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精神走进我的数学课堂

创新精神走进我的数学课堂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果,学生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兴趣顿时被激发出来。其次,学生的榜样作用也不可忽视。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时间和空间。针对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出一个读书计划,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第三辑 教学篇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西夏区十一小 杜晓娟

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源泉,是小学生了解自然与社会的主要方式,是提高小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打开小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以说,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下面我就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只有充分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才会将“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

首先,课堂阅读是引导学生走向课外阅读的桥梁。我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文章哪些内容能反映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但是我总感觉他们更渴望了解更多的关于蔺相如的事迹,于是就启发学生:《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还有生动具体的事例能证明蔺相如是一位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有政治远见的人,在下一周我们来进行这方面故事的交流。结果,学生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兴趣顿时被激发出来。课后,许多同学跑到学校图书室去借阅《史记》,还有很多学生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史记》来阅读,遇到读不懂的地方还主动来问。当我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时,他们个个介绍得头头是道。这样既实现了教材和课外书籍的衔接,又培养了学生爱读书的兴趣。

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在博览群书中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古诗文要读,名著经典要读,科普书要读,让学生经常徜徉在书籍的海洋里,这样收获的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能扩大自己的视野,让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第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首先教师的阅读情感对学生是一种良好的阅读榜样。在每周的阅读课上,我总要手捧一卷,沉浸其中,读到得意处,有时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这样的阅读对学生有一种极为重要的熏陶和影响作用。其次,学生的榜样作用也不可忽视。我曾经让班里的同学组织读书小组,把爱读书的和不爱读书的互相搭配,经过一段时间的互相阅读影响,一些原来不喜欢阅读的学生居然也喜欢起阅读了,而且兴趣还很高。如:平时不爱读书的小明通过读书小组的熏陶,他的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由此可见,要使学生从中体会到读书的乐趣,点燃起阅读的情感火花,教师要多渠道、多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愉悦地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获得的知识。

二、教给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要爱读,而且要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爆炸时期,信息含量大,不可能对所有篇目详加研究。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能力,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对文章中的隽永语言、引经据典、生动情节等要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读与思相结合。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靠记忆得来时,才是真正的知识。”因此,老师应该经常注意引导学生边看书边质疑,并通过自己查询资料分析解答,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3.读与记相结合。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要求学生读到好文章时,可以摘录好词好句,可以概括主要内容,可以写读后感,可以直接在书中圈点勾画批注,还可以在本子上描描画画,或一朵小花,或一课小草,或高山流水,或鸟兽虫鱼,这样,会给阅读增添无限的情趣。

三、创造阅读条件,让学生乐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和时间及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的进行阅读。

1.开放图书室。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主要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

2.建立班级图书角。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书源,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让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可以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为学生提供随时阅读的机会。

3.给学生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时间和空间。除了让学生在早读或阅读课时朗读所教课文或翻阅课外书报外,还可每周计划出一两节课,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四、评价阅读能力,让学生坚持读

为了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要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时时感受到老师的表扬和获取知识的喜悦。如经常组织开展“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故事比赛”、“童话化装表演会”、“文艺节目会演”、“小小读书讨论会”、“课本剧比赛”、“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互相借鉴阅读的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教师还可以争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加强对学生阅读的督导,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做到:一要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二要定时。针对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出一个读书计划,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总之,阅读能力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只要能时时贯穿兴趣、方法等能力的培养,处处让学生体验阅读的成功和喜悦,不断汲取丰富的精神食粮,他们就一定能在愉快的阅读中增长智慧。

怎样理解语文课中“喜欢的部分”

西夏区兴泾四小 丁晓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里许多课文都在题后要求学生背诵喜欢的内容,抄写喜欢的词句,还课堂给学生,使这几年的教学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但是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说整个课堂都是学生说了算,如果这样,课堂上起主导作用的老师,不就成了摆设吗?这样的摆设在起不到任何作用的情况下,摆在课堂上是提高不了教学质量的,当然也不会因为放松的课堂使自己赢来学生的尊重和对你人品的肯定。

学生学习课文,大多不是自觉自愿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是在老师的督促下,情愿不情愿地接受和领会课本上的知识。学习一篇优美的文章,在有限的课堂里,尽管他们能随着老师的思路,学会文中的字词,理顺文章的脉络和结构,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但未必能真正体会到并欣赏文章的优美。所以,让他们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在我观察,很多学生都会选择文章最短的自然段背诵,因为短小的课文背诵起来轻松,这只是一种完成任务的态度,而并不能达到学习文章的目的和效果。同样,这样的做法也只能是对文章作者与课本编者用心良苦的一种亵渎。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三年级下册)叶圣陶的《荷花》,这是一篇极其优美的散文,作者把清晨荷池的美艳写活了,让人读了真如文章的第四自然段,感觉自己就成了一朵荷花。在我听到的一节课上,要求背诵的时候,老师把主动权放给了学生,检查时,竟然发现很多学生选择的并不是让人如梦如幻的第四自然段(这也是文中的重点段),而是其他一些并不重要但很短小的自然段,这样的选择势必影响学习文章难点重点的突破。

许多课文里同样要求学生在课后“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其实这也同背诵课文一样,善于学习的学生很快就能抓住重点,并能正确领会题意,他们选择背诵的段落也好,选择抄写的词语也好,往往都是文本中的重、难点和真正优美的词句,而于后进生而言,就成了他们偷懒的理由和借口。比如说,在学习《爬天都峰》一文时,我班的一位学生竟然问我:“‘现在居然爬上来了!’这句话中‘然爬’是什么意思?”他连词语找都找不出来,还能选择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吗?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抄写对他不就是一句空话吗?不但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和效果,反而会误导他对词语的理解。

让学生自己去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和“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其实在很多课文的学习中并不实用,尤其在农村学校,在学生缺乏自觉性与主动性的学习中,这样全放式的还自由给学生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出现越来越严重的两极分化的现象,造成好的越好、差的更差。作为课堂上起主导作用的老师,我们不但要激励带动学习好的学生更好,而且还要想方设法让学习落后的学生逐步赶上,这样,他才不会在漫长的学习生活中掉队。所以,作为课堂主导者的老师,必须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自己有选择地确定课文中要背诵的内容和要抄写的词句,或者因材施教,让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自己选择背诵或抄写内容,对自制力较差、接受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我们应该指定一些内容让他们背诵或抄写,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才能均衡发展、共同提高。

在阅读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西夏区十一小 杨 峰

口语交际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在语言交流中,具有口语交际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能激发全员参与热情的训练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在阅读中,我主要通过描述画面,复述课文,创设口语,续编课文,一问一答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一、立足画面,描述画面

阅读教材中有许多插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这些插图不仅浓缩了课文内容,而且将观察方法、思维训练隐含其中。如学习《画家和牧童》这个故事,我让学生先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插图,提出问题:这些人中哪位是画家?在他们身旁站的几个人指着那幅画在说什么?这个小牧童指着画在说什么?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对照课文,看课文是如何描述的,再进行说话练习。

二、凭借内容,复述课文

复述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语句,将课文的内容有条理、有重点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复述训练,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他们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复述要在学生理解和记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让他们把所读课文的内容加以整理,有中心、有条理、有感情地复述出来。我根据教材内容、体裁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实复述的要求,利用形象的图画、直观的板书等,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回忆内容,从而降低复述的难度。如《丑小鸭》一文,在学习了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鸡的小姑娘也讨厌他,丑小鸭很失望,离开这个家。在冬天里,他趴在冰上冻僵了,幸亏被一位农夫救了。最后他长成一只漂亮的天鹅。要求学生对这一过程进行概括性地复述。我让学生利用画面的直观板书来复述,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熟练一般的语句结构,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三、重视阅读,创设口语

语文教材既是读写训练的材料,同时也是进行听说训练的材料,我们在低年级阅读教材中重视阅读教学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捕捉听说点,渗透听说训练,把听说训练和理解内容思想教育及课后作业结合起来,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又如教学《日月潭》,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先指导学生边读课文,边重点思考,作者从几方面描写日月潭的美丽景象?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词句,然后问学生:你喜欢日月潭吗?为什么?结合图片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日月潭有个美丽的小岛,所以我喜欢它。”有的说:“因为日潭像圆圆的太阳,月潭像弯弯的月亮,所以我喜欢它。”还有的说:“我真想到台湾去亲眼看看日月潭的美丽景色。”同学们都是因为日月潭的美丽而产生对它的爱。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中外游人。”学生幼小的心灵完全沉浸在祖国壮丽河山的诗情画意之中,而此前进行的说话讨论训练,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宝库。

四、充分想象,续编课文

有些课文的结尾言虽尽而意未了,这样,就可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思路进行合理充分地想象。如学习《恐龙的灭绝》一课,文中假设了几种恐龙灭绝的原因,结尾说恐龙的灭绝还是一个谜。于是我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展开合理想象,说说自己认为恐龙是怎么灭绝的。学生有的说:可能是地球发生了大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裂开,恐龙就被埋在地底下了。有的说:可能是地球上天气太热,爆发了大洪水,恐龙被淹死了。学生各抒己见,想象丰富,合乎情理,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还有一些课文内容能引发学生的想象,从课文内容出发,进行发散思维,续写出更丰富的内容。学生在学习《大瀑布的葬礼》一课时,要求学生结合“保护母亲河”活动,写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并互相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致,拓展了学习内容。

五、双向互动,一问一答

口语交际除了要具备基本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具备在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待人处事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而这一切,只有通过双向互动的方式才能实现,缺少双向互动性,就无所谓交际。在阅读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性,学生表达不足的地方,巧妙地加以引导和矫正,不但使交流得以继续,而且学生的口语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建立有效的师生交流,提高教学效益

银川市十八中 周红霞

中学数学的教学和教育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和学生的抱怨。教师抱怨学生基础差、反应慢、不用功、浮躁;学生抱怨老师讲课枯燥、只看中分数、不体谅学生的难处。这已经影响了教与学的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师生交流既是一种学习知识的方法,也是对数学教与学的一种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所需的一种素质。在初中有关数学教学过程中,都有师生间的数学交流。如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提问,学生的听讲、回答问题以及师生关于数学问题的共同探讨都是在进行数学交流;教学测试和评估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的过程。不仅如此,学生通过作业向教师汇报学习,教师通过批改作业,理解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是在进行数学交流。这说明师生间数学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信息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书面表达或其他形式来实现。可见,在教学实践中,师生间的交流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只有交流和沟通才能相互理解,才能群策群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如何建立一种经常的、有效的交流形式,能使教师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既掌握面上的情况,又能洞察个别典型的变化,学生借此可以倾吐心声、寻求帮助,甚至提建议或意见,共同提高教与学的效益呢?本人以建立有效的师生交流,提高教与学的效益为主要目的,提出一些措施,进行了以下教学实践。

1.师生交流形式:作业:习题+小结。批改:成绩+评语

课堂教学时,尽管师生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但受时空和教学内容所限,很难实现个别化教学,反馈信息相对模糊。事实上,以作业为媒介的交流是现在唯一实现了的日常化的师生一对一交流途径,教师从中获得的信息可能更个性化,更真实,教师给予学生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因此,我在传统作业的基础上增加了日记式学生小结。小结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不拘形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教师视情况写适当的评语,交流互动,仿佛开通一条“师生热线”。

2.师生交流形式:多样化的小结

小结内容多种多样,形式也丰富多彩,归纳起来有以下形式:知识整理型、抒发感受型、建议意见型、咨询求助型、自我展示型。它们不仅有助于数学的学习,也有助于多种能力的培养。

2.1知识整理型

把当天所学的知识点、重难点用简明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是一开始采用较多的形式。学生从模仿老师、参考书开始,培养梳理知识的习惯,经过一段时间,部分同学不满足于简单地罗列,逐渐尝试用图表、箭头、口诀、形象比喻等技巧编织知识网,对知识进行再加工,提高了概括能力,弥补了单纯做习题的不足,例如,在学习了不等式组解集后,一位同学写到:“都大取大,都小取小,大小取之间或无解。”我的评语:“朗朗上口,形象生动。”

2.2抒发感受型

抒发自己对数学的感受,反省得失,这是学生较喜爱的一种小结形式。如“我今天上数学课特别专心,听懂了,作业能轻松完成,看来上课专心是关键”,评语:“高效之举。”又如“攻下您的补充题后已是晚上11点,高兴的不想睡,心情好爽”。评语:“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再如“我在寒假期间预习了代数第一章‘锐角三角函数’,现在听课真主动,我尝到了先预习后听课的甜头”。评语:“持之以恒,必有大成。”我们常要求学生注意学习方法,其实要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非易事,也不是老师向学生介绍几条经验后学生就能掌握的。他们是在长期的借鉴、尝试、修正、提炼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一位初三的同学谈数学学习的“死”与“活”:“先死后活,不死不活,死去活来。”这样的小结可以帮助同学总结科学的学习方法,领悟方法之用,思想之妙。

2.3建议意见型

面对老师,学生总会有敬畏的心理,通过文字向老师进言就少了一点害怕,多了一份勇气。教学中值得改进的地方很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的建议和意见能使教师耳聪目明。如“老师,您写要点时能否不用红粉笔,因为太刺眼”。评语:“我忽略了,谢谢你!”又如“这几天您讲得有点快,我跟不上,我问了几个和我基础差不多的同学,他们也有同感,能不能讲慢些,讲细些”。评语:“加强预习,咬牙跟住,这是黎明前的黑暗。”另外,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迷信权威的行为本身就是很好的素质,教师豁达的心胸也是民主的体现。

2.4咨询求助型

学生可以说说对某知识点的疑问,也可以表露心中的困惑。如“例3的解法很妙,你怎么想到的?”评语:“非我首创,见多识广,拿来而已。”又如“这段时间我很用功,但考试成绩仍不理想,有的不怎么用功的同学分数还比我高,是不是我太笨?”评语:“耕耘终有回报,只是时候未到。”教师此时的答疑解惑肯定更有针对性,既解决了疑问,又培养了学生开放、健康的心理;如有必要,还可以采取个别交谈、课堂上关照或与班主任以及同学的好友联系等,多管齐下。

2.5自我展示型

如果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独到见解,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小结就为他们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老师写几句鼓励性评语常使同学产生成就感,这是提高学生进取心和创造性的良好契机,如有一道题:三角形ABC的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cosA=,sosC=,求a:b:c。一位同学构造了一个三角形,三边分别是14、18、22(如图),满足条件,答案立即可得。他的小结:“我画了个图就得到答案,这样可以吗?”评语:“借形论数,妙招。”讲解习题时,我请他谈了这一解法,得到同学们的掌声。

3.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讲清小结的作用,推荐常用模式,观摩好的小结,表扬与督促相结合,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养成写小结的习惯。

避免小结流于形式的关键是要让学生从中尝到甜头,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教师的态度非常重要,如果教师漠然置之,学生就会交差应付,如果教师满腔热情,心动、手动加行动,同学就会视老师为知己,写真实有价值的东西。教师要有平等和民主的意识,充分尊重学生,告诉他们小结也使老师学到了很多,教学相长,能者为师。

小结可长可短,酌情自定,有想法时多写点,平淡之时一句话也行,用时不多,收效明显,并没有增加学生多少负担。读、批小结占用教师的时间相对较多,但投入与效益相比,多花点时间,值。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换位交流和让学生写小结,于教于学,好处多多,是一种很好的师生交流形式,起到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一年级学生数学课堂激趣四法

西夏区七小 梁 奇

一年级学生看起来很可爱,男生个个虎头虎脑,女生个个乖巧可人;一年级学生听起来很有趣,每每童话连篇,谈吐幽默,可要想上课时让他们认真听讲,专心学习那可真不容易。课堂中每每出现老师讲的滔滔不绝,一年级学生却有的自己玩耍,有的交头接耳的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这时无论你扯多大嗓门说,还是把眼睛瞪出眼眶,他们也许会安静几分钟,但是之后会依然故我,让你气的直跳脚他们却还表现得很无辜。分析一下孩子的心态,我想很快就可以得出结论,他们开始注意力分散之时就表示他们已经不感兴趣了,如果你继续强迫他们,那么应该没有多少学生会跟着你的脚步继续学习。通过上班多年的经验以及学习很多专家教师做课的成功经验,我发现要想让一年级学生们在课堂上对数学学习感兴趣,有五种方法:

第一,故事引入最诱人

现在的孩子从小都是在故事中长大的,只要你说今天老师给家讲个故事那他们的劲头一下子就来了,根本不会看到没精打采的同学,更别说交头接耳的了。当然这个故事可不能是信口拈来的不沾边的东西,首先故事必须是和本课教学内容有着紧密联系的,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比多少》一课时就采用了这样一个故事引入:三只小猪的房子被老狼给推到了,小猪只好自己盖房子,这时它们的好朋友小兔们也来帮忙了,瞧它们干的多起劲啊!有的搬木头,有的搬砖,我想很快小猪们就可以住上新房子了,小猪为了答谢小兔们的帮忙还专门给他们准备了萝卜呢!几句话就很快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它们进入了主题图的角色中,这时再开始教学比多少就会顺水推舟了。其次,故事必须是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脱离了生活的数学是不能深入学生心灵的数学,同样是最难掌握的数学,如在教学《分类》时,我是以这样一个故事引入的:小明是一个非常喜欢帮助人的孩子,他在家里经常帮助妈妈做家务,今天他在家学习的时候妈妈去超市购物了,当妈妈买回来了很多东西的时候,他赶紧让妈妈坐下休息一下,端来了茶水让妈妈喝,并自己帮助妈妈将买来的东西放在该放的地方。你们中谁也喜欢帮助别人?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小明吧!这个小故事使得孩子自然的进入到帮助解决问题的氛围中,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帮上忙,它还能使学生们明白了一些道理,在本课后我曾问过班里的学生发现很多学生更主动的帮助自己的家长做家务了。

第二,多种奖励相结合

课堂中,免不了有枯燥无味的学习知识的环节,而能让孩子们最激动,最勇于表现的一定是奖励。当然奖励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有的老师善于用语言奖励学生,一句夸赞会使孩子信心倍增而且容光焕发;有的老师会用行动奖励孩子,一个小小的动作如摸摸孩子的头也许就会让这个孩子明白他在你心中的重要性;有的老师喜欢用小贴画奖励孩子,在孩子表现非常棒的时候及时贴上一张小贴画让孩子立刻兴趣盎然;有的老师还会奖励一些其他的小奖品,在一节公开课中我就看到老师给孩子发一块小糖果做奖励,不但让孩子心中甜甜的,口中也甜甜的。当奖励成为一种习惯时,学生自然会随时遵守纪律,认真学习,表现突出,准备接受来自老师的奖励,没有得到奖励的孩子会更加进取,争取下次机会,这时的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气的、群情激昂的课堂。

第三,合作游戏促成长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也是每堂课中最高潮的部分,我比较喜欢采取小组合作的模式,让大家集体参与到游戏中来,小组与小组还起到竞争的作用,每个人都有事做,每个人都要参与,这时就算有的学生不积极,其他学生会带动他参与到学习中,或者说学生一定会在合作中互相学习经验。如在看专家的示范课《比较大小》时,老师不是直接比较大小,而是用了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位一位抽取数字,然后在每抽一位时都会先让小组成员去说希望抽取的数,学生不由自主的参与到其中,即使最不喜欢认真听课的孩子都在全神贯注的注视着,激动的为队友加油,希望成功的孩子们积极动脑,很快比较大小的方法就被总结出来了。

第四,自编儿歌巧记忆

在教学《10以内的数比较大小》时,要学习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用来连接两个互相比较的数,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我问他们大于号像什么,有孩子说很像一张大嘴,我追问像什么动物的大嘴,居然有学生说像鳄鱼的大嘴。利用此契机,我与学生共同编纂儿歌《大于小于等于号儿歌》,大于小于等于号,就像鳄鱼一张嘴,口总开向大的数,两边相同谁也不吃,中间填上等于号。在编写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参与其中,而且经过多次修改直到他们认为很顺口,很好记,很好用为止。自此以后,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编儿歌的方式来记忆,每次到自编儿歌的环节学生都很兴奋,个个都想参与其中,我还专门每次记下了参与编写的小作者的姓名,并通过校讯通发给了家长推广使用,效果非常出乎意料的好。

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节令一年级的数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如果说40分钟学生无法全部集中注意力,我想灵活运用以上四种方法可以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很多,而且在充满兴趣的课堂中学生玩得开心学的顺利,老师们也会教的开心不再为纪律而烦心了。

如何有效利用初中英语课堂40分钟

银川市八中 高忠桂

课堂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阵地,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如何在40分钟内发挥最大的课堂效益,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是每个教师都在苦心探索研究的。下面就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构建学生学习的基础

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营造良好的英语教学氛围,是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前提。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快速融入浓厚的英语氛围,全身心地准备开始学习,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设计精当,关注每位学生

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要想真正实现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对于教师自身而言,认真备课是基础和前提。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

学生一旦对英语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准确解读教材与学生,能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条件。教师还应了解学生的差异性,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思想面貌、个性特点及认知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空间上的便利。这里的空间主要是指学生座位的安排。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往往是插秧式地编排座位,每个孩子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努力去理解黑板、教材或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和材料,这使得学习常常被视为孤立、个体化、相互存在竞争的活动。如果我们把孩子们编排成一些小组,从空间上给予一定的调整,孩子们会十分乐于彼此进行交流、倾听、解释、思考他人的观点以及自我反思,从而更有效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教学方法多样,讲课精炼有效,发挥主体作用。教无定法,教学有法。选择恰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促进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抓住知识的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适度,组织严密。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做到精讲、互动、与媒体交流,学生看书、练习等有机穿插,力求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的效益。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创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与生活中类似或模拟的情景对学生进行引导,也可以进行角色转换,运用多种直观的教学用具并借助多媒体组织教学,这样可以将抽象的语言与实际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有利于训练学生“用英语思维”,引起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体现人文性。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广泛的可能性。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难度适中的活动;同时合理安排活动所需时间、活动步骤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分工。

四、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实践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自主实践、自我发展,提出问题,在教师引领下解决问题;提倡开放性教学,开放学生的活动与思维空间,开放对学生的素质培养的思路,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和全面发展;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与统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把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去探索,自己去发展,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反复法,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真正达到让学生“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五、积极培养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学习中获得兴奋和快乐。学生只有对学习充满信心才可能喜欢学习。而使学生充满信心的最好办法是让他们在学习上感受到成功。为此我们应做好两件事:一是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在学习能力、基础知识、智力水平方面的差异,实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层面上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都能感受到“学有所得”。二是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们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英语,如开办英语角、举行英语演讲比赛、开办英语小报,让他们从中感到“学有所用”。总之,效益是课堂的永恒追求,初中的英语教学课堂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构建高效的课堂。

把色彩还给孩子

西夏区回小 陈景闰

在我教学生画画时,最希望看见学生以一种快乐、兴奋、自信的心情毫无顾忌地、认真地涂画着。他们的色彩不受周围事物所限,真实的情感自然地流露着。画面颜色鲜明,造型新颖,异想天开,无拘无束的绘画,创造过程轻松愉悦、画面传达出新颖、真诚的感觉使得我情不自禁地羡慕他们,也感受到作为教师的快乐。

儿童美术和美术同样创造着人类的理解力,都是个人创造的智慧和色彩力量的显示。

一、色彩的意义

翻开色彩史,过去,色彩一直处于附属地位。十九世纪末,在法国发生了震动西方的色彩革命,一些非凡的艺术家实现了色彩解放,拉开现代艺术帷幕,色彩由艺术的随从一跃而成主宰。从此确立了色彩是一个永恒的标准、是评价优秀美术作品的标准之一,我们以它来评价自然,评价我们所创造的许多东西以及评价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色彩是惹人注目的要素,平涂的色块是主要构成要素。色彩可以构成体积,已由塞尚做了证实;色彩成为形式,已由莫奈等印象派画家实现。色彩还是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事物之一。色彩对生活十分重要,色彩传递信息常常优于语言。

二、色彩与儿童情感的表达

色彩能传达喜悦、悲哀……人类最丰富的感情,是沟通人类情感的语言,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

多数儿童美术都被认为是“表现主义”的,它们背离真实的比例、色彩的夸张。表现主义画家由于探究深层的精神性,用色主观强烈,而儿童色彩特性是为满足交流和宣泄情感的需要,正因为色彩能满足这些需要,所以儿童普遍喜爱色彩画。至于绘画结果如何,他们是不在意的,涂色过程中的愉快思想和情感才是最要紧的。当儿童情绪激动思想纷乱时,他们常发现创造一幅情绪强烈的色彩主题画往往比用语言描述更容易,更令人满足,尤其是不擅语言的儿童。

三、色彩与个性创造

色彩由于色相不同给人们的感觉各异而具备了性格。因此,不同色彩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流传至今。一般说白色象征纯洁;红色象征热烈;绿色象征希望;蓝色象征坚贞;紫色象征神圣;黄色象征权威;黑色象征邪恶。这虽不是绝对的,也不是一种规定,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国家对色彩的象征有不同的解释,但在一般人心中,更多的是对色彩象征意义的认同。正是因为色彩能表达人类的情绪,儿童在色彩画中混合颜料,构成画面时也是极具个性的。当他们画恐惧、失望感觉时,画面出现的蓝色、灰色、棕色和黑色等不同的深灰色调。他们根据所表达的情绪,很细心,有目的地调和色彩,用有个性的色彩搭配,完成内心世界的一次独白,从中获得真正的审美体验。令我们兴奋的是每幅画面都是个性的表达,这正是我们所希望和追求的。一种求异思维方式,注意个性创造,发展智力的色彩教学模式已经形成。

四、儿童水粉画教学

使儿童在色彩领域中获得自由,就要遵循色彩规律,逐渐使学生掌握水粉画技法。

水粉画兼有水彩和油画的一些特点。用水多就有水彩湿润流畅的特点,厚画时,具有油画的某些特点。由于它色彩表现力强,遮盖力强易于修改,能够深入完整地描述对象,学生一旦掌握了水粉技法,在创作时就具备了优势和自信心,可以画出富于表现力的作品。

装饰性强、富于儿童情趣的作品让学生欣赏临摹,可以使学生学习色彩设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与设计能力,从自己的情趣出发改变原画的图案和色彩,使画面更丰富更美好。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个性特点。在学习色彩的最初阶段将设计、创新、想象和个性表现这些艺术家必备的素质与创造精神播种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

临摹世界名画就是用最优秀的作品去影响学生。为了表现内心的感觉,允许他们任意选择颜色,主观改变对象面貌,从名作中学习用笔用色方法,学习大师主观的艺术处理方法。每次临摹前,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讨论,谈自己对原作的感受。如是否喜欢原作?为什么?作品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画家为什么画这幅画?他为什么这样画?对抽象变形的作品则可以引起你什么联想和想象?对一些与真实色彩相差太远的颜色是否喜欢并接受?还要说明原因。学生各抒己见,讨论热烈,每个人的看法都在启发别人。让他们认识到艺术是个性化的,艺术品有优劣之分,绘画风格手法尽量多样化,作品应表现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理解。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认识线、色、圆形、形式、构圆运用,注意作品中非同寻常的组合,把学生引入绘画语言的学习中。大师的作品启发了他们的想象力,教会他们特殊的艺术语言和组织画面的本领。

学生掌握一些技法后,开始画静物、风景、人物、写生,教会他们观察色彩方法和表现方法,深入浅出地将色调、明度、色彩、冷暖关系、光源色与环境色的影响等色彩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组织辅导学生画命题画,故事画,插图等,使学生在儿童时期就善于把人们的生活体验表现在画面上,使他们具备创造才能。

五、儿童水粉教学的结果

在水粉画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水粉运用自如,观察思维绘画和创造能力就会得到普遍提高,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他们比别的孩子绘画进展快。水粉教学对儿童色彩创造能力、审美能力、智力因素所产生的特殊的、积极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应该引起我们认真分析和思考。

创新精神走进我的数学课堂

西夏区兴泾三小 摆金仓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虽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但它也不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了。条条道路可通罗马,每个人的思维、方法不尽相同,但最终殊途同归,目的是一致的,就是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创造的能力。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那么是什么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呢?根本原因在教育本身,死记硬背、作业机械重复的传统教育方式,磨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数学现象的好奇心,学生的数学活动几乎是一种被动的行为。

为了探讨很多的教学方法,下面,我以个人多年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我个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将创新精神融入数学课堂,如何去引导学生在数学方面进行创新的。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要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当学生一时对问题理解不清而出现解答错误时,不能只是简单的呵斥或是严格地控制约束,而应耐心引导,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否则将会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众所周知,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的兴趣高涨,思维活跃,使人能以极大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所关注的事物中去,并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因此在课堂中,我喜欢创设宽松的学习情境,以一颗真实平等的心与学生交流学习,此间学生可以暂时挣脱常规纪律的束缚,允许学生放肆的自由想象,异想天开,以至于大声地质问老师。记得我在一年级教学加减法应用题时,出示了一幅图,要求学生自由口编应用题。在课堂中学习学生积极性高,学生们情绪高涨,人人都可以一下子编出好几道题来,他们自由地争着站起来大胆地显示他们的才能。最后,一位学生编出了这么一道题:“草地上的树和鸡,一共有多少?”少数同学笑了起来,部分同学不明其意,于是我让同学们进行了讨论,学生们提出了反对的意见,可那位同学还是不理解,我又试图用了好多办法想说服他,但是没成功,反而惹恼了那些特反对意见的同学。结果他红着脸,大声地质问我:“8+5=13,树和鸡合起来一共是13,哪里错了?”说实话,我不敢说这位同学,虽说他不能理解非同类量不能相加的道理,如果硬逼着他接受,也许以后他再不会那么勇敢地去问了,那就允许他保留自己的观点吧。我想,只有在这么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无忧无虑地去问,敢想敢做,才能任思维在这一方自由的小天地中驰骋,一旦时机成熟,便会释放出耀眼的光芒。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教师需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

例如:完成下列计算:1+3=?

          1+3+5=?

          1+3+5+7=?

          1+3+5+7+9=?

          ……

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让学生首先应该学会思考,从上面这些式子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学中,不要仅注意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应注意学生是否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还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要求学生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折一折平均分成两份,让学生各自动手。通过学生手脑并用,大部分同学找到了以下3种折法:第一种横对折,第二种竖对折,第三种对角对折。以上3种方法都比较容易想到。然后再提问:“还有别的方法,老师想到了,你想到了吗?”学生不服气,这时我就趁热打铁,让学生再试试看。不一会儿,就有学生想出来了:找到长方形的中心点,然后过中心点折一折就行了!其他同学也抱着怀疑的态度试了试,果然不错!事实上,教师要相信学生,要相信学生的创新潜能,要通过鼓励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因此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努力探索,积极思考,这样才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新意来。不能让其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如果那样就谈不上什么创新。

三、创新精神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注重学生开放发散思维的培养,我们可以多利用迁移规律,促使学生能从事物的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经常性地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形式,使学生发现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有的解题方法。记得在一年级让学生计算9+8=?时,经过教师的启发与学生的大胆猜想和讨论后,得出多种解法。有的说:9+8=9+10-2=17,有的说:9+8=8+2+7=17,有的说:因为8+8=16,9比8多1,所以9+8=17,还有的说:因为17-8=9,所以9+8=17等等。如在应用题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根据条件提出问题的训练,达到一题多问,一题多用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实,学方法是无穷的学习,就连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就有了极强的敏锐性和极活的变通性。只要我们能善于引导,学生会有惊人的,与众不同的发现。

因此,在教学之中,我们要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观念,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只有打破传统做法,采取更有实效的策略,从各种设想出发去思考,不拘一种形式,不局限于一种途径,才能最终实现创新突破。

彩笔舞尽胸中意——浅谈农村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之色彩工具

华西小学 安振华

美国儿童美术教育家盖纳曾说:“儿童美术作品的特性就是满足儿童交流和宣泄感情的需要。”孩子们总是喜欢色彩的,当缤纷绚丽的色彩通过他们的小手自由挥洒在纸上时,他们常常手舞足蹈,那些与众不同的色彩、线条和形象,那么富有个性,令我们赞叹不已。然而,在农村学校,大多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师年龄大,自身的美术基本知识技能欠佳,难以给学生起到讲解示范的作用,又由于美术课需要准备较多的教学资料,有些教师为图省事,只让学生自由画或照着书本画画,一画画到铃响,这样的美术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那怎样让我们的农村美术课更加丰富多彩呢?是否可以利用有限的材料,尽自己的努力去教学,发掘一些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这是我们作为一名农村美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我认为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到首位,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将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能够熟练地应用色彩进行创意设计,表达自己的情感。既然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那么,色彩工具的使用就不得不提。我发现很多农村美术教师当说到色彩工具时,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水粉颜料、水彩颜料、国画颜料、甚至油画颜料、丙烯颜料等等各种较为专业化的色彩用具。孰不知,地处偏远的农村,如何能买到这些?就算是有些同学买到了,质量又如何?又怎样正确的使用?是否还需要其他的配套工具、材料?这一系列的问题又摆在的了我们的面前。那么,除了以上较为专业化的色彩工具外,就没有适合我们农村小学生使用的色彩工具吗?有,当然有。水彩笔、彩色铅笔、蜡笔、油画棒就是我们最佳的选择。可是,与此同时,难题又出现了,我发现许多同学的手中只有一种这样的色彩工具,要么是水彩笔,要么是彩色铅笔、蜡笔、油画棒,很少手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学。在教学当中,我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为了美术课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我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让同学们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相互协调,你买这种,我买这种,他买……很快,问题得以解决,课可以开展了,同时还减轻了同学们家庭的经济负担。但,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这些色彩工具的特点同学们还是不甚了解,造成同学们在画作品的时候画面的效果大打折扣,不能画出自己满意的作品。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要把这些色彩工具的特点以及使用的一些技法给同学们进行简单的讲解,等他们用的多了,自然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更多的使用技法。下面我就针对水彩笔、彩色铅笔、蜡笔、油画棒的特点与使用技法做一简单的说明,以供大家参考。

水彩笔:水彩笔一般是12色、24色、36色一盒装,笔头一般是圆的。水彩笔的优点是水分足,色彩丰富,鲜艳,缺点是水分不均匀,过渡不自然,两色在一起不好调和。有些水彩笔笔壳还可以分隔成若干个竖向水彩槽,在每个槽内填充不同的水彩,可以使水彩笔一次书写出不同色彩的书画大字或书画出不同的图案,且色彩可以任意调整,一支笔可以一次书写大字或大面积书画涂色,而且颜色变化丰富,更适宜书画的创作,提高了涂画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书画水平。水彩笔可以用线条去表现,比如说画风景,先用铅笔把树的轮廓轻轻画出来,把天和地的交接线也画出来。再用浅绿色用横的线段把树填满,不要太密,要稀疏点,要不在画别的颜色的时候就体现不出它的美感。(注意不要涂抹,如果涂的话,笔触重叠的地方色彩看上去不均匀。)然后画上深绿,从下面画起,慢慢的从密到稀,接下来就是深紫色,也是从密到稀,再用黄颜色在树顶画一些,草地和天都是用这种方法画,这就可以完成一幅用线条表现的水彩笔画。这一类画近看是不好看的,只有远看才能感觉出它的美来。

彩色铅笔:彩色铅笔一般有12色系列、24色系列、48色系列等,是一种非常容易掌握的色彩工具,画出来的效果以及它自身的外形类都似于铅笔。颜色多种多样,画出来效果较淡,清新简单,大多便于橡皮擦去。具有透明度和色彩度,在各类型纸张上使用时都能均匀着色,流畅描绘,笔芯不易从芯槽中脱落。

蜡笔:蜡笔是将颜料掺在蜡里制成的笔,可有数十种颜色,它是儿童学习色彩画的理想工具,一些画家用它进行写生和色彩记录。蜡笔没有渗透性,是靠附着力固定在画面上,不适宜用过于光滑的纸、板,亦不能通过色彩的反复叠加求得复合色。蜡笔质地较脆,不宜用力涂画,否则就会折断,在大面积涂色时会出现打滑、画面花等情况。

油画棒:油画棒看似像蜡笔,其实并非蜡笔。同蜡笔相比油画棒颜色更鲜,在纸面的附着力更强,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作画的工具之一。一般有16色、24色、36色等。油画棒质地较软、手感细腻、滑爽、油性足、涂色面积大、叠色、混色性能优异,孩子们使用起来比较方便。油画棒的使用技法很多,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和画面的需要进行选择。如混色法、层涂法、刮除法、分层法、厚涂法等等。

在这儿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同学们在使用以上几种便携的色彩工具时,往往只是用某一种单一的工具进行绘画,而不是和其他画材搭配起来使用。我们不妨给同学一个小建议,让他们尝试用多种色彩工具混合使用,这样一来,他们会发现,不仅弥补了某一色彩工具的不足,又使画面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比如用油画棒大面积着色,水彩笔辅助勾线,甚至还可以让同学们结合水粉颜料、水彩颜料等颜料进行创作。

色彩在造型艺术中的显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在儿童美术世界中更是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由于色彩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色彩工具的种类也五花八门,并且学生之间又存在着接受能力上的差异。因此,在色彩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渐理解、掌握和应用色彩知识,从而运用色彩的语言编制出多彩的人生!

