进入初一后会表现得更明显,甚至于产生得过且过,彻底放弃的消极想法。

2)自我意识的不断成长

青春期前后,孩子的生理与心理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他们在形体上和心理上向成人靠拢。进入初一以后,他们不会再像小学及预初时那样遵从老师和家长的指示,天真地接受别人的评价,他们开始逐步地探索真正的自己,用自己的眼睛和心去看世界。初一的孩子具有更加强烈的独立自主的愿望,要求被尊重,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他们对老师和父母的过分的监督和管束表示反感,常常有自觉和不自觉的不服与反抗,如经常会反驳家长的一些言论,纠正父母对一些问题的解释,进而发表自己认为正确或独特的见解。

初一的孩子已不盲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是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孩子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成长是心理发展中必经的一环,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但是由于此时的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并未成型,心理不够成熟,经验相对缺乏,情绪容易变化,想独立又不能完全独立,对自己的评价具有主观性和片面性,需要我们师长的正确引导。

3)青春期的朦胧情感问题增多

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人的性别意识开始觉醒。初一年级的孩子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不断增强,在生理作用下,逐渐对异性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从内心深处感到异性吸引的力量,产生爱慕之心。中学生正是充满热情,精力充沛,情感易冲动的时候,喜怒哀乐都能从他们的表情或动作中直接反映出来。在这一时期的孩子,若是出现学习心神不宁,成绩突然下降明显,电话、短信猛然增多等状况,我们作为家长的就要留心孩子的异常表现,关注其青春期情感问题,及时发现,易于解决问题。

4)渴望友谊,但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初一的孩子经过一年的磨合后,基本能融入班集体中。随着心理的日趋成熟,他们更渴望和同龄人交流思想、沟通内心体验,要求的就不仅仅是以前单纯的玩伴了。班级中拥有某些共同的兴趣爱好或是某个共同目标的孩子,就会自发地成为一个别人不易走近的小团体,这样的小团体不利于团结协作班风的塑造。

另外,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且大多家庭条件尚可,甚至有些极为优越,家长也比较宠爱自己的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良好感觉,这种现象在初一表现得要比预备班明显得多。然而班级是一个集体,是一个小型社会,唯我独尊,自私自利必然会遭到挫折,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可能会远离集体,缺乏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2.家庭教育讲究方法,有的放矢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我们每个家庭都毫无选择地要面对教育子女的问题,除了“爱”以外,我们更要了解、洞悉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讲究策略,因势利导地教育孩子。

1)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基础与保障

温暖的家庭亲情是孩子永远的心灵依靠,父母要努力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在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中成长的子女,比较开朗乐观、积极自信,人际关系比较好,适应能力比较强;相反,在一个争吵不休或冷漠无情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子女,缺乏安全感,人际关系不好,不易融入集体。

父母相敬如宾、尊老爱幼、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创业等美德对子女的潜移默化是长久而深远的。父母亲无论工作多忙,都应该抽空多陪陪孩子,和孩子保持坦诚的交流,以平等的心态,以朋友的姿态,用心倾听,才能正确、及时地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才能实现两代人心灵的成功对接。若是单亲家庭,更要注重对孩子的付出,无论哪一方,都要关爱孩子,做到离婚不离家,尽到自己为人父母的责任,让孩子在轻松的愉悦的氛围中成长。我们要尽力为子女创造温馨可靠的亲情环境,这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与保障!

