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高二学生绍兴文化历史考察活动
高二学生“绍兴人文历史”社会考察活动的前期准备
1.结合语文教学,请高二语文老师在讲授鲁迅的文章时,介绍鲁迅的生平事迹以及相关文章的背景,和学生共同策划相关的课题,并落实各课题组的成员以及负责人。
2.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时间,介绍鲁迅的生平事迹以及绍兴的人文历史,并要求学生查阅鲁迅生平事迹以及绍兴的文化历史。
3.利用校会课时间,请上海鲁迅纪念馆的讲解员向全体高二学生介绍鲁迅的故事和生平事迹。
4.班主任负责安排学生宿舍和学生用餐桌号。
5.班主任负责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
6.带队教师负责落实仪式活动的旗帜、横幅,落实好主持人、发言教师和发言学生,落实好学生相关的文艺表演节目。
7.政教处负责联系旅行社和活动用车。
8.活动前,政教处负责召开各班带队教师的前期准备会议。活动结束后,负责本次活动的评优工作。
9.政教处负责召开全体高二学生大会,讲明本次考察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强调注意事项、安全和纪律的要求,同时指出,在活动结束后,要以班级为单位,出好本次活动的小报,参加各班小报的评比。
“绍兴人文历史”社会考察活动内容
1.指导思想
为推进学校不断深化“两纲教育”,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扩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内涵,使我校绍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窗口,激发高中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做到以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和品质感召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人,以期知情意行相互统一、相互作用,进一步培养对祖国炽热的情感,把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自觉内化为思想和意志。
2.考察目的
为了进一步贯彻《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提高德育实效,我们学校决定利用绍兴特有的社会文化深厚的资源,参观鲁迅故居。聆听鲁迅、走进鲁迅,了解鲁迅对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深刻理解鲁迅精神的内涵,学习并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学生观察社会,关注生活,思索人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研究水平,让民族魂熔铸于我们心中。
3.考察内容
鲁迅专题:(相关课题)
1)鲁迅的爱国情怀对现代青少年的影响;
2)鲁迅作品中对大自然和生命的赞歌;
3)徐汇学子如何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鲁迅精神;
4)鲁迅——精神的高峰,民族的脊梁;
5)简析鲁迅作品集命名的内涵;
6)简析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
7)简析鲁迅笔下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
8)简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9)简析鲁迅笔下的贫苦农民和小市民形象;
10)看鲁迅的幽默、俏皮和勇敢。
绍兴文化专题:(相关课题)
1)绍兴的文化和历史与中国文明史的内在联系;
2)简析鲁迅笔下的“鲁镇系列”对大自然和生命的赞歌。
4.考察安排(第一天7:00出发,第二天17:30返抵学校)
第一天:
(1)仪式:聆听鲁迅,铸就新时代的民族精神;
(2)参观鲁迅故居;
(3)考察绍兴的文化历史;
(4)参观兰亭。
第二天:
(1)参观大禹陵;
(2)参观鉴湖、柯岩、鲁镇。
5.前期准备
(1)宣传教育:考察目的及意义、考察活动的纪律和要求。
(2)确立考察课题、确立考察课题小组成员、选举组长。
(3)确定各寝室成员、选举寝室长。明确各寝室成员以及寝室长的职责。
(4)确定各餐桌成员,选举桌长,明确桌长的职责。
(5)仪式的策划:“聆听鲁迅,铸就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挑选男女主持人各1名,发言学生代表和教师代表各1名,护旗手11名,摄像师以及助手各1名。