初中化学实验中要注重的三个强化

西夏区兴泾回中 余 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建立和发展跟化学实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实验是化学科学不可缺少的组成内容,对化学教学更是如此。化学实验(包括对实验的描述)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化学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方法、形成实验技能;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等等。化学实验既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必须充分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课是学生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要让初中生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兴趣和特别爱好,具有一个良好动机的学习开端,出现一个努力学习的教学课程的好势头。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三个方面强化实验教学。

一、强化实验原理教学

实验原理是实验教学的基本内容,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先具条件,如果学生不懂实验原理,实验就无从下手,实验就是盲目的。对初中学生来说,更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实验原理的强化,一开始就让他们得到规范的要求和科学的训练,良好的开端在他们的大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实验原理包括基本反应原理和基本操作原则,基本反应原理是实验的依据,基本操作原则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强化实验原理,就是要让学生重视基本概念,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意义,初步学会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并懂得所以要这样操作的原理。只有通过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实验原理的训练,实验教学才能达到目的。

二、强化课堂演示教学

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表演,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维的教学双方协调活动的实验。演示实验具有特殊的魅力,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演示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鲜明、准确、生动的感性材料,使概念、原理容易理解,使知识形象化,便于记忆。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正确、规范化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并受到良好实验习惯的教育。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是根据课程标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和教材重点而设置的。教师应仔细研读课程标准,通览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的体系和重点,在这个基础上弄清每个演示要给学生什么知识?建立什么概念?揭示什么原理?要示范或纠正哪些实验操作?要发展哪种能力?对于这一点,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现行初中化学教本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共有85个,数量之多,这体现了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按要求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课前要进行周密的准备,应使演示实验的现象明显,效果良好。演示实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演示实验装置不仅要整齐美观,更要注意安全,就整体来讲,从塞子打孔、玻管弯曲、仪器装配、夹持位置等都要设计合理,布置紧凑,还要做到连接,拆卸方便,有利于操作。在演示过程中,要使学生明了实验的思路,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演示实验要做到结果现象明显,有利于学生观察,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讲明实验目的、原理、要求和注意事项等,还要解释出现的异常现象。演示实验的目的就是要启发学生从生动的直观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三、强化学生实验教学

仅仅只有教师的演示实验是不够的,还必须由学生亲自实验,学生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基础知识,在比较长的时间内独立从事实验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技巧,同时巩固验证,加深和适当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并使之系统化。对于学生实验,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实验的机会。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该加以周密计划,每一实验的要求要具体,有分寸,不能提得过于笼统,偏高偏多,操之过急,否则不易达到预期的目的,在进行具体实验前,要让学生首先认识常用仪器和性能,掌握基本操作,还要了解实验室规定和安全知识等。只有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要求,才能允许做学生实验,学生在实验前要写好实验预习提纲,提纲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步骤、仪器和试剂名称,并绘制仪器装置简图。教师要在实验前检查每个学生的预习提纲。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随时纠正学生的非正确操作和不良习惯,并提出由此可能造成的不良结果,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多启发,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教师还要对部分实验基础差的学生加以辅导。实验后,教师应及时做口头小结,使学生知道他们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以增强学生对实验的严肃认真意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除完成操作、观察、记录外,还要对观察的结果或数据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最后编写实验报告,并按时交给教师审阅。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就要使学生从实验原理中懂,从课堂演示中学,从实践中会,这就要求教师强化实验原理,强化课堂演示,强化学生实验等方面教学。

初中生作文自主评改方法初探

银川市十六中 郑金海

作文评改是写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从某个角度上讲,甚至重于写初稿。因为它是学生重新认识、重新发现甚至创造的过程。利用作文的批改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评改作文,传统的做法是由教师一人包办。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在作文修改中领悟写作规律、提高写作水平。

叶圣陶先生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让学生评改,把作文的评改权交还学生;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积极发挥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直接参与评改,并从中体会“文章不厌百回改”、“精自改中来”的真味。

一、引导学生自行修改

首先,让学生认识自改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是这样论作文批改的:“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鲁迅是这样教导的:“写完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契诃夫是这样指出的:“写作的技巧,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

接着,让学生懂得怎样改。最基本的要求是: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卷面是否整洁;三看错别字有几个,并加以订正;四看有没有病句,并予改正;五看标点符号有无明显错误,并加以修正。以上五条,都是写文章的最低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掌握了。熟练掌握了后,再过渡到高层次的要求:1.审查主题思想。这是最重要的修改。通过改,使主题鲜明。2.审查所用材料。多余的、无关的删去;典型、生动的留住或补入。3.审查结构。开头是否有吸引力,结尾是否深刻,段落之间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全文能否构成有机的整体。4.审查表达方法。记叙是否清楚,描写是否生动,抒情是否自然,议论是否辩证,说明是否准确。5.审查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明白、通顺。总之,通过“增”“删”“调”“改”来完成批改工作。

二、作文批改的步骤

第一步:教师浏览。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以后,教师及时将作文收上来,以避免学生养成拖拉懒散的不良习惯,同时,教师对所有学生的习作浏览一遍,做好修改提纲,以利于学生修改,教师的这一浏览过程就是对学生的一个很好的冷却过程。

第二步:学生自改。通过一段时间的冷却,学生对自己的文章都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新的看法,这时将作文发下去,每一位学生都会对自己的文章做一些修改,润色,或词句、或主题、或布局……甚至重写一篇,不一而足。

第三步:小组互改。在学生自改的基础上,将习作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自由讨论,对照提纲,互相批改,查补缺漏,加工润色,同时打上评语。这一步是作文批改中的关键,也是最难把握的一步,教师要善于控制局面,最好在分组时让作文水平不同的学生一组,批改过程中让作文水平低的学生先改,水平高的后改,改完后几个人一起研讨一下,以利于共同提高。

第四步:教师点评。通过冷却、自改、互改以后,作文已经基本批改完毕,但并不等于批改这一环节的完成,最后一步是教师的批改,包括批改学生的作文和批改学生的评语,不仅要指出文中的优缺点,同时还要针对评语情况做适当的点评,指点迷津。

经过以上四步,师生共同参与了批改,增强了评价的客观公正性,避免了作文评价片面的弊端。学生不仅知其然,也更知其所以然,能根据教师、同学的评价去查找自己在习作中的得失,体会到推敲、修改对写作的重要性,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写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潜意识中确定努力方向。

三、作文评改批改的主要内容

第一,作文里突出的优点和严重的缺点,学生作文里有突出的优点,如书写工整,结构严谨,描写生动形象,比喻贴切新奇,说明准确生动,议论有理有据,悟有所寄,意有所寓等,必须使学生意识到,通过批,使学生自觉地去巩固并进一步发扬这一优点。严重的缺点,如自相矛盾,结构混乱,语意不通,思想消极等,必须让学生清楚认识,自觉地纠正这些缺点。

第二,重要的修改。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有些修改,包括对材料的结构和选词用语等方面的修改,学生可能意识不到,体会不出这修改的道理,通过批,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给学生启示。

第三,主要改以下内容:1.错别字;2.语序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语意不畅的句子;3.语意零乱,缺乏条理性,不能很好服务中心的语段;4.错用的标点符号;5.错误的书写格式。对作文进行批改前,最好先通览全文,做到心中有数,再动笔修改,这样效果会更好。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对学生作文可起到示范作用。如对学生掉笔、多笔、部件倒置、同音混用的字……加以修改,连一个错用的标点都修改到。学生就会被老师这种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所影响,作文就会认真对待,真正写不出来的字,就会问、会查,从而养成一种踏实、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把这种习惯迁移到生活、工作中,将会受益终身。

必须明确,指导学生相互评改作文,并非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其意义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修改文章作为作文训练的必要环节。所以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作文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因人而异地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训练,使学生确立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写作的主动性、积极性。

我相信,当学生以自己的真情去体味生活,感悟美好,那么其笔下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也就具有活力,并凸现出精神的内涵,当学生“以其感觉的诗意的光辉向着整个的人类微笑”时,离写好作文还会远吗?

初中阅读教学六“切入”

银川市十六中 侯 彬

教学切入点即教学突破口。在阅读教学中,它是有效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综合体现。选择最佳切入点,给学生搭建阶梯,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角色,缩短课堂预热时间。选择教学切入点要从学生出发,在重视分析教材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分析把握,才能提高课堂实效。成功的切入是一种艺术,被喻为教师谱写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成功的语文教学总是与“切入点”的选择有着重要关联。在这里,我将自己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六种“切入”方法与诸君探讨。

一、从标题切入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抓住文章的题目,打开心灵之窗是迅速切入文章内容的有效途径。很多高明的作家总是在题目上下工夫。有体现文章中心的标题,如《杨修之死》《范进中举》;有体现作者写作思路的标题,如《罗布泊,消失的仙湖》;有体现文章线索的标题,如:《社戏》《羚羊木雕》;有明确全文中心人物的标题,如:《藤野先生》《孔乙己》。

面对这样的文本,我先提出问题:你从标题中获得有关课文的哪些信息?如在学习《罗布泊,消失的仙湖》这篇课文时,学生回答:罗布泊以前像仙境一样,后来消失了。课文写了罗布泊由仙湖到逐渐消失的过程。接着我展示了罗布泊不同时期的图片,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提出问题:看看课文怎样描写罗布泊现在和过去?为什么罗布泊会消失,引导学生读课文,找重点,从而领会作者写本文的思路和意图。

标题是人们阅读文本时获得的第一信息,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围绕标题做文章,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切入新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思维大有裨益。

二、从中心句切入

中心句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也是该文的“纲”。它有时需要学生自己概括,有时存在于文章中。它常常是文章议论性的语句,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中心句作为文章切入点的选择,可以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文章思路、主题有机结合。这样不但可以清晰脉络,还可以整合思维,形成知识的系统性,顺利完成教学重点。例如:《珍珠鸟》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从“信赖”和“美好的境界”两方面理解、感悟,一下就让学生抓住了阅读的关键。再如《陋室铭》的教学,我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1.读过课文后,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2.“陋室”为何不陋?(斯是陋室,唯吾德馨)3.这几字中哪两字最关键?(德馨)从一开头学生就把握住文章的主题,接着通过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深化、引申。

三、从激发学生丰富想象力切入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学生在阅读诗歌、散文的时候,很难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意象,这时候需要借助想象开拓思路启发学生思维。

《天上的街市》是一首现代格律诗。领悟作者的感情,把握诗歌的主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这首诗的教学重点,为此,我在教文本时这样切入:街市中哪些景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生:林立的高楼、橱窗里漂亮的服饰、造型新颖明亮的街灯、衣着时髦的人群、飘香的小吃……)我再问:那么现实中的街市与郭沫若笔下天上的街市有哪些不同?你能想象它是何等美丽吗?诗中的故事与我们了解的故事有什么不同?郭沫若这样写牛郎织女的故事有何用意?因为诗歌本身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这样切入很能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的主旨。

四、从写作特点切入

教学这类文章,如果文章重在刻画人物,就从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切入,达到以点代面的效果。如《俗世奇人》这篇文章刻画了两位身怀绝技的手艺人。文章主要是运用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我在教学时,从侧面描写这个写作方法入手,分析人物性格、理解文章主旨。

如果是写景文章,可以从写景的方法切入。《小石潭记》《三峡》《与朱元思书》这三篇文章属于写景文章,写景的方法很相似,都以多角度和多感官观察景,并且运用了正侧结合、动静结合、修辞方法等。还可以把这三篇文章归到一起,进行比较阅读,寻出异同点,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及写法的理解。

五、从文体特点入手

《土地》《最后一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都以弘扬爱国精神为主题,但表达方式不同。我将它们房子一起比较阅读。学生从中领悟到,同一主题用散文、小说、诗歌来表达,会获得相同的效果。这也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各种文体的写作练习。

六、从重点情节切入

情节发展有张有弛,如果能从一开始就切入主要情节,引导学生进入情节的“奇峰峻岭”之中,也可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如《背影》一文,在整体读全文之后,直接切入第六段即“父亲”穿过铁路,攀上月台给“我”买橘子的那一段,在动作描写、动词运用、情感抒发等方面实施教学突破,然后再回到首段,体味祸不单行,家境惨淡的特定环境,顺连到文章结尾,体会父子相爱相怜之情。这样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文本。

我们不能千篇一律地将某一篇课文归入上面的某一类方法来寻找切入点,在教学中,教师要细细品味文章中那最能让学生有所收获的地方,以及最能让学生的思维有所发挥的地方。总之,好的切入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感知课文内容,为后面的教学开好头,为实现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从“激趣、审美、入情”中激活孩子的想象力

南梁小学 惠玉苍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孩子的想象也许有时候看起来,有些可笑和不切实际,但是作为成人的我们是否想过,瓦特正是有了“为什么蒸汽能把壶盖顶起来”的思考,才有了后来蒸汽时代的到来;莱特兄弟正是有了“人能否长上翅膀,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的异想,才有了人类飞翔天空的现实。

童趣无价,童言无忌,孩童时期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时机,孩子们奇异丰富的想象往往孕育促成奇妙的创新。作为老师,当我们面对孩子们神奇丰富的想象,富有诗意和创造因素的语言时,我们应该鼓励、呵护。当孩子缺乏想象时,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激活他们的想象力。

一、依托文本观察自然,在趣味中激发孩子的想象

“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想象的内容总是来源于客观现实。我们可以依托文本的学习,教会孩子观察,在趣味中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1.借助文本阅读,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阅读,如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模块《走进秋天,走进大自然》。对于八九岁的孩子们来说,秋天是什么?我们环游校园呼吸秋天的气息;我们仰望蓝天探询秋天的变化;我们走进田野搜索秋天的踪影……“树上落下了一片黄叶,像蝴蝶在空中舞蹈。”“树叶下躲着小蚂蚁,它把树叶当作屋子了。”“小水珠在天空有些寂寞,下来和树叶说话呢。”一句句充满灵性的话语道出了孩子所见,更可看到孩子兴趣积累后的想象。

孩子们所处的周围世界就是天然的课本、教材,通过观察让学生去认识周围世界,这才是美的享受。

2.结合文本材料,引领学生进行阅读

想象也是随着语言的发展产生出来的。通过阅读,孩子的知识渐渐就会广博,那表象就会丰富,想象力也自然会宽广。

童话是幻想的摇篮。我们带着学生读《小壁虎借尾巴》《小蝌蚪找妈妈》《神笔马良》《皇帝的新装》《安徒生童话》等。在听读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设置的悬念让孩子们调动积极的思维,想象故事的进展;在自读的过程中孩子们又会随着情节的变化或激动、或愉悦、或伤心……不知不觉间他们的语言在发展,他们的想象在活动。

二、用好教材,在审美中激发无限的想象

新教材生字教学中虽有认字和写字之分,但都遵循着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从识字到阅读都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好材料,充分用好教材,可以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

1.让生字灵动起来

低年级的课堂上识字教学是重头戏,如何让学生发挥想象,让静止的生字灵活起来?

如我们教“阔”字,很多孩子会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门”里一个“活”,就是“阔”,老师给孩子们通过讲曹操的故事加以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知道了据字编故事的方法。“飞”字的记忆中,孩子就说:“ㄟ”就像鸟的头和身体,“ㄑ”就是鸟的翅膀。多好,形象地记住了飞字。有些汉字我们可以“据字作画”,如“样、丛”,可以画一棵树上拴着一头羊,两个人站在地平线上。在汉字的识记过程中我们让孩子们积极思维,放飞想象,化静止为灵动,在审美中不知不觉激活了他们的想象力。

2.使文本立体起来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抓住一些具体的形象,让学生设身想象当时的情景。既可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又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如《春雨的色彩》一文,就是一个关于春雨的童话故事。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麻雀说春雨是红色的,小黄莺说春雨是黄色的。“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感受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和美的情感,凭借课文展开想象,并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三、入情入境,在情境中激发孩子想象力

文章皆非无情物,一切景语皆情话。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学生进行再造想象,边读课文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这样既能用图画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体悟情感,又能激活想象能力。如《秋天的图画》《古诗两首》等课文的教学,都可让学生跟随文字展开想象,勾画出一幅幅色彩斑斓、果实累累的画面,获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的感受。

学习《黄山奇石》一课,我们仿佛跟随作者一起游览了景色秀丽的黄山,欣赏了神奇的岩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块形状不一的石头,都有它神奇的传说,在课文结尾部分还提到了“天狗望月”、“神女弹琴”、“狮子抢球”等几种奇石的名字,这些石头又神奇在哪里?为什么取这样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字……让学生想象这些奇石的样子和名字的来历。

四、摆脱束缚,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

孩子总有一些古怪的奇思妙想,当他们说起,一定要尊重他的想法,信任他们说得对,切不可以用是否合情合理而加以判定。

“树叶是小毛虫的摇篮,花朵是蝴蝶的眠床,歌唱的鸟儿谁都有一个舒适的巢,辛勤的蚂蚁和蜜蜂都住着漂亮的大宿舍,螃蟹和小鱼的家在蓝色的小河里,绿色无际的原野是蚱蜢和蜻蜓的家园。”“蔚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洁净的地球是我们的家。”……多好,孩子的心灵世界装着许许多多美好的愿望……。

“假如我有一双翅膀,我想飞过辽阔的太平洋,看看美国到底多强大。”“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画一堆好吃的零食,让全班同学吃个痛快。”“假如我是美人鱼,我要和海底的珊瑚交朋友。”……这些大胆假设的诞生正是我们充分挖掘和发挥了儿童的创造潜能。

当我们带领孩子仔细观察着自然,阅读着书籍,积累着知识,相信孩子能力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给孩子更多的鼓励,透过我们的眼神和表情,透过我们的话语和动作,这些“相信”孩子的信息对孩子来说,却是非常的强烈和重要。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能保持,激活。

当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容易

西夏区十小 柳 燕

今天国家名师团来宁授课,有“中国苏霍姆林斯基”之誉的于永正老师以“生活”为源泉,使学生“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那位激情四溢的老者——于永正,用他那幽默的教学语言,精湛的驾驭教学课堂的技巧以及和谐的民主教学氛围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当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想当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由来已久。我曾经这样想:当好班主任,爱孩子就够了。但是,要当好一名语文教师,尤其是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真的不容易!记得有一篇文章说,一位优秀的数学老师,她的思路清晰如一条线,而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她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因为只有具备了这两点,你才能引导孩子去热爱生活,去感受生活。而于老师不但有渊博的知识,热爱生活的情感,而且还能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把作文课上得非常有意思。于老师就认为写作很简单,教写作并不难,只要教师把作文课上得“有意思”。他强调“有意思”和“有意义”并不同,“有意义”不一定“有意思”,而“有意思”必定是“有意义”的。教师要把着眼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发现新奇生动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于永正老师的作文课就是这样上的:他先将带学生逛公园的视频播放了两次,对照“无声世界”和“有声世界”,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美妙,明白自己的确是处在有声有色的世界中,引导他们去关注和体会各种声音的美妙,发现生活的美,进而去享受生活,热爱生活。接着,于老师又给学生提供了三组象声词:轰隆隆、呼呼、哗啦啦,咯咯、嘿嘿、嘻嘻,啪、呜呜、啪、扑哧。这些词,像一个个链接点,一下子激活了孩子们的生活体验,激发了孩子的想象,激起了孩子们表达的意愿。在后来的交流环节中也可以看出孩子们的生活体验是多么的丰富多彩,是多么的充满个性特征。

听完于老师的课,感觉他的教学环节如行云流水般的乐曲,让人回味无穷,又受益良多。首先,教学要恰当切入,激活想象,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乐意表达、喜欢写的东西。其次,教师要做一个支持者。在选好题材准备作文时,于老师说了一句话“好题为一半”,就是这简单的支持,孩子们回报了意外的惊喜《有声有色的公园》《风雨雷电交响曲》《夏季雷雨》等;在完成文章后,于老师又引用了作家的名言“再念,再念,再念”“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只言片语,却起到了巨大的支持作用,孩子们用20分钟写作,却用了15分钟改作文,在交流展示中,可以看出经过几次改动,文章通顺、流畅,语病很少了。适当适时的技术支持是教师的任务,也是一门艺术。最后,教师还应是一位欣赏者,欣赏自己的学生,衷心欣赏他们的大作。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语文教师应该博览群书,就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那样广泛涉猎,摄取营养。一个不读书的语文教师是可悲的,而一个只读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的语文教师同样是可悲的。不仅要读课本,读教参,还要读大量的文学作品,读《诗经》《楚辞》,读唐诗宋词,读八大家的散文,读莎士比亚,读列夫·托尔斯泰,读鲁迅,读余秋雨……不仅要读专业书,还要读历史、哲学、美学、自然科学……语文教师应该成为“杂家”。只有知识背景丰厚,文化底蕴深厚,上起课来才能游刃有余而不至于捉襟见肘。看电视不能代替读书,上网也不能代替读书。语文教师要有书卷气,因为只有这样,语文课才能上出语文味,才能吸引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博览群书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挡不住的魅力。忙于家庭、忙于工作、忙于学生成绩的我们,如果想成为优秀的“杂家”,就要有一颗进取之心,更要有一种坚持不懈的读下去、写下去、教下去的毅力!明白了这一点,觉得自己真如尘埃中的一粒砂,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才能自信地站在语文课的讲台上。

难忘于老师给所有语文教师的建议——想要做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需要的是责任感。作为语文教师,要让孩子爱上文字,爱上阅读,还要通过这些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爱。拥有了对生活的爱,才能有发现,才能有赏识,才能有表达的欲望。他更希望老师们都有动笔的习惯,写下自己的心得,多写才能笔中生花。这些都需要我们一步步踏实地去做才能取得些微的进步。

想当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容易!我将带着满腔的真诚与爱在语文教学的天地中行走,把书籍当作前行的粮食,让它伴我在语文的天地中成长。

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渠梢小学 王艳霞

低年级数学教学是基础阶段,既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奠基时期,低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他们的学习观念淡薄,好奇爱动,自制能力差,没有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面对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对学生优异的成绩十分关注,而在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似乎显得不够重视,但放远目光,我们就会发现更应注重孩子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对这些已经习惯了从小无忧无虑生活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则需要教师、家长、学校等各方面的协调和共同的努力,所以在这里我谈一谈自己在近一年的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低年级新生入学,教师就应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首先,教师应训练学生能静下心来听课。让学生做到精力集中,坐姿正确,不随便讲话,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小动作,脑子跟着老师积极动起来,并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和同学的发言。对于坐姿不正确,随便讲话,做小动作,这些上课不好的外部表现教师是一目了然的,这可以通过榜样法、激励法、提醒等多种方法来及时调控。而学生是否在积极动脑,是否在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和同学的发言,学生这些心里的活动教师就较难发现也较难及时调控。但我们教师可以一边上课一边注意学生的眼神和反应,通过这些细腻的外在表现来判断学生是否在专心听讲;我们还可以在口算练习时通过开火车这样的练习方式来反映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轮到他口算时看他是否能及时、准确、大声地说出结果;对于能及时、准确反应的学生要大力表扬他听课的细致和认真。例:我所带的一年级有一位很聪明的孩子,在班里比其他孩子明显好动,上课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多长时间就晃动桌椅或趴在桌子上找其他同学说话;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课间活动爱搞恶作剧,在家表现也任性、冲动,整天精力特别充沛。对这个孩子,我课下多次找他谈话,在生活上、学习上多给予关心、爱心,耐心纠正孩子的好动行为。同时,经常积极鼓励,当他有一些自制行为时,及时给予肯定,并进一步提出要求。经过一个学期的坚持,该生现已有了很大的进步。

作为低年级的学生本身有意注意保持的时间就较短,而数学内容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本身就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教学语言在精确、精炼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增加形象的色彩,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真正爱上数学,自然而然也就养成了良好的听课习惯。教学语言也正是我的弱项所在,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有的学生,遇到难题,就不敢发言,怕别人笑话,甚至不动脑筋,这是不良习惯。在这个时候,要让学生知道,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多角度考虑问题,大胆发言,即使说错了,也应给予表扬,要多给学生创设表现自己的机会,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例:一年级有名学生叫马佳欣,比较内向,从来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即使他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想说出来。课堂上,针对该生的学习情况,尽可能多的提问他回答问题;课间,也经常找他谈话,消除其恐惧心理。渐渐地,情况有了很大的转变,现在在课堂上他能做到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了,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自己所带的两个班级的作业观察,我发现在小学生的作业中,存在着许多不良的习惯。如:一些学生写字歪七扭八,浮皮潦草,字迹很难让人辨认,添字、漏字、看错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等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不注意认真检查;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对于做错的题目,不是认真思考、找其错因,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长此以往,便产生了错误的积累,严重影响了后面的学习。

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首先,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如书、本、铅笔、尺子等。低年级学生常常上课无准备,教学时,应及时培养,让学生养成习惯,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其次,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在学生做作业时,要及时给予指导,让学生全身心投入,精力集中,不能拖拉,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做作业要字迹工整。个别学生在做作业往往速度较慢,要注意慢慢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使做作业的速度不断加快。再次,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完成作业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做作业时往往提笔就做,不去认真地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导致作业中经常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问题。所以,不论是应用题、计算题,都要读题、审题,分析题意,养成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总之,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重要的,也是多方面的,一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使学生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学习模式,使其受益终身,但是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困难的,因此,只要锲而不舍,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然会逐步形成,也就使学生学会了学习,学生就能自主获得更多的知识,就能让学习数学成为一件乐事!

低年级学生写字教学策略初探

西夏区二小 潘荣华

虽然经过了一个学期的磨炼,但是我发现孩子们的写字状况仍令人担忧:有的学生写着写着,头不由自主地越来越低,几乎把整张小脸凑到桌子上去了;有的学生手指头快握到笔尖,他们弓着腰,小脑袋和肩膀一个劲地往一边倒;还有的学生一下子就写好了,可你仔细看,本应写在横中线上的部分跑到了下半格,一笔竖弯钩跑到了田字格外……总的来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其一,写字姿势不规范。其二,写的字不工整、错误率高。因此我越教越觉得没有信心。近期的这段时间我痛定思痛,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我重新审视了我的写字教学,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并采取了一些措施改变这种状况。

一、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注意力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有兴趣时,就会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我采用了“以错定教”和“看他们写”这两项措施。

1.“以错定教”

以前,我设计的生字书写教学是这样的步骤:我先出示这些生字,让孩子认读,组词;我再逐一范写,并让学生说说容易写错的笔画;然后让学生在书上进行描红和书写;最后在生字本上书写,组词,我批改。这一过程有些漫长和枯燥。从交上来的生字本看,除部分书写能力较强的学生写得又快又正确外,大部分孩子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免让我生气,有时忍不住就指责犯错误的学生,弄得学生兴趣全无。我想何不把学生的这些错误展示出来,以提醒学生不要再犯同类错误。于是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上了一节课。我让孩子们先认真观察第4课《古诗两首》的生字,然后再看看老师在投影台上展示的生字。我故意将许多字的读音和字形,以及占格写错。学生们一看,立刻炸开锅,毫不留情地一一指出我的错误。他们超强的观察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我不由得赞叹:“同学们,看来你们一定是有一双像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不让任何一点错误逃走。真的很了不起!现在,请把你们的一双双慧眼投向你的生字本,可别当小马虎哦!”孩子们在一片笑声中拿出铅笔开始写生字。我再把舒缓美妙的音乐放开,学生们在宁静中专心地书写着。我在巡视中纠正着孩子们的坐姿。从交上了的生字本看,效果还真不错,孩子们字写好了,错误少了。

2.“看他们写”

“以错定教”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写字积极性,为什么不让他们“动”得更充分一些呢?我又想了一个办法:让学生到黑板的田字格里来写字,让别的学生“看他们写”认真观察,认真点评。例如:我教学《识字2》一课的生字时,我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本课的六个生字,再叫两名同学上到黑板的田字格里写字,其他同学认真看着他们的一笔一画。在这样严格的监督下,书写的学生敛神静气,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写着,生怕写错了,引起下面同学的“抗议”。写完后,同学们的评议细致而严格,说得头头是道,有总体评价的,有表扬的,有从字形、占格、笔顺说出不足的……很快,六个字指导完了,该所有的学生的学生上“战场”了:在书上认真书写这六个字。这样,经过刚才的观察、分析,每个人对这六个字应该怎么写好都了然于胸,动起笔来相对就容易了许多。

二、点拨难点,发挥教师示范作用

在书写教学中,教师不能满足于一般地教偏旁部首和笔画,还要考虑这个字可能会与什么字混淆,抓住这个字的特点,让学生仔细观察,比较生、熟字之间的异同处,引起学生注意,加以辨别。如,“今”和“令”很容易写错,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抓住两字是否有点的细小差别,反复提醒学生,避免认错和写错。有些同音字中很容易混淆,例如:“再”和“在”这一组同音字,教师可启发学生通过组词来区别字义。所以教师在写字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偏旁的特点或通过组词练习,来辨其形明其意,从而帮助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教师在教授生字书写时,绝大部分是用粉笔在黑板上直接示范。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黑板上再好的范写也是有一定距离的,因为学生不容易对教师的用笔观察得很清楚,而降低学习效率。所以只有接受老师的当面指导,对学生而言,才是最直观、最有效的。这不仅能让学生看到老师的书写姿势,进行正确的模仿,而且能感受教师书写的运笔方向及行笔动作,体会到书写每一个笔画的基本要领和间架结构的大小。当然,个别示范仅仅能顾及到小部分学生,因此教师可以使用实物投影演示,使全体学生同一时间得到同样细致的指导。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写字姿势,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使学生终生受益。只要教师明确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完善教学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并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让每个学生的书写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电教媒体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奕龙小学 张惠英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将幻灯、投影、录像以及音响等电教媒体相结合,运用到歌唱、音乐欣赏及节奏活动中,帮助学生熟悉歌词,理解乐曲性质和内容,感知音乐的节奏和力度等,并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氛围,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必将会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投影将歌词内容直接化

低年级学生识字少,直接读记歌词有很大的难度。如:歌词“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教师根据歌词内容,将太阳、花儿、小鸟、小朋友、学校组合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图片理解记忆歌词,就会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以前用一节课都记不住的歌词,现在用半节课就能记下来了。

二、利用可视图片将音乐内容直观化

学生以前听音乐,就是听个热闹,对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一点也不理解。如果在播放音乐的同时,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图片,二者结合,就会使学生易于理解。如:欣赏《快乐的一天》在音乐播放的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音乐内容所表现的图片——早早起、上学了、上课、课间活动、好好睡。音乐是抽象的,但在图片的表现下就变的直观起来了,很多的乐曲欣赏都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三、利用录像、VCD将音乐游戏、舞蹈直观化

低年级学生对教师语言的理解能力也是很有限度的,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生在下边基本上都是不知所措。如果让学生对动作先有了感知,效果就不一样了。如:在教学《闪烁的小星》一课的舞蹈动作时,先播放舞蹈动作录像,使学生对音乐同步的舞蹈动作有了具体的形象感知,然后通过模仿来学习。这样学生学得既快又好,同时也给教师省了不少做示范动作的力气,也增强了动作的准确性,对于不善于舞蹈的教师来说,更是帮了大忙。

四、化解音乐教学的难点,利用录音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特点及情感

每首乐曲都有它独自的特点及情感,教师的范唱及讲解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原唱录音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如:节奏的快慢、乐曲的特点(声音的欢快、是舒缓、是柔美、是诙谐……),范唱带对学生的演唱起到直接指导作用。音乐教学使用电教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以唱歌为例,像《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保卫黄河》《欢乐颂》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如果由教师一个人范唱是不能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丰厚和声效果的。音乐教师是女性的唱不了男声;是男性的,又唱不了女声。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是什么?就是使用电教手段,播放教学录音带,因为只有它才能准确地表现体裁和音色,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

五、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主动性

欣赏、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感受不同的风格,感受音乐的强大表现力,激发欣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等,通过借助多媒体教学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25%,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如何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唯一的手段就是放映教学录像带。通过录像,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的明明白白,听的清清楚楚。如在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中杨子荣的一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唱腔和其他组合片断的过程中,我紧随画面介绍了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因此,教学录像带是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最有效的电教媒体。

读古诗,可以不求甚解

西夏区十二小 唐学荣

古诗文是我国文化的精粹,近几年,大家对古诗的学习越来越重视,在我们的课本中,每一册中都收录有一定数量的古诗,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自1998年会推出“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而且,在《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首次附上古诗文推荐篇目。

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学生古诗文背诵量的积累是基础。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学生不但要能背诵古诗文,还要逐字逐句地背诵释义,这样一来,严重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认为,在诵读活动中,有必要遵循“诵读为本,不求甚解”的原则。

学习、鉴赏诗文,我国古代早有一种流行广泛且公认有效的方法,即“吟诵”,与今天所称的“朗读”、“朗诵”、“熟读”、“背诵”很相似,这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出作品的独特神韵。它对于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至今仍有积极的作用。“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古语分别从深度和广度上强调量的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熟读,才能自悟其义;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下笔如有神。清代学者陆世仪认为:“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之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现代心理研究也表明,小学生正处于机械识记占优势的黄金时期,过多的讲解势必会降低诵读古诗文的兴趣、效益和质量。现在老辈学人还能记得几十年前吟诵过许多遍的文学精品,对做人作文都大有裨益,便是证明。记得巴金在《读我的散文》中也这样说过:“从小读过不少散文,当时背的很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读多了读熟了,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诵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心、口、眼、耳综合运用学习、思考过程。思考比较多了,想象能力也会随之增强。中华古诗文艺术力量充沛,描写细致,语言精炼,抒情写物生动活泼,吟诵熟透以后,高尚情操,美妙表现,不知不觉就能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和能量,随时由自己运用,不必临渴掘井,搜索枯肠,郑板桥就有这样的体验:“倘能背诵如流,则下笔思潮汹涌,不患枯涩矣”。记得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一次书面发言中曾回顾了自己从小学一年级起背诵古诗的经历,他说:“即使当时有些诗句不全懂,但并不影响背诵。70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之后,越发体会到许多名句的意义,每过十年,在理解上就会有一个新的境界。

多背点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是为学生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时,无需面面俱到地进行分析、讲解,只要能初步理解大意或一些名言警句的含义就行;但也并不反对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对某些古诗文作一些较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这就是所谓的“诵读为本,不求甚解”原则。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思考

西夏区八小 张 军

新接一个班,上前两节语文课没有用多媒体,课间有好多学生围拢过来问:“老师,你为什不用多媒体,是不会用吗?”我无言以对。困惑之余,也引发了我对多媒体使用的一点想法,特写下来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以前曾有报道称沿海发达地区的老师没有多媒体不会上课,还在半信半疑,如今在各个学校都先后普及多媒体教学条件的情况下,离开多媒体不会上课的老师也越来越多了。很多课堂都成了放映课,老师制作或下载一个课件,从头放到尾,学生看得高兴,老师上得轻松,孰不知这样的课堂已经远离了教学的初衷。尤其是语文教学,远离文本,放弃了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常听老师们谈及多媒体的使用,持最多观点的是既然有多媒体就要用,否则就是资源浪费!我不敢苟同,我的观点是,需要则用,尽量少用。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几项能力的提高需要让学生静下心来进入文本,从文本的研读中把握主旨,积累语言,从而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而多媒体的滥用不仅占用了学生的读书时间,还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语文的学习效果。

