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减负增效最优化过程教学

减负增效最优化过程教学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效果标准、时间标准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两条主要评价标准。为了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巴班斯基十分重视教育教学过程中两个重要因素—教师和学生。

减负增效最优化过程教学

尤·康·巴班斯基(1927.1~1987.8)是苏联著名教育家、教学论专家。在总结顿河·罗斯托夫地区克服大面积留级现象基础上,他从探讨预防学生学业不良问题入手,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为核心,结合系统论、控制论等原理,对教育教学中许多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形成了“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教学思想。

一、“最优化”概念内涵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全面考虑教学的规律、原则、任务、内容、方法、形式和系统特征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方案,对教学过程实施控制,在规定时间内使学生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大可能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在这里,“最优的”并不等于“理想的”,也不是一般所说的“最好的”,而是“从一定标准来看,对一定条件来说是最好的”。这就是说,“最优化”“是指一定学校、一定班级在具体条件制约下所能得到的最大成果,指学生和教师在一定场合下所具有的全部可能性”。

二、方法论基础

系统论是构建教学最优化理论框架的基石,选择论则是怎样实施最优化的理论基础,二者在最优化理论中相互映照。巴班斯基明确指出:“以辩证唯物主义系统方法来控制教学教育过程,选择具体情况下最优的教学教育方案,是教育最优化的方法论基础。”因此,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把教学论看做一个系统,教学论中各个范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素。

从纵向上看,把教学的任务、内容、方法、手段、形式和速度对结果的分析,都看做教学过程这个整体中的成分,它们之间具有逻辑的、必然的联系。作为教学中各个范畴,在最优化这一基本方法体系中运动,缺少了其中哪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教学过程的实施。

从横向上看,教学过程中各个成分分别与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的最优化办法六个环节相对应,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体系,体现了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教师活动时,要对学生活动予以高度重视,这是以往教育学所欠缺的。巴班斯基把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看做一个有机整体,弥补了以往教学论对教学活动片面性看法。他强调“教与学的最优结合,才能保证整个教学过程最优化”,道出了教与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是实施最优化教学的关键。他进一步指出:“把教授最优化和学习最优化融合在一起,就能保证教学最优化有一个完整的过程。”

三、基本标准

把必须解决教学教育任务的效果质量,以及教师和学生为解决这些任务所花费的时间、精力作为教学过程最优化基本标准。只有同时符合下列两条,教学过程才算是最优的。一是教学过程的内容、结构和发挥作用的逻辑,都要根据国家教学大纲要求,按照每个学生最大学习可能性的水平,保证有效、高质量地解决教育教学和发展任务。二是保证达到既定目的,不超过现行教学计划用于课堂作业的时间,也不超过学校和劳动卫生学规定的家庭作业最高时间标准,要防止师生疲劳过度现象发生。

四、方法体系

最优化方法体系是相互联系、导致教学最优化的方法的总和。它强调教学双方最优化方法的有机统一,既包括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成分(教学的任务、内容、方法、形式、效果),又包括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准备、进行、分析结果)。既包括教师活动,又包括学生活动,强调师生力量协调一致。从而,找到在不加重师生负担前提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

五、理论优点

1.把系统理论作为基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以辩证系统理论作为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把教学过程看成一个系统,认为教学过程结构成分包括: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教学结果。而这些结构成分的存在和发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完整系统。巴班斯基明确指出:“要使教学最优化,就必须以辩证的系统方法看待教学过程。所谓辩证系统观点,就是必须把教学过程的所有成分,师生活动的内外条件都看成是相互联系的东西,并自觉从中选择出在当前条件下,教学的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的最好方案。”

2.为“减负”提供理论依据。最优化理论是二战后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数学,后来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20世纪70年代,巴班斯基率先把最优化思想引入教育领域,建立起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效果标准、时间标准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两条主要评价标准。它完全符合高效、低耗的人类劳动活动普遍原则,以最大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最理想的教养、教育和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

3.关注人的因素。为了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巴班斯基十分重视教育教学过程中两个重要因素—教师和学生。在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性和主体地位的同时,又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从理论上进一步论证了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学生的研究和思考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因素。“如果不对学生的特点和活动条件进行系统研究,教师就不能将教学与教育任务以及教育影响的手段具体化,这将导致课堂教学计划公式化、教师行动盲目性”。所以,他提出了一系列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办法。首先,要掌握学生实际可能性。所谓学生实际可能性,就是学生经过努力之后,在各方面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其次,要有一个比较完整研究学生的大纲。这个大纲应包括的项目有: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学习态度、主要兴趣和爱好、智力的发展、学习的技能和技巧、文化素养、学习毅力、学习纪律等。再次,要有一整套研究学生的方法,例如,谈话法、观察法、诊断性作业、教育会诊等。在过去教育著作中,像巴班斯基这样详细论述研究学生和了解学生的,实属少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