6.考察纪律
1)考察期间穿着统一的春秋季校服,(团员要佩带好团徽)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不经老师允许,个人不得随便离开班级队伍或驻地,牢记“安全第一”。
2)严格遵守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听从老师和带队人员的教育,牢记“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和“爱自己”就是“爱集体、爱他人、爱学校”的原则。
3)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对活动期间发生的问题或事情要学会分析和思考,并及时向老师或带队人员联系,应懂得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报警和求助。
4)爱护公物、文物和绿化,遵守公共秩序,文明考察。保持驻地整洁,熄灯后保持驻地安静,不得影响他人休息,不得穿便服离开房间。有事离开房间时要注意随手关门。
5)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和帮助,要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克服困难,圆满完成这次考察任务。
6)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同学之间不搞攀比,不摆阔气,要注意饮食卫生和交通安全。
7)随身携带的物品要简便,不带贵重物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财物。
8)考察过程中,做到“眼观、耳听、脑思、手记”,考察结束后,每位同学必须认真完成考察报告。
9)考察活动结束后,学校将评选出优秀考察报告和优秀考察小组。
7.个人携带物品的要求
1)替换内衣裤1~2套。
2)个人洗梳用品。(毛巾、牙膏、牙刷、拖鞋等)
3)个人必备药品、卫生用品。
4)笔记本、笔、考察报告。
5)照相机每小组限带一架,保管好自己的通讯工具。
6)零用钱适量。(100元左右)
8.考察交流和评比
1)班会课:学生交流考察活动的体会和成果,班主任对学生的考察报告进行点评,每班选举4~5位学生参加年级组交流。
2)年级组长安排“高二学生绍兴文化历史考察”成果交流会,通过公平竞争,评选出不同奖第的优秀学生候选人,并将候选人名单上报政教处。
3)政教处公示考察活动优秀学生候选人名单,在无异议的前提下,上报校长室,经学校行政会议确定后,公布考察活动优秀学生。
4)政教处从考察活动优秀学生中推选一位代表,在学校的升旗上为全校师生进行交流。
5)获班级和年级优秀的学生,在“学生社会实践表格”中考评为“优秀”。
附件1:
聆听鲁迅,铸就新时代的民族精神
(学生发言稿)
有网民开玩笑说,鲁迅是1881年出生的,其实也是个80后。一百年后的80后年轻人具有时代的反传统精神。一百年前的鲁迅身上也有深深的叛逆的影子。他的杂文,多深刻批判了遗老遗少奉为圭皋的、封建落后的性格迹象,如《论“他妈的”》中的“卑劣的天才”;《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的“奴才式的破坏”;《“友邦惊诧”论》中荒唐的窝里斗,不一而足。似乎他总是在批判着这个民族的“劣”,但同时,在他的文章里,在他的批判背后,我们都能看到鲁迅先生作为中华民族一员对这个民族的深切担忧。他针砭时事,却无一不包含着对中国前景的深切关忧;他讽刺敌特,却无一不包含着对朋友们牺牲的惋惜。
他和现今的八零后一样。反叛,尖锐却深切的爱着自己的国家。他的文字冰冷深刻,却是个有血有肉的勇士。在他的身上,有一种同时代多数人所缺少的“反叛”精神。
民国初年,虽然比清朝更开放,但是还残存着封建思想体系的刻划痕迹。鲁迅先生的言论,放到那个时代来看,是公然与传统作对。但是历史给出了最公正的裁决,那些评价鲁迅舍弃祖宗传统的人被历史长河淹没;那些赞同鲁迅观点,学习先进文化的人获得了充分的进步。他之所以为人所铭记,文法叛逆应当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然而他的反叛,却不是粗俗的讽刺批评口水战或单纯的愤世嫉俗,也不是不计后果的完全否定,而是保留精华剔除糟粕的改革精神,是积累的智慧与对世事看法的碰撞,这是最为难能可贵的。
没有一个时代是完美的,无论是社会形态还是思想方式。站在更先进的后人的角度,你总能挑出些刺来。在当前时代的人,只能通过不断地思考来寻找进步,通过不断地改革来实践进步,结果是时代一直在进步,未来总比过去先进。鲁迅就是怀有这样的梦想的人,他总在剖析自己与其他中国人,希望找出那些致命的弱点,改掉它们,然后是美好的未来。由于这样的初衷,鲁迅的文字就带有强烈的叛逆的味道和改革的决心,像大多数人所引用的“匕首和投枪”一样尖利刻薄。