首先是利用多媒体走捷径,不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我们知道,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这期间要让学生运用圈点勾画和批注的方法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进来,实现这一目的。而现在很多老师却把课本中的大量语段或重点语句打在屏幕上让学生读,这样做是节省了不少时间,可阅读的效果却大打折扣。而且时间久了,很多学生都养成了不动笔墨的习惯,甚至连翻书也变得生疏了,更别说能快速浏览,迅速把握主要内容了。

其次利用多媒体固化形象,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所谓真正地拥有知识,就是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且把知识多次反复思考过。”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思维就是强调过程,而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代之以固定不变的形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位老师在讲《闰土》这篇文章时,当讲到“月下刺猹”这个片段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月夜下项戴银圈、手持钢叉的少年,让学生说他的外貌特征;讲到杨二嫂这个形象时,屏幕上又出现了一个农村女人,让学生说她的体貌特征。学生说完后就完成了人物形象分析。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这个教学环节则禁锢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他们都看到了一个固定的形象,而这个形象和文本中的人物形象还有一定的差距。类似的教学还有《桂林山水》,授课老师把桂林山水以动画的形式放映出来,让学生观看后谈桂林山水有什么特点。学生的思维已经定格在画面中,而课文中的语句所能产生的活生生的形象却不复存在了。学生只是看到了,却没读到,更没悟到!这样的课件不仅降低了教材的思维价值,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还是不用为好。

其三是盲目效仿使用多媒体,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很多的精品课观摩中,课堂展示的老师都有制作精美的课件,这些课件不仅有音乐还有视频。这让多数老师眼馋,也在自己的课堂中声光电齐上,把语文教学搞得面目全非。曾听过一节讲《猫》这篇课文的公开课,这位老师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在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自动播放,还配上了一首《明月千里寄相思》的背景音乐。图片中千姿百态的小猫早已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再加上音量偏大极不协调的音乐,让听课的老师都感到极不自在,学生朗读的效果可想而知。我们还很常遇到,有的老师精心制作了课件,可由于长期形成的教学习惯,讲课时跟课件配合不上,致使上一环节的内容讲完了,才记起课件没播放。导致本来有序的课堂支离破碎等等。这种只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的做法,适得其反,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更不利于课堂质量的提升。

以上列举的种种现象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使用不当造成的,这都是不利于语文教学的现象,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总而言之,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应慎用。别让先进的教学设备成为阻碍语文学习的因素。要用语文的方法解决语文的问题,也就是要用听说读写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进而在语言的实践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为其成长成才奠基。

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熏陶的若干启悟

西夏区五小 吴 音

美是什么?美学家们对美的定义各不相同,派生出了多种美学理论。毕达哥拉斯说“美是和谐”;柏拉图说“美是理念”;李泽厚说“美是真理的形象”。美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主观感觉到的。

一、美即生活生活即美

在生机勃勃的春天,我们去游览如诗如画的山水,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在喧闹的城市里,车水马龙的街道、来来往往的路人、时尚的宣传广告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发展、充实的生活;当我们来到美丽的学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是那么的悦耳、孩子们的健康身躯是那么的矫健,希望之花在这儿绽放……这都是人们对美的认识的表现。

1.美是真实的存在

“美”字多用来指使你产生审美愉快的事物、对象。许多美学家经常把美看成是审美对象,一处风景,一件彩陶,一块宝石,一幅名画……这些都是具体的审美对象。人的主观情感、意识与对象结合起来,即情感思想上的统一,才能产生美。霞光、彩虹、景山、故宫、维纳斯、《清明上河图》……没有了欣赏,就是去了美的价值。

2.美是心灵的感悟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天真活泼的学生就是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主体;每一堂课所认识和教授的丰富多彩的内容是美的客体,要让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领会深刻,教师就必须在美术教学中去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美,领悟美,进而,让稚嫩的心灵进入超越和创新的最佳境界。

3.美是情操的升华

美是用美的感性形象体系的展现,来引导教育对象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从而达到“怡情养性”的目的。当我们欣赏一件艺术品时,既会对作品的形态之优美感到赞叹,又会对作者的智慧和表现力的超绝而赞不绝口。这就形成了艺术作品的深层结构,艺术品的价值得到了超越。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价值的取向

小学生审美价值取向问题是小学教育领域中最核心的价值问题。因此,美术课堂教学是学生建立良好审美价值取向的最好途径。

1.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发现美、欣赏美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杜威说:“教育即生活”。陶行知更强调:“生活即教育”。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不足的,作为教师应该熟悉他们的生活,应恰当地选择最有利于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发现身边的美,为绘画收集大量的素材。如《色彩的冷与暖》这节课就强调了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上去认识色性,并会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的知识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可从生活中的自然景观(课件播放夏日炎炎的景象和漫天白雪冬景),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色彩冷暖的差异。唯美的画面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顺理成章的让学生从盲目用色到懂得色性运用、色彩冷暖配置的知识上,有目的地正确地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通过有效的直观教学培养学生色彩美感意识,提高他们学画色彩画的兴趣及能力。从而让学生获得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

2.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体验美、感悟美

线描画是提高学生造型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学生喜爱的绘画方式。在绘画中,线条的语言是多样的。它有造型的变化,粗细的变化、长短的变化……只有将这些语言运用到实践中,学生的绘画作品才会“活”起来。《美丽的纹样》这节课是让学生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并运用以前学过的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省略等变化方法来对适合纹样进行装饰;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图片欣赏和教师的简单示范,鼓励学生说说纹样的美,可让学生当当小设计师,构思、设计、制作精美的适合纹样。在练习中,学生体验到了线条的丰富变化,同时也感悟到了适合纹样的特点与变化美。

3.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表现美、创造美

教师要上好课,就要钻研教材,解读教材。解读教材是上好课之根本。我们拿在手上的教材是既定的,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却是可变的。所以读活教材、创造教材,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学会表现美、创造美是当前美术课堂教学的形式所趋。在六年级美术教材第八课《宇宙之旅》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欣赏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神游太空的一段影片,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人民实现了千年来的飞天梦。接着引导学生欣赏宇宙飞船的图片作品,从而了解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后鼓励学生回家有机会制作卫星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教师通过反复引导学生领悟事物的内在美,学生的情感将得到升华,并能在绘画中有所创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有这样一段话,学生绝非“空瓶子”,等着“揭开瓶盖,把各种知识、各种道德条目装进去”;“学生是主体”,是“有生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只要给予适宜的培育和护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长成佳谷、美蔬、好树、好花”。

教给学生“读文说理”答题方法

西夏区十一小 郭海燕

回答问题是课堂教学中一项经常性的活动。平时学生答题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叫“读文式”,即学生按照老师的提问,仅仅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读一下就完了;另一种叫“泛答式”。即学生按照老师的提问,离开了课文的具体语句,泛泛地讲了一通。上述两种答题方式,在语文教学中,会导致学生语言、思维、表达三者得不到同步发展,也使得一些语文课,课堂气氛沉闷,学生阅读能力不高,写作中词语贫乏。这都为上述学生答题方法有关,平时在听课之余,我总结了很多优秀教师训练学生答题的经验,尝试“读文说理”答题法。

“读文说理”答题法,是根据小学语文学科和小学生思想的特点回答问题的一种方法。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布局谋篇,用词造句的精妙之处。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的方法应该是:“根据问题,找到相关的语言凭借,先读出语句,再说自己的看法——道理。”“说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这些语句,含着什么意思?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说明什么道理?领会作者布局谋篇用词造句的精妙之处,等等。对这种答题方法,我通过一年半的课常实验,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达到了“析之明理,披之入情”的功效,课堂上学生气氛活跃,学生语言、思维、表达三者得到了同步地发展。

现通过两种回答问题的方法的比较,来说明“读文说理”答题法的长处。

一、“演绎式”答题法

教师问: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为什么不同?(《鸟的天堂》课后练习题之一)

学生甲:因为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时间不同,所以看到的景象不同。

教师(追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甲:我是从课文第1节中的“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这句话看出,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的时间是在傍晚;从课文的第11节中的“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在水面上,也照在树梢”这句话看出,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的时间是在早上。

教师(不得不继续问):请你再说一说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时间不同,为什么看到的景色会不同?

学生甲(第三次回答):“因为傍晚时,鸟都归巢休息,所以鸟的天堂显得一片宁静;早晨,鸟儿相继出巢嬉戏寻食,鸟的天堂就喧闹开了。”

评析:以上是学生答题的常见思路,是先认识,再回到课文的语言文字,最后又回到认识,称为“演绎法”答题思路。这种答题思路不甚符合“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特点”,而且,原来可以一次性解决问题的,却用了三次提问,这样,上课的节奏就放慢了。

二、采用“读文说理”式答题,看一名学生的答题思路

学生乙:我从课文第1节中的“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和第11节中的“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在水面上,也照在树梢”这两句话看出,作者到鸟的天堂时间是,第一次是在傍晚,第二次是在早晨。因为傍晚,鸟都归巢休息,所以鸟的天堂一片宁静;早晨,鸟相继出巢觅食、寻欢,所以鸟的天堂一片喧闹。可见课文这两处环境描写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紧扣文章的中心的精妙之笔。

评析:学生乙的答题,是从课文的语言文字到理解思想内容,领悟表达技巧的。采用的是“归纳法”,展示了学生答题的思维过程。这种答题方法叫“读文说理”式。采用这种答题方法来训练学生答题,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创造精神;一个问题,一次解决,加快了教学节奏,有助于语言、思维、表达三者同步发展。

用“读文说理”答题法训练学生答题,需要经历“教师范例引路→优等生上路→中下生迈步”的艰苦工作,但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答题思路,中下学生上路就不难了。

教师如何做到愉快地进行课堂教学

西夏区兴泾四小 杨小凡

《论语》开篇载有孔子对愉快教学的认识:“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揭示了学习过程本身应该充满乐趣而让学生从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孔子在几千年前已经认识到学习者的兴趣和爱好对学习效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将“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愉快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创设平等的师生关系

如果师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心理距离必然增大,心灵上达不到沟通,这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人格独立。任何一个健康的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了无端的烦恼、恐惧。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了做作的尊严,应放弃“家长式”,用风趣幽默代替呵斥、责骂。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亦师亦友。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和探索,才会有创造。

二、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

学生上课时的心理千变万化,时而积极主动,时而消极被动。科学家对人脑的研究表明:人在愉快状态中进行有计划的学习,获取知识的有效率在65%以上;反之,获取知识的有效率在40%以下。而且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教师为学生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是做到愉快、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为学生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是指教师根据授课学科的特征,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辅助以语言,声音艺术等途径所设置的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气氛中愉快学习,收获有效的知识。教育家们一致认为“教育工作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说它是一门技术,是因为教师必须运用一定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并结合教材特点,挑选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法进行备课;在教师设计“愉快的学习气氛”的同时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准备保证学生从“无知到有知”的“解惑方法”。说它是一门艺术,是由于教师在运用技术的同时运用了语言、声音的美与学生达成愉快的交流,运用手势、体型的美与学生达成默契;运用面部表情给予学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鼓励和认可。

三、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的内容单一性、简单性,只会令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要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使之长久地保持下去,终生不弃,甚至发展为研究的动力、方向,内容成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语文教材内容赋予文学、人生、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丰富性,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教材内容的丰富性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还有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需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停留在对教材的传授、分析上,要对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引起足够的思考。许多老师以为完成了对教材的传授就完成了任务,这是对教学的片面理解。我认为教学内容的丰富,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语文能力。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扩大阅读量,激发对问题的思考,以期达到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和谐境界。

四、创造愉快优美的学习环境

环境对学生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对青少年个性的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少年的思想、品德、行为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的。学校、班级要根据教育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加工和设置优良而美化的环境,这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一种标志,同时也直接影响师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秩序。优美的环境能使中学生心情舒畅,精神焕发,乐于学习,有助于愉快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师可以充分发动学生,让他们人人都为绿化、美化、优化校园环境出一份力,把学校布置成一个整洁、清新、美丽的乐园,使每个走进校园的人都感到赏心悦目,精神抖擞;把教室布置成一个美的、激励奋发向上的小环境,使置身其中学习的同学们都感到轻松自然,其乐融融。

五、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指在语文课堂上利用电教设备、音像、挂图等现代化教具和形象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下进行有效的学习。

实践证明,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尤其是电教媒体,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它能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一改传统沉闷的课堂面貌,使学生的兴趣大增,有助于实现愉快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愉快的课堂教学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在实践中培养浓厚的教学兴趣,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提问和教法,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愉快的课堂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多措并举,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西夏区兴泾回中 马 萍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和工作,有时也因为工作经验不足而苦恼,有时也会因为一点小小的进步而喜悦,对于这段时间的体会,我简单的做以下总结。

因为化学是一门新开的课程,上课时间比较短,但是内容多而繁杂,想要在这一年时间里,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轻松的学习,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在经历了去年一届学生之后,我觉得有很多的问题,列举如下:

第一点,就是有课程安排不合理,学生的时间利用的不充分;第二点是,实验有时做的不太理想,让我非常苦恼,这不仅影响了教学的进度,还让孩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没有充分的吸收知识,浪费了大量时间;有时为了跟上别人的进度,我只能快,在上课的时候总会遗漏一些内容,也不全面,不仔细。而赶课带来的恶果就是一到做题的时候,学生做题的速度非常慢,一部分是因为不会,一部分也是因为懒惰,学生自己不做题,我只能每天抽时间检查,浪费了很多时间,我自己焦头烂额的不知道该顾哪头,有时感觉学生掌握的不好,就花费很多课时上为大家讲解习题,希望能够通过做题的方法再巩固一遍知识,但是这样做效果并不好,时间浪费了很多,但也没有好转,甚至是有些学生开始慢慢的放弃化学,觉得太难,太抽象,题目太多,学起来太吃力,我也感觉越来越难进行下去了。

到了第二学期,有些孩子根本不愿意去学习,加之中考的临近,觉得自己考不上的都已经放弃了,趴在桌子上,根本毫无心思学习,对于这样的现象,我只能摇头苦叹,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做好准备,到现在这种状态根本无法挽回,到了后面,我也只能强迫学生记忆,死记硬背一些东西,效果稍微有些,但是这并不是我想要的让学生去有兴趣的学,快乐的学,看到他们发愁的眉头,我觉得我很失败,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害苦了一帮学生,那段时间非常的焦虑,加之那时又接了新的班级的班主任我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导致了彻底的失败,现在想想,非常的对不起那些孩子们,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并不只是教书匠,我们更应该做到让孩子们快乐,幸福的学习,那样他们的自主性就会大大提高,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填鸭式的教育。经过这些思考,我把去年很多问题一一列在笔记本上,对着每种症状,深思熟虑之后,做出了整改。

首先,对不能按照时间上课,我决定在整个假期就完成我的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在整个暑假期间,我查找了很多资料,对很多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比较之后,才写出了教案,在教案中,我把每节课所用的时间都提前规划好,把作业都提前布置好,相应的制作了多媒体,我觉得应用多媒体的好处非常的多,上课有时并不能只盯着教案,在心里要知道这节课大概的脉络,但是对于年轻的我,有时却有些忘东往西,有时一个知识点讲不全,有时在黑板上抄习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还漏掉了许多重要的内容,一节课下来,总会有那么些遗憾,所以在制作多媒体的时候,我把相关的内容全部加进去,在上课的时候,理清思路,应用多媒体的时候非常的方便,快捷,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讲解更多的内容,课堂的效率和容量都大大提升了!上完课后,我马上写出反思,对这节课中表达有些什么不足,希望在下一次的教学中积极更正,对于内容方面,要有什么内容不到,要在下节课中给学生加进去,以免出现死角;对于课程的设置,若有什么不足之处,提出改正的意见,要求自己在明年的时候做的更加的精细,更加的完美。

其次,对于实验方面,去年因为赶课时,让孩子们错过了很多实验,这一次,我在课前准备教案的时候就查找了很多资料,找了一些关于课程的有意思的小实验或与化学相关的小魔术,给学生做的时候,大家的兴趣非常的浓厚,渐渐的感觉孩子们越来越喜欢上化学;他们有时就主动地去找相关的化学资料,自己解答一些问题。

再次,对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方面,因为化学主要考察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但是看上届学生的情况,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不好,我决定从一开学就做起,第一天,我就开始给大家每天都布置B本作业,每天只写五个元素符号,写五个化学表达式;每天都坚持写,到后面,如果觉得哪位已经十拿九稳的会了就不用再写了,直到写到一个都不用写的时候,我感觉这种方法对大家非常的适用,孩子们每天都会按时的上交B本作业,交由小组长更正,小组长的由我来批阅,每天批阅结束后,我会把全班的都浏览一遍,有比较大的问题的同学就单独叫过来教会,更正;直到现在,出现的化学方程式大家的正确率都是比较高的,所以,我想继续坚持,这学期我又每天让他们写7个化学方程式,我相信只要坚持写,并没有什么困难的事情!再有,如果会的多了,大家自然而然地就有信心,会继续努力的学习!

最后,关于课前准备的问题,因为学生普遍没有预习的习惯,我只能自己在假期做好学案,也不是节节都有,只是有些需要的课程做一些学案,打印好之后,提前发给他们,让孩子们在前一天完成,有些题目不仅只是抄书,还有更多的要动脑去思考,如果发现哪个问题不会,大家就会在第二天上课时格外的认真,效果也非常的好!再有就是练习册的讲解,以前几乎所有的练习册上的习题都要给学生讲解,但是现在只要课上掌握了,下去做题的速度也快了,效率也高了,每次都不用像以前一样费力的检查了,现在只是每次在遇到比较困难的问题的时候,才给大家讲解;但是还是有一小部分理解能力比较差,有些题不会,我就在班里给他们找了一对一的帮扶对象,让那些比较优秀的同学给他们耐心讲解,而我有了更多时间精心的准备课程。现在有时会给他们发单元的检测题,让他们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然后分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一起对答案。我们每个小组最少四个人,最多六个人,依据学生能力来划分,各组推荐负责任的小组长。现在发现这种讨论的方法对大家非常有好处,而且组内也有竞争,每次考试结束后都把各组成绩发下去,让各组组长统计平均分,然后挑出优秀的一组,予以表扬,后面的小组予以鼓励,这样小组之间相互竞争,势头非常的好,有时候看他们为了一道题争得面红耳赤的非常可爱,我觉得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很多精神不集中的同学在同组同学的带领下,认真的学习,为了小组荣誉而战!

现在的我,虽然感觉自己有了一些进步,但是我觉得我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首先,在课程内容的把握上还是不够到位,有时候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选取一些课堂练习题的时候,就觉得自己还差的很远,想有非常好的题目,还想难度要由浅入深,一环扣一环,这样对于现在的我还有些困难,我现在正在努力的做一些练习题,希望从这些内容上对我有所帮助,能找到课程的重点,难点,让学生更加清晰的知道这节课我们的目标。

其次,在课程方向的把握上还差的非常远,因为对中考的不了解,所以对一些重难点的把握上根本无从下手,现在我只能把能讲的都认真地讲给学生,没有太大的重难点的区分,在这点上,我做得非常的不到位。现在我正在努力的研究每年的中考题,我希望我能从中找出一些对我有所帮助的东西。

再次,在授课方面,我还有很长的距离,现在自己还做不到游刃有余,要准备的非常充分才敢上讲台,但是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够胸有成竹地做到:拿到的每节课我都可以讲的非常好,非常精彩,我正为此而努力着。

最后,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在我的课堂上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快乐,我想让他们感受到化学的美妙,能够吸引他们去自主的学习,而不是痛苦的背负着作业艰难的学习。希望他们都能丢掉包袱,快乐学习,轻松上阵!

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尝试

银川市八中 李建军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努力做到“生活化的教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我们应关注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把教材、教学与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的实际结合起来,使思想品德课更具活力,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现就教学内容生活化这个问题,谈点尝试。

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从生活中来是教学内容选自生活,教学理论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把教学中的理论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用学到的理论来指导生活和行动。即结合教学内容,选取学生生活中的片段,提取能够教育学生的养分,来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在初二学生学习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我选取了这样的生活片段:“清晨,一位中学生兴高采烈地迎着朝阳走在上学的路上。他边走边吃着早点,当吃完早点后,随手把塑料包装袋丢在路边的草地上。当他走到商店门口时,进去买了一瓶矿泉水,打开要喝时,发现是过期商品。他要求商店给退货时,商店老板指了指上面写着:‘售出商品,概不负责’的牌子。他没办法,只好把过期的水装进书包,来到了学校。”请学生分析一下,这位学生的哪些行为和哪些法律有联系?他享受了哪些权利?又有哪些权利被侵犯等问题。接着让学生寻找家庭生活中的法律,学校生活,到病人、医生、农民等的生活中的法律。通过大量的生活片段的回顾,分析,使学生得出结论,生活中处处有法律,我们就生活在法律当中,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这样,材料来自生活,从材料中得出结论,用结论再来检验生活。也就是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二、用生活来教育,以思想陶冶心灵

教育源自生活,服务于生活。没有了生活的教育,教育就成为空中楼阁,水中之月。要把对学生的教育落到实处,就离不开生活。在教学中,我用生活中大量的资源,实现用生活来教育的目的。如:在教学《珍爱我们的生命》一节时,列举了四川省巴东县女护士王飞越的感人事迹:“王飞越身患绝症,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她很想留点什么给这个曾经给她温暖,让她懂得爱的世界。可是,此时的她又能做些什么呢?她的全身已经开始溃烂,捐赠遗体用于实验,显然已经不太可能,于是她想到了捐献眼角膜,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王飞越的一只眼睛已经不能闭合了,她知道生命已无法挽留。她最担心的是眼球不能受损,于是她向大夫提出请求,拔掉氧气管和输液针。在她的一再坚持下,大夫和亲人含泪答应了她的请求。生命之花的凋零,却有四位患者承接了她的光明。这个从未走出县城的人,却将光明播撒到南疆北国遥远的地方……”。

这段生活情景感动了学生,大家在静静地思索着。这时,趁机提出下一个活动任务,“挥洒青春,珍爱生命——让我们用真心书写对生命的感悟吧!”学生纷纷写下了自己的感言,学生1:一个人的生命不只属于自己,更属于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学生2:人的一生像一盏灯,照亮别人的路;人的一生像一朵花,永远散发着清香等。大家通过了解社会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接受了一场精神的洗礼。他们对于生命的感悟丰富而多样,肯定生命的珍贵,认同了生命的社会价值,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达到用生活来陶冶心灵,净化思想的目的。

三、走进生活、知行统一

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在于:要帮助学生在真切的生活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从生活中体验和感受教育,吸取丰富的营养,才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只有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从中认识规律,掌握知识,培养技能,进而使学生理解和体验生活的真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要学生走进他人的生活,请学生观看洪占辉的生活片段,其中重点了解洪占辉带着妹妹上大学的一个细节:洪占辉和妹妹已经几顿没吃饭了,他和妹妹饿得头晕眼花,这时他想了一个办法掏鸟蛋给妹妹充饥,自己一个鸟蛋也舍不得吃。学生看到了这些片段后,有很多学生都流下同情的眼泪。在此情况下,让学生讲述家庭生活中的感人事件。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叙述的:“他的父亲劳动中从3米多高的脚手架上掉下来了,他腰部受了伤。我看他两手按着腰部,动起来十分痛苦,要他去看一下,他舍不得花钱,说在家休息一下就好了。刚休息两天,腰痛减轻了一些,他一手按着受伤的腰部,一手开始做一些较轻的劳动,每当他弯下腰,再直起腰时,他脸上都会露出痛苦的表情。我看着他劳动的背影,我禁不住潸然泪下,跑过去,大声喊,爸,你去休息吧。”讲到这里,学生深受感动。劳动人民吃苦耐劳,顽强不屈的精神使学生深受鼓舞。从家庭生活到学习生活,把两者比较,学习上这点苦就算不了什么了。让学生从生活中吸取营养,接受教育,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有说服力,做到知识和行为统一。

总之,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完善、提高,使其发挥更好的教育作用。

教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西夏区九小 聂春宪

随着新教改的不断深化,要求教师要积极开展探究式活动式教学活动,老师要变塑造学生为引导学生。要学生学会创新,学会学习。这也符合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的“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的名言。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如何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并且怎样提高自己对教材把握的能力和教学设计的能力?这是我想要探究的。我要改变教师和学生都叫苦不迭的教学方式。我希望孩子们乐学,愿学,创造性地学。

由“学会”到“会学”这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我认为应实现以下转变。

首先,实现由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转变。传统的教学片面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生怕学生这也不会,那也不会,总想靠教师把学生教会,“即讲透、讲深、不留余地”。教师出于好心,不问课型和教材内容,总是不厌其烦地讲,恨不得把本门课的所有知识都详细地讲给学生。这种做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泯灭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妨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耗时费力,效率低下造就了不少高分低能儿。课堂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所起的作用应该是教给方法,使之能学。传输动力,使之想学。培养能力,使之会学。通过教达到不教的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看作是课堂活动的主人,吸收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应是实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条件和保证。教师通过提供信息以促进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对信息做出独立的判断,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且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巧妙地指导、引导、诱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做到学有疑,疑有解,解有新,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不断的探索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达到自学。可见要使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还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教师由教学主体变为教学的主导。

其次,实现由单纯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的转变。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培养新世纪的新人才。当前,面临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知识成几何级数增长,知识的更新速度将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大脑这个“仓库”不可能来得及包容如此巨量的信息。据有关统计,一个学者,在当今时代,即使夜以继日的看书学习,连所有出版物的目录都阅览不完;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扼杀人创造力的传统教育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那种我教你学,我说你听,我写你记的等等教育方式,培养出死记硬背的知识型人才,就只能是一批不会学习的“学盲”。而创新教育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采取启发、点拨和学生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形成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既要学会,又要会学。

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教方法,我在探索其他教法的同时,重点探索自学指导方法,而且不同的年级有不同层次的要求,现已形成了“预习——质疑——讨论——小结——练习”的五步教学模式,以指导学生自学。

预习指导——引导“会学”。预习是自学第一步,要注重质量,它绝不是一般意义的浏览和通读,要有明确的预习目的,积极开动脑筋,从课本中发现问题。我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拟出预习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存疑自读,形成认知矛盾,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边读边思考,运用主动获取的知识,来分析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思维。这是我在中年级学生还不具备阅读能力时经常采用的预习方式,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读书的习惯,我让学生直接自读课文,找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对理解上有困难的问题留待课堂解决。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学习的目的十分明确,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抓住重点、难点,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质疑导议——激励“会学”。通过预习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后,我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启发学生思考,发现疑难,提出问题。我鼓励学生解放思想,不墨守成规,不人云亦云,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想象,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由于学生受已有知识条件的限制,对新知识不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探究,提出的问题往往不准确,质量不高,甚至不着边际,因此,我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和周围的世界,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再结合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进行联系、比较,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同学们互相质疑争论,积极思考,从疑点中寻找问题,使学生从提出简单问题到提出复杂问题,促进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发展。

小结归纳——深化“会学”。在单元学习结束后,我及时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比较、归纳,注意知识间的联系,浓缩知识重点,关注知识难点,使新旧知识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张纵横交织的清晰的网络,将“厚书”读“薄”,将“死书”读“活”,我的具体做法是:先示范,学生模仿,几个单元后让学生独立总结,这种由零散到集中,由具体到抽象,由点到面推动思维向纵深发展,提高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在导学过程中,我“时时不忘放手”,以消除学生的依赖性。做好服务性工作,诸如有效组织、适时点拨、及时补充纠正,抛砖引玉。自始到终贯穿两个字“诱导”,以“导”架“会学”之桥。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西夏区四小 景建忠

欣赏评述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而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看看,不重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欣赏的教学研究。改变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然后了解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选择合适的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欣赏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就是围绕某个欣赏课题进行整堂欣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如小学美术第11册第1课《中国古代建筑欣赏》就是关于“宫殿、宗教建筑、园林”的整堂专题欣赏课,还有《中国画》《外国儿童美术作品欣赏》等等在美术专题欣赏课欣赏中,教师往往让学生看着作品图片,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可想而知,学习效率很低。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为此,可采取的教学策略是:(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初步的感觉;(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结合教学内容穿插进行的欣赏,也就是在进行绘画、工艺等教学的同时,插入有关大师或同龄人的作品进行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学生掌握某种美术技能,出示一些合理范画,也是随堂欣赏的教学过程。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身心能够自由的表现和舒展开来,鼓励学生从每个不同角度欣赏和感受,教师不轻易批评学生的欣赏不正确,让每位同学都能轻松地讲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在全班同学激烈的争论中,让美内化、升华。如在湘版教材第三册《巧妙的组合》一课中,有的学生让为西班牙画家米罗这幅《太阳、人和鸟》不好看,什么都不像,有的学生认为好看。这时,教师不用评论学生的审美水平低或高,对或错,只要当好中间人,让学生去争论。在争论中逐渐加深对抽象画的认识,接受大小不等的几何色块组成的画面也是一种美的形式。反之,教师如果认为学生不该对大师的画质疑,批评学生欣赏水平低下,学生的积极性遭到打击,容易与教师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再讲几何色块组合画面时要注意的地方时,只能是教师一个人的一厢情愿了。

3.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欣赏一下校园里各种各样的树,加强他们的直观认识。学校里就有那么多不同的树,何况大自然呢。既加深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又有利于之后的绘画教学。

另外,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许多时候会增加一些欣赏内容。然后教师往往以自己的爱好选择作品,忽视了学生的已有认识与欣赏水平及欣赏的心理倾向。因此,在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要选择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贴近,要选择与儿童的认知和欣赏水平相接近的,以接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能激发儿童兴趣的作品;要选择的是本身富有儿童情趣的、易于儿童接受与理解的作品。为此,可采取以下策略:(1)课前对收集的欣赏作品进行挑选、归类,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题材。(2)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这样,学生就不会对欣赏作品产生距离感,而是感到很有吸引力,欣赏的兴趣也就又提上来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有了,还怕学不好吗?

课外阅读——打开写作之门的金钥匙

西夏区三小 杨 月

总是有家长为孩子不会写作文发愁,作为老师,我也总为如何教学生写好作文感到困惑。看到孩子们每每因为要写一篇作文而苦于无从下笔,真的是有太多的无奈。在我的班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有些孩子,无论你怎样教他写好作文所谓的方法,最终都是不得要领,反而弄得他们更加不知所措,而有些孩子,只须稍加指点,有时甚至放开来由他去,却每次都能带给我意外的惊喜。我惊讶他们的小脑袋里缘何装着那么多的新鲜词语、美妙的句子和许多奇异的想法,而这些绝对不是老师教教就能使他们掌握的。通过了解和观察,我发现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点:都有很好的家庭氛围和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新课标中说: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需要占有丰富的材料,而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可见,读书对于写作的意义。学生占有了丰富的语言文字材料,才可以使表达和交流成为可能。而如何获得用于交流与表达的语言呢?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途径。现在,我们面对的问题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下面是我的两点看法。

首先,让学生爱读书。怎样让学生爱读书?首要的,是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做到这点不容易,要从平时的点滴积累起来,要在学校和家庭中营造阅读的氛围。每天,让孩子把读到的内容讲给班里的同学听,可以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可以是一首很美的诗,甚至可以是一个小笑话,在同大家分享的同时,也在表现自我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快乐。对于每个愿意展示自我的学生都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成为大家瞩目的人。其实,在孩子的潜意识中,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这样,他们会争着抢着把从课外书上知道的讲给大家。想要总是变着花样吸引大家的目光,就要不断地进行课外阅读。平时,鼓励每个孩子的书包里装一本喜欢的课外书,有空,就拿出来读。我们做老师的,可以有意地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坐下来和孩子一起去阅读。作为孩子的父母,能经常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看报。这个时候,身教更胜于言传。读书的氛围有了,就为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好了基础。曾经读过一篇名为《读书的境界》的短文,读书于人,最好的境界之一:读书是一种习惯,最高的境界:读书是一种快乐。想要获得快乐,必然要成就习惯。习惯的培养,贵在坚持。纵观历史,许多不平凡的人物其实只是做了某件平凡的事,不同的是,他们的坚忍与耐力赋予了这件平凡的事不平凡的意义,他们可以坚持去做这件事,当这种坚持逐渐地成为一个人生活的一部分,这个人就会因此变得不平凡。可见,坚持对于习惯养成的重要。难的不是和孩子同读一本好书,不是鼓励孩子与自己分享读书的乐趣,难的是时时处处坚持去做这件事。

第二个重要的方面,是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会读书的孩子。怎样才算是会读书呢?这里浅谈两点我的认识:1.要多读书、读好书。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除了是说读书本身的重要性,也强调读书过程中量的积累。多读书,要增加阅读的量,还要扩大阅读的面;读整本的书,读各种类型的书,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人物传记、童话故事、神话传说、科普画报、家庭亲情,只要是对孩子身心健康有益的书,尽可以放开去读。对于读不懂的或者是喜欢的部分,可以反复地读,这个反复的过程,可以帮孩子培养和发展语感,加深体会与领悟,进而产生与人交流的愿望。一本好书,可以涤荡人的心灵,使读的人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想要写出好的文章,这个量的积淀是必然要的。2.多摘录、多背诵、多反思。好的语言,要鼓励孩子摘录下来,能背诵下来会更好,如果对读的内容有了一些感受,这些感受就是孩子们思想中迸发的灵感火花,一定要捕捉住,日子久了,积累得也就越多。当量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一定可以引起质的飞跃。孩子从书中得到的所有,都被存放于他们的内心。他们的内心,就像是一个有好多抽屉的柜子,每个抽屉中都装着不同的内容,就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其中的底细。写作时,他们便把某一个抽屉拉开,看看里面是什么。当抽屉里的东西跃然纸上,成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会让他们感到惊讶不已,原来,他们早已在不知不觉中从书的世界里获取了无穷的力量。

如果,我们的孩子还没有学会写作文,那么就从课外阅读开始吧,这好比是要我们不断地往一艘将要远航的船上装载重物,当风浪来临时,只有那些承载重量的船才不容易被打翻。

朗读,一个永恒的话题

西夏区十小 刘 杨

还记得我上小学时的情景,天天早上背着书包踏入学校的大门,迎面传来一阵阵琅琅的读书声,那时觉得很好听。现在回想起来,那应该叫抑扬顿挫,叫悦耳动听吧!伴随着儿时的记忆,我也走上了教师这个岗位。从此,我对朗读有了自己的理解。朗读,能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还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新课程的实验中,我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我的朗读教学。

一、朗读,激发爱好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我想要使学生学好语文,首先必须要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爱好。还记得那是发生在春夏之交的一个午后,刚好是我的一节语文课。当时,天气很热,再加上没有风,整个教室异常闷热。学生们一个个有气无力,无精打采,对上课没有丝毫的爱好。怎么办呢?课总得上吧!于是,我就努力地去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可是,任凭我怎么激情导入,他们还是无动于衷。当时,我真的有点被激怒了,恨不得骂他们一通,可仔细想想还是不行。这时,我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朗读,对,就这么办!于是,我告诉学生,老师想为大家讲一个童话故事,故事的题目就是《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有几个“机灵鬼”一听马上来了劲,说:“这是29课。”我见他们有点反应,就开始声情并茂地朗读起课文来。我一边读,一边观察他们的反应,我发现孩子们慢慢地,一个一个地被我的“激情”所感染,他们不由自主地拿起了书本,有些甚至目不转睛地望着我,直到我读完整篇课文。见到他们有了学习的爱好,接下来,我就按照原来的计划非常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后,有一个学生特地跑上来对我说:“老师,你刚才故事讲得真好听。”他,就是刚刚上课时趴在课桌上佯装睡觉的孩子。假如,那时我当众批评他的话,这一次他是感受不到朗读的魅力了。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赞扬的话,我想,至少我用我的朗读已经“感染了他”。

二、朗读,强化语感

很多次在书上见到这个句子: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就是说多次朗读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上我经常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每当遇上一些美丽的句子、片断或是诗词时,我总是要求学生反复去朗读,直到他们体验出文中的“滋味”,并以此来强化他们的语感,加深他们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我在教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荷叶圆圆》一课时,觉得那篇文章写得实在是很美。“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这段话无论是遣词还是造句,我认为都是值得学生们去学习和体会的。于是,我就让他们反复地去读。结果,他们很快地就领会了其中的“滋味”,达到了练习语感的目的。再如《春雨的色彩》一文中这样写道: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也绿了……像这样的段落,我想唯独让学生们在充分地朗读后才能领略到它的美。

三、朗读,积累语言

比较是人们熟悉事物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在朗读比较中我们同样能揣摩出课文中语言文字运用得是否精妙,从而达到学习、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目的。如《柳树醒了》一文中这样描写柳树:“春雷跟柳树说话了,说着说着,小柳树呀,醒了。”把“醒了”换成“绿了”、“软了”、“高了”等词语好不好?行不行?我是让学生们反复去朗读,然后比较体会,逐步培养他们对词语的敏感性。再如《小伙伴》一文中,“安娜又说:‘你大概是丢在公共汽车上,忘记拿了。以后可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去掉吗?假如去掉,效果怎样?通过比较,朗读,学生发现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这个词很恰当地表明了安娜当时不仅没有用实际行动去帮助玛莎解决中餐的难题,还在一旁无故地猜测和说教着。

四、朗读,形成能力

朗读有助于交谈、发言、复述、演讲、论辩、主持、协商等多方面语文能力的形成和优化。我经常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朗读的切入点,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如在教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我先通过师生间、生生间分角色朗读,让学生熟悉教材语言,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拟,再离开课本,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借尾巴”。“小壁虎们”有的说:“请问,您可不可以把尾巴借给我?”有的问:“我的尾巴断了,您的尾巴能不能借给我用一下?”还有的说:“您能把尾巴借给我吗?”这时,学生已经能够运用以前所学语言、交际技能来转述文本中的内容,初步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朗读,品味佳作

一篇优秀的作品,它凝聚了作者的灵感、激情和思想;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对于这样的文章,我的教学策略,还是以读为主,逐渐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发生共鸣。通过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其中的韵律美,而且还能品味出文章的主旨,努力成为一个人人夸的好孩子。

六、朗读,启迪想象

想象,就是由一个形象联想到另一个形象,由已有形象创造出另一个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再现生活的能力。我把它解读成领会文本意境的通途,发展语言艺术的捷径。具体的方法是指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调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头脑中出现相应的画面,这样,课文的语义层面、情感层面就在这琅琅读书中渐渐地被把握了。如《语文》一年级下册的《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描述了一群小蝌蚪在池塘里找妈妈,在寻找的过程中它们自己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最后成了一群真正的青蛙。在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加上动作,使他们的头脑中逐渐出现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语义层面,并逐渐产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爱好。

总之,语文离不开语言,而语言离不开语感,而语感的培养离不开朗读。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起重视起朗读教学吧!