2)身教重于言传

“德为才之师,才为德之资”,经过一年的学习,初一的孩子已然了解我们学校对于学生德育的重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学校应该是一致的:教孩子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我们做家长的都会明白,当我们教育孩子应该如何时,应该注意到我们自己是否正在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些道理。因为孩子也在察言观色,他们会以父母为榜样。试想,当孩子做作业疲倦时,看到家长在玩牌、喝酒、看电视,他的学习意志还会坚定吗?因此,父母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自己的豁达、宽容、踏实、诚信等品质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用自己的责任心、爱心、感恩之心、自信心去感染孩子;用自己的琴棋书画、徜徉书海、品味香茗、垂钓远足等雅趣来熏陶孩子;用自己的锲而不舍、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好学精神去激励子女。家长日趋完善自己,成为孩子的楷模,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3)重视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

预初一年的学习,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呈现出不同的结果。老师同样的要求,在不同的学生身上的效果大相径庭,因此会造成学习适应性差,成绩不理想,这种状况在初一会愈加明显,我们必须要及时给予正确的教育与引导,才能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若说优异的成绩是高楼大厦,那么行为习惯则是地基,只有地基打得深,固得牢,高楼才会稳妥,屹立不倒。因此,家长必须配合老师,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如: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适时检查;督促孩子记好课堂笔记;自己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等。而对于学习方法,也可以适时和老师沟通,家校合力,一起帮助孩子在学业上有所提高。一旦孩子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他也会充满信心,积极前进的。

当然,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我们不能只以分数论英雄,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孩子,千万不要随意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因分数不好而抹杀一切。鼓励是最好的方法,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4)尊重孩子的人格

面对孩子蓬勃发展的自我意识,面对他们要独立被尊重的需要,我们作为家长要正视这一点。父母如何对待孩子,是子女心理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些父母对子女过于严格,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恨不得完全控制子女的思想,规划子女的未来,这样的孩子往往性格懦弱,缺乏自信心与处世能力;而有些家长对于孩子无比溺爱,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还不许别人指出或批评自己孩子的缺点,这样的孩子只会目中无人,不懂得尊重别人,也不会懂得感恩。我们应该平等对待青春期的孩子,既尊重他们的独立性,但是又要适度地把关、指导,让他们养成应有的良好品质。在孩子人生的关键时刻,我们既要以家长的身份指点方向,又要以朋友的身份去聆听、关爱、尊重孩子。

5)正确看待青春期情感问题

作为家长,当然会很关注孩子的青春期情感问题,但是千万不能“谈虎色变”,切忌粗暴对待,当然也不能放任不管。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孩子的心理,向往异性本是青春期发育期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和心理现象,是人的情感世界中美丽而珍贵的内容,男女同学相处,是中学生社会交往不可缺少的内容。初一的孩子会对异性有着朦胧的好感,但是又不会过往甚密,这时就需要家校互相配合,讲究方法,掌握好教育的尺度,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异性相吸是学生生理成熟的自然反应,应得到我们的理解、尊重和合理的疏导。首先,我们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让他们懂得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学习,健全个性,完善自我,今后才能拥有更好的爱情资本。其次,要鼓励孩子异性间的正常交往,以大方坦诚为原则,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再次,我们还要做个有心人,及早发现孩子在与异性交往中异常的迹象,及早引导。及时教育不仅可以避免早恋酿出严重后果,而且这正是抓住了教育转化的主动权和好时机。最后,我们要懂得保护孩子的隐私。千万不要把事情到处张扬以示自己的不满与焦虑,也不要指责对方家长,和老师的沟通也尽量低调,避免事态的扩大化,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6)帮助孩子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初一的孩子,对友谊的渴望是非常强烈的,同龄人的思想认知度接近,有相同的兴趣爱好,有共同语言,容易沟通,值得信赖。而且与朋友的交往,其实也是孩子开始适应社会的开始。家长应该告诉孩子:要明辨是非,择友要谨慎。朋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与同学相处十分重要,我们家长应教育孩子以“真诚、友爱、宽容、互助、自省”的品质来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协作,树立团队精神,这样能协助班主任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而自己的孩子也能在和谐、愉快的同学交往中获益匪浅。

总之,初中阶段是孩子汲取科学知识,点燃智慧火花,寻求纯真友谊,探索人生意义的重要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会不断地发展变化,我们教师和家长一起关注他们,根据其特有的心理特征,采取恰当的措施,用真心、耐心与平等之心来帮助他们,陪伴他们健康地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