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的叙事研究

教学的叙事研究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叙事研究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做的教育叙事,教师自身同时充当述说者和记述者,叙述的故事是自己的教育经历和教育实践,追求以叙事方式反思并改进教师的日常生活。这种体验是述说者由此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由此带来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变化。教育叙事研究需要反思,反思的对象是故事中的情景、行动和行动结果的关系联结,是述说者对关系联结的理解和解释。

教学的叙事研究

在《论意义行为》中,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说:“逻辑假设在置于正在进行的故事之中时最容易为儿童所理解。”什么是故事?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一般解释:“故事是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故事因其故事性、通俗性而具有吸引力,为大家所喜爱。另一方面,每一个真实或虚构的故事背后,都有其背景及其隐喻,对背景和隐喻的解读往往能给人带来启示和帮助。这大概就是故事的另一种意义,它体现着故事娱乐性后面的更大作用。

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方法,是不断地说出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者应该做什么。它是教师了解教育和向别人讲述其所了解的教育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教师讲述自己的课程与教学故事,在讲故事中体现教师个人对教育教学事件的理解,诠释教师对教育意义的体悟。教师正是在讲故事和倾听故事中编织教育意义之网、构建个人的实践知识的。教学叙事致力于回归教师的日常生活世界,在教师生动的经验和体验中寻求教育的真谛。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做的教育叙事,教师自身同时充当述说者和记述者,叙述的故事是自己的教育经历和教育实践,追求以叙事方式反思并改进教师的日常生活。另一种是教育研究者所做的教育叙事,以教师为观察和访谈对象,以教师的“想法”或所提供的文本等为“解释”的对象,由教师叙述,教育研究者进行记述和研究。

“事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我们在各种事物之间构造,然后又在他们之间感觉到那种关系。”结构影响功能,结构决定功能。叙事的过程是结构的过程,叙事需要表达出这种结构。从日常教育故事中发现和揭示内在“结构”和“关系”,需要在叙事时进行研究。

在叙事研究中,述说者表达的不应该仅仅是经历,而应该是一种体验。这种体验是述说者由此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由此带来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变化。当然,述说本身就是梳理的过程,是建立结构的过程。但是,如果没有对经验的挖掘,没有结构的建立过程,叙事质量就会受到影响,教师成长也会受到局限。教育叙事研究需要反思,反思的对象是故事中的情景、行动和行动结果的关系联结,是述说者对关系联结的理解和解释。叙述研究以质的研究方法为基本策略,虽然不以“宏大叙事”为目的,但理解需要说明,解释需要讨论,反思赋予理解和解释以合法性和合理性。只有具备了更充分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理解和解释才可能得以运用和传播。

教师叙事研究需要直抵内心深处,同这些缄默地存在于内心深处的信念、价值观和心智模式进行对话。因此,叙事的