浅谈英语课堂中的互动教学

西夏区三小 李俊娟

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学习,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成功的英语教学要致力于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双边关系,使得两个最重要的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挥。教师抓住时机善于引导、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内容引人入胜;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善于思考、积极参与,并善于打破常规,产生奇思异想,使其能力不断发展。在这样一个互动教学中,师生能够较好的轻松愉快地实现他们的目的。

英语教学有极强的实践性、交际性,它同样具备创造性教学模式的如下特征即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完美性。以学生作为创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诱导下形成交际能力是该学科的目的。因此教师与学生必须处理好互动关系、即导演与演员的关系。教师创设情景,学生在情景中运用语言,教师画龙点睛,学生举一反三。在实践中学生不断获取语言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特别是创造力,这便是形成“互动”教学模式的意图。本着在情景中掌握匀型结构,启发学生在情景中灵活运用语言,进而在情景中探究解疑,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发展创造力,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尝试了如下五个教学环节:激趣→创景→启发→探求→交际。

一、激趣

最成功的学习者是那些既有天赋又有极大学习动力的人。因此用“爱”促进教育,用“趣”构建教育模式,用“玩”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师生的互动作用。

1.新奇引趣法

(1)以唱歌形式使学生顺利进入英语入门阶段

歌曲能以其欢快的曲调和明快的节奏活跃课堂气氛。用于课前热身,可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用于课中,可以消除学生学习中的疲劳。如:教英语数字时,学生对枯燥的数字兴趣不大,我就从已经学过的《Ten Little Black Cats》这首歌曲入手,押韵的歌词配以优美的旋律,使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从1到10这十个数字也就牢牢地记在了心中。又如:在学三年级下册Module 2 Animal时,我给学生播放了歌曲《Old Macdonlard》,学生听完,立刻跃跃欲试,在唱的过程中轻松巩固课堂知识,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利用口诀简化难点,使学生顺利攻克难关

当学生对be动词的选择和比较级的使用望而生畏时,我指导学生,四人一组小结并编口诀:I用am,you用are,he、she、it用is,单数is复数are;比较级:两个事物比一比,than和er不分离。由于口诀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因此学生能较轻松的掌握这两个知识点。

(3)利用简笔画、图表,鼓励学生开口说话

简笔画、图表能起到夸大的作用,当老师把某些画夸大时,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从而不自觉的就会开口说英语。如:在教水果这一系列单词时,我在水果图上画上笑脸,哭脸等惊讶的表情,学生觉得新奇,有趣,都争先恐后的朗读这些单词,并大胆的表达“I like…”这一句型。

(4)借助游戏解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游戏能寓教于乐,满足学生爱说爱动、喜欢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我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编出合适的游戏。如:词汇教学,我把要掌握的单词以图片、动作等各种不同形式展现给学生,实行整体大量输入,采用各种游戏形式进行渗透,如“拍苍蝇”、“听口令做动作”、“红绿灯”等等;句型教学:如“小记者”、“击鼓传花”、“抓手指”等等。在游戏中通过多听,多做,反复感觉,从而在脑海里的印象就加深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竞赛激励法

心理学家认为:竞赛是激励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最有效手段。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把带有竞赛性质的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如:在学习现在进行时,A组的学生做动作,B、C、D组的学生抢答,比一比,哪组的学生回答的正确答案多。实践证明,将带有竞赛性质的练习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不但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及喜欢竞赛的心理,还训练了他们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而且,随着一次次的比赛,同学间的友情也在不知不觉间变得更加深厚。

二、创景

篇章教学中创设情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受语言,产生语言内化,从而理解语篇。比如教:六年级下册有篇课文内容与Monkey King有关,所以,在上课之前我就让学生看了一段《西游记》的插曲,学生立刻就知道Monkey King了,学习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课文也拉开了帷幕。另外还可以借助图片、头饰、玩具、现代媒体创设情景,如:教动物可用头饰、多媒体课件代替;教交通工具可用玩具模型代替;教服装、文具可用实物代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情景中,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语言学习中去。

三、发现启发的具体过程

在教学中学生还须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归纳出规则,使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而通过知识间的多种联系形成网络,要促使学生将客观认识转化为主观认识,必须运用启发式。如:四年级在学习现在进行时,在学生操练完该知识点后,我将他们的回答书写在黑板上,让他们去发现这些句子的共同点(都有主语、be和动词ing),引导学生去小结现在进行时的句子结构特点。

四、引导和鼓励学生去探求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直接参与提问设计,要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由此创造新的情境。例如:在教四年级的一课《Can I help you?》中,我就将全班分组讨论,针对课文上的图画,你有哪些问题想要问。最后孩子们提出了如下问题: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picture?Who are they?Is therea cat in the picture?Where is the cat?当学生回答完最后一个问题It’s on the house.我就顺势引导:Yes. It’sat the top of the house. It can’t get down.Who can help the cat?于是学生们想到了policeman、fireman。将前面所学过的职业单词又回顾了一次。

五、丰富交际的内容

语言交际能力主要通过语言交际活动才能实现,因此我在教学中努力创造英语交际的氛围,充分利用幻灯、图片、简笔画、表演、对话造句说话等方式,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灵活地交际。如在练习服装名称时,可结合学过的颜色,让学生说说自己衣服的颜色:My T-shirt is yellow.My dress is pink.去市场买菜时可以问:How much are the…?起床,洗脸,吃早餐时可以说:I get up at…. I have breakfast at…等等。这些生活中的素材为语言教学增添了真实性。

互动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有助于打开新的思考视角,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

作文批语的技巧

西夏区七小 陈凤萍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在作文批改中,有可批才批,无可批即不批,不一定眉批段批总批一应俱全。批改不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叶老先生道出了习作批改的基本原则。那么,习作批语应有哪些艺术追求呢?

一、启发

优秀的批语,一般很少出现“不错”“很好”之类笼统的判断式的语言,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无条件地服从教师权威性的肯定或否定,而是轻点细拨,巧妙引导,让师生摆在平等对话的位置上,创设民主的气氛,沟通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渠道,让学生乐于接受,以达到所期待的结果。如学生在写清晨的中山公园时,教师的批语是:“你观察得真仔细!你眼中的中山公园就像一幅画。读你的作文,老师心情十分愉快。如果把你当时愉快的心情也写上,是不是更佳?”又如在学生《难忘的拔河比赛》一文中,教师如此批语:你把拔河比赛中的“长绳”比作“拿不定主意的孩子”,太贴切了!比赛虽然失败了,但你的作文却写得十分成功!如果文章结尾把自己失望的心情变成短短的几句启示,效果将如何?等等。这种批语,富有启发性,也不失指导性,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生改起作文,方向更明确,效果更明显。这种批语所体现的启发性原则,被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称为“最高的教育原则”。大文豪托尔斯泰直接强调:“只有当人的智慧亲自进行了概括,或检查了概括,人才能对它有所理解。”这些精辟的见解,不值得我们教师细细体会吗?我们教师也可以发现,启发学生思考的批语,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使他们获得“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之学途乐趣。所以,启发性的教学原则,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充分体现在习作批语中。

二、真情

师生情感的沟通,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习作批语实际是教师内心情感的流露,对学生褒贬臧否,无不对学生心灵产生一种冲击。尤其当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时,他们希望得到心灵上的呼应。因此,教师批写批语,必须用上真情,注意语言的感情色彩,使学生深受感染,动情悟理。如一位学生在《我的妈妈》一文中,写了自己家庭困难,爸爸又卧病在床,一家老小全靠妈妈一个。面对逆境,妈妈咬紧牙关,硬是以瘦弱的身躯支撑着这个家。全文描写生动,感情真挚,洋溢着孩子对母亲挚爱赞美之情。读了此文,老师写下这样的批语:“读了你的文章,我内心极不平静,你的生活令人同情,你的妈妈令人钦佩。都说母亲是伟大的,从你妈妈身上,我真正领悟了这句话的含义。有这样一位坚强的好妈妈,还有什么逆境不可战胜!真诚祝福你一家早日摆脱贫困,走向幸福。”这位学生读了这一批语,激动地对老师说:“老师,谢谢你,你的话增强了我对生活的信心。我会加倍努力学习,报答妈妈养育之恩的。”在这里,习作批语成了连接感情的纽带和桥梁,在老师和作者之间建立了一种超越师生关系的友情,这种友情在学生中互相传阅时,又将感染其他学生。于是,老师付出的同时也在收获,在习作批改中与学生共享教与学的乐趣。

三、鼓励

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是希望老师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欣赏鼓励。教师应用一种充满赞赏的眼光阅读每一篇习作,用极富激励性的语言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因此,写作文批语一定要多给些鼓励,要由衷为学生文章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是一个句子用得形象,一个词语用得生动,一个标点用得准确,也要为其叫好,给予表扬,树立学生自信心,让他们不再感到手中笔的沉重,让他们时时有获得成功的喜悦,感觉始终有人关注他,这是因为“当学生对进步有了满意的感觉,他才会对求学发生内在的兴趣。”(凯洛夫之语)如一学生在《我爱紫罗兰》一文中写到:“水灵灵的小叶片透着嫩红,浅浅的红晕向叶片的四周渗去。”一句,教师在“透”“渗”字做记号,并旁注:一“透”一“渗”,绝了!又如教师在学生《我的拿手菜》文后给出的批语是:“你的蛋炒西红柿做得那么好,有机会让老师一饱口福吗?能写出这样一篇精彩的文章,一定是你多动手勤思考的结果。”如此批语,虽然只言片语,但蕴含教师真诚的赞许,由衷的喜悦,相信学生读后一定会受到莫大的鼓舞,学生信心一定会倍增,因为教师给予了孩子莫大的成功喜悦。《心理学》认为:在每次成功的时刻,孩子总会发现新的自我,这将成为他努力向上的动力。

四、幽默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乃指一种兴趣。而幽默正是兴趣的兴奋剂,疲倦的消融剂。文明得体的幽默能愉悦身心,激起爽朗的笑声。习作批语中的幽默,是师生关系的黏合剂。从批改实践可以看出,一句幽默的批语,不仅创造愉快的学习境界,而且会唤起轻松的学习情绪,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譬如一位学生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一逗到底,老师写下了这样的批语:“句号瞪着圆圆的眼睛,引号的眉毛挑了起来,感叹号哭起了鼻子:我的小主人,你怎么忽视我在文中应有的位置呢?”还有一次当老师看到一篇错别字很多的作文时,批语道:“你这篇作文从内容到结构都挺不错的,可惜错别字太猖狂,害得那些非错别字们个个唉声叹气,叫苦连天。为了伸张正义,来不及跟你商量,我已经把这些错别字揪出来示众,请你各打他们五十大板,然后关押起来,什么时候改造好了,再放他们出来。”这些批语,诙谐中见师情,幽默中见力量,学生会在一笑中受到思想震动,认识不足,学到知识,这恐怕要比直说更引人深思吧!这正如一位德国学者所说:用幽默的方法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接受。著名作家刘白羽说过,幽默是生活中的盐。这句话既强调了幽默的重要性,也强调了幽默的广泛的应用性。那么,我们的习作批语中为什么不放点这种“盐”呢?

培养学生语感的途径

良渠梢小学 聂建华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悟。”“语感”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本文将以低年级教学为例,浅谈如何培养语感,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点。

一、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

朗读训练对于学生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低年级学生,朗读的要求可分步进行。初读课文时要做到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求读得流畅、按句逗停顿、把握语速、掌握节奏。最后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即把自己融入课文中,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或所处的环境。这样,使学生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不仅增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乐于读好课文。

故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反复朗读课文,在读中感知、领悟,这正是朗读训练要达到的要求。例如教学《王二小》一课,由于文中所处的时代与现在相隔较远,课前先介绍时代背景,通过对“常常”“帮助”“放哨”“装着顺从的样子”等词句的理解,一个活生生的王二小就出现在学生面前,由此使学生产生对王二小的崇拜之情。在朗读时,根据情节的发展,仿佛将他们也带入了故事中。在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创设情景,想象引读,正确处理语气的变化,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又如《狐狸和乌鸦》一文中,狐狸为了骗取乌鸦嘴里的肉,讲了三次“好话”,这是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教学中应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读出狐狸虚情的问候、假意的赞美,使学生从字中体会出文章是如何淋漓尽致地表现狐狸的狡猾和虚情假意的。这样训练让学生从中品味出言中之意,同时又能感受到言中之情。

二、关键词句,在语境中理解

课文中,有些词句是理解文章的关键,是为了表现文章的内涵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例如《四季的脚步》一课,形象生动的用拟人的语言把一年四季的悄然变化展现出来。教学中通过重点词句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四季的美丽景色。第一节里“溪水唱起了歌儿——丁冬丁冬”的歌声里蕴藏着春天的生机和活力。“绿草和鲜花赶来报到”中的“报到”一词更是彰显出春天万物竞相生长的融融春意。抓住以上对春天景色的词句,就能使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引发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并融入课文中反复朗读加以体会。

三、声情并茂地范读,在品读中想象

语感同想象是紧密相连的,而想象必须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可以在聆听中品味,同时可以创设情景,启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在创设情景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映衬等形式帮助学生尽快进入文中进行角色体验。如教学《小小的船》一课,这是一首写景的诗歌。对于遥远的太空,学生有一种神秘感,但更多的是好奇心。教学中,通过图片展示,配以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的音乐,以及教师适当的激发,将学生引入太空,然后范读。此时,学生的一切感情、思绪都在太空中飘游。有了想象的基础,再反复朗读,就能使学生感知课文内容,这样,既进行了语言感受训练,又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大自然无穷的奥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语感训练的同时,还可向课外拓展,借助更多的社会、自然环境使训练更具多样化。如组织学生看完科普知识展之后,举行关于展览的讨论会或将自己看到的最感兴趣的图画或模型图片描述出来,讲述的同时联系到未来的发展,会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遨游,语感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丰富的感情的语言表达当中了。坚持在每节课前安排学生上台说话也是一种较好的训练方式,可以由易到难,由浅到深,逐步提高要求,促使学生说话的内容更完善,形式更多样。

此外,还可以举行一些诸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或故事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多种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语感的机会。在学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进步后,更要发挥激励的作用,同时帮助学生达到更好的水平。

语感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会收到良好的成效。

评课的误区

银川市十八中 赛清泉

在新课程不断深入的形势下。每一个学校、年级、学科的老师都在尝试着新课改,践行着新理念。学校各年级组,学科组都组织了多种多样的听课评课活动。但是在评课的具体过程中却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正说明我们在评课时还存在这一些误区,现提出来共与商榷。

误区一:太重理论,轻视落实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理论必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新课程理念已经得到不断完善。的确需要我们一线教师认真探讨研究和学习运用,但最主要的还是如何把理论有效付之于实践。我们有些教师在评课的过程中对理论探讨过多,可以说是:“只说森林,不见树影。”如在一次评课活动中,一位教师这样点评:“我认为本节课应该分三步走,读,讲,练,分别占课时的三分之一,这样设计思路清晰,容易操作,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理论讲了一大堆,到最后,被评老师依然颇感茫然,一头雾水,收益很浅。原因在于他依然不知所谓的读,讲,练,具体该怎样设计,如何实现。从这个角度讲,评课一定要脚踏实际,切不可虚晃几枪理论,而要把评课落到实处。

误区二:过分求同求异,创新举步惟坚

评课要尊重被评课老师和评课老师的个性化设计。俗话说:“骑驴捉尾巴,各有各拿法。”设计者们针对一篇课文所设计的教案,不管从教法的运用,课堂的组织及流程设计,还是对重难点的把握与突破口的设计都因人而异,不可能完全相同,这与个人的惯用教学模式,个人的专业知识水平,相关知识储备量的多少及个人性格特征,都不无密切关系。如关公善舞大刀,李元霸能使大锤。可谓各有所长,切不可“一视同仁”“统一要求”。所以评课首先要看到授课老师的优势,要让每个老师的优势得以最好的发挥。然后再避短而就长,避弱而就强。不可过分去求同或求异。

其实“同”大多是知识点,目标等的同。但“异”则千变万化,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堂需要而异。而这种异则更能体现出教师的个性化设计,更能体现教师的创新特点。如情境导入的角度,重难点突破的方法,课堂活动方式,课堂内容的延伸的深度与广度。这些方面都因教师的个性差异和课堂随机性而随堂变化。各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拳法”,这就需要尊重,有尊重才有兼容,有容才会有大。

误区三:只说症状,不开药方

评课实际是对本节课的一次“寻病问医”的过程。对被评之课而言,其实质是要求广大评课针对本节课进新行一次大会诊。其首要问题是让广大教师说说本课所存在的问题,因为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而问题才是要“诊“的关键,一节课经授课者的讲授,其效果也据其能力,方法而异。问题可能或多或少,授课者对问题可能“当局者迷”,也可能“心知肚明”,但问题始终是有的。那么作为评课者就应该为授课者做出正面肯定和反面指正。但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只是看病,不开药方。病人寻医问疾的目的不只是让医生疹出病因,病状,病名,病况,最重要的是要针对病情开出“方子”,治病救人于迷茫之中。不管评课者有什么妙方奇方或俗方偏方,只要能治病救人就是好方。但遗憾的是,虽然大多数评课者都能给授课者诊出一些病来,却很少能开出一剂良药来医治所谓的“病”。所以往往导致“医者”夸夸其谈,而“被医者”依然苦不堪言。正如一位教师在被评课之后感叹到:“我就像是被关进笼子了,需要有人能给我打开牢笼。但我只听到别人说牢笼有多结实。我有多么的痛苦。却没有人能给我打开笼子,让我从笼中走出去。”这是多么形象的一个比喻啊,这也正好说明当前评课中存在的问题:只顾看病,不开药方的问题。如一位教师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再塑生命》这一篇课文时,利用了多媒体料行授课,但课后一些教师对本节课的设计均感到不满意,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在评课过程中这位授课教师向其他教师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如果让你设计,你准备怎么设计?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其他评课教师问住了。是啊,“如果让你设计你将怎么设计”?当时有些教师甚至误以为这位教师在故意让评课教师为难。其实不然。这一问题却正好道破了评课环节中的一个大漏洞:“开方”问题。这时有一位教师提出了一个设计思路:提出本文可从文题《再塑生命》开始,入手设疑:一,生命为什么需要再塑?二,文中谁再塑了谁的生命?三,生命要用什么“材料”来再塑?四,再塑的结果怎么样?五,延伸:我们的生命需要再塑吗?怎样再塑?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然后结合多媒体提供的材料逐次讨论,解决问题。看似简单的几个问题,直入主题,思路清楚,环环相扣。即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又能让老师轻松驾驭课堂。即能抓住文本,又能有效延伸,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学习语文。其他教师听完这位教师的点评之后均感到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就像这样的评课即有利于授课者的成长,又有利于提高评课者的教学设计能力。这位教师能给这堂课开出一剂“良方”。真可谓“医人医己,一举多得”。

所以,评课之优劣关键取决于能否开出“医课之良方”。

误区四:目标缺失,事倍功半

我以为评课的目标可分为小目标和大目标。小目标即当前目标,是指从文本挖掘,流程设计,师生关系,教学效果等诸多方面进行针对性评价。其目的在于解本堂课之惑,促进对本课的进一步完善。在于评当堂课之优劣,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大目标即长远目标,是指在着眼于当堂课的基础之上,要着心于以后之课堂。如着眼于眼前之蛹而着心于未来之蝴蝶。有蛹才会有蝴蝶。当堂课如蛹,我们不能让蛹一直沉默下去,要想办法让“它”尽快蜕变成美丽的蝴蝶。记得在电视连续剧《亮剑》中有这么一句台词:“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小目标可谓“一时”“一域”。大目标可谓“全局”“万世”。小目标是评价如何把本节课上的更好,而大目标则是考虑如何把以后的课上得更好。汇成一句话:“既要评当堂课之优劣,又要谋今后课之方略。”但在实际评课过程中,我们却往往太重视小目标而忽略了大目标。从而导致大目标的缺失。小目标可谓专攻师之法,大目标可谓专攻师之道。我们不能只顾埋头拉车而忘记抬头看路。所以大小目标都得重视,既要评当堂课之优劣,有要展望未来课之发展方向。只有这样,广大教师才能在评课活动中尽快成长起来,教改才会更有方向。其良好效果才能得以彰显。

总之,评课要真正达到全面正确,长远发展,行之有效,就必须求真务实,走出误区。新课改才能得到更深入的贯彻和落实。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

银川市十八中 赵燕红

新课程下,历史教育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从而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

什么是求异思维呢?求异思维又称发散思维、分散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求得多样性的认识。这种具有变通、灵活、展开、创造性的思维,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究意义,使历史教学跳出固有观念。学生根据历史信息,改变思维方向,从新的角度不断提出新问题,想出新的办法,予以解决,这就使学生产生了跃跃欲试、充满动机的学习动力。

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笔者清醒地认识到在使用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1.通过启发学生提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现象,让学生用已掌握的只是去加深理解和掌握已有知识或探索新知识,并在探索中促进学生思考,以加强求异思维的培养。如:在讲“伟大的历史转折”时,利用多媒体将“对外开放”这一子目设计成如下几个问题:(1)我国沿海开放城市有哪几个?(2)历史上我们有没有开放过沿海城市?(3)近代开放城市与现今开放城市有什么不同?你能说出为什么吗?(4)播放《北京欢迎您》歌曲,利用歌词“我家门儿常打开……”问的“常打开”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同学们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课堂上个师生共同探讨,不断深化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得出结论。这样,学生从中得到思维的启迪,视野地开阔,从而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新思维。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觉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一半。”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点。

2.启发逆向思维,促进思维角度的转变。一是正反面结合评价历史,认识历史。“正”面人事从“反”面思维,“反”面人事则从“正”面思维,引导学生标新立异,独抒己见。如: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既有掠夺财富,犯下累累罪恶的一面,也有客观带来西方文明,促进先进生产方式的一面。再如:中国近代史上的新文化运动,既具有反封建,解放人们思想的伟大历史意义,同时也有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局限性。这种思维方式从“正”“反”两面将历史信息有效地聚合了起来。二是引导学生从已知历史知识的反面考究其隐含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从而使之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对历史进行客观而全面的评价。如“文化大革命”学生通过收集史料,研读教材,互相探讨,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图片,学生得出是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的结论,也理解邓小平所说的“文化大革命”也是一件“好事”的说法,即从内乱中吸取经验教训,如何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三是利用地图进行发散思维,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地图的表象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对地图的分析、说明、比较、引申等手段,挖掘出了地图丰富内涵和外延。从图内到图外去找寻历史规律和历史特点的做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扩展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如历史填充图册中将“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进行对比,书中十四课并没有涉及元朝运河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探究,发散思维,在图中就可以看出两朝运河河段具有显著变化,而这种变化与各朝各代的政治、经济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最终反映出南方经济已经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也说明运河在各朝各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开拓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空间,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历史学习个性化主要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精神。在历史教学中应提倡学生主体的介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对历史进行再次评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思维。这样做不仅能强化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有利于形成他们对历史的独立见解,使他们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在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这节课时,通过幻灯片的展示,让学生思考清朝对待少数民族有哪些政策?从哪体现了清朝的“恩威并重”?幻灯片里的金瓶掣签、外八庙等图片给学生了提供有效的历史信息,了解清朝的“软”“硬”措施,通过思维角度的转换,使学生的认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学生一旦掌握了历史思维方法,他们的思路就会变得更开阔、更敏捷,解决问题的手段也就会越多、越灵活。得出历史结论更科学化。也感受到祖先开拓边疆的艰难历程,从而更加珍惜今天民族团结,国家安定的政治局面。

4.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现代教学中,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历史教学中,将学生置于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的位置上,全面关注他们的发展学要,鼓励他们充分讨论,深入研究,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从而营造出一种气氛活跃、师生民主、平等对话,形成共识的课堂形式。对言之有理,有独到见解或创新思想建议或意见,教师给予充分肯定,甚至大加赞赏,使得历史课堂教学充满生机,焕发活力。通过这样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自信心和成就感。这种自信心和成就感就是推动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极大动力。

当然,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加强各学科的相互综合和渗透,把握知识的整体,达到自我认识的科学性,使知识和能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鲁迅先生说:“不创新,中国人就只能玩爆竹,玩风筝了。”而“民族没有创造,就没有未来。”(恩格斯语)要学会创造,首先要具备创造能力的精神,培养创造的观念,激发创造的热情;其次,要具备创造性思维方法和能力;第三,要具备这种创造性思维方法和能力,就要从“怀疑”开始,它是创新的起点,创新的种子;就要善于联想和想象,它是创造的翅膀;就要勤于实践,它是创造的准尺。启发学生学会创造,重视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历史教学如此,其他学科的教学也是如此。

浅谈多媒体环境下的小学语文专题学习

平吉堡小学 蒯小玲

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理想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利用环境提供的资源和工具,建立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过程,是学习者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优化,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多媒体环境下的语文专题学相对于传统语文教学具有许多新的特点。

一、利用多媒体,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利用多媒体手段,不仅可以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潜能。例如:我在教《黄山奇石》时,御用可见设计生动形象的再现了“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神奇,还输入了课文文字,这样一来,就实现了人机对话。网上既有静态画面,又有动态画像。静态画面便于停留,凝视,有助于细细观察,结合思考。动态画像可以加快学生的思维流程,开阔其思维空间。最后还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背景,制作了欣赏黄山的网页,供学生自由点击,进行了拓展性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二、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与学习目标更突出

教学媒体使用得当,对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会产生显著,独到的作用。但如果离开教学目标,为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使用,会适得其反。还是以《黄山奇石》为例: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订学习目标:朗读课文,认识生字,体会为什么叫黄山奇石?奇在哪?这样订学习目标对学习过程具有导向,指引的作用。在认知的目标中,学生具有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分析信息,集成信息的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情感目标中,既包括语文学习本身所要达到的情感目标,又包括感受网络的神奇,享受冲浪的乐趣,饱尝创作的喜悦等网络学习情感目标,这些目标的全面综合赋予了语文学习新颖的魅力和丰富内涵。

三、利用多媒体,学习情境生动逼真

创设的情境要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接近知识应用的实际情境,能让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例如在学习《雾凇》这课时,我以吉林雾凇节目组的名义给学生发了一封邀请函,邀请他们做小导游,邀请函充满对学生的信任,激起了学生想说,愿说的积极情感。接着我又设计了“小导游培训班”,“演练室”,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模拟的表演舞台。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创新的乐趣,展现特有的风采。

四、利用多媒体,使学习活动新异有趣

通过网络论坛发表自己的见解,了解别人的看法,修正观点,共享智慧;可以展示学习成果,以自己独特的创意,用各种不同的形式交流学习收获。这些学习活动是传统教学环境中无法实现的,因而也是对学生充满吸引力的。新异有趣的学习活动打开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点燃了学生的智慧,焕发了学生的潜能,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升意义重大。例如:在教《秦兵马俑》就实现了学习的新异有趣,它提供了一个图文并茂的专题学习网站,将课文内容通过超级连接与各种秦俑的文字介绍和图片展示联系起来,让学生快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兵马俑,说说喜欢的理由。学生根据兴趣观察图片,浏览文字,将观察,思考,想象有机结合,对喜欢的兵马俑进行了富有创意的介绍。然后,学生利用“网站连接”搜索更多有关兵马俑的资料,探讨新的发现,实现知识的延伸拓展。在这样丰富多彩,新异有趣的学习活动中,学习成为一种享受,一种充满快乐,满载而归的享受。

五、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习资源丰富多元

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开展了语文专题学习搭建了一个平台。例如:专题学习网站《麋鹿》内容相当丰富,包括“学习辅导区”、“网络资源区”、“主题讨论区”和“成果展示区”四大板块。“学习辅导区”出示了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网络资源区”汇集了麋鹿图文声像资源信息,并链接了许多搜索网站,供学生主动探究;“主题讨论区”开辟了论坛,便于学生会话、交流,探讨疑问,发表见解;“成果展示区”供学生展示论文,绘画等电子化的学习成果。

语文学习的资源应该是丰富多元的,包括书刊、网络。影视、实物等等,只要用心搜集,就会无处不在。例如学习《信用卡》这一内容,课前,在我的布置下,学生围绕“信用卡”为主题,搜集了许多资料,包括:报纸、杂志对信用卡的报道,影视中的有关信用卡的故事和广告,家长手中形形色色的信用卡,身边的人们使用信用卡所遭遇的故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广泛阅读,动手实践,调查访问,初步获得了对信用卡的了解,感受它广泛的作用。这些资源的引入和专题学习网站资源相互补充,使学习主题的内容更加充实。

六、借助多媒体,能提高教学成效

信息发展日新月异,语文专题性学习将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信息时代的学生将熟练应用这一工具,培养自主发现,合作探索,自由创造的精神,培养获取和筛选消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加工和处理信息能力,所以,多媒体环境下小学语言专题学习,将形成于信息社会同步,于课程改革适应高超的教育艺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读说能力

西夏区回小 王春梅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培养朗读兴趣”。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训练学生的读书能力之一。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待解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那么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进行读说训练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验,收到一定效果,下面浅谈几点认识和做法。

一、多读少讲,在读得准确、流利上下工夫

一节课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做到教师少讲,让学生多读,以读为训练的主要形式,整堂课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读准每一个字音,做到不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唱读、停顿恰当,做到心到、口到,总之在“准确”、“流利”上下工夫。通过近一年的训练,我们班的学生在读课文时能做到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发音准确、声音响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

二、重视范读、领读,读中领会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入学儿童自控能力差,注意力维持时间短,单一的朗读形式容易使学生疲劳和厌倦。所以我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和目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老师范读、领读等方式,力求学生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有收获。儿童的模仿性较强,教师作适当的、及时的范读和领读是不可缺少的。在范读时我注意把感情、语气以及音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示范给学生。例如,我教《欢庆》一课时,是这样领读的,先用轻松的语气,节奏较慢的语调领读“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枫林举起燃烧的火把。”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接着欢快地领读“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用声音渲染快乐的气氛;领读“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则用欣喜的语气诱发学生体会诗情;最后充满激情地高声朗读“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将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跟随老师的领读,学生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陶醉了,一个个犹如置身于欢庆、热烈的节日氛围之中,亲身感受着那人如海,歌如潮的欢乐情景。实践证明:学生十分喜欢听以及模仿老师范读,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越快,教师的正确领读,将无声的语言变成了生动的画面,学生在跟读中不但能领会文义,展开想象,体验情感,而且能学会语言,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

三、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

低年级的学生,语言正处在发展阶段,掌握的语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意思,更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我先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的语句,在反复熟读的基础上,再教给他们用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这样学生回答问题表达得确切,说得流利,帮助学生在读流利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又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做到朗读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读说相得益彰。如教《称赞》时,在学生理解称赞的意思后先向学生提出:是谁称赞了谁呢?我让学生先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小刺猬对小獾进行称赞的段落和语句,然后让学生通过思考再回答,以问促读,问读结合,读中有思,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读而后答。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利于学生的读说训练,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这样提高了说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读说结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学生朗读时口、耳、脑多种感官密切配合,迅速协调,注意力高度集中,把书面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这个复合感知过程,能开拓思维,激发情感。训练说的过程,让学生读出文中语句,帮助学生组织语言,发展思维,把对局部文字的感知和情感联系来理解课文,再现情境,领会内涵。还是以《称赞》一课为例,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小刺猬是怎样称赞小獾的?(2)小獾又是如何表现的?小刺猬真诚的称赞对小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认真思考,引导学生用完整、准确、通顺的句子回答,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和课文内容的理解,逐步使口语规范化,发展语言,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浅谈如何让低年级学生学会倾听

农科院小学 武丽萍

初带一、二年级学生,感到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比较活泼好动、自我,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没有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而学生能在课堂上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大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的有效进行。学会倾听,这不仅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培养和指导他们学会倾听呢?我认为老师在这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为学生学会倾听做好准备

首先要让学生做到心静。心静是倾听的前提条件。学生如果不能做到心静似水,就不能做到倾听。如何使学生做到心静呢?如学生正在户外活动,忽然听到上课铃声后他们会迅速奔回教室,此时学生心神是不定的,因此老师要等待一会儿,让学生完全定下神来在开始上课。

其次为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又比如,前一节课是体育课,学生经历了高强度的训练,心还在扑通扑通地跳着,还处于兴奋中,或因迟到怕挨批评心情紧张,此时要留一两分钟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做几次深呼吸进行自我调节,当学生的心安静下来,注意力已回到课堂上,方可上课。

二、为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情境

1.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要善于利用体态语言(手势、暗示)并且逐步让学生明白是什么意思。教师教学语言风趣、幽默,教法灵活多变。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注意力集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教师可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情境,吸引学生让其乐听,想听。比如我常将生字卡片在黑板上贴成楼梯形状,让学生比赛爬楼梯认读生字;结合生活实际做“摘枸杞”、摘“苹果”认读生字的游戏;用“啄木鸟医生”形式来找错、改错;教学生一些手势、动作来表演课文内容。利用和创设这些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就自然而然地比较集中了,那么,注意力集中是学会倾听的前提。