70年后的今天。我们回看鲁迅先生的文字,于今日这样一个“言论自由的时代”看来,它们依然辛辣尖锐。而鲁迅先生所盼望的“美好的未来”的确实现了一部分,但民族劣根性的扎根之深,似乎是鲁迅先生所没有想到的。
21世纪后的今天。被称之为90后的我们。应当要向鲁迅先生一样,拥有一种反叛的精神。这种反叛精神,不是单纯的愤世嫉俗与恶意发泄,也不是为了炒作而故意和公认的价值观过不去。它是敢于质疑,敢于挑战与回应挑战,敢于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它毕竟不是闲人的牢骚,也不是庸人的自我粉饰。不是流于形式却怯懦的面对所谓的强势集体。
这种反叛精神,应当是敢于挑战世间的不公平,勇于站出来说真话,不屑于低俗和谄媚同流合污。它是一种敢于创新敢于除陈破旧敢于挑战常规的精神。它需要我们去关注我们身边的细节,需要我们对这个时代付出我们应有的努力和责任,需要我们将优秀的传统精神继续下去,而后推陈出新。这样的精神,是新世纪新一代的我们所特有的,也是我们必须拥有的。因为毕竟,依然有许多未能变成“美好”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努力实现。
100年后,80后的鲁迅先生带给我们这一代90后的教益依然深刻。80后鲁迅先生所有的“叛逆精神”依然在这个时代流传。我们能够坚定地相信,我们会很好的传承这种“叛逆”的精神,而总有一天,他所期望的美好未来,会实现的。
附件2:
时代的丰碑,不朽的灵魂
(教师发言稿)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他站着时是一座高山,令人景仰;躺下时是一江春水,泽被后人。为了“疗救愚弱的国民”,他弃医从文,奔走“呐喊”;为了揭露“吃人”的社会,他上下求索,笔耕不辍……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他是一位清醒的智者;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他是一位不屈的斗士。毛泽东主席曾经给予他高度的评价:鲁迅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最可贵的性格。的确。为了唤醒民众,他奋不顾身;为了振兴民族,他视死如归。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民族不朽的灵魂。
在漫漫的人类历史长河中,有些人彪炳史册,有些人遗臭万年。“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一个人,只有将它所从事的事业与人民大众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在人民心中永生。鲁迅先生之所以名垂青史,就是因为他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可贵的精神财富,还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1 000万字的作品,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16部杂文集成就最高,他的700多篇杂文,针砭时弊,深刻反映了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是投枪,是匕首,是反封建的战斗檄文。鲁迅先生用他的如椽大笔,无情揭露反动政府的文化围剿,镇压爱国学生的暴行,深刻刻画反动文人的丑恶嘴脸。
今天,我们来到这人杰辈出的灵秀之地,缅怀先贤,探访古迹。不仅是因为要完成课题,更主要是被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和人格魅力所感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人格的写照;“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他庄重的誓言。对革命者,他尽力帮助;对进步青年,他热心扶持;对敌人,他睚眦必报。他在绝望中抗争的精神和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是他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这正是他创作不竭的动力。
曾经有同学感叹自己生不逢时;也有的同学遇到一点点挫折,就抱怨命运的不公,殊不知,比起那些动荡的年代,艰苦的岁月,你不知有多么幸运,又是何等的幸福。希望此次社会考察活动,能使你受益良多,更能成为你新生活的起点、继续前进的动力。
同学们,愿你们勤勉刻苦,好学上进,继承先辈的遗志,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将来成为报效祖国,服务于社会的有用人才。
我想,那时,先生地下有知,定能含笑九泉!