2.教师要起表率作用,发挥激励机制。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要先做好示范。倾听学生的发言,欣赏他们的闪光点,观察他们上课的表现,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教师都应是满怀期望地鼓励,赋予机智的启发引导,并进行适时的评价。在学生出现优良行为时,教师应立即给予积极评价而不拖延。低年级孩子情绪色彩很浓,常常容易开小差、做小动作,听不进同学的发言,这时教师要马上对于能倾听别人发言并积极举手的孩子给予表扬,没有听讲的孩子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就会马上停止其他动作认真听讲,此时教师也应及时给予表扬。所以说教师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加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学生学会倾听。

三、训练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

教师要加强倾听的训练,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可以说是一张白纸,听什么,怎么听,对它们来说都是未知的领域,所以应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明确目标,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另外,应当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究竟“对不对”、回答得“好不好”,“自己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让学生进行比较听与不听的结果如何,还可以通过“谁能把某某同学说的话再重复一遍”等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只有学会倾听才能明白对方讲的是什么,这样才有利于学习。

当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最关键的是不仅要有耐心还要用爱心去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曾经,我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课堂上不听讲,说话、做小动作似乎成了他每节课的主要内容,倾听思考对他来说更是遥远的事。课下我不止一次地批评、说教但对他来说起不了明显的作用。这引起我深深的思索:一年级学生渴求老师的爱,想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这是他们的行为动机和迫切需求。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一位老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个科目,也就会认真倾听他的课。我想也许是对他太严厉、批评得多了的缘故,于是我改变方法,以情感人。所以我努力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交谈,让各方面好于他的同学与他同桌,用同桌的力量改变他;随时捕捉其闪光点,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我与他之间的距离,渐渐地,他开始有所改变,渐渐地,他学着倾听。虽然现在有时会反复,但我相信用耐心、爱心可以让他养成倾听思考的好习惯。

我想,长此以往,只要在课堂上坚持明确的要求,言传身教,加强训练,课堂上学生的倾听意识一定会不断增强,倾听的习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养成。

浅谈小学英语情境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西夏区一小 石 婷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背景的综合体,具有文化属性,对英语课堂教学来说,适宜的教学环境不但可以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材料,还可以提供在实践中运用语言知识的体会,促进语言知识、交际技能与情感体验的连接,促进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让学生在生动的应用活动中理解所学知识。

而对于脱离真实情境并简化了的语言知识,如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满堂灌,英译汉”不仅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愿意继续学习英语。教育学家布鲁姆也曾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英语情境创设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最基本的有两个:一是教师预设的教学情境。教师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来创设情境。二是随机生成的情境。这种情境的创设不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而是一种学生自发形成的或教师审时度势自然引导而成的学习情境。

一、教师预设的教学情境

英语是情境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因此我们英语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考虑要创设的情境,学生只有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才能理解具体情境中所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触景生情,激发表达思想得欲望,从而促进培养运用外语理解和表达思想的能力。

1.运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更易理解接受

利用各种直观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使教学形象化和生动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直观教学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深刻的感官印象,同时也诱发他们的兴趣,以便牢固记住。如,在教动物的单词时,像Monkey、duck、dog、pig等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简笔画,边在黑板上示范边带领学生练,然后让学生也一边画一边说,学生们在画画的过程中练习说单词比较直观地认识了这些单词,那么大部分学生比较顺利地掌握所学内容,使学生学得轻松,自然。

2.运用体态语言引导情境

老师无声的身体语言,如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都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情境中去,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有声的语言。例如,学生在学习职业的词汇,如“Policeman、singer、footballplayer”这些单词时,教师可以用体态语言表达出这些句子的意思,让学生努力去猜,让他们去表演,去练习,这样把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增强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

3.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创设巩固情境

在课堂上适当地有意识地创设丰富的游戏情境,使孩子们觉得好玩,从而延长注意的保持时间,更有效的参与教学。例如学习了“The parts of your body”我们可以把全班分成几组,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到教室前面参加比赛,台下同学先后向每组代表发令,Touch your head/eyes/nose/mouth等,要求代表按指令指对部位,全体学生为评判员,用Yes/No随时做出判断,全部作对的代表为他们小组获得一个奖品。这样每个同学都能集中注意力参与活动,既得到了听、说、读的训练,又活跃了气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注重教学方法,化解重、难点,优化情境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重、难点,那么不少小学英语内容,教师可以用学生感兴趣的chant、song等形式表达,这有助于激发兴趣和分散重、难点。让学生从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疲劳,并感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生成的教学情境

英语教学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一种要表达的欲望,当有一定的交际环境时,学生会像讲母语一样,用英语表达。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维特罗克认为,生成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环境中接受的信息相互作用并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也时常能得到体现,其间折射出的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性,令人惊异。

1.在课堂上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多实践和运用语言的机会。例如,我在教学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学了去商场购物的情境后,我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去商场购买物品,让学生分别充当“售货员”和“顾客”,这样课堂就成了一个小小的文具店或小卖部,呈现出购物的情境。这种生成的情境教学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

2.在课堂外

国外的外语教学理论界强调,教学是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课堂这个小环境和社会这个大环境共同作用于学生,使其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增强主体感受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不断地深入观察与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如:在日常生活中要问几点,就可以用Excuseme,What time is it?等简单的对话,使学生感到学英语是轻松而又必要的。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这一重要方法扩展教学形式,正如美国阶梯英语老总所说的:“让孩子们浸泡在英语的氛围中,没有学不好英语的。”所以,在小学英语课堂实施情境教学势在必行。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银川市十六中 韩爱华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任何一门技能,兴趣是最主要的。有了兴趣才能对所学事物用心、用劲、用力。我们知道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呢?通过这些年的英语教学工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上课时,教师一定要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这样才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上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八单元的阅读时,由我演唱奥运主题曲开场,又唱又做手势,立刻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因为刘欢所唱的这首主题曲,早就在学生中传唱开来,即使平时不喜欢英语的孩子都会哼唱,于是整个课堂成了奥运主题曲的合唱海洋。接着我趁热打铁进入本单元的主题Singing English songs can helpme learn English.问学生还会其他的英文歌曲吗?让他们唱出来。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平时英语成绩不大好的孩子们竟能唱出那么优美的英语歌曲。我借此鼓励他们,你们的英语歌唱的这么好,英语肯定能学好。在英文歌曲的伴随下这节课上得非常成功。学生们对学英语兴趣大增。

第二,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多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例如,英文绕口令、English Chant。比如,在学习十二个月份时,我将这十二个月编成了朗朗上口的说唱形式。

“January,January,新年到;February,February,闹花灯;March,March,植树节;April,April,愚人节;May,May,劳动节;June,June,儿童节;July,July,建党节;August,August,建军节;September,September,教师节;October,October,国庆节;November,November,感恩节;December,December,圣诞节。”

这种中英文结合的说唱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还将难记的一些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编成《两只老虎》的儿歌。学生既记住了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又让他们明白英语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难学,从而使他们对学习英语有兴趣。为了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还会将一些难学、难记的单词、规则编成他们喜爱的明星周杰伦的《双截棍》的说唱旋律。在学习人称用法时,一部分学生对区分第三人称单数时有困难,因而我也编成了顺口溜的形式。“不是我,不是你,是小狗,小狗是第三人称单数。”通过这个顺口溜,学生很快掌握了第三人称的用法。有时,在导入一堂课时,也可以采取英文歌曲的形式。比如,在上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学习食物时,我用一首英文儿歌开场,apple之歌,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顺理成章,进行到水果和食物的学习和讨论。有时,需要实地演练一定要做。在学习新目标八年级上Unit7 How do youmake a bananamilk shake?时,我就亲自为学生制作了milk shake and sandwich,一边做一边教他们制作的英文过程,而且让学生一边做一边讲解制作过程。学生兴趣高涨,掌握很快。因而,在教学中多采取任务性的教学方法,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三,近年来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西方文化非常感兴趣。喜欢过洋节的中国青年也越来越多。学生们更是这个人群的中坚力量。虽然他们喜欢过洋节,但并不真正的了解,只是随风。以此为契机,可以向学生讲解西方文化,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让他们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到了知识,而且使他们真正对英语感兴趣。

第四,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英语课外活动的组织,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利用课外活动组织English corner,English club让学生广泛参与进去,大胆地说出英语,鼓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圣诞节到来时,还可以让学生组织圣诞晚会。编一些英语童话剧,相声,小品等。

第五,利用平时的班级活动空间尽可能多地宣传英语。可以准备一面英语墙,让学生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英语想象空间,让他们感觉英语离他们并不遥远,时时刻刻伴随他们,从而调动他们的兴趣。把他们平时的英语手抄报,英语画报张贴在我们的英语墙上。还可以将我们课上要求他们制作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进行展示。

第六,学习任何一门技能时,都会遇到困难,此时一定要多鼓励学生,切忌打击。上课时,多使用鼓励性的评价方式。同时,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使学生不会感觉枯燥乏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时地帮助他们,为他们找到困难的突破口。

总之,兴趣是第一任老师,只要有了兴趣,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西夏区八小 杨 涛

创新,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之一,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而思维是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一个系统过程,思维活动是超越常规的思考。面对21世纪的接班人,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不断思索和探究的问题。创新与思维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要把儿童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放在重要的地位。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一、营造创新思维的教学环境

创新意识是一种心理取向,要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积极探究。作为教师,必须努力营造一个使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的空间,一个创新的氛围。这样的课堂必须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教师应和学生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只有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上,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教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思维。

除此之外,学生在解决问题活动中也容易发现问题就在自己的身边,每天都能遇到。例如:《认识钟表》就是一个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更是一个学生乐于探索的问题。学生在自由发言中,竟然把人们早已忘记的怀表,赛跑用的秒表都说了出来,并且还说出了自己将来要设计多维表,不论从哪个方向都能看时间,让人们一目了然,更能方便人们的生活等。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更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沟通与合作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数学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活动的过程即是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更是合作学习、互相沟通的过程。开展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探究有待解决的问题,从小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这个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在平等的对话中,真诚沟通,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通过合作提高效率,增强合作学习的精神,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彼此间都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信任、理解与宽容,在互相依赖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要活,思路要宽,质疑要多,方法要奇,速度要快,这样才有利于学习基本技能的提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学会提问题是创新教学的首要问题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这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教师要用现代的教学观、学生观,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下一代。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发展的个性空间,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教师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观点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归纳整理的,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创造性地去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顺利地解决问题,达到目的。

四、培养创新意识精心设计问题

在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非常关键的,它可以影响你教学的进展,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表现。一个好的问题它可以让学生顺着你的问题,一步一步地走到你所设计的教学中去。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让学生准备了把圆纸片分割成16份,推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进行讨论,自己动手找出圆的周长、半径与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这样的问题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公式,而是亲自动手实践,自己亲身经历,充分地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

综上所述,是我对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一点看法,如何更好地渗入到新课程的课改中,还需要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共同探讨与研究,只要我们接受新观念,找准新目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会更加完善,会更加有效。

巧借多媒体,丰富语文课

西夏区兴泾回中 张 虹

一、渲染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智慧的源泉,学生在有兴趣情况下,注意力最集中,同时,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最容易接受新知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引入新课时,根据课文内容恰当选择运用多媒体,渲染气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如《安塞腰鼓》一文,通过描绘陕北高原击打腰鼓的场面,表现了“生命因力量而得到宣泄,力量又带动生命奔腾升华”的主题。文章气势恢弘,句子铿锵激越,学生仅凭朗读文字,很难想象到当时场面,因此,在上课前,如先展示从影视上截取的一段农民捶打腰鼓的火暴场面,再辅之一曲激昂有力的摇滚乐,定能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刺激学生不同感官,把学生带入作品所描绘的那种雄浑气势中,使学生如临其境,然后再朗读课文,自然就能体会到那种生命律动。

在诗词教学中,多媒体用武之地更大,如上《观沧海》。农村学生几乎都没到过海边,对海边的印象仅是脑中残留的一些影视画面,如能从影视中截取惊涛拍岸,山岛耸峙,岸边树木丛生的壮阔画面,再配上浪涛与风声,制作成课件在课前放映,学生就很容易感受到作者登上山顶观大海时的那种豪情。

二、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经过课前的铺垫,学生的学习兴趣已充分调动起来,思维的大门已打开,这时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可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情感氛围艺术化,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想象力、思辨力,促使他们去积极探究。

如上《春》一文时,教师可先制作出春草、春花、春雨、迎春图的动画,在课堂上根据教授顺序依次展放,再配上轻松愉悦的《春之声圆舞曲》,学生就很容易把握作者写作时语言运用的高妙。在讲授每幅画面的内容时,也可趁势培养学生的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先让他们看图口头作文,描绘一下自己看到的景色。有了视觉刺激,学生描述起来就更容易,然后再看课文,将自己说的与课文写的做以比较,作者语言的精妙就一目了然了。在讲述《春花图》时,文中有一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书后题中问:“闹”字能否换成“叫”字,学生仅凭想象,很难体会出“闹”字好在哪里,但如果能先让学生观看一群蜜蜂在桃花下欢快飞舞的镜头,再配以蜜蜂飞舞时的嗡嗡声,学生自然就能领悟到“叫”字只有单纯的声音,而“闹”字既有声音又有动作,内涵要丰富得多。

三、旁征博引,进行能力迁移训练

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多读书、读好书是语文实践的重要内容。实践的对象不应仅限于书本,应该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可是由于学生课业负担重,根本无暇去读书,再加上农村学生经济条件有限,无钱去买书,学生的手头阅读资料几乎没有,因此,只能靠老师为他们搜集。过去,我都是将资料刻印在蜡纸上,然后印发给他们,可这样,老师费时费力,学生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还容易散失,不易保存,如今有了多媒体,方便多了,配上合适的音色效果,学生阅读兴趣也高涨了许多。半年下来,学生的阅读面拓宽了,理解能力也增强了,真要感谢多媒体这个好伴侣。

四、梳理归纳,帮助学生及时复习

孔子云“温故知新”,可学生一天的课排得满满当当,晚上还有繁重的作业,根本无暇复习,即便是复习也是蜻蜓点水,应付差事,这样的复习,怎能“知新”。因此,当堂复习巩固很有必要。过去没有多媒体,老师抄在黑板上,或留在练习里,既费时,更无法检查,现在有了多媒体,可以当堂检测,尤其在学习文言文时,可将每课的重点词语解释,关键句子翻译,对课文的理解制作成课件,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按时消化,及时反馈,真正达到“知新”效果。

老师也可在学完文章后,启发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并将其输入计算机中,全班交流评议,互相学习。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被展示,并得到大家认可,他会由衷地高兴,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习语文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厚。

五、质疑讨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便是问题性,学生在学习中应有问题意识,有了问题意识,会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使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去投入学习。在课堂上,质疑讨论环节往往放在分析完课文之后,而此时,学生经过前面环节的学习,已经产生了倦怠情绪,不愿意再认真读课文了,让他们提问,根本提不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恰当运用课件,就可以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和欲望。

如在上文言文《卖油翁》时,当学生理解了文章大意后,我就演示了动画课件:陈康肃公正在射箭,卖油翁站在旁边斜着眼睛看。卖油翁用勺子倒油,油从钱孔进入葫芦,而钱不湿,最后陈康肃公抱拳微笑。我让学生看完课件后提问,学生思考片刻,便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卖油翁为什么斜着眼睛看康肃公射箭;陈康肃公在卖油翁倒完油后为什么微笑,他心里怎样想的?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抢着发言,有的说康肃公很惭愧,佩服卖油翁,有的说康肃公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心里在想:我再练几年,一定比你还强。还有学生借此说出了自己对这两个人的看法。这时,就无需用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来对待学生的回答了,这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机,应鼓励他们大胆想象,积极发言。

六、展开想象,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想象力是知识的源泉,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依赖于想象力的提高,学生年龄越小,想象力越丰富。多媒体课件有集形、声、光、色为一体的优点,更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如在上寓言《蚊子和狮子》一课时,文章结尾写道:蚊子战胜了狮子,得意地飞走了,可不幸又撞在了蜘蛛网上。这时,正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时候。可将故事制作成课件,并将画面定格在蚊子撞在蜘蛛网上时,学生看着形象的画面,更易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个个新奇、独特的续编故事就诞生了。在作文教学中,也可出示图片或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这样,就更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走入语文课堂,可有效地激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相信,只要巧用多媒体,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质量的提高,便指日可待了,但在运用时,一定要注意适用、巧用,不可滥用、误用。

让LOGO基础知识的教学不再枯燥

西夏区四小 王 瑄

LOGO基础知识已经在银川市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中开设四年了,这一课程的开设弥补了银川市小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空白,也给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虽说LOGO语言是一种易学、易懂、易于掌握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毕竟是比较抽象的,尤其是要学习那么多陌生的LOGO语言命令,如何才能让学生对枯燥的英文字母产生浓厚的兴趣呢?如何才能教好LOGO语言呢?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得更好更快?下面谈谈我在LOGO基础知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让孩子们第一节课就喜欢上小海龟

我认为学习LOGO语言的第一节课非常重要,一定要让孩子们被这个小海龟深深吸引。我的做法是:首先,不急于开始第一节课“初识LOGO”的教学,由于教材上对LOGO语言的介绍内容非常少,我会把课前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并制成的幻灯片播放给孩子们看,把LOGO语言的发展史,LOGO程序的基本功能等信息介绍给孩子们,让他们对LOGO语言有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其次,我带领孩子们把目录通读一遍,并进行相应的讲解,让孩子们了解这学期他们都要学会哪些技能;最后,打开LOGO程序窗口,LOGO程序是英文版的,并且界面比较简单、朴素,没有引起孩子们太大的兴趣。这不要紧,我先让小海龟画了一个正方形,这种画图的方式和用绘图软件画图完全不同,这勾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然后我又让小海龟画出彩色的“0”、“1”、“2”等数字,用重复和嵌套命令让小海龟画出由正三角形、正五边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孩子们的兴趣和求知欲随着所画图形越来越复杂和漂亮逐渐升温。当我画出彩色螺旋、灯笼、太阳这几个图形时孩子们无不睁大他们好奇的眼睛,拍着他们的小手啧啧称奇,课堂气氛也达到了高潮。这时我问孩子们我所画的图形漂不漂亮?喜不喜欢这只小海龟?你们想不想学习用小海龟画图?他们都给出了非常肯定的回答。

第一节课能把孩子们的求知欲激发出来,让孩子们喜欢上这只小海龟,就为今后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LOGO命令和英语单词教学相结合,让孩子们牢记LOGO语言命令

要学好LOGO语言就必须先学好它的基本命令,命令的背诵是枯燥、乏味的,并且一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这就更增加了记忆LOGO命令的难度。如果单纯的让学生进行一个一个命令的背诵,刚开始还有点效果,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命令的增多,久而久之会让大部分学生兴趣尽失,望而却步。据我了解六年级的学生学过LEFT、RIGHT、UP、DOWN和HOME等单词,而FORWARD、BACK和REPEAT等单词没有学过。我的做法是把LOGO命令和英语单词的教学结合起来。比如前进命令(FD)是英语单词FORWARD的简写,后退命令(BK)是英语单词BACK的简写,如果仅仅是让学生去背FD和BK命令,他们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只能是机械地去记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部分学生会很快忘掉。所以我专门去请教六年级的英语老师,按照她教给我的方法先把FORWARD和BACK这两个单词的拼写、发音、含义教给学生们,然后用小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们记忆这两个单词。这样连续学习三、四节课,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牢牢记住所学的单词,自然他们也就记住了与之相联系的LOGO命令。

三、分层教学,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

学习LOGO语言对学生的智力、创造力、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等多方面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学生们在这方面的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对所有学生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显然是不合适的,结果难免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刚刚激发出来的求知欲被统一的评价标准所摧毁,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善于发现学生差异,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我所教过的几届六年级,每个班都会有部分学生,只要是教材上的任务,他们都能够迅速地完成,并且对任务还会有自己的拓展和创新。在惊喜的同时我会给他们提出更高难的任务,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完成后将他们的作品展示给所有学生看,让他们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超越的快感,并且激发其他学生的求知欲。在安排座位的时候,还要将这部分学生分散到各组,让他们担任小组长,带动组内同学共同进步。对于大多数能够完成教材上任务的学生,除了表扬还要经常鼓励他们向尖子学生学习,不要仅仅满足于完成教材上的任务。对于一些不能够按时完成任务的学生,要给一个相对简单并且适合他们的任务,保证他们能够完成,完成后一定要进行适当的鼓励,让他们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不放弃这部分学生,他们就不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四、合理安排复习课

温故而知新,复习课是整个课堂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的缺陷,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复习课的教学要求包括知识的系统整理、堵缺补漏和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复习课的教学过程大致是,先提出复习要求或复习提纲,再系统地、有重点地进行复习,然后组织操作或练习和做出复习总结。复习课不是新授课的压缩重复,也不同于练习讲评和疑难解答,不能仅仅解决几个疑难的问题就了事。应当着重引导学生对某一部分教材的主要内容加以回顾,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比较、归纳、概括,把这些知识串成“线”,织成“网”。这样,有关的知识结论就不再是孤立的、零散的,而是构成了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能有效地促进理解和防止遗忘。复习课的操作和练习应当针对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着眼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和加强知识的综合运用来安排,避免简单的重复。例如在教完基本作图命令后,可以通过复习课让学生系统地对已学的命令进行对比、分类整理。像FD和BK,RT和LT,PU,PD和PE,HT 和ST等命令都是格式和功能相近的命令。又如在小海龟画各种规则图形的教学中,从开始用各个分散的命令一步一步地画图,到运用REPEAT语句画图,再进一步用编写过程画出组合图形。各部分内容在教学时延伸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这些教学内容之间又是相互联系而逐步提高的。因此在教学中的不同阶段,都要设计适当的复习课,及时对有关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总之,在《LOGO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操作为核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在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自由自在地指挥小海龟画出更多美丽的图形。

让琅琅的读书声充满课堂

西夏区一小 李 海

朗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还推动了思维的发展。有一部分教师仍认识不到朗读的重要性,在课堂中对朗读教学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朗读时间不足

课堂上只有极少数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部分学生做不到这一点;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朗读声音小,结巴不能把句子读通,甚至根本不会朗读。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不但不够,而且少得可怜;课堂上琐碎问题太多,其问题的“质量”难以保证。也就是说,朗读教学没有受到重视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二、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课堂上读的形式很多样,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有的老师学生都是平翘舌不分,轻声读不好,唱读,漏读,错读等等简单的语音错误。还有学困生难以开启“金口”,对朗读毫无兴趣,缺乏感情投入。这些问题同时也是老师们最困惑、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朗读的面窄

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只是空话,老师其实就是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

四、朗读指导机械匮乏

教师的指导水平有限,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说“把×××语气读出来”,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另外,读长句,读排比句时该怎样换气,怎样停顿。学生读长句时读得上气不接下气,还读成了破句。学生会说话,却不会读对话,读对话时呆板、别扭,并不代表“角色说话”,却刻意模拟角色的声音,不但搞得怪腔怪调,也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一堂课下来,甚至大半个学期下来,课文是学了不少,但学生就是与语文没有多少接触。在课堂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没有沉静地品读和感悟,在老师繁琐提问的干扰下,得不到个人内心感受,没有时间去积累优美词句,感悟作家感情。读,能帮助理解语义,能帮助再现情境,能帮助领悟内涵,能充实认知结构,能提高语言水平,能发展思维水平。我校地处城乡接合处,一部分学生习惯说本地方言,普通话表达很差。学生中普遍存在字音不准、朗诵无表情、语言水平低下等状况。通过对西夏区一小全体学生的过去感情朗读情况进行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在感情朗读过程中,遇到不少的困难与问题,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也发现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为了充分发挥朗读教学在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方面的作用,我平时在教学中注意下面一些问题。

1.在课堂上老师指导不够,学生没有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缺乏个性情感体验,所以即便是思考也只停留在表面,语言不能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要备好课,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能够和文本相融合,做到以读悟情。要做到读书时,眼中有物,语言表达的想象化。指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重组记忆表象,再造相关形象,并逐渐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去感受鲜活的人物、动人的场面、秀丽的景色,去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2.增强学生的朗读意识。一是节奏意识。了解和逐步掌握朗读情感激越时节奏的加快、声调的昂扬,情感悲戚时节奏的舒缓、声调的压抑等,把握适当的停顿在朗读节奏中的重要意义。二是角色意识。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表达出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三是问题意识。通过多读多诵,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语言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3.增强老师的指导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如果只用一种形式,一个腔调,长此以往,学生也会感到乏味。为了让学生对读书永远保持极大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根据不同教材的不同要求,做到“堂堂有新招,篇篇有花样”。教学说明文,采用默读抢答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童话,采用轮读课文的方式讲故事;教学散文,采用师生赛读的方式比输赢;教学对话多的文章,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锻炼口才……

因此,本人欲通过此项课题研究,通过实践,探索出一套培养学生朗读的方法,以期把“有感情地朗读”真正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之中,在语文学习中,真正读出情趣,读出思想,读出意境!

浅谈让流行音乐走进课堂

西夏区十小 马晓燕

每位音乐教师都有一个同样的感受:学生学习通俗歌曲速度快得令人惊讶,但面对老师课堂上所教的歌曲却不乐意去学,甚至有的学生表现出非常厌烦的神情,这使我们不得不去认真思考。通俗歌曲易学易懂,现实生活中无处不有,比如孩子们对“非常6+1”的关注、追逐“超级女声”的狂热;生活中大到春节联欢晚会,小到家庭卡拉OK,随处都可以听到、可以看到。端正对通俗歌曲的态度,发挥其对音乐教育的积极作用,已是当务之急了。

事实上,在流行音乐能否进课堂的问题上,教育部已经做了明确的决定是可以进课堂的。新的音乐和艺术课程标准都体现了这一点,刚出版的实验教材也体现了这一点。当然,流行音乐良莠不齐,应选择那些它们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有利于调动学生音乐欣赏的积极性,积极向上,健康的作品进入课堂。

一、正视流行歌曲,摆正流行歌曲地位

孩子们爱唱流行歌曲,更适合演唱校园艺术歌曲,可是,当今校园歌曲已成为了稀有资源,孩子们今天唱的歌曲还是五十年代的《让我们荡起双桨》等,适当的流行歌曲搬到课堂上,弥补校园歌曲的不足,也会有比较高的流行度和美誉度。所以,在强调“输血”的同时,更要强调“造血功能”,在强调健康通俗歌曲可以进课堂的前提下,人们更要呼唤校园能有自己的歌曲,形成以校园歌曲为主、通俗歌曲为辅的教育阵地,而不是校园歌曲阵地完全通俗歌曲占领的文化异化,政府倡导开放文化理念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校园歌曲文化体制进行疏通,给孩子更多健康的校园歌曲。

二、丰富教学形式,合理利用流行歌曲

1.加强选材对比

传媒给学生的知讯太多了,学生吸收又很快,所以对课本上的歌曲很少感兴趣,很少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他们在心底里就有一种完成任务的感觉,要是小学的课本里有更多的好歌、新歌就好了。这就要靠我们老师敢于决策为了孩子们更好得学习音乐而如何去当一个教学的真正导师了。学生选择作品的格式可以是flash作品也可以是音频或者音乐会DVD等,形式可以不拘泥。让学生自愿选择他们喜欢的任何歌星的作品(不要惧怕作品与传统正统观念的差距),比如《老鼠爱大米》、周杰伦的《东风破》;也可由音乐教师推荐自己很熟悉、理解较透彻而且比较有欣赏价值的流行音乐,例如《丁香花》《白桦林》《心愿》《亚细亚的孤儿》《月牙泉》或是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影视作品的主题曲等等。

2.是注重引导欣赏

主要是加强作品全曲整体欣赏、歌词分析和音乐风格等背景的了解。对于歌词的分析,教师必须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和一定的分析深度,歌词对于音乐品位的定位几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歌词,本身就是一首非常精美的诗歌或者散文;而有一些作品纯粹媚俗,品味低下,不妨让学生自己分析个透彻,自己学会鉴别和养成自己欣赏音乐的个性。比如让学生欣赏韩红的《天亮了》,先给他们讲了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还讲了发生的那段悲惨的故事,然后才给他们放了这首曲子,大家听的都很入神,有好几个同学还眼泪汪汪的,欣赏完后,许多学生纷纷谈了自己的感受,可见效果是有的。

3.是强化音乐评论

这个过程也十分重要,让学生在熟悉作品的前提下,能够分析各种音乐手段在作品中的表现作用,在他们理性的分析完作品后,能够保留记录。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说出喜欢的理由,这样会让学生对流行音乐作品由一时冲动的感性认识,很快进入到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使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更细致,领会更深刻。

三、充实音乐手段,不断提升音乐教学

音乐教学应注意理论和实践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通过流行音乐的辅助作用,推进音乐教学多形式的运用,如在课堂上增加器乐教学。器乐教学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听觉,提高音准感、音程感,对视觉、运动觉、听觉的配合与协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现行中小学教材中关于器乐的教学内容非常薄弱,而且许多练习曲学生不爱吹,那么我们可以选取节奏感强、旋律优美的流行音乐作品让学生来吹奏。经过尝试,我发现学生对此报以极大的热情。如《龙的传人》《拨浪鼓》《挥着翅膀的女孩》等歌曲,无论是竖笛还是口风琴的教学,学生都兴趣十足,不一会儿许多学生便能熟练吹奏。有一些学生还会自己找来一些他们认为好听好奏的歌曲进行练习,或是让我将歌曲记成曲谱让他们学习和演奏。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所好,而且较高效率的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我们的音乐教材可以试试合二为一的“中庸”之道,吸纳一定数量的健康通俗音乐,引进一些学生喜欢的“校园歌曲”。这些音乐大多旋律优美、节奏多变、篇幅短小、风格新颖,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然后再结合音乐基础知识和经典音乐欣赏,使学生对传统音乐作品不再敬而远之。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抵制不良流行音乐的消极作用,音乐教材也就真正成了提高学生素质、培育一代新人的有力依托。

让习作成为学生能力的一部分

西夏区六小 张新茹

以前我带高年级的语文课,只要一提起让学生写作文,就有部分学生皱起眉头,一副苦瓜脸,好像我这老师故意在为难他们,让他们找天梯登天似的。看着他们受苦受难的样子,我就想有没有一个能让孩子不痛苦的习作法呢?

当我带上一年级的语文课时,我就有意琢磨怎样让孩子在会读、会认、会写字的情况下逐渐学会习作。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自自然然地同时掌握认、说、读、写的几种能力,我自己命名为“自然写作法”。即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习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不让学生把习作看成是神圣高不可攀的事情。让成长和习作能力不脱节,掌握写作的技能和本领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理论依据是:小孩子呱呱落地,当妈妈的悉心教育和培养,不停地对孩子说话和交流,等孩子长到一定时期,孩子就学会了用语言表达情感。培养学生写作文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当我接上一年级时,我就开始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各项训练了。我的宗旨就是让学生自始至终尝到习作的轻松和乐趣。什么叫“乐趣”呢?我的理解是:“边走边取,在乐中取、在取中乐”叫做“乐趣”。下面就是我的实践过程:

一年级上学期让学生边认字边组词,扩大识字量。并在口头上交给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口头上表达无障碍了,我写出一句话,再让学生仿写一句话。这项训练时间比较长,因为写好一句话是习作的基础。当有学生能达到这项要求时,我就在班里使劲地表扬,还奖励一朵小红花。其他同学眼热,也想得到老师的表扬,也想得到小红花,他们写起句子来,会格外地用心和卖力。那时只要一发习作本,每个人都是一脸灿烂的笑容。

学生都掌握完整句子的写法后,我又把标准提高了,谁能把句子写得生动、具体我才能给他盖上表扬的章子。学生们纷纷从写得好的同学那里取经。这些好同学非常自豪,在同学们羡慕的眼光中,更加努力写作了。这些同学都喜欢读书,不经意间,他们起了让同学们多读课外书榜样的作用。

到写段落时,学生就能不自觉地把自己每天在学校、家庭中所见的、所想的、所发生的、快乐的、烦恼的,委屈的、倒霉的事情都能真实地表达出来了。这时的学生对自己每日的进步,非常高兴。每周乐此不疲地写着、感受着,讲评着,这份喜悦促进着学生快乐地成长。

学习习作最佳的范文师傅就是我们的课文了,学生们从课文中汲取着丰富多样的营养素,成长剂。

学《黄山奇石》,我们就写《秋天的云》《热闹的大课间》;

学《一株紫丁香》,我们就写《一株康乃馨》;

学《北京》,我们就写《美丽的银川》;

学《蓝色的树叶》,我们就写《绿色的树叶》《一枝铅笔》;

学《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写出了海洋里的、昆虫世界里的、鸟类世界里的《从现在开始》。

学了《三个儿子》,学生写出了《三只小鸟》《三只小熊》《三只小猴》的故事。

在“照猫画虎”的模仿中,学生们也开始写出了通过自己思考的习作。我把写得好的同学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好像他们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一样“伟大”和“富有成就感”,这些同学的习作能力都让老师喜欢、崇拜地不行了。

二年级的小孩子就怕比,就怕不如人。你说他写得好,我比他写得他还好。学生们在我的“忽悠”中一天一天地进步着。习作的篇幅也越来越长,习作的质量也越来越高,读着它们充满童趣、童真的习作时,真是一种享受和乐趣!

学生写作也有“疲劳期”,新鲜劲一过,就又开始凑数了。光写太单调,我又让学生边画图便给自己的图配上文字。学生们又激动起来了,让他们即当画家又当“写手”,看着颜色鲜艳的图画再配上自己的文字解说,别提多过瘾了!

我还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写作文。一来,可以训练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二来可以锻炼学生的遣词造句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经过几个月的实验,许多学生在写作篇幅上没有恐惧之心了。自然而然地写出一百字左右习作是轻松的事情了。比如,我们学了十二课《北京亮起来了》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运用课文里面的词语来描写夜晚的银川景色。学生是这样写的:

每当夜幕降临,整个银川就亮起来了。陶然水岸的桥,光彩夺目。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勾画出一座座高大楼房的形状。焕然一新的科技馆,灯光闪烁,十分动人。马路两旁的街灯,荧光闪闪,美丽无比。还有妈妈上班的单位——广播大楼外的灯光绚丽多彩。夜晚的银川,多么明亮,多么美丽!

学生总是在新鲜、好奇中尝试着、挑战着,我在习作训练中总是让学生每时每刻在“跳一跳”、“乐一乐”中品尝着习作的成功和快乐。看着他们在写作中成长着,我的心情真是爽!我们师生共同实现了双赢。

现在,学生们对些日记和习作已经没有任何思想负担,他们最乐意写出自己的所作所为了,随意表达成为学生成长快乐的一部分。他们写的题目有《我爱我(家)的10个理由》《镜子中的我》《同桌的故事》《我们一家》《豆豆成长记》《我的豆》等文章。

学生们都能写得不亦乐乎,精彩不断。到现在,学生发表在《小龙人报》上的文章已接近10篇了!

让学生爱上你的课

西夏区兴泾回民五小 孙彩云

一堂好课,充满着很多奥妙,充满着无限的乐趣。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奥妙,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变成学生享受的知识大餐呢?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要让学生爱上自己的课堂。

一、让学生爱上你的课,首先要让学生“爱上”你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学习。当你的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喜欢听你的话,那么你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1.要有一个得体的仪表形象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也一样,所以得体的服饰,大方的形象有利于让学生对你产生好感,这是提高个人魅力的有效途径。

2.要有一张能言善辩的嘴

要有一张能言善辩的嘴,就是说要注重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力争做到精准精彩。教师的语言必须要有艺术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和老师的亲和力。让学生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感受新知,爱上你的课。

3.要有一对“会说话”的眼睛

学会用眼神交流,教师的眼睛也要像演员那样“会说话”,要以眼神、手势和体态语言与学生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所以学会用眼睛交流特别重要,要求每个学生看着老师听课,老师必须做到用眼睛注视每个学生,只有这样你才能了解学生是否在听你的课,是不是听得懂。

教师不是诗人,但要有诗人的气质;教师不是演员,但要有演员的才能;教师不是哲人,但要有哲人的思考;教师不是将军,但要有指挥千军的气概。作为一名教师,人格魅力很重要。

二、让学生爱上你的课,要为学生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1.教师要精心备好课,为学生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精心备好课,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来备课。在上课时要注意学生情绪变化,调整学习状态。如果教师不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按部就班上课,根本就没什么效果。心情好了,学习自然就有精神了,就会营造出一种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2.善用微笑创设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宜人的学习环境,教师就必须带着发自内心的微笑与学生交流、沟通,以真挚诚恳的爱来熏陶、感化学生,让学生从感情上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师,愿意以教师为榜样。

课堂应该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敞开,不要让教师严厉的目光切断了学生大脑的思维,不要让教师冰冷的面孔熄灭了学生心中的热情。微笑是全人类最美丽的表情,微笑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化解令人尴尬的僵局,是沟通彼此之间心灵的渠道,可以使人产生安全感、亲切感和愉快感。当你向别人微笑时,实际上就是以巧妙、含蓄的方式告诉他,你喜欢他,你尊重他,这样你就容易博得别人的尊重与喜爱,赢得别人的信任。所以,不要吝啬你的微笑,不要吝啬你的表扬。给学生多一点微笑,让学生感受到你真挚的关怀和抚慰;给学生多一点微笑,让学生感受到你大度的宽容与理解。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微笑的课堂,微笑的环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3.巧用语言艺术,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自己做起,让课堂充满激情。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如果教师情绪高昂,那么学生也会因感染而对学习充满兴趣。这样才会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氛围,利于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渴望,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4.妙用激励,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注意把握好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学生学习时给予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赞许等赏识性的评价。要有一颗赏识之心,无论是成绩还是过错,都要用母爱去包容他们,随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在一种关爱的课堂气氛中快乐学习。

三、让学生爱上你的课,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指引作用

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出与题意贴切而又生动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地学习知识。

如在数学“圆柱的体积”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给圆柱每个面涂上颜色,再动态地演示每一步过程,此时学生可以自主讨论研究如何求体积。学生对于这个图形能够充分理解。

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现代视听媒体充分合理应用,真正做到视听组合,动脑、动口、动手相结合,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可以通过动画变静为动,通过图像变抽象为直观,把抽象的教学难点一一化难为易。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指引作用,让学生爱上你的课。

四、让学生爱上你的课,要精心设计好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教学知识,把知识转化成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要对课堂练习进行精心设计,采用新颖的形式,利于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在设计课堂练习中可以一题多解,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题目形式多样(如改错、竞赛、抢答、填写必答卡等等)变学生被动做题为主动参与;改用生动的标题(如:找朋友、算吧,你能行!),生动有趣,鼓励学生。使学生喜欢做练习,寻找到做题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深深地爱上你的课。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平吉堡小学 袁红梅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在小学阶段,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使他们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在日常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有意识地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感知,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使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的确,我们可以看到,以往教学偏难、偏深,说教和传授的痕迹太浓,学生很少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新课程实验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很好地做到了“新”,这些数学知识都有着丰富的现实背景,但是我在教学时不仅仅满足于这些,我觉得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应该为我们所用,来充实教学。

如在学习《平移和旋转》时,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的开始创设了有趣而真实的移大楼情境,孩子们在积极参与出某划策的过程中,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被极大地激发,在理解平移这一环节上我分步处理:初步感知,判断平移;通过操作,理解平移;录像判断,深化平移;生活中找,应用平移。这样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通过“移一移、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丰富了自己对平移的认识加深了理解。在方格纸上数图形平移的距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层层深入的教学策略,“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随着学生思维的不断拓展,面对每一个问题时,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己寻找答案。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会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此外这样还会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精神。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在这节课中也充分的体现出来,学生在轻松、趣味的游戏中演绎抽象的数学知识,寓教于乐,这样能更好地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且让学生从多种感官上获得愉快的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如我在让学生探索《有多重》一课的时候,设计了这样的课堂活动:谁来估一估老师的体重呢?学生一听估老师的体重,兴趣都很高,马上小组合作开始估计,学生汇报时引导他们说出估计的依据是什么?然后问:那到底谁估计的最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体重秤)那么,谁会读上面的数据?上来告诉大家老师有多重,并说说你是怎么读数的?请学生读数,宣布老师的体重。这样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了克与千克的表象,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再以游戏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经过交流得出估重的方法。通过读数树立学生成功的信心。接着老师又问:刚才大家知道了老师的体重,那么你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每个小组都有一台体重秤,还有一张记录单,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呢?先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一下,然后分工合作完成称体重的过程。接着让学生估一估其他同学有多重,先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全班进行交流,介绍自己估计的方法。有的同学说跟自己比一比,看是比自己高还是矮、胖还是瘦,还可以背一背等。我及时抓住背一背的方法进行引导,我们可以先目测再背一背,这样估计的数据就会比较准确。下面就请大家俩人自由组合,验证一下你估的准不准?然后谈谈对活动的感受。这样的设计学生非常喜欢,自然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把学生带入现实社会之中,产生亲切感,使其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中发展数学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更多的探索空间,为学生提供活动实践的机会,以动促思,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领悟到知识的情趣。

总之,教学时,教师应该竭力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体味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际性。唯有这样,才能将《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落实到实处,更好地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使学生切实学到终身受用的数学。

让真实在课堂中闪光

西夏区十三小 陈宁芳

这是小学六年级的一篇课文《唯一的听众》,当我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时,开使茫然不知其味,但当读到结尾时,激动的情感在心中涌动,我被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被文中那位可敬的老人所打动!对文中初学小提琴的“我”来说,一位每天按时来听自己的拉琴的听众是一种莫大的安慰与鼓舞,尽管她说自己是“聋子”,但“我”感觉不到,“我”每天用心拉着难听的琴声,她每天用心聆听“美妙”的音乐!当“我”最终取得好的成绩时,才知道,那位每天听“我”拉琴的头发花白的唯一的听众竟然是音乐学院的著名的教授!老人的美好心灵怎不让人感动!于是我不禁思绪起伏……本以为这节课没问题,如此感人的文章,孩子会和我一样感动,而且文中也没有什么难懂的地方,语言流畅,教学应该得心应手!于是很容易的设计出了我的教学思路: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先提出文章哪里让你感动?然后说说自己感动的理由。这样,来展开对文章中心的挖掘与对人物美好心灵的探索!接下来说说我为什么会成功,深化人物品格……

就在我胸有成竹的走进教室开始我的教学的时候,意外出现了,“文章什么地方让你最感动?”面对问题,举手的寥寥无几?难道不会说,不会呀!她们应该挺能说的!那是……我用询问的眼神扫视着班里的其他同学,正准备问的时候,王瑞如说话了:“老师,我不感动!这篇课文没什么!”“就是,我也觉得没什么可感动的……”沙雷等纷纷响应……

“啊?是吗?你们都不感动?”……

我晕了,怎么会这样呢?尽管我难以相信,但事实如此。我的教学还能像我的设计那样进行吗?那我要设计怎样合适的路径来指导孩子的学习呢?

于是我在头脑中大胆的进行了最快速度的调整:

1.召开辩论会,题目“你感动吗”。

2.你喜欢文章吗?围绕这一问题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3.学生评价课堂,你喜欢怎样的课堂。

当我宣布这个方案时,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各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于是我对孩子们说:“要想首先战胜对方,那就得首先摸熟课文,对课文的每一个情节十分清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显然,我的话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很起作用,只见孩子们认真地读起课文来,积极的为辩论会做着准备。我心中十分高兴,起码我已经取得了一个胜利,孩子认真去读课文,认真去思考,这比什么都重要!辩论会开始了,双方争得面红耳赤!正方找到很多文中感人的语言描写,说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到老人的美好心灵,反问,难道你不感动吗?反方承认老人的美好心灵,强调没有带给自己强烈的情感冲击!有的说:“老师,我开始觉得不感动,现在感动了怎么办?”我说:“没问题,任何人可以自由变更自己的立场!”辩论会在学生大批的举手发言中不得不结束了!……成果喜人,一切教学目标达成!结果我宣布:“这次辩论,大家全都是赢家。因为你们在辩论的过程中,挖掘出了文章的中心,感悟了人物的情感!

接下来的对课文的看法以及对这篇文章教学的看法,学生们各抒己见,大胆发言,大部分同学说好,给了他们充分的自由。让她们可以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整整三节课,我结束了这篇课文的教学。

可以这样说,这篇文章的教学是大胆而开放的,尊重学生情感体验,尊重学生对课堂以及对文本的看法。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想真实是我们课堂的基础,假如我们教师对学生的“不感动”一口堵回去,反让学生一定要说出自己怎么感动,那情感是虚假的情感,语言是罗列的语言,没有一点灵魂,这样的教学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我呼唤:让真实在课堂中闪光!

如何帮助学生有效积累语言

芦花中学 杨 云

有句名言:“量的积累是质的飞跃”,而只有积累好大量的语言,才能由语言贫乏到文采飞扬,由词不达意达到条理清晰的飞跃。语言是人与人交流不可或缺的工具,同时,也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关键。那么,怎样帮助学生有效积累语言呢?语言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语言的积累是一个长期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积累和运用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积累是运用的基础和前提,运用是积累的目的和归宿。没有积累,运用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张庆主编说,积累与运用好比“布云”与“落雨”,云层布得越厚,雨下得越大,无云决然不会有雨。郭沫若先生的“胸藏万壑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的诗句,也很好地揭示了二者的关系,所以说强化中学生的语言积累与运用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从人的生理发展看,15岁以前是记忆的黄金期,不但记得快而且记得牢。这个阶段儿童是多记性,少悟性。如果抓住了儿童记忆最佳期,让孩子多读多记,对丰富语言积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另外,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不仅可以规范学生的语言、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因为学生阅读、记忆加深大脑皮层的暂时神经,产生持久的稳定的记忆,从而锻炼了记忆力。有意和无意记忆积累了大量材料,不仅有储存的作用,而且还有检索的作用,可以发展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积累语言的意识,掌握积累的方法,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呢?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一、强化课内积累

课堂教学是语言积累的主阵地。语言积累需要大量阅读,大量阅读需要有一定阅读能力、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切要凭借课堂教学来培养。

1.抓典范语言

教学中,我们抓住典范语言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仔细推敲,把培养学生熟读,精思,深思的读书习惯作为教学重点,引导他们反复阅读,冷静思考,大胆想象,悉心体会。同时,对课文的许多优美词、句、段,采用让学生议一议,抄一抄,背一背等形式,来积累语言。有些辅之以动作、表情、进行表演,再现表现文章的形象美和意蕴美。这样不仅便于学生积累语言,而且有利于他们对书本语言的内化吸收,形成良好的语感。

2.开展课外阅读

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学生获得的知识来自于教师的传授仅占10%~20%。80%~90%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外学习获得的。”为此,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尤为重要,所以除了让学生阅读苏教版语文教材配套的自读课本外,还引导学生阅读其他课外读物。阅读课外读物要做到四个结合。①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相结合“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当今社会是一个到处充满语文信息的社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方面在课内教学中注意总结学法,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去进行课外阅读实践,尽量做到学习一篇课文时,能阅读一两篇相关的课外文章和某部著作。②近期效益阅读与远期效益阅读结合。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收效快的与课文相关的读物或中学生作文选,这对完善学生的课内阅读和写作有明显的效果。但这种近期效益阅读必须与远期效益阅读结合起来,如引导学生去阅读古诗词、中外名著、科普著作、背记名词名句、成语、歇后语——这些积累沉淀式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乃至对学生将来成材将产生深远的影响。③激发阅读兴趣与布置一定阅读量相结合。激发阅读兴趣,首先向学生介绍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情节生动、语言流畅的读物,引入竞争机制逐渐培养阅读兴趣。同时布置一定阅读量,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阅读。④课外阅读与摘抄写作相结合阅读是理解、写作的基础,写作是表达,又能促进阅读,两者密不可分。学生大量的阅读,可以扩大知识面、积累语言、学习写法、提高写作能力,这里要求课外阅读要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指导学生摘抄精彩片段,体味作者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妙,并借鉴、运用到习作之中。具体做法如下:a.每周安排两节阅读课,让学生有集中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b.为了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图书,实现资源共享,我还鼓励学生向班级图书角捐赠1~2本书,供全班同学借阅。c.我还为学生搜集大量的优美句段,分类印发给学生,供学生阅读背诵。d.为学生设计了阅读卡,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摘抄精美的词句,并写出自己的读书体会。e.定期组织阅读卡展览评比,精彩故事评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f.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定期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加强对积累内容的指导,使学生把有限的时间和经历放在积累最有价值的内容上。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增设课外阅读活动指导课,加强语言积累方法的指导。

二、抓好课外积累

语言积累首先是一个量的积累。学生只有在大脑中储备足够数量的语言材料,才能保证运用时随意支取,保证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精炼。抓好课外阅读是落实语言积累的重要举措。

1.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语言积累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语言积累的有效性,就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学生生命的必须。为此,我们组建了“班级读书会”,开展“新书天地”、“故事大王”、自办小报、课外阅读本展评、童话表演等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

2.做好“四个一”工程

为了引导学生活学活用,促进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我在教学中注意妥善处理好积累和运用的关系,并积极为学生创设运用所积累语言的契机和环境,引导学生活学活用,促进语文能力的发展。于是,从七年级开课的第一天,我要求,必须每天必做一件事,就是:课前利用下课时在黑板上轮流写一首诗、一句名言、一个成语故事、一篇好字。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开展了大量的活动,如:户外观察说话比赛。随着季节的变化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园和野外开展活动。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说话比赛,并引导学生尽量多地用上在课内外积累的词汇。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逐渐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远的任务,只有引领学生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不断丰富转化,不断拓宽广度、深度、提高品味,才能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如何上好一堂精彩的英语课

西夏区十三小 向兰兰

《What can you do》是人教版小学英语课五年级第四单元的内容。课前,我根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准备好教具,并且对预案进行了精细的设计,并反复根据自己的预设进行了修改,自认为胸有成竹的我信心满满地走进了课堂。

我按上课的一般程序先进行了头脑风暴的热身复习,让学生熟悉了他们脑海中已有的有关做家务的词组,为导入新课做了铺垫。为了使课堂活跃,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不惜“重金”买了60个机器人和一个会说话的大机器人,想以机器人帮主人做家务从而引出我当堂教的五个有关做家务的词组。“look at the robot,Guess,what can it do?”我利用课件放出机器人sweep the floor.(扫地)的图片,并模仿机器人的声音问“robot,robot,what can you do?”“I can sweep the floor.”的句型进行了一问一答的对话练习,利用10分钟的时间我介绍完了本课时的五个短语。课堂上,我神采飞扬,如同一位将军在战场上指挥作战,指挥着我的学生,牵着学生们的鼻子让他们机械、统一的进行练习,并利用单词卡片一连串进行发问,满教室反复就那几位同学举手,偶尔得到稀稀落落的问答。一堂课下来,我几乎累得坐下来,嗓子干疼,而不知茫茫然的学生们没有意识到我上了一堂失败的课,从学生们的眼神中我知道我错了,前来听课的教研员善意地提醒我保护好自己的嗓子,我也茫然不知所措……

为什么?我花费财力、物力“重金”打造的一堂课,为什么竟如此失败,接下来我静下心,结合本课的内容细细反思,如何上一堂精彩的英语课。

曾经我也做过学生,作为学生在讲台下听课,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课才愿意参与其中,才能配合老师,跟着老师的思路。而今,我站在讲台上,如何使学生对我的课感兴趣?如何使学生深入的参与到其中?如何把一堂课上的精彩,使学生在本课堂收获他们应该掌握的知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深深地感觉到上一堂精彩的课实属不易。

经过深深地思考和对自己几年的教学反思,我认识到一堂课精彩与否,取决于多种因素,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关键在于教师。

一是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尤其是英语课,教师不光要准备必要的教具,还要安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才具备上一堂好课的基本条件。而我的那堂课,却用教师机械演示的操练代替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运用语言,触犯了教学的大忌,忽略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也就是说,我没有布置学生准备学具,而只是自己准备了教具。

其二,教师的教学应注意面向全体,做好引领者。在我的那堂课中,我用教师的演示代替了学生利用教室里已有的扫帚、花、垃圾桶等实际物体练习句型“what can you do?”只是请个别学生上台利用我的教具做简单的动作,而多数学生只是当了观众和看客。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只重视了少数学生的情况,却从未深入到学生们中间去体会学生们掌握的情况如何,这又无疑触犯了教学的大忌:只看重形式,而忽略了实质。只是让学生练习五个做家务的短语而没有让学生明白短语的意思,有的学生甚至不会读,我演示这个短语,他表演的却是另一个短语。所以,一堂课下来大多数学生两手空空,一无所获,只是看了热闹……只有个别程度好的学生掌握了,通过这堂课我深深认识到“面向全体”才是一堂好课的关键之处。

其三,课堂上注重交流与合作,会使课堂锦上添花。课堂上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引导学生走入知识的课堂,以培养学生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第一课时失败的教学,我改过反思,修改了预案,怀揣歉疚之情又精心准备了第二课时。

这节课,我提前让学生准备了他们能制作的教具,我们画了cook the meals、clean the bedroom的图片,以及教室放了他们需要的flowers等教具,让每个学生能够都有了积极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兴趣之后,把他们分成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活动中,我们及时进行评价,并且时刻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及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同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对策。活动后,我没有急着小结,而是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们的想象,拓展了学生们的思维,在交流中有的小组自己创设了情景I can clean the window,clean the classroom等,利用教室里现有的物体代替了课本中的bedroom,实现了活学活用。

其四,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英语课是语言课堂,平时离开了课堂学生很少有机会能讲英语,在那堂课中,我成了课堂的主体,只要学生张口说不流利,我就进行反复的大面积的重复,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其实班里有几个英语说的很棒的学生,我可以让他们充当小老师,利用生教生,也许效果会不一样。我剥夺了学生说英语的权利,使他们没有机会开口表达,也没有给他么机会练习,使整个课堂成了满堂灌,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兴趣,而我自己却已累的口干舌燥,声音嘶哑,结果却是一趟失败的课。

经过第二课时的练习我发现把课堂教给学生并没有我想象中的糟糕,反而效果出奇的好学,学生们集思广益,创设真实的课堂情景,利用现场的情景和他们准备的教具充满激情的上了一堂精彩的课。他们在遇到困难能够互相帮助,发挥了他们头脑中储备的知识,创设了真实的语言环境,真实达到了语言是用来交流的目的。我和同学们共同分享学习成果的同时,我心情也渐渐放松,我总算找回了我的精彩——学生们的精彩,即只有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银川市十六中 杨洪芹

在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今天,就英语教师而言,如何上好每堂课,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等,自然就成了当今最关切的话题。因此,新课程要求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新体系,它必然要求我们教师更新观念,调整角色,提高整体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下,怎样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当今教师们谈论的主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下教学中的一点点感受。

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材有它自身的优点:容量大,形式活泼,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这些优点,为培养同学们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新课程教材教学主要是“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既每一个单元有“Pairwork,Groupwork”等活动,它要求学生全面的参与,更好的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因此,在我的课堂上,每天课前5分钟都是由同学们自由表演。同学们可以唱英文歌、可以讲故事、可以描述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也可以由几个同学共同表演对话或短句。无论是那种形式,都牵动着同学们的思绪。因为从他们唱歌时快乐的表情、讲故事时娓娓动听的语言以及表演时惟妙惟肖的语音语调。可以发现同学们已经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且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接下来是复习前一天所教的内容,一般是由我提几个问题,学生进行回答,或者是请一、两位程度较好的同学与我一起做对话,然后再分组,各自寻找自己的Partner进行互动操练。期间,我巡视并随时纠正同学们不正确的语言。最后每组汇报训练结果,评选出优秀小组进行表彰或奖励。很多程度上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关于职业的词汇时,我就准备了一些图片,上面画上医生、科学家、演员、飞行员等职业。然后让同学们用所学的句型I want tobe a(an)+职业,或者shewants to be a(an)+职业,去编对话,进行表演。让同学们将所学知识融入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学以致用。另外,同学们课后还建立了英语兴趣小组,结合教学进程组织英语课外朗读比赛,课本剧表演,唱英语歌曲比赛或举行英语演讲,英语聚会等一系列活动。对于表现积极和优秀者,并赠送礼品。这样不仅调动同学们的学习激情,而且还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同学们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促进同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共同发展。

二、创建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

1.用甜美的微笑装点面容

学习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劳动,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谈到学习他们都很有压力。为了减轻同学们的压力,我常常利用课间和他们聊天。在和他们的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普遍认为,他们喜欢上课面带微笑、说话幽默的老师,而不喜欢表情严肃、冷漠的老师。因此,上课之前我总是调整好自己的状态,面带微笑进入课堂。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

2.用亲切的语言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向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心,与他们建立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老师在说话时,要富有感染力,让学生乐于接近。感受到自己和其他同学都是一样的。尤其是对一些后进生或者性格内向的学生,更需要格外关注。这一部分学生内心很脆弱,也很敏感,害怕自己在别人面前或课堂上犯错误、说错话。因此。老师要经常使用温馨的话语,让学生倍感亲切。这样,就可以构建新型平等高效的英语课堂。在课堂上,我让同学们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我总是会说:“Excuseme ,could you please answermy question?”当同学们回答完问题时,我会说对他们说:“Thank you!”当有些同学回答问题紧张时,我会说对他们说:“Don’tbenervous,you aregreat!”这样的句子。当有些同学回答问题有错误时,我会说对他们说:“It doesn’tmatter,come on!”当听完这些话语以后,同学们会感觉很轻松,回答问题也会更加自然。老师的语言看似很一般,但它对同学们起着激励的作用。对创建平等的课堂气氛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3.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教师要全身心的投入教学,建立愉快、融洽的教学氛围。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设计必要的问题,备学生之所需,乐学生之所乐,使教学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师生同步互动;使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广泛交流,互相启发、开拓思路,使学生的思路活跃起来。英语课堂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教师要善于随时调整课堂气氛,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例如,在课堂上,经常通过学生回答或抢答的问题的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并且踊跃参与课堂。对话表演以“Pairwork和Groupwork”为主,组与组之间产生竞争。这样差生不甘落后,优生也不甘示弱,充分发挥集体优势,学生气氛活跃,教师教学效果显著。

三、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要真正掌握知识,获得能力,除了教师的指导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力更生的学。自觉学、主动学、超前学,形成一套良好的学习方法。个别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生活经验和学习经历。逐渐形成自己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准备和预习,课堂积极参与,大胆讲英语,用英语积极思维,课堂记笔记,课后勤复习。这些好习惯如果能很好的坚持下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抓好英语教学质量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教学任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深入钻研教学理论,积极参加教学实践和探索创新。只要我们全身心投入英语教育事业,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们就会在抓好课堂教学质量这一环节上,做出理想的成绩。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农牧场小学 赵桂花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写、说话的基本能力,在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以及相关的文化知识。要提高语文素养,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读思结合、读中感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指导学生广泛的阅读。不但要阅读课标规定的篇目,还要课外阅读童话、小说、诗歌、散文、名言、警句以及与语文相关的文化知识,在阅读中积累大量的优美语句,诱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其次,要丰富教学内容,开设语文活动课,引导学生在课外多读经典的诗文、勤动笔、多积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新的语文体系。

为了培养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我利用早读和课外辅导课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内容有:讲故事、介绍一本书、课外积累的名言警句、好字好句,由于长期的坚持,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诵读经典诗文”活动中,同学们各显其能,有背诵古诗的、有唱古诗的、有演古诗情景剧的,形式多样,兴趣盎然,表现出色,对诵读古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阅读品析感悟,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处于一个关键的位置,是提升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抓住文章中精彩的片段,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并对重点词句、段落,进行品析、交流,在读中悟情、悟理、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感悟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的优秀品质。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达到提高语文素养。

1.读中品悟,激发学生的情感。“读”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苏轼说:“三分诗,七分读”。在教学中要加强阅读训练,注意通过教材内容激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带着激情自然进入创造性思维的境界。如在执教《永生的眼睛》时,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先标记下来,再通过同桌互相交流,然后出示阅读提示:默读这篇课文,说说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么做的?用“一”线画出,你认为最感动的句段,同时从课文中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讨论,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一边读一边思,画出感动或骄傲的句段,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自学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进行探讨交流,然后分角色读文中的对话,感悟文中人物角色,接着引导学生评价文中的父亲、琳达、温迪的精神品质。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们被这一家人的高尚品德所感动,他们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印在了学生心中,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敬佩之情。

2.读思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感。读要重情,情是语文的灵魂,教师应注意情感因素的激发,努力挖掘语言中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把作者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情贯穿于整个语言教学之中,让学生忘情其中;读要会思,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思”是语文教学的第一需要。阅读的本质,就是让学生走进语言文字之中。这就需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走进文本。如在执教《桂林山水》时,我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桂林山水优美的画面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然后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文本美读,接着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切入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以读代讲,让学生个人读、小组读、开火车读……通过反复品读,描写桂林山水的优美句子,由于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更能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时,桂林山水秀丽的风光也深深的印在了学生脑海之中,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营造课堂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1.巧设导语,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对一堂课是否有兴趣,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将学生的心牵引到这节课上。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通过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创设愉悦的教学环境,启发学生的想象,把学生带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意境之中。例如:我在讲授《爬山虎的脚》之前用导语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见过长脚会爬的动物,却没见过长脚能爬的植物,现在就有一种长脚能爬的植物,大家想不想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它的脚怎样爬的?”这句引言一下就调动起学生们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获取知识的兴趣。

2.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教师可以巧妙地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编自演,引导他们把课堂内容通过读读演演的形式再现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教学《去年的树》一文时,我抓住了小鸟的四次对话,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小鸟四次对话时一次比一次心情难过的语气;把握对话中的几个人物角色的不同语调和感情,在反复朗读、品读中对文本的对话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然后表演,表演的非常出色,特别是我们班一位女同学扮演的小鸟的角色非常出众,她把自己融入了角色之中,通过动作、语言表现的淋漓尽致,全班同学被他那丰富的情感所感染,都流下了伤心的泪。

四、引导学生观察,培养想象能力

观察是思维的源泉,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通过细致地观察、大胆的想象,把所看到的事物细腻地刻画出来。如执教的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时,先让学生反复读词,然后借用媒体课件展示这首词的画面,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说说这幅画描绘了哪些景物?让学生大胆的想象,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词所描绘的画面,引导学生透过青山、白鹭、粉红色的桃花、淡黄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草绿的蓑衣等景物感受诗所展示的清新画面,明艳的色彩。用自己的话描述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感受秀丽宜人的水乡风光,这种“把话变成‘画’”的探索正是阅读教学中形象思维的训练。

总之,在有效的课堂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它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训练,点点滴滴的积累,对学生既要培养信心,又要培养兴趣,让学生在长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大胆实践,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新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转变

西夏区兴泾四小 沙菊玲

我是一名从教十多年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平常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差异是很明显的:一部分学生争先恐后地应答,表现得很出众,很活跃;但更多的学生或缺乏勇气,或不善言辞,或没有机会,而沦为听众或观众。他们呆坐在教室的最后几排,显得一脸无奈和冷漠,自顾自的玩耍、和同桌说话、或是漫无目的地涂鸦……这些学生就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弱势群体,因而有些教师干脆对他们放弃不管。这就导致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学习差异很大,学习缺乏积极性。

怎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喜欢呢?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结合教学实际,运用新的教学策略,转变我的课堂教学。课堂确实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生机和活力,还有孩子的真知灼见,语惊四座,让人欣喜不已。

一、转变数学课堂教学使学生乐学

1.运用电教媒体,引情激趣

农村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和客观环境的限制,对于多媒体教学怀着浓厚的兴趣。如果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恰当利用电教媒体,能很好地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渲染气氛,震撼人心。比如在教学9减几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客人。(出示花仙子姐姐的画面,同时放录音,播出花仙子姐姐那甜甜的声音。)你们认识我吗?我叫花仙子,大家叫我花仙子姐姐,我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礼物。(出示小动物头像)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不过,它们特别聪明,都住在数学宫里。数学宫里有三座大门楼,每座大门楼上都有数学题(即讲授内容),如果你能解答出门上所有的题,就为你把大门打开,让你自己去挑选你所喜欢的小动物。有信心学会解答这些题目吗?如此导入新课,生动有趣,身临其境,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冲动,乐于学习数学。

2.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数学源于生活,也将服务于生活。课堂教学要紧扣生活,使数学生活化。学生对数学是否有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联系生活实际,不仅在当前可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轻松愉快,而且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持续的影响。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上课一开始我就神秘地问学生:谁有办法知道校门口咱们班白洋同学家那块地的面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分组讨论,各种各样的方法和结果应运而生,我很轻松地引导学生得出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不是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堂上转移出去,而是要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产生自主探索的内驱力,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使他们乐于学习数学。

二、转变数学课堂教学使学生会学

1.引导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转变学生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比如在教学用除法解决问题时,首先出示一道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活问题情境;咱们班马燕燕同学的爸爸到种子店购买种子时发现农乐牌种子一包540元共6袋,丰收牌种子一包8袋合计560元,马燕燕同学的爸爸想买一袋种子,买哪一种便宜呢?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和与同伴的交流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的课堂教学的转变,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使学生会学。

2.进行合作交流,突优补差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交流不仅仅是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它还包括老师和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和内容。我的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交流采用小组合作制,它是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积极的互相支持、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更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在讲解《有余数的除法》过程中,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分橘子的练习。有10个橘子,平均分给小组中的4位同学,每人分到几个?还剩几个?有的小组是3位同学,每人可以分到几个?还剩几个?通过动手操作,启发学生梳理自己的意见,并在小组中表达出来,看一看,谁说得最准确、哪组说得最完整。让每个同学都有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他们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课堂上感怀愉悦,各抒己见,提高效率。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牢牢掌握知识。

三、转变课堂教学,安排课外时间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如果没有及时巩固学过的知识,时间一久就会对该知识感觉生疏或遗忘。尤其是农村的学生,劳动的多,学习的少;玩耍的多,做题的少。就习题而言,如果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榜样、培养和巩固的功能,教师只注意课堂的40分钟,不重视课堂以外的时间,掌握所学知识就是一句空话。针对这种现象,我精心安排学生课外的练习情况,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就学习过的新内容,做成只有一、二题的小纸条,发给学生。学生可以不在纸条上答题,但要告诉我拿到的题怎么做。这样即使学生回家忙,没时间学习做题,也能在行走劳作之间巩固所学的内容,在躬行的探索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感悟数学思想。

四、转变数学课堂,育人更重要

对于现在的农村学生来说,考学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学习好不是培养他们的唯一目的。而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要求转变数学课堂,渗透德育教育。

我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新理念下转变数学课堂教学,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学的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识字教学的“魔法棒”

西夏区十三小 张伏祥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阅读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特别要让其感受到识字的乐趣。几年的工作经验使我得出的这样的结论:童心纯真,孩子们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却闪耀着智慧的光华。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能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识字将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在情境中识字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如教学人教版新教材第二册《识字4》一课。一开始,我就指着黑板上美丽的贴图(图上有茂密的森林,鲜艳的花丛,碧绿的田野,四五个孩子有的手拿着放大镜在地上蹲着,有的拿着蝴蝶网兜在田野跑着……)对大家说:“让我们也跟着这些小朋友一起到树林里转一转,到花丛中钻一钻,到田野里跑一跑,好吗?”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个个睁大眼睛,有的说:“我看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停在花朵上。”有的说:“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随即把蝴蝶、蝌蚪等词贴在相应的昆虫旁,图文对照,让学生练读词语,孩子们个个读得有滋有味,浑然忘我。认读词语后,我请学生上来捉昆虫,并把自己捉到的昆虫用一两句话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兴致勃勃走上台,有的捉到了蝴蝶,有的捉到了蚂蚁……拿着这些动物,仔细观察外形后,学生的发言令人惊讶,有的说:“我捉到了一只蝴蝶,它穿着一件五颜六色的衣服,真好看。”有的说:“我好容易捉到蚂蚁,它很小,穿着一件黑衣服。”学生个个抢着上来捉,一个比一个说得精彩。这样,孩子们既认识了事物,又巩固了词语,还发展了语言。

二、在游戏中识字,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

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在玩中思考,在玩中创新。低年级学生更是喜欢游戏,因此要尽可能通过游戏、表演等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识字教学中,我使用了许多游戏方法,如根据汉字的结构,把汉字编成谜语,激发学生识记汉字的兴趣的“猜字谜”游戏。一头牛走在独木桥上(生);大口里藏小口(回)。也鼓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编字谜让大家猜。有的学生这样编:一人前面走,一人后面跟(从)。虽然有时候学生编的字谜比较粗糙,但是他们的创造力还是不得不令我们折服的。学生在愉快的情感状况下学习,其乐无穷。

三、主动探究,在创造中识字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他们,独立地去掌握他们。汉字是最古老、最富有生命力的文字,识记汉字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在识记生字时,我们经常这样引导学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你还有更好的办法记住它吗?”,以激活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实践证明,学生有许多识记方法。如识记“雨”这个字,有的小朋友说“那四点就是雨点”。

四、开发资源,在生活中识字

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汉字到处都有。因此我们十分重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的整合,开展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识字教学活动,使学生树立“生活即是识字”的观念。利用校园文化识字。进入校园,扑面而来的校名、校训,走进班级,班级名、课程表、伙伴名字等,都成了我们指导学生认识汉字的材料。利用课外读物识字。学生学会了拼音,认识了部分汉字后,最高兴的莫过于自己读书看报了。我及时推荐学生阅读《小学生必读古诗词80首》《西游记》等好书,并指导学生自主阅读。阅读时请学生在自己认识的字下面画点,和同学比一比谁认识的字多,学生阅读兴趣很高,一下课就追着老师读书背诗。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汉字,又学到了新汉字,达到多识字、早阅读的目的,使识字和阅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五、注重评价,在激励中识字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的渴望是被肯定。”评价的重要也在于此。它具有激励功能,能让学生体验进步和成功的愉快,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爱听好话,教师一表扬,便劲头十足,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受到批评,则萎靡不振,注意力容易分散。特级教师高林生曾在一次讲座中说过:“要学会‘哄’孩子”,“要准备一百顶高帽给学生戴,要真心实意地给他们戴”。因此,我在教学中,以表扬为主,常挂嘴边的话是“你回答得真好!”“有进步了,老师真为你高兴!”……有时,学生说得好,我还会和学生一起鼓掌,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更浓了。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识字教学中,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变成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棒的

西夏区十四小 孔令丽

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一)的第二阶段的内容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其中第62页的例2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这是本章教材的难点内容,我在教学时,首先由情境图入手,让学生经历了搜集有关信息,发现问题的过程,然后列出了24+9这样的算式,紧接着安排了摆小棒这一环节,让学生探索用多种办法摆出24+9的和,经过一阵激烈的摆弄以后,孩子们各抒己见汇报了自己的摆法,综合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①4+9=13,20+13=33;②4+6=10,20+10=30,30+3=33;③9+1=10,10+20=30,30+3=33。我感到很欣慰,因为方法一和方法二是课本上提供的,孩子们轻而易举的就发现了,并且在操作过程中独出心裁,别具一格地又发现了方法三,把比较抽象的进位加法通过摆小棒即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又巧妙破解了教学中难点。因为数学是一种符号语言,清晰简洁是数学的精髓,于是我用下面的图式表示出三种口算过程:方法一:24+9=33,方法二:24+9=33,方法三:24+9=33。通过调查我发现三种方法都有数量不等的学生去青睐,接下来的课堂作业,我编了数道同类型的算式要求学生用分解图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在批作业时着实让我吃了一惊,作业中出现了以下三类错误情况,第一类:78+6=94 78+6=94,78+6=94第二类:78+6=16 56+7=18。

还有一类是既不会分解式,又计算结果错误,看到这些错误真叫我哭笑不得,有30%的同学出现了严重错误,为什么问学生喜欢哪种做题方法时,又举手为100%呢?