附件3:
学校领导发言稿
“悠悠鉴湖水,浓浓古越情”,绍兴以其人文景观丰富、水乡风光秀丽、风土人情诱人而著称于世。这座江南古城,在氤氲的水雾中,雅致的房屋中,潺潺的流水中,处处流露出中国古老文化的气息。
今天我们踏上了这片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土地,开始了我们独特的文化之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绍兴的水土养育了中华多少名人英雄: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书圣”王羲之;铮铮铁骨的巾帼英雄秋瑾,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更有被誉为我们中华民族之魂的鲁迅先生!
一代文化巨擘鲁迅先生的许多作品中都反映了绍兴文化浓郁的地方色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孔乙己的茴香豆到故乡的社戏,从鲁镇到咸亨酒店;随处可见鲁迅文化中的故乡情结。游览绍兴,参观鲁迅故居,就是一次鲁迅文化的怀旧之旅,聆听鲁迅,走进鲁迅,让我们和鲁迅先生来一次零距离的接触。
被毛泽东称为“中国的第一等圣人”的鲁迅先生,是最具高风亮节的人,他一生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豪气逼人;他是骨头最硬的人,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嫉恶如仇,意志坚如磐石;他是最有原则的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泾渭分明,义无返顾;他是最具社会责任感的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着中华民族,唤醒麻木的人们,实现灵魂的提升;他是最具穿透力的人,他洞悉一切,针砭时弊,语言犀利,让一切丑陋无所遁形;他是最具自我解剖精神的人,他敢于向世人揭开自身的弱点甚至灵魂中的黑暗……
我们站在咸亨酒店前,品味鲁迅先生对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我们踏上这片厚实的土地,耳边萦绕着鲁迅先生铿锵有力的誓言:“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叶圣陶曾说过:“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这一次可贵的机会,走近并走进鲁迅先生,理解鲁迅先生的精神的内涵,学会观察社会,关注生活,让鲁迅先生的爱国热忱,心系天下,刚正不阿的精神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让民族魂熔铸于我们心中!
附件4:
走进鲁迅,铸就新时代的民族精神
——上海市徐汇中学高二学生绍兴文化历史考察
课题报告
前言:
稽山苍苍,镜水泱泱,先贤之风,山高水长!
徜徉在稽山镜水之间,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既有风光旖旎的山水图景,又有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
东湖洞桥相映,水碧于天;五泄溪涧溅珠,五折方下;柯岩石佛云骨,鬼斧神工;兰亭茂林修竹,曲水流觞。一条条青石板路,一溜溜粉墙黛瓦,一叶叶乌篷船在静静的河上晃晃悠悠,更给古城添了浅浅的一笔淡墨。
当我们驻足大禹陵,怎能忘却夏禹为民治水、不畏艰辛的执着;当我们流连越王殿,又怎能忘怀勾践为国雪耻、发愤图强的坚定;伫立沈园残墙,禁不住吟诵陆游气吞残虏、豪迈悲壮的诗歌;叩访青藤书屋,禁不住追念徐渭刚正不阿、狂放不羁的灵魂;瞻仰葛公祠,怎能不景仰为抗击英军而壮烈牺牲的爱国将领葛云飞;凭吊轩亭口,怎能不钦佩为推翻封建王朝而舍身求义的巾帼英雄秋瑾。在三味书屋,谁又不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正气凛然所感奋;在百岁堂前,谁又不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总理的高风亮节所崇敬……
这些历史上的优秀人物,不仅以他们的功绩彪炳于史册,而且以他们的浩然正气振兴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走进绍兴,如同走进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在这拥有2 500年历史的城址上,浓郁的文化韵味就在古城的每一个角落幽幽地散发。
聆听绍兴,如同聆听一位静默不语的智者。在这文人辈出群星灿烂的一方沃土上,深厚的民族情怀就在历史的每一个细节静静地叙说着。
我们的考察小组:
收获:(用几句话概括)
我的考察痕迹
考察鉴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