第二道题跟第一道题是同种类型(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只是不写分解过程,直接写得数,一位叫雍尚妃的女孩子在第一题中出现的是第二类(得数全错)而第二道题得数全对了,我的气不打一处来,居然照抄作业,我找到了她,经过反复询问,雍尚妃双眼噙满泪水承认她照抄了别人的作业,于是我又出了一道题当堂验证一下,38+7,她盯着这道题足足十秒钟,但她终于说出了45的正确答案,在接下来的几道反复测试题中,实践证明了她确实没撒谎,恍然大悟,该生是在心里悄悄“接数”的,我发自内心的对她数起了大拇指,后来经过我的观察,还有好几位和她智力差不多的同学都犯的是同样的毛病,采取的是同种办法。

紧接着现几节课的训练中,我不再要求写出分解过程,而是用喜欢的方法直接进行计算,雍尚妃等同学在一道接一道路的成功计算中脸上慢慢出了笑容,我心中由喜悦陷入了沉思:有一句广告词说得好“只买对的,不买贵的”,中高年级计算教学中的简便运算,智力障碍型的后进生往往是很难接受的,甚至自始至终接受不了,因此,捷径并不是人人可以走的,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书香熏得师生醉

华西中学 王风城

一个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如果不读几本书,胸无点墨,或者没有读书的爱好习惯,那么,他的学生肯定不会受其感染熏陶,产生浓厚的读书兴趣。

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则是熏陶学生读书的良好契机,确实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本单元还选编了两篇很好的文章,一篇文章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培根的《论读书》,另一篇是作家马南邨的《不求甚解》。这两篇文章是谈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益处的。编排者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就看我们教师在教学当中如何把握和操作,利用它来实现一定的教育功效。

教学时,我在原有的内容上又加了一条,使其变成“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这“读书好”的“好”是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好”的“好”包含读书要有选择性,要有鉴别的能力;“读书好”的“好”则是伴随着读书的感受体验,酸甜苦辣尽在其中。

我根据本单元课文编排的特点和“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单元教学的整体思路和教学目标。重点围绕编辑《读书名言集锦》《名人读书故事集》和学生《读书习作集》进行教学。

本单元教学开始,我就向学生介绍有关要读的书籍,提供读书的网址,让学生查阅检索和访问。按照兴趣和条件,把学生分成若干活动小组并选出负责人,向负责人布置任务,明确要求。注意搜集整理名人读书名言、名人读书故事,把自己在阅读中独特的体验和感悟,用简洁的文字记下来,把这些作为本周写日记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在综合性学习课上讨论交流的情况加以整理,装订成册,在年级组巡回展出。同时,在班级开始征集这三本书的封面设计,要求富有创新和寓意。并告诉同学们,我还要给这三本书写序言和后记。学生可以把自己的读书感言写进《读书名言集锦》里,因为《读书名言集锦》分为“名人读书名言”和“师生读书感言”两部分。学生一听更自信了,有的同学说:哇,把我同名人摆在同一个位置上,真了不起,读书真好!这样,在教学之前就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读书氛围,在书香地熏陶下积极地准备着。“综合性学习”交流课上,学生争相发言,滔滔不绝,气氛热烈,整个教室里弥漫着浓厚的书香气息。为了使学生全面参与,都有交流的机会,限定每个人就名人读书名言或名人读书故事,选一个交流,并附加一个条件,选名言的同学要说出一条或仿写一则自己的读书的感言,选故事的同学也要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点体会。

名人名言的交流自不比多说,有的同学还按照读书目的,读书方法,读书的作用等分类,有些同学的读书感言很出色。如读书是我最大的幸福;读书是心与心的交流;读书犹如美酒,你得细细的品味等。

名人读书故事交流,古今中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如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苏秦“刺骨苦读”,孙康“映雪攻读”,车胤“囊萤照读”;毛泽东在行军打仗的间隙读书的故事;高尔基在苦难中读书等。还有学生自己读书的故事和体会,如读书忘了熄灯被罚,借书读不慎丢失赔书的故事等。

为了使课堂达到高潮,我不失时机的也参与进去,和同学一起互动。如我讲了自己小时候读书故事。用馒头换小人书看,偷父亲的钱买小人书,而成了“藏书”最多的人。最后,我意味深长地谈读书的体味:从那个时候,我便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小时候,我上学读书;后来呀,我读书,教书;而现在,我教书,读书。我的这点浅显的感悟,说明了人的一生与书是分不开的,并诠释了读书与教书的关系——你要成为一名教师,自然少不了读书,但成为一名教师后,更需要读书,你才能教好书。也就是说,一个教师,尤其使语文教师,要永远成为一个好读者。这也是我读书的感言吧。追随名人踏入读书的殿堂,回顾自己展示读书的魅力。

于是,我出了以“读书”为话题的作文,有前面的“口读交际”部分的丰富材料作为基础,学生写起来应该是得心应手的。如写记叙文,可写自己读书的经历体会,写议论文,有名人的格言作理论论据,名人读书的故事和自己读书的故事作事实论据;如写散文,可写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与读书相关的文字,信手拈来,何愁写不出来美文。

在课堂上我和学生一起作文,可以把它作为本次以“读书”为话题的作文指导,也可以把它作为同学们编辑的《读书名言集锦》《名人读书故事》及《读书习作集》的序和后记。于是,我写出下面的话:同学们,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书是人生的忠实伴侣,当你痛苦时,书给你安慰,当你困惑时,书给你点津,当你迷惘时,书给你指路,当你消沉时,书使你振作,当你失败时,书给你勇气。书中有秦砖汉瓦,书中有唐诗宋词;书中有南国水乡的柔情,书中有塞北大漠的豪迈;书中有三毛流浪的足迹,书中有金庸的刀光剑影。

书是一朵永不凋谢的花,书飘逸的是一种妩媚,书的含蓄是一种清高,书的博大精深使人废寝忘食,书的源远流长让人爱不释手。读书犹如欣赏一道美丽的风景,她不光给我们带来了赏心悦目的美感,而且还使我们的头脑更加的充实和灵活。读书能使人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感受世界的博大,感觉生命的久远;读书人将世上的沧桑,人间的百态尽收眼底,谛听着历史的脉搏,咀嚼着人生的甘甜。

同学们,无论学业如何让紧张,你都该见缝插针的读几本好书,充实生命,丰富思想,点燃智慧的火花。不管世界如何变化,人类的精神家园不能没有书,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定然是书香弥漫的社会。同学们,热爱读书吧,知识就是力量。

同学们,让我们选择一个共同的爱好——读书!

谈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西夏区三小 王丽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为习惯。只要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因此,培养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摆在每一位一年级学生家长和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这需要教师、家长共同来帮助学生,使之养成受用一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这些年的教学我总结出教师要从以下方面来加以引导:

一、培养学生课前认真准备的习惯

孩子由幼儿园进入小学后,要让他们知道:如今自己是一名小学生了,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就要课前做好一些准备。如:每天晚上都要按课程表提前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书本、削好的铅笔等学习用品,每一节课前应把书本摆放整齐等等。上课铃响立即进教室准备好上课的学习用品,安静地等老师上课,为了培养学生听到预备铃声能心静下来的习惯,我编了一首儿歌教给学生:“上课铃声一声响,我们马上进课堂,学习用品放桌上,等着老师把课上。”学生在背诵儿歌的同时,注意力也就慢慢回到课堂上了。

二、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课堂上专心听讲,这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要求。只有认真听讲,才能保证将老师所教知识学会,才能保证成绩好。这对于刚入学的学生难度较大,因为他们还没有从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环境中摆脱出来。另外,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持久性差,我就在课堂上用生动的语言,直观形象的图片或用具体的范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具体是这样做的:

(一)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我常通过在课上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来引入新知,充分利用制作色彩鲜艳、富有趣味的课件和教具,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将所要学的知识寓于游戏之中。

(二)树立榜样,让学生潜移默化接受好习惯

低年级学生喜欢以他所尊敬、佩服的人的一言一行为模仿榜样,因而榜样对学生就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凡是学生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都给在“争彰树”上贴小红花,促进学生相互模仿学习。另外,老师必须时时刻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要求学生认真听讲,教师在教学中就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

(三)多用语言和动作来暗示学生

当一年级的孩子思想开小差时,不能总是以批评的方式进行提醒,应该多用表扬的方式来表扬表现好的学生,我会说:你们看小明听讲多认真呀!通过这样的正面暗示来提醒不认真听讲,上课搞小动作的学生!一旦老师表扬了做得好的学生,做得不太好的学生就会立刻向得到表扬的同学学习,这样,既可以鼓励表现好的同学,又能提醒表现差的学生。

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孩子,有时我会用眼神暗示他,有时我也会轻轻走到他旁边,用手把他的小脑袋转过来,把他的小手放好,这样他就会明白老师的意思马上改正的,这样既不打断其他同学听课,又不伤他的自尊。另外,为了上课激励学生认真听讲我会教孩子说:“上课听讲我最棒,我把小手桌面放。”这也会提醒同学不要搞小动作,把小手放在桌面上,认真听老师讲课。

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及正确书写的习惯

学生在课堂上除了会听课,还要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新课程标准提倡同学间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9的数的组成时,我就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相互合作探讨,一人摆学具,一人记录结果,最后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大声汇报自己组的研究成果,要求语言表达完整,并让别人能听明白。当小朋友回答完问题后我会问谁听懂他的回答了?这其实又培养了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对于汇报交流中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要及时的加以肯定和表扬。如那天学完20以内进位加法表后,问学生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时,有学生说可以让我们更利索的算题。我赶紧说:你都会用“利索”这个词了,你知道的词可真多,但是这里如果说“快速”算题会更好的,教师帮你改一下好吗?学生愉快的答应了。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表扬为主。一年级小学生在做课堂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我就要求同桌互相督促,以帮助对方认真完成作业。在平时我还经常搞一些作业展览,以培养学生书写工整的习惯。

低年级孩子,由于年幼无知,缺乏制止力,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是不稳定的,有时候数学课能认真听讲,语文课却不认真听讲了,或者是某一阶段能静心听讲,某一阶段就会心浮气躁。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特殊性,光靠老师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家庭的教育力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持久形成很重要。所以我借助每一次电话家访或家长来电话询问学生学习情况和机会,向家长渗透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和家长交流一些辅导学生学习习惯的方法,争取家庭辅导和学校教育达到和谐统一。

谈作文素材的积累

西夏区五小 张丽娟

在教学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们写作素质很差,无论是平时作文还是考试作文,总有学生在拼凑成篇,有的甚至在胡编乱造。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注意生活中的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这一要求中不难发现,作文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摄取写作素材,学生只有有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热爱,才能提起习作的兴趣,才会乐于表达。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者先生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字。”生活中蕴藏着许多鲜活的写作材料,只要以热切的态度投身于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去积累,就能获取丰富的作文内容。

一、观察生活、摄取素材

学生作文,常常苦于没有内容可见,其实,好的内容不是没有,而是没有发现。这就要求语文老师不仅要指导学生作文,而且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写好练笔。我们的学生来每天看到的事物丰富多彩,如动物、植物以及各种入和事等。但要让他们写成作文往往比较困难。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上下工夫。观察前,教师通过讲故事、猜谜语等方法,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观察时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抓特点等,并且要展开合理的想象。为了让学生写好《秋天》这篇作文,让学生到田野去,到果园去观察,让他们用眼睛去看,而且用鼻子闻,留心用耳朵去听,用脑子去想,然后把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说出来,鼓励学生把观察到的写下来,一些优美的语言就如泉水般涌出:“朵朵白云如扬帆起航的轻舟,慢悠悠的飘着、浮着”。“苹果像小姑娘羞得通红的脸”,“沉甸甸的谷穗频频点头”……其实,姹紫嫣红的春天,蝉鸣鸟叫的夏天,落叶缤纷的秋天,银装素裹的冬天都是学生写作的素材。同样,窗明地净的教室,宽阔平整的操场,争妍斗奇的鲜花,四季常绿的树木,也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素材。

二、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情趣

多彩多姿的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作文素材的丰富源泉。色彩斑斓的生活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诱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场景能拨动他们心中的琴弦,使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想象力得到发展;激动、兴奋或惭愧、痛苦的生活经历。是他们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为了解决学生写作素材的问题,写作前我有意安排实践,让学生帮父母干活,要求他们把干活时的发现、体验说出来,学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都认识到父母的辛苦,都知道用不同的方式回报父母。然后我让他们以《妈妈的手》为主题写作文,由于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是学生亲身实践并从中获取了情感体验的,因此,他们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不再感到困难了。让学生去体验生活,不仅使学生有了写作素材,而且创造了写作的最佳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了真情实感,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改掉以往抄范文的毛病。

三、积累生活,奉富记忆仓库

无处不作文,无时不作文,要想让作文走向平常,走向朴实,走向学生,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提炼素材。写生活日记,做剪报,做摘录卡片等都是积累材料行之有效的方法。作家老舍倡导“要充实学生头脑仓库。”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作需要“积蓄”,古人云:“厚积而薄发”,都是强调积累材料的重要性,其中包括生活材料。要求学生把生活中精彩片段、所见、所闻、所做、所感随时记下来,以备写作之需。如,路上见闻、集市见闻,校内、班内、家里的事,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积蓄在自己的“仓库”中,写作时,就会如囊中取物,信手拈来,默默地让生活的内容流于笔端,就写的有血有肉,能表达山真情实感来。

生活中处处皆有写作素材,以实践为基础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积累素材的条件,创造独立写作的氛围,乃是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写作素质的重要途径。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主动去观察: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主动去操作;解放学生的口,让他们说自己想说的活;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主动去思考……因为生活是活生生的,充满生机:生活是有情趣的,等待发现与尝试!

问渠哪得清如许

华西中学 席锦斌

语文教学与语文实践最好的课堂是生活,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活教材。本学期我就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实践性、社会性等特点进行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效果。

首先从基础知识着手,在量的积累前提下追求灵活运用。开学初我提出“日记成语天天有,古诗三天就一首”的积累倡议。在学生日记中采用魏书生的日记定位——“道德长跑”,鼓励学生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其间,我在评语上下了很多功夫,不仅点评学生每天摄入的生活片断,还在评语中与学生互动交流。既让日记成为学生每天的练笔,又让它成为师生情感沟通和激发写作兴趣的媒介。比如,有一个学生偏科,我在评语中写了“门长,猛长,门猛长”这样的上联,第二天这位学生居然对出了“人心,仁心,人仁心”这样的妙联。这不仅提示学生全面发展,又训练其语文思维。我还让学生把当天的日记用一句话或一句名言概括。有一个学生概括自己考低分后的反思——“人生似洪水奔流,不遇到岛屿和暗礁,难以击起美丽的浪花”。我把每周一定为“日记讲评日”,以“放大镜看优点”的方法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收获,在坚持中感受快乐,形成了兴趣的良性循环。

其次抓好课前三分钟演讲。具体分为三步:准备、沟通、点评。即一名学生演讲,另一名学生提前与之沟通并在课堂上主评,再随机抽取一名学生现场辅评。我引导学生从演讲的内容、形式、方式、方法、语气、语调等方面进行点评,使学生的分析、欣赏、表达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第三,在阅读训练中引导学生反复品读促其与作者灵犀沟通。我自创了“剥皮法”(即通过学习文章内容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抽筋法”(即通过归纳文章各部分主要内容和找关键词来梳理结构)等阅读学习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在不同文体的教学中得到验证,学生因为有法可依产生了兴趣。同时,一方面养成其从整体到局部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启发他们从阅读拓展到生活,让生活对文本阅读起到很好辅助作用。

最后,作文训练遵从“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的主张,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以例说理: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与作文关联的实物及事件的分析,帮助学生学习作文理论。像“文是房子,字是砖,破砖碎瓦房不安,按照图样盖楼房,根据结构写文章”,诸如此类的生动例子,使学生依实物明抽象。

以情促趣:教师配乐范读学生优秀的习作,使其在情感上有波动,获得超乎寻常的成就。我提倡学生在心情变化时利用日记表达情感,久而久之,学生便有了写作的兴趣,兴趣正是培养其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以趣入文:让学生修改并诵读自己的习作和日记,制成配乐朗诵带,在班里播放,师生共享、共议。学生的写作兴趣就此高涨,有了进一步改善习作的欲望与热情,文章逐步精进。

总之,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源泉,教师只要抓住了生活这本无页码的教材,就抓住了语文学习的生命。

高年级落实语言训练的两点做法

西夏区六小 王媛琴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都是在语言训练中进行的。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有效的引导。

一、在阅读教学中寻找契机,渗透语言训练

1.凭借课文内容,进行续写

课文是教学的基本材料,应当充分利用课文内容进行语言训练。如果一味地分析段落层次及文章的中心思想,势必削弱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美。因此可根据课文编排特点,进行续写,有意识地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营造学生探求解决矛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学习课文《穷人》之后,我先让学生想象:“桑娜拉开帐子后,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以此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或小组内交流,充分发挥想象,派代表发言,其他学生做补充,进而师生按续写要求共同评议,拓宽思路。然后用大屏幕将桑娜拉开帐子时的画面以及读写要求同时出示:“桑娜拉开了帐子……”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怎样一幅画面呢?学生围绕着桑娜一家人的生活、两个孤儿的命运,展开合理想象,续写桑娜拉开帐子后的故事。在兴致勃勃的想象与续写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升。

2.利用画图激发兴趣,发散语言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由于学生对图画较感兴趣,在受到感知材料画面的刺激后,对感知的表象和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从而能够获得丰富的事物形象材料。

在教学《梅花魂》这篇课文时,学习过程中既要发挥学生创造性,又要避免把课文讲散、讲碎。结合这篇文章的内容特点,我这样设计教学:开课直接出示一幅梅花图:“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什么?”结果学生积极发言,说这是梅花,我仿佛看到了那红得似火的梅花,又看到了白的如雪的梅花,看到了那凌霜抗雪独自开的梅花,很佩服那风雪中挺立的梅花,也仿佛闻到了梅花的清香,想起了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梅花》。由于激情奔放,全班同学情不自禁地齐诵出了《梅花》这首诗,感情饱满地将他们对梅花的情感深深地寄托在读诗之中。我随即板书“魂”,问:“你怎么理解这个字?”学生说:迷信的人说人死后灵魂就离开了人体,魂是一种精神、魂是一种情绪,还可以用它来指一种气节。此时,时机成熟,我便补充课题:梅花魂。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想到了梅花的精神,用梅花比喻人,猜测可能写了梅花一样的人,通过对梅花的爱来表达一种情感。抓住学生的发言,我及时设疑:本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这样又将课文回归整体,学生很快从课文中找出五件事,并能通过交流说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上面课例中利用图片有效地导入对文本的学习,水到渠成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既强化了语言训练,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又读懂了课文,领悟了文章的思想情感。

二、在具体情境中发挥想象,扩展语言训练

1.分配角色,实践体会

角色表演可使学生以较强的好奇心和饱满的学习热情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这种情境教学之中,学生能用心体会课文思想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借此引导他们在表达中合理想象,进而扩展语言训练。学习《将相和》一文,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都深深地教育了学生。我组织学生排演课本剧,通过角色表演,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蔺相如、廉颇的爱国思想,也在大胆实践中增强了背诵、记忆语言材料的能力。

2.创设情境,编写故事

语言训练课上,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内容写在纸条上,让学生抽条,可以让学生想象设计出符合这一要求的生活情节或场景。也可以让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共同设计情境,组内进行交流,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训练。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条件,通过想象编出符合要求的小故事。具体形式有:①据词语编故事。即让学生按教师提供的一组词语为线索编故事。设计这类问题时,应注意词语在意义上的相互联系,便于学生凭借词语扩展思维。②据词句编故事。教师让每个学生在三个纸条上各写一个短语,把他们混合起来,再让学生各抽三张纸条,拼合起来成为整个句子,便可根据这句话的意思展开想象,编故事。③还可据笑话、音乐、无声动画等编故事。

由于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的意识加强了,又重视了科学的训练语言的方法,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愈见浓厚,其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春风化雨中切实得到加强。

课例研究——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西夏区十小 邓斌 柳燕

在教研研究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以往采取听课、评课的教研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授课教师发现问题,但也存在以下弊端:

一是这种教研活动往往是把执教者放在被研究者的位置,由执教者自行设计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听课人员由于缺乏明确的听课目的,往往带着挑剔的眼光走进教室,评课时只依据个人的教学经验对执教者的课进行评价,缺少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

二是随着评课活动的结束,一次教研活动即宣告结束,对于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改进建议,没有进一步实践验证的机会,参与者也无法进行后续性的跟进与改进,评课活动收效不大;

三是执教者对听课者提出的意见很少有申辩的机会,参与者无法了解执教者真实的教学动机,两者之间缺少交流与沟通。这种缺乏教师自身反思与行为跟进的教研形式,对提高教师教研能力、教学能力收效不大,使教研活动徘徊不前。如何度过教研活动的高原区,突破教研活动的颈瓶,已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本学期大力推进主题式“一课三上四讨论”课例研究活动,探索以个人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为前提,以同伴互助为基础,以专业引领为保障的教研模式,引导教师之间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相互磋商,合作研讨,分享经验,共同成长。研究始于问题,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发现问题,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才能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进而围绕问题开展草根化的行动研究,提高教师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从而实质性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课例研究就是以典型的课堂教学实例作为例证所进行的研究,从本质上说是教育行动研究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改善教学行为的实践性研究,追求的是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

本学期我们围绕“有效组织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这一研究主题,安排了不同学科的研究课,由学校的四个中心教研组成员全程跟踪观课、议课,反思,交流,希望通过研究,收到预期的目的。可能在活动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我们坚信,迈出第一步的意义远比活动的结果更重要。

附件:一次议课活动的简录以读为本提高教学实效

执教教师:李成

执教内容:《少年闰土》(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背景:李成老师第二次上课后的讨论(后简称“李”)

参与议课人员:邓斌、柳燕、王琨仑、冶钰、谌娟、李吉庆、李瑞琴

材料整理:柳燕

【讨论过程】

邓:第二节课已经结束,请李老师谈谈本课对教学过程做了怎样的调整及教学过程中最不满意的地方。

李:本节课围绕第一节课结束后讨论的“从整体入手,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话题,对教学过程做了以下几方面做了调整。1.介绍鲁迅资料的时间减少了,相关内容可在后面的教学中补充,节省下来的时间可用于朗读的指导。2.加强了朗读的指导。第一节课上完后,大家认为学生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课文中一些夹杂着文言文的语句、绕口的句子应该重点指导,使学生读通、读顺,教师要舍得在读的指导上下工夫。我也深有同感,所以本节课我确定了“以读为主,提高实效”的教学目标,加强了读的指导。3.从整体入手,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本节课注重指导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为下节课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做铺垫。

本节课感到不满意的地方:因为是借班上课,对所借班级学生情况不是特别了解,感觉整堂课有前松后紧的感觉,读的指导虽然加强了,但学生读的情况还是不能令人满意。看来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也非常重要。

邓:请教研组的各位教师也谈一谈听完课的感受,并指出下节课李老师在教学中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柳:李老师的教学语言幽默,虽然是借班上课,但也能轻松地将孩子带入学习的情境中去,这点是有许多老师不具备的能力。这一堂课教学的思路清晰,能按教学的目标进行教学,但是李老师在引导孩子学习生字,理解字词这一环节中,用的时间过多,我认为针对六年级的学生特点,能否以读书为主旨,边读边扫清书中难理解字词的含义,这样即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让学生结合当时的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达到一举两得的作用。大家认为呢?

谌:这也是一种方法,我在想能否考虑将教学生字放在最后一课时,上这一课时,将难读,难理解的字词以出示小黑板的形式,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齐读,强化难读字的读音,词义,这样就免于让学生泛泛读,节省时间,达到训练有目的,有层次。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了。

王琨仑:感觉李老师在教学本课时就是前面的字词用的时间过长,我想李老师是考虑《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的文体,白话文中夹杂了不少文言文,好多的字词在我们今天是很少用到的,学生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我们可以就通过多读,边读边扫清难理解字词这是最好的方法。另外,在理解课文时,因为课文的篇幅较长,读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用自由读较浪费时间,可以有重点的读相关的段落,会更好些。问题提出的再精炼些。

李吉庆:是的,可以直接切入主题,快速略读课文后,闰土给我讲了几件有趣的事?直接进入课文重点段落的理解?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几件有趣的事后,哪件事让你印象最为深刻?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指名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体会。这样就能达到有读有悟,突出课文的层次性。

李瑞琴:这个教学的目标的设定,你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设定好教学的实效,这个第一课时,就是了解作者,走进鲁迅,理解字词,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取得实效,就是成功的。

冶:总体来说,李老师的这节课上得很扎实,字词的理解,作者的介绍,都很详细,就是感觉读的还是不够,希望李老师在下节课中“以读为主旨”让读书贯穿全文,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邓:中心组的教师对李老师的本节课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希望李老师能认真考虑并准备下节课,我们两天后再一起听一听。

小学阶段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西夏区兴泾五小 王 薇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等年龄特点,要想让他们在英语课上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就要运用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教学方法,设计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营造校外氛围

学习语言一定要有语言环境才能学得好,仅仅依靠课堂上的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要求学生在课下、回家的路上及家里,只要能找到与之练习的对象,就尽量的用所学过的句型交际。我告诉学生,只要你张嘴说,就会有进步,就会越学越好。一开始有些学生不好意思开口,怕同学笑话,在经过几次的鼓励和劝说后,我发现个别同学在口语方面有了很大进步,课后做了一下调查,学生的回答让我很欣慰,他们在回家路上或家里和同伴、兄弟姐妹一起练习。之后我又以他们为例,鼓励动员更多的学生采用此方法,现在各年级学生的口语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2.营造校内氛围

我们的母语不是英语,学习英语是在汉语的氛围下进行的,没有英语环境,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英语学习的环境。在课堂上,教师用语要尽量用英语说,不必过分担心学生听不懂而影响教学进程,可用明显的体态语言引导学生去理解,必要时用中文翻译。在教材内容上,教师要设计生活语境,如借学习用品、询问对方年龄、兴趣爱好等内容,使学生仿佛真的在英美国家里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为了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用英语交际的平台,每学期会搞“英语情景对话比赛”,让学生自编自演,教师给予适当帮助和物质奖励。这项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二、创设逼真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现代教学,不能停留在过去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上,而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实物、卡片、挂图、多媒体都是教师经常用以辅助教学的工具,特别是实物,非常直观的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快速掌握所学内容。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现代化教学方式,在英语课堂上运用这种图、文、声、像并茂的场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英语的重点主要还在听、说、读上,而这些能力的提高,最基本的要求还是要多听。听的多了,慢慢的形成英语语言习惯,才能最终说出来。这和刚生下来的小孩不会说话到最终能够流利讲话的过程是一样的,也就是我们平时讲的“灌耳音”的过程。所以,学校为每个班级都配备了一台录音机,老师在课上用录音机播放课文,让学生仔细听音,认真模仿,学习标准的语音语调。在课外,只要有时间就为学生播放英语磁带。同时,要求学生购买了复读机和磁带,在家里也可以自主学习,家长做监督,老师电话回访听音情况,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

三、运用趣味性教学游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好动的年龄段,非常乐于参与游戏活动。如果能将知识溶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知识,在蹦蹦跳跳中学习英语,学生是非常愿意接受的。游戏虽短短几分钟,但却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我在教有关动物的单词dog,duck,monkey,rabbit,panda,cat时,会在教完单词后请学生来模仿动物的动作或声音,其他的同学来猜读单词。通过类似游戏,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掌握这些单词。又如,我在教人体部位的单词face,mouth,nose,ear时,会先对全班同学说:”Touch your face/mouth/nose/“让他们做动作,速度由老师控制,开始时可以慢点,到后面越来越快,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集体训练结束后,教师也可以请个别学生再检测一下。在教授单词的过程中,我也会涉及到一些小游戏,如大小声、吹气球、爬楼梯、传递单词、比赛读单词等。运用这些游戏,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针对不同学情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我也还在不断地摸索、学习中。只要老师能够多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爱上英语课,那么学生就会一直持续地学下去。

浅议如何培养农村孩子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西夏区兴泾二小 兰海英

汉语拼音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语文知识学习的基础起点,既是今后拓展学习的一个最基本工具,也是语文教学要完成的首要任务。更是一年级新生入学后首要的学习内容。但由于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难读、难记、易混、易忘;同时在修订后课程标准中,要求一年级新生要在四至五周的时间,学会声母、韵母、声调,能准确地拼读音节,准确地读出整体认读音节。其中能正确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是比较困难的。正因为拼音的重要性,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孩子们的拼音掌握情况,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很多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方法。

第一: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学中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教学语言必须儿童化,使学生感到亲切而又贴近。如教学“j”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时,可以说:“拼音家庭中,j最淘气,它身子在二楼,把头伸到三楼,把脚勾到一楼。”书写时学生全部正确,令人感到欣慰。

根据字母的特点编小故事,顺口溜、儿歌等帮助儿童记忆。如四声标调调歌,“一声高高平又平,二声就像爬上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借此来读书准四声。对于农村的孩子上坡、下坡这样的比方,他们非常容易接受。再如教学jqx与相拼,上两点省略规则时,编了一个顺口溜:jqx真淘气,见了ü眼就挖去。就这样,一句顺口溜,学生记住了要学得知识。无须教师花费再多的力气,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学具摆手势做出字母的形,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所学拼音字母。如,复习声母时,请学生用泥巴捏出自己喜欢的声母,还可能用小棒、毛线、手势等摆一摆字母的形;又如,区别b p d q四个形近字母时,请学生用准备的半圆环和铅笔变魔术……就这样,在实践,在游戏中,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愿望。

3.动手操作,巩固提高。可以采用游戏比赛的形式,比如区分单韵母和复韵母分男女两队,先画个树,在给学生发些卡片,然后叫他们归类,看男女同学比赛谁完成的时间最短、最正确。学生非常喜欢参加这样的活动。

4.将活动引进课堂,使课堂成为学习的园地和游戏的王国。如找朋友、小猫钓鱼、快乐大转盘、带生字朋友回家……可开展争当“拼音小博士”“识字大王”等竞赛活动,可引导学生给字母或生字编故事、编儿歌,也可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教师精心制作的各种课件,要始终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入学的儿童自制力一般都比较差,教师如果在复习巩固时进行重复单调地训练,儿童的注意力往往处于分散状态,达不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在进行拼音巩固练习时,采用多样练习形式,经常变换的练习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复习巩固这一教学环节还可以设计几种练习形式。

第二: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时期过渡,记忆全靠死记硬背,他们擅长于记形象和具体材料。学生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和兴趣有极大的关系,高兴时效果好,反之较差。由于汉语拼音无法进行事物直观,所以它的直观性教学的开发,就得老师自己动手制作,动脑想如何利用好有限教具。

1.充分利用插图

汉语拼音的插图具体形象,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因此要充分利用插图既表音又表形的特点来教学字母。教学单韵母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小女孩在干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小女孩站在小溪边唱起a字歌,1351-1531-……我们也来唱一唱吧!”在学生唱后,再进一步示范正音,让学生观察口形,编顺口溜:张大嘴巴aaa。接着,启发学生观察小女孩的头部:“图上的小姑娘,圆圆的脸,还扎个小辫子,像什么呀?”学生会惊喜地发现a的半圆就像小姑娘圆圆的发音,帮助学生识记字形,使抽象的符号形象化。长此以往,学生看了图就能感知图意与字母的关系,既提高了学习拼音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

2.制作拼音图卡、活动教具及学具

拼音图卡就是照教材的样子画下来,涂上颜色或者用鲜艳的颜色书写,贴于黑板上。活动教具就是用于教难掌握的拼读过程,用教具的形式展现出来,让死的书本“动”起来。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活动的物体尤为关注。因此在教学中恰当地制作学具,合理地运用,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可以促进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去学习,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能积极思考,自觉接受新知识。如教师精心制作的CAI课件,要使之能巧妙地辅助课堂教学。在教学拼音时,教师把拼音字母都制作成会活动的动态片,直观形象,富有情趣,像这个字母,把它制作成会变形的小人,头上两点制作成一个会活动的帽子,它在和声母j、q、x相拼时,就脱帽行个礼,活泼生动,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在教学中,老师不但自己精心制作各式各样的教具,而且还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家长资源,配合孩子,让所有学生自己制作学具。

第三:注重课堂消化,全面提高学生

由于低年级学生忘得较快,回家辅导比较困难,就得特别注意课堂消化,让学生在课堂上消化,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因此在每天上新课之前,都应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复习,然后在才是新课的学习。学生理解能力的限制,在家没有父母的很好的辅导,作业应该在课堂中完成,家庭作业也应该少布置,如果布置也就是让他们排好字头回去书写字母。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同桌的两个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让他们相互指认,相互拼读让他们从小养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并逐步提高水平和能力。

总之,农村小学拼音教学这个难题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它需要大家的关注,在实践总结经验中,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浅谈激发农民工子女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农牧场小学 徐红梅

我校是处在城市边缘的一所小学,农民工子女占到我校学生总数的80%以上,这些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效率不高等现象。同时家长的素质参差不齐,对于孩子的学习也不够重视。因此,这部分学生自主阅读兴趣的培养直接影响学校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针对这些情况,我重点对中年级的小学生在阅读兴趣培养方面进行了探索。

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减负,让孩子有时间享受阅读的快乐

首先,课堂上减负,尽量少讲多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按照现在的一般讲法学一篇课文,大概三课时。一周稍快一些顶多讲三篇课文,一个月讲12篇课文,一个学期学生也只学了一本语文书上的30多篇课文。难怪学生写起作文来无话可说,文词乏味,原因是他们的脑海里知识储备太少。我觉得韩兴娥老师的做法值得借鉴,每篇课文她让学生充分阅读后只提一两个主要问题,节余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始,我担心用这种方法学生对课文的词句理解不够透彻,但是,实践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教师细致的讲解往往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留时间进行课外书阅读,学生不但兴趣浓厚,而且还吸收了大量的课外新知识,反而促进了课文理解。

其次,减少书写作业,每日留朗读、背诵作业。

我发现,我女儿因为从小我就引导她读书,许多字词老师没教她就已经认识了。于是,我只给学生在课堂留少量抄写字词的作业,然后,家庭作业只留朗读课外文章和背诵课外文章的精彩片段,超额完成适当奖励。因为抄写得少,学生很少出错,许多字词反复出现在阅读的文章中,学生读得多了,也就认识并熟记了,理解了,而且也不觉得枯燥,反而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和理解了许多新字词。真是应了古人的那句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二、定时借阅,每天让孩子有好书阅读

因为我的学生大部分是农民工子女,孩子们手中的图书是很有限的,提倡家长购买也不现实,于是,我在学校图书室借了孩子们喜欢阅读的图书,每周一、三、五利用半节课分别借给每个孩子,读书好的可借两本,每次先还后借。每次借阅都让孩子自由挑选书籍,保证他们每次借的书籍不同,平均一周每个孩子阅读两本杂志,一个月读8本,一个学期读32本。因为有时间限制,并且规定还书后才有资格借,所以,每个孩子都会利用课余时间抓紧阅读。

三、多重奖励,鼓励阅读积累

为了使学生能在阅读中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和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我给孩子们发“积分卡”,每天给超额完成朗读篇目和佳句背诵段落的学生奖励积分卡,超额完成得多积分卡就发得多,用积分卡可以在我这领奖品,根据积分卡的多少发放不同的奖品。由于朗读和佳句背诵的要求低,不同程度的孩子都可以达到,每个孩子通过主动朗读和佳句背诵都能得到奖励,偶尔有偷懒的学生没有完成最低的任务,我会适当扣除他的积分卡。为了再得积分卡,他会主动进行朗读和佳句背诵。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以前,课文已经学完了,还有学生结结巴巴读不下来,现在,大部分学生拿到新课文都能通顺地读下来,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也明显减少,书写也有很大进步,语文学习兴趣越来越浓。

我认为以上方法是非常有效的,特别适合农民工子女的阅读兴趣培养,它改变了孩子们的学习方式,由以前的老师强制性学习指定内容,改变为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内容阅读,不仅学得多,而且学得快。

学校体育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作用

南梁小学 杨 华

个性是决定人独特行为和思想的个性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阿尔波特),它包括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的因素。所谓个性倾向是指人占主导地位的对某种事物的特定的指向性和个人世界观的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个性心理特征则是人在性格、气质、能力等方面稳定、持久的特征的总和。个性的发展与人类创造力的发展息息相关。目前我国正处在历史的重要阶段,需要各种性格的人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因此人的个性化发展,尤其是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教育因素在人的个性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而属于教育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以其自身的特点在培养、形成、发展人的个性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

一、学校体育教育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1.体育运动是人的一种独立行为活动,个性与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行为活动之中。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像在其他教学活动中那样被固定在一张课桌前,而是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尽情的运动、竞赛、游戏,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运动。由于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展。

2.机体的运动与个性化的关系极为密切,它对人个性的塑造起着长久、稳定的作用。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身体活动施加给机体感受器的刺激在大脑中引起的主观意识感受,即心理感受,如在一段时间里,在一个机体身上反复、多次地感受某种运动形式,就会在个性上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

3.人的各种需要中,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最高形式的需要。人的健康的个性是以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为标志的。体育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广泛地参加社会交往活动,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得到他人的尊重,还可以从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你,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与自尊,使个性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发展。

二、体育教学中怎样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

1.认真识别每个学生的个性。在体育活动中,学生最能集中地表现出自己和个性。合群与孤僻、好动与文静、急躁与稳重、好斗与怕事、粗暴与理智等许多方面可以一览无余。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这些个分析性特征,体育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和区别,只有在认识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才能实施引导和教育。

2.肯定差异、区别对待。对于学生的个性、身体素质情况、运动能力的差异,在体育运动中表现不仅相同,运动爱好、运动能力以及承受运动的负荷也不同。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不应强求一律,对不同的个性都应给予鼓励和支持。

3.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内容,标志着个性形成的水平。在体育活动中,支配学生运动的自我意识渗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民族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用高尚的社会影响因素作为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动力,为个性的发展创造一个理想的体育社会环境。

4.在体育教学中渗入心理教育。有意识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使身心状态达到最适宜的程度,以满足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增进身心健康的需要。

5.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尽可能让他们独立进行活动,并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以及提供更多的自由,变学生被动从事体育活动为主动自觉的进行体育活动。

6.建立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首先,要建立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其次,选用生动有趣的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教材及内容,另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美感、理智感,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锻炼自己的个性,并以体育活动为媒介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7.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的优势运动项目。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就是要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有的在这方面成功,有的在那方面成功。学生在某一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显示出自己的潜力,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时,人才能在个人的精神生活中看到潜在的思想力量。这种力量的体验将会对他们后来事业的成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浅谈如何保证计算过程的准确性

西夏区七小 杨雅琴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主要的内容,它分布在整个小学阶段,是贯穿于小学数学的主线。正确的计算过程是实现计算准确性的关键。在日常教学中,怎样保证计算过程的正确性是师生们关注的重要课题,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浅见。

一、把不断加强计算基本功训练作为第一个环节

小学生计算的基本功是口算。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学生坚持每天口算,做到持之以恒,采取听算、直接写得数、出示口算卡抢答、接力口算等方式,使学生达到见题说出口算结果的熟练程度,这是第一个基本功训练环节。只有训练学生达到口算熟练的要求,让学生掌握计算技巧的灵活性和提高计算技能,才能保证计算过程的正确性。

二、把重视审题、分析题意作为第二个环节

养成学生审题、分析题意的良好习惯,是保证计算过程正确性的第二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一、二年级学生经历了简单的口算基本功训练和大量的笔算训练,一些学生形成了一种见题就急于计算的不良习惯。由于笔算的运算都比较简单,数字比较小,学生拿到题目后,很快就能算出得数,只要得数对了就行,而不去思考“应该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的道理,也做不到耐心审题,分析题型,用切合实际的计算方法来计算,更谈不上养成认真审题、分析题意的良好习惯。到了三年级以上,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式题,难度就加大了,题目的综合性更强了。为了检查学生对两级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教材中编排了一些数字特征鲜明,干扰运算顺序强烈的四则混合运算内容,如:456-456÷(25+5×5)这类题目。所以,要排除计算过程中的干扰,使得计算正确,就不能像以前那样,不审题分析题意就急于计算,一定要“重视审题、分析题意”这个环节。当拿到题目后集中注意力,先认真、仔细地看一看题目要求并加以分析,看一看数据和运算符号有什么特点,看一看是加减混合、乘除混合,还是四则混合计算式题,看一看都包含有哪些运算,看一看它是用一般方法计算,还是用简便方法计算,然后再想一想,根据运算顺序和规则,着手做题,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最后展开计算。每计算一步都应该这样做,即使是一步计算式题,也应该认真审题,仔细分析,做到多看一看,常想一想,再做计算。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计算错误,提高计算能力,还能为学习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打好扎实的基础。

三、把掌握意读法作为第三个环节

培养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读题方法,会正确读题,是保证计算过程正确性的第三个环节。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时,不仅要学会计算、会讲算理,还要能正确读出算式。通常的读题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要注重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意读的方法,就是根据算式的意义来读题。如:40+36,读作:“四十加三十六,和是多少?”,也可以读作:“一个加数是四十,另一个加数是三十六,和是多少?”40-36读作:“四十减去三十六,差是多少?”也可以读作:“被减数是四十,减数是三十六,差是多少?”36÷4读作:“三十六除以四,商是多少?”也可以读作:“被除数是三十六,除数是四,商是多少?”36×4读作“三十六乘四,积是多少?”也可以读作:“一个因数是三十六,另一个因数是四,积是多少?”40-36÷4×2读作:“四十减去三十六除以四乘二的积,差是多少?”也可以读作:“被减数是四十,减数是三十六除以四乘二的积,差是多少?”等等。在掌握了式题的读法的基础上,利用书上的式题,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式题,强化读题练习。读题时要多读几遍,这样才能够逐步领悟运算顺序和简算规律,计算时就能少走弯路,提高准率。

四、把养成书写格式规范、自觉检查验算的好习惯作为第四个环节

养成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自觉检查验算的好习惯,是保证计算过程正确性的第四个环节。书写潦草、格式混乱、粗心马虎,是造成计算错误的首要原因。要保证计算的准确率,就要克服计算过程中的这些毛病。当作题时,要注意力集中;当书写时,要把数字和运算符号写工整,不能潦草,要以例题为样板,格式化、规范化。

在检查验算过程中要做到“三查对”和“纵横检查”,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三查对”是防止学生粗心大意、马虎从事的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是指:

1.把题目从书上抄写到作业本上后查对一遍,检查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否抄对了。

2.把横式写成竖式后要检查一遍,检查竖式上的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否抄对了。

3.把竖式计算完毕后,把得数写到横式上查对一遍,检查得数是否抄对了。

“纵横检查”最适合用于四则混合运算题目的自我检查。是指:

1.横着检查运算顺序。

2.竖着检查数字和运算符号。

利用这两种自我检查的方法进行验算,既能及时发现错误,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好品质。

总而言之,要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计算正确,就要加强基本功训练,注重审题、分析题意,掌握读题方法和运算规则,养成书写格式规范、自觉检查验算的好习惯,做到“二十四字法”即:

“画线写序、逐步计算;纵横检查、步步验算;简便合理、灵活运算”。

在实践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

奕龙小学 时凤萍

捧一杯热茶,静坐在电脑前,回望从教的足迹,蓦然发现,教研路上一路风尘一路歌。

书香和反思,让我们进步的更快一些

在我所任教的班里面,我一直坚持古诗文经典诵读,我和孩子们从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激情豪迈到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灵静雅,从苏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凄婉哀伤到李清照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欢快俏皮,我与孩子们一起在诗意中学习、生活。听了孙双金、贾志敏、支玉恒等众多名师的课,我有一个深切的体会,他们的课堂“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给学生以充实和心灵的震撼。他们以独特眼光,使课堂引人入胜,以简洁的线条,使课堂丰富多彩,以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丰厚的收获;他们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出神入化地让心灵飞翔;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名师并没有绝招和法宝,只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所以每天坚持抽出属于自己的阅读时间读书,使自己不断增长职业智慧,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

坚持不间断的反思,将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写下来,我欣喜地发现,生成原来可以这样精彩,只是我们没有给学生机会,教学《伯牙绝弦》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些农村的六年级的孩子,他们也有着无边的想象,只是要给他们起飞的翅膀,在学习这一课时,和着《高山流水》的优雅的琴声,学生自己熟背课文,我在想:如果伯牙志在大海,白云……呢?你能当一回钟子期吗?学生开始兴趣盎然的写起来,给了他们一节课时间,就是这节课成了我教学生涯中难忘的一课。因为班里面的“钟子期”太棒了,我想选其中的一些和大家分享:

孙燕版的《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志在大海,钟子期曰:“广哉,惊涛骇浪兮若石破天惊。”

伯牙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叹哉,阴晴圆缺兮若人生悲欢。”

伯牙志在寒梅,钟子期曰:“喜哉,铁骨铮铮兮若江湖英雄。”

伯牙志在蓝天,钟子期曰:“美哉,朗朗乾坤兮若宏伟蓝图。”

伯牙志在瀑布,钟子期曰:“壮载,滔滔不绝兮若热血澎湃。”

伯牙志在白云,钟子期曰:“快哉,优哉游哉兮若人生自由。”

伯牙志在炊烟,钟子期曰:“优哉,飘飘悠悠兮若薄薄轻纱。”

伯牙志在柳枝,钟子期曰:“美哉,婀娜多姿兮若窈窕淑女。”

伯牙志在雪花,钟子期曰:“冷哉,纷纷扬扬兮若瑞雪丰年。”

伯牙志在雄鹰,钟子期曰:“志哉,大鹏展翅兮若搏击万里。”

伯牙志在草原,钟子期曰:“阔哉,一望无际兮若歌声回荡。”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生原来可以这样精彩,只是要我们老师做一个有心人,在设计《跨越百年的美丽》这一课时,我在想我们每次都在看《感动中国》这样的节目,其中有宣读颁奖词这样一个环节,能不能也让我们给居里夫人写份颁奖词,课堂上给了他们时间,我发现学生接近专业水平,现举几例和大家共赏:

在化学行驶的轨道上,我们的目光聚集在一位白净端庄的女学者身上,她就是——玛丽·居里,她的淡泊名利,让我们肃然起敬,她的追求,是我们人类不可估量的精神,居里夫人是一位从零点超越零点的人,她的成就可以让无知抵达死亡的边缘,居里夫人的信念让她攀上人生的金字塔,她的成就让历史又增添了一份浩浩荡荡的气势。她的执着让化学领域又多了一抹银色的光辉,她的目标,让所有的人都向往,历史的卓越从这高贵的追求开始。

——六(2)班孙燕

曾几何时,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功,富于幻想与憧憬,然而当岁月为我们的人生之树又增了一圈新的年轮时,玛丽·居里坚强自信、乐观向上,在她的眼里困难是胜利的前奏,失败是成功的信号。在生命的艰难之旅中总不可避免的遇到羞辱,但有信心会战胜羞辱。

玛丽·居里热情大方,生活里平易近人,实践中乐于助人、行为高尚,玛丽·居里像春天的明媚阳光,即使有照射不到的地方,也会把温暖辐射到那里。

——六(2)班许晶晶

校本教研,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的有心人,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把这一颗颗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

5月份,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以“例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为专题的活动,并参加了西夏区教育局教研室的首届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能力展示比赛。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们以一个主题、四个环节(学习思辨、实践探索、研讨交流、总结反思)为主线,做到主题明确、过程清楚、环节到位、成效显著。

教师们在展示过程中体验到校本教研不仅仅是一种认识研究方法和实践活动,更是学校和教师存在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是一种唤醒,是一种体验。本次活动中,教师的主动参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教师之间的多维交流,教师之间的智慧碰撞,教师渴望参与的激情,正是对校本教研内涵、特征的全方位的揭示。研讨活动结束后,老师们个个意犹未尽,针对主题、针对活动,写了反思。老师在反思中写到:“新课程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观念的改革;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在网络化时代,我们也应与时俱进,多一种角色: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者……在反思中,我们的老师不知不觉地提高了。

在教学实践中应体现字词的系统性

西夏区一小 袁 慧

在语文教学中,字词的教学是基础。学生只有把字词掌握住了,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课文读熟了,才便于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字词掌握好了,学生的写作也就没有了问题,就能够写出语句通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大家都知道,教师在教学中的字词的有系统性,在学生头脑中也才会有一个系统性。具体到实际教学中,需要关注以下方法。

一、字和词是不能分离的,老师不能就某个字教某个字

1.音同形近字

比如老师在教授学生生字“崛起”的“崛”这个字,不能只让学生知道这个字就念这个就可以了,应该把和它音同形近的字找出来,比如“倔强”的“倔”,然后老师让学生辨析,看看这两个字会有什么不同呢?在教字词时,应该由一个词或一个字,系统的带出和它相关或者相似的字词的意思,以便让孩子在学习中形成这种系统性。

2.同义字、反义词

比如,“支持”和“支撑”这两个同义词,如果老师有这种系统性,在讲到“支持”时就会问问学生还可以有什么词来代替,引出后可以将两词进行比较,加以区分,这下学生就会知道什么时候该用哪个词了。反义词中,如果在讲温暖时,老师插入它的反义词,学生一下就会反应过来,老师可以趁机说句话,让学生体会下这两个词。

3.词的词性

有些词会像人一样,扮演着很多不同的角色——词性,一个词它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动词。比如“简单”一词,“结构简单”这个词中它是单一的意思,在“这个人不简单”一句中,“简单”又作不平凡讲。所以,在这种字词分析中,高年级要多注意一个词的很多意向。

二、学生是一种资源,社会也是一种资源

学生学习词汇,位的就是能在实践中用到这些词,而有些词在我们教学时应该告诉学生它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潜水”一词,字面意思就是在水面以下活动,此时,老师就可以把这个词拓展到生活中去,这个词在我们平时上网也可以用到,如果你在上网没有出现,也可以称之为“潜水”,这样记住了这个词也记住了意思,还可以拓宽了孩子的视野。

三、要强化偏旁的学习

汉字大多是形声字,掌握常用的、组字率较高的象形字以及用它作形旁时用于表意的特点,就能形成识字的能力,进而“无师自通”的创造性的学习大量的形声字。例如:学了“一顶帽子”的“顶”字,并懂得了其中的“页”表示“首”,“首”做形旁时就变写为“页”,那么,当学到“颈”“颜”“须”等字时就会把该字与“人头”联系起来。再如:“玩”字中的“斜玉旁”我们一般都把它叫做“王字旁”,意思就是大王才有的东西,普通老百姓都没有。其实不然,“王字旁”与碧玉、瑰宝关。比如:“珍”“珠”“琏”“球”等字,这些都与玉有关。进而,在理解“瑰丽”一词时,就可以想到晶莹剔透的玉,跟一般的美丽还是不一样的。

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一个偏旁认识一连串的字,理解很多不容易区分的近义词,也避免了形近字的错写,并形成识字的能力。

四、老师对待词语要多查查工具书

学生在学习字词的时候会有很多问题,那么需要我们的老师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再查工具书时要多查几本,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把教学重点放在字词教学中,要建立字词的系统性是非常必要的。

浅析小学英语口语评价

志辉希望小学 罗廷斋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小学英语教学中对于听说能力的要求有了明显的提高,培养“说”的能力已成为英语学习初级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而如何科学和全面地评价学生“说”的水平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单凭一张试卷评判学生,只能测得学生的外显行为,而会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不利于激励学生的后继学习。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既有一定可行性,便于教师操作,又能发挥评价应有的功能,体现培养素质型人才的口语评价方法。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小学英语口语评价的粗浅认识。

一、口语评价的功能

教学评论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它不仅是一个理性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鼓励学生积极地发现问题、纠正错误的情感过程。英语考核既是教师检测学生对所学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运用英语的熟练程度手段,同时又是学生自我诊断和激励后继学习的手段。因此,小学英语口语评价不能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应以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基点,借助口语评价,给学生的学习活动以适时和恰当的激励,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敢于大胆开口说英语,初步培养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二、口语评价的方法及特点

(一)分散考评。分散考评指导时间上的分散,考评内容上的分类。时间上的分散是指将期末一次性的测试分数分散到每节课进行,确定每节英语课的开始前五分钟为口语评价时间。将学生按行或排的形式就近两人或几人小组,每节课对4~5组学生的“说”进行评价,每位学生必须有2~3次“说”的机会。这样,用经常性评价代替偶然性评价,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考查。这样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为学生成长提供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

内容的分类是指依据新标准小学英语教材中国“Listen and Say”部分,教师将内容总结归类,如打招呼、问候、谈论某人、打电话、购物、问候、野餐等。学生进行机械练习、复用练习及交际练习。每次评价内容由教师指定或学生自定。将分散在各课的会话总结归类,有利于学生用所学的语言与别人交流,获取信息。

(二)按级评价。评价的目的一是反馈教师的教学情况,二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粗线条的等级制完全能达到上述两个目的,而且有利于消除分散带给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因此,可将小学英语口语评价分为A、B、C三等。A等:要求能积极主动地开口说英语,能灵活运用所学语言材料。B等:要求能积极主动地开口说英语,语音语调正确,语速适当,能复用所学语言材料。C等:能按教师的要求提问和回答简单的内容,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语速适当。这种等级评价简单,易于操作。

(三)自测互评。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评价的全过程,改被测为自测,把学生从被测的被动地位转向主动地位,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两人或几人小组为单位,有组织、有目的、有秩序地进行这一活动。学生可课前准备,课上表演。准备的过程就是学生进行自我修正、自我提高的过程。为了小组能取得更高的等级,每个成员都会认真准备,并能促使小组同学间的互相督促和帮助。然后其他同学给予评价,教师小结,评出相应的等级。

在口语评价过程中,提倡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师生之间合作对学生本人来说,能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可以获得矫正信息,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对其他学生来说,给别人的学习及时、恰当的评价,既是一种同学间的人际交往,也是一种再学习的过程。

三、口语评价中注意的问题

(一)重在增值。评价是一种手段,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有什么性质的评价,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行为。评价的目的不是评价的结果,而是一个探索怎样使学习增值的过程。因此,不能把评价作为棍子去整学生,而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调节作用、动机作用和鉴定作用,通过评价推动学生朝目标不断前进。

(二)培养学生创造力。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创造型的人才。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力,一旦被激发,能量是不可低估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提供若干资料,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并对学生表现出的创造意识给予积极地肯定和表扬。为此,可在口语评价中增设A【+】的等级。

例如,在学完第三册第6课的对话后,教师让学生课下自由组合编排一段“野餐”内容的对话,并提供“hungry”一词。学生们热情很高,编出如下对话:

-oh!It's a fine day today.Shall we go out for a picnic?

-Great!Let'sgo.

-Look!The hills are so beautiful.

-Oh,I'm hungry.

-Me,too.

-Let's sit there and eat some food.

-All right.

四、不断激励学生

采用两次或多次评价的方法,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成功;对于准备不充分或一次表演不理想的学生部应立即给他们评出较低的等级,可再给他们一次“说”的机会。要特别关注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由教师或者口语好学生帮助他们做好准备,帮助他们获得成功。这样可使整个口语评价过程成为一个“激励——提高——再提高”的良性循环过程。

五、做好总结评价

在实施口语评价过程中,教师决不能放任自流。学生自评、互评之后,教师要作小结表扬爱学习肯动脑、胆子大的学生;鼓励学习有进步的学生并指出存在问题,使其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口语评价收到良好的效果。

中学物理实验创新之探索

华西中学 李 杰

中学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物理实验教学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由于教材的变化、仪器的陈旧与不足,在现有的条件下,要搞好物理实验,就要创新常规物理实验,也就是必须要同时探索开展四项工作,即:实验改进,自制教具,第二课堂活动和实验教学研究。这四项工作互为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对这四项工作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结果可促进物理学科的探究式教学。物理实验创新过程始终贯穿一个“创”字,如果没有各分项工作的创新,就不会有物理实验的整体创新。所以,创新是探究式物理实验教学的灵魂。

我们学校对实验教学很重视,要求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必须做,实验开出率100%。同时,还积极组织教师探索物理实验创新。从2006年初到2009年9月我们改进实验23个,自制各类教具21种160件并全用于教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物理第二课堂活动;至9月共撰写实验教研论文10篇。以上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进了我校的物理教学由注入式向探究式的过渡。从而得到了全校师生的认可、赢得了各级领导及教育专家的好评。

现将我校的具体做法与取得的成果介绍如下。

一、打破常规大胆改进实验

(一)实验改进无止境

对于已有的实验,可以通过改变它的颜色、运动、声音、形态,改变显示信息的方式等等,使其产生更好的效果,也可以将其演变为新的实验。例如,有一则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传统实验——瓶子吞蛋,其实该实验也证明了温度影响大气压。据此,我设计了一个温度影响大气压实验:将一张点燃的纸片投入烧瓶内,再用一个去壳的熟鸡蛋封住瓶口,可以看到鸡蛋慢慢地被“吞”进瓶中,由此可导入大气压的教学,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大气压把鸡蛋弄出来,只要将烧瓶倒立,使鸡蛋从里面封住瓶口,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便可以看到鸡蛋又被“吐”了出来。这样一“吞”一“吐”,既生动有趣,又能学以致用,深受学生欢迎。

(二)通过颠倒实现创新

对事物的颠倒是一种反常规的思维方式,通过颠倒有时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实现创新,颠倒的方式很多,可以考虑位置颠倒、顺序颠倒、方向颠倒、时间颠倒、目的颠倒、意义颠倒等等,例如,教材中介绍了一则用筷子提起一杯米的趣味实验,如果将该实验中摩擦力的方向颠倒一下,就可变“提”为“托”,做一个更有趣以“薄纸托人”实验,方法如下:将一根空心钢管竖直固定在支架上,用一张纸封住管口并用细线将纸绑在钢管上,用一根木棒与一块木板钉在一起成“T”字形,然后将木棒插入钢管内,再往钢管与木棒的空隙间倒入细砂,人便可以站在木板上被薄纸“托”住。

(三)通过组合实现创新

每个实验都难以尽善尽美,如果采用组合的方法,用其他实验中的优点取代该实验中的不足,就能实现创新,组合的方式包括元件组合、形状组合、功能组合、方法组合、目的组合等等,例如,电路连接是教学中的难点,用板画教学虽然便于学生观察,但连线和修改线路很不方便;用实物教学虽然便于连线和修改线路,但不利于全体学生观察,我把两种方法组合起来,扬长避短,设计了一套“电路连接投影装置”,即将元件的实物图画在胶片上,用大头针作接线柱,用黑棉线两端各扎一个小圈套作导线,将电路连接过程投影出来,有效地解决了改线与观察间的矛盾。

二、实验能有效培养创新思维

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的天赋和综合素质的体现,它不仅表现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和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及积极改造自己和改造环境的能力。但目前教材中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对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进行了以下大胆探索:第一,在教学中以传授理论知识为基础,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验理论思维。第二,在教学实验中培养学生大胆实验勇于探索的精神。物理学科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质疑、大胆实验、勤于实验,在实验中创新。对于一个实验结论,起初,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比较简单、肤浅,要提出有分量的问题需要一个引导过程,在教学上应提倡举一反三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勇于实验。在师生互动与实验中找到新的答案。像去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第23题)都是考查学生创新能力的,许多创新性的答案如果学生没有平日的实验练习,是不可能得出来的。第三,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原理、实验设计原理、实验操作原理的教学,只有知其然并且知所以然,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灵活运用中创新。例如08年中考物理试题第21题就是考察实验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原理的题……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其主体性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就是实验能动性,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虽然具有实验能动性,但他还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主体,学生主体地位的逐步确立、实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还要受到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程度的影响和制约。主导作用发挥的越充分、越具体,越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逐步确立和发挥实验能动性。这一观点为衡量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提供了重要标准。

纵观近两年我市中考物理实验试题发现其注重从生活中选材,注重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注重对实验内容的考察,注重对社会热点以及知识间综合的考察。为了使以上内容得到补充,在加强实验教学的同时,我还采取了以下方法: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增加趣味性小实验;改演示实验为师生协同实验,布置课外实验作业;开放物理实验室,开展小制作评比,同时,辅之幻灯、图表、模型、微机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实验求知欲,培养动手能力。

三、体会和收获

通过物理实验改革与创新,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热爱这门学科。看到学生们能积极探索、主动学习,做教师的心情也跟着轻松愉快,我们深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养成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寓教于乐,对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以及学好物理可以产生推动和激励作用。

实验调查表明:初中生普遍喜欢物理实验,非常喜欢的约占97%左右,而且学生对物理兴趣实验尤为感兴趣,也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情感时,才能对学科产生亲切感和广泛的好奇心,才能产生持之以恒的巨大内驱力,智力因素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兴趣是推动人认识活动行为的重要动机,在课堂上如果学生怀有兴趣,便会以积极的态度、愉快的心情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体验到学习是充满了无穷的乐趣。教师应充分利用物理的学科特点及电教手段为课堂服务,大胆的改进和创新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视小学数学中“问”的艺术

西夏区九小 刘用义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有所疑,才会学有所思、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一、精心“设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

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我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生激疑:“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一“石”激“浪”,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长度、面积等的知识块被激活。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石子有长度,有的说因为有宽度,还有的说因为有厚度、有面积等。正当学生为到底跟什么有关系而苦苦思索时,教师看准火候儿,及时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学习了新课后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通过“激疑”,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从而达到理解物体体积的含义。

二、巧妙“发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总是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探索、猜想、发现,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设计一些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为学生积极思维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让每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发展。如在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当当分子、分母都不相同时,怎么办?教师先不说,鼓励学生自己质疑、自己来讨论解决。学生以提的问题越多越好,越与众不同越好,在努力寻找答案的同时,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也随之逐步提高。

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学生哄堂大笑。我又问:“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没法骑。”我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的就行呢?”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随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而且这样找到的结论理解、记忆得也很深刻。

三、错中“促问”

教学时有意搜集或编制一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的错误方法和结论,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错与对之间的交叉冲突和悬念,进而引导学生找出致误原因,克服思维定势。如我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课前引入时,出示了一道容易出错的复习题:3.6-3.6÷3。许多学生的计算步骤如下:3.6-3.6÷3=0÷3=0。造成计算错误的原因是因为强信息“3.6-3.6”削弱了计算顺序这一信息,造成了计算的差错。而只有个别学生的计算步骤是:3.6-3.6÷3=3.6-1.2=2.4。出现这两种情况,正在我的意料之中。我顺水推舟,把这两种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这两种计算哪种正确。顿时,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第一种解答正确,有的说第二种解答正确。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我顺势引入新课:“到底哪种解答方法正确呢?我们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后,就知道答案了。”接着开始讲授新课,教学效果很好。实践证明,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容易做错的题目,展示错误,造成“悬念”,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四、疑难“变问”

教师要准确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疑置难,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创设悬念,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出示两组题:(1)1.6÷0.25,15÷0.15;(2)10÷ 3,14.2÷22。学生很快计算出第一组题的得数,但在计算第二组题时,学生发现怎么除也除不完。“怎么办?”“如何写出商呢?”学生求知与教学内容之间形成一种“不协调”。好奇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处,渴望解决“到底如何写出商”。这样以“障”造成“悬念”,使学生在学习循环小数时心中始终有了一个目标,激发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五、变化“成问”

求“变”就是在教学中对典型的问题进行有目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演变,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此类数学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本质属性,也使学生对学习始终感到新鲜、有趣,由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在学习了分数应用题后出示两个条件:男同学20人,女同学16人”,让学生根据所给条件自己提出问题,并且解答。由此可以提出很多不同的问题:(1)男同学是女同学的几倍?(2)女同学是男同学的几分之几?(3)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几分之几?(4)女同学比男同学少几分之几?(5)男同学比女同学多百分之几?……这样的变换使学生再度陷入问题的探索之中,而且这种求“变”,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学生思维潜力的发挥起到一个创景设情的作用。

总之,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许多知识都很有意思,教师只要能准确地把握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质疑问难,一定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全面落实课改精神。

情景教学激发体育课活力

西夏区十二小 朱兴亮

新课程标准提出“体育课堂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展规律与认知特征,在平时进行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学会创设情境,使原本单一枯燥的练习变得具有趣味性,适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要,使课堂教学变的生计盎然。”因此,体育教学要改变那种机械式的灌输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愉快宽松的学习情境.这已成为广大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那么,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景教学呢?

一、设置“故事”情境。小学生生性活泼,喜欢和同伴在一起做游戏。为此,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联系本课练习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将玩与学,学与玩融为一体。例如我在投掷课设计中将“掷准练习”改编为“小小神弹手”这一情景主题,将练习内容趣味化。通过导入许海峰获得奥运冠军的故事,再自己制作“靶”,在老师正确动作的引导下,通过多次练习,看谁能“打靶”打得准,成为“小小神弹手”;这样的情境教学,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又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动作技能,使枯燥乏味的练习变的有生机,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失败与成功的心理感受,

二、利用童话中的人物来创设情境。小学低段的学生都十分喜欢看童话故事,也经常的模仿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玩一些游戏。我结合这一特点,把一些有一定技术要求的学习内容和童话中的人物学本领相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水平二的肩肘倒立的教学中,我创设了《孙悟空学本领》的情境,同学们一听要当孙悟空一下子就欢呼起来,纷纷说孙悟空有哪些本领,哪些本领大,都积极的参加了学习,学会了后个个都挺起胸说自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了。通过情境的创设,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儿童主动学习的乐情。

三、设置“练习”情境。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学中,要想学生喜欢体育课,在课中有效的锻炼身体,学习动作技能,就要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以激发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加活动。因此,课堂上应根据体育课的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游戏的特点,通过创设练习情境,把知识内容寓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练习中学到知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玩得开心,学得顺心。例如:在花样跳绳这堂课中,我就结合学生平时喜欢跳绳的特点,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展开想象,展示富有个性的花样跳。话音刚落,同学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跳起。这时操场上,欢声笑语充满整个操场,有正跳的,有反跳的,有编花的,有两人合作跳的……各种各样富有个性的花样跳比比皆是,愉快的童声响彻着操场上的每一角落。又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我就让学生将“蛙跳”与“袋鼠跳”结合起来进行练习.如此别样的练习,迎合了学生的心理爱好,在欢快愉悦的气氛中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并在乐趣中掌握了运动技能,愉悦了身心和锻炼了身体,逐渐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与此同时,体育的内在魅力已经不知不觉地扎根在学生的心里。

四、设置“游戏”情境。在的体育课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养成组内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游戏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自编自导游戏规则或者内容。例如:将障碍跑的教学过程设计成送“鸡毛信”的故事情景。铺设垫子作“草地”,把栏架当作“钢丝网”,用两条绳子摆设成一条“小河”,用实心球作“地雷”;让学生进行爬、钻、跨、绕等动作的练习,最后将信送到“目的地”的故事情景。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练习的情绪十分高涨,学习的效果也得到极大的提高。

结语。新课程下倡导的情景教学是注重了“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追求让学生融入情景,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自主与合作的有效结合,使情景教学焕发其特有的教学魅力。在体育课教学中实施情景教学,能有效的结合体育新课程精神,为学生创设一个释放个性,展示才华的舞台,使其在“故事”情景角色演绎中,潜移默化下练习技术,掌握技能,促进学生多元体验,达到以“身”促“心”,以“心”健“身”的理想状态。

做学生喜欢的英语老师

西夏区六小 冷 瑾

有人说做小学教师很累,特别是做一名小学英语老师更累。可不知为什么,我就喜欢当小学老师,而且我就是一名小学英语老师。记得从踏进校园成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的那一天起,我就在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英语老师?”我觉得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我的工作才能快乐和充实。十年来,我在探索和解决这一问题中不断成长,而且事实证明我确实是一个受学生喜爱的英语老师。那么如何做学生喜欢的英语老师呢,答案很简单,只要换位思考一下,因为我们也是从学生过来的,回忆在学生时代我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这些老师身上有什么样的特质,那就向这个方向努力吧!

以下是我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的一些经历,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做一名阳光教师,使课堂轻松愉悦

我最喜欢的小学老师是一名叫欧阳荇的女老师,她的脸上时时带着微笑,从她的眼睛里可以看到她的关爱,下课后她和我们做游戏,我们围着她,我最喜欢悄悄在她后面蒙住她的眼睛,可她从未显得厌烦过。每每站在讲台上,我就想起她的音容笑貌,努力让自己向她学习,最初是在学习和培养那种阳光心态,后来慢慢成了阳光习惯,只要进了教室,我就会自然而然地展示给学生亲切的笑容,我会把自己想象成为学生的阳光,努力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温暖和明媚。

课下,学生经常和我说很喜欢我的微笑,事实上,当我看到同学们那一张张纯真可爱,渴求知识的笑脸时,我就会发自内心地微笑。上课成了我最快乐的事情,生活中难免有苦恼和郁闷,可是只要微笑着快乐着上一节课,我就会忘记所有的愁苦,心情会变得充实愉悦。有好多次下课后走在楼道里,我都忍不住哼起了小曲。我经常在下课前真诚地感激学生说:“Thank you,you’re listening tome so attentively and thank you for bringme somuch happinessand laughter!”在那时候,我会从心底说:当老师真好!

二、做一名魅力教师,使课堂更精彩

美丽,使你引起别人的注意;睿智,使你得到别人的赏识;而魅力,却使你难以被人忘记。我至今仍能记起我初中的语文胡老师讲过的精彩教学片段,胡老师在讲解语文课文时,旁征博引,谈古论今,让我们在欣赏故事的同时还开阔眼界。我真心佩服胡老师的渊博,被他在课堂上所展示出的无穷魅力深深地吸引。从教以来,我不敢有一丝倦怠,为了让自己与时俱进,充实而自信,为了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了能让我的学生感受到我的魅力,我经常浏览群书,有英语专业的,有教育理论的,也有业余方面的,努力从语言,行为,知识,形象,能力等各个方面来塑造自己,争取做一名学生喜欢的魅力老师。学习无处不在,平时多留心多积累,以便以后可以随时汲取,信手拈来。比如说:教师平时积累一些幽默故事,在学生疲倦时逗乐他们;了解学生们喜欢什么话题,这样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起来才会有共同语言。可以偶尔为学生唱首英语歌曲,说一段英语绕口令,或者有什么拿手本领都可以向学生展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展示教师魅力,让学生感觉老师真行,学生会更加乐意去学习。做个魅力教师,让自己以及自己的课难以被学生忘记,只要用心、留心,就不难做到!

三、做一名明智的教师,让学生做主人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活”起来,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现在的学生不喜欢那种高高在上的老师,而作为教师也要了解这一点。在我的课堂上,我做的就是俯下身去,和学生处在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能感到老师也是人而不是“神”。也会犯错,也有不会的地方,偶尔会糊涂和粗心,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聪明细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他的期待和赏识,告诉学生“你能行!”教师在学生讨论问题的时候,发现需要纠正的地方,要用商量的口吻提出,让学生铸造属于自己的自信,让学生做课堂的真正主人。

四、做一名“年轻”的教师,让课堂High起来

这里的“年轻”并不是指年龄意义上,而是给学生的感觉。在教师外语培训中的外教,有些年龄很大了,但是我感觉他们很年轻很有活力。在课堂上,他利用滑稽的动作,幽默的语言,有趣的道具,变幻莫测的课堂程序以及夸张的表演,带动着我们和他一起幼稚,一起疯狂,让本来枯燥的语言学变得生动富于生机。而我们中国教师为什么不能忘记自己的年龄,放开自己,大胆地和学生在课堂上边“玩”边学呢?在这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的年龄在增长,而课堂上的我从没有增加过年龄,我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参加角色表演,一起笑得前俯后仰,一起击掌,一起喊着“加油”,甚至当我感觉委屈时就会哭出来。学生喜欢年轻的有活力的性情中的老师,让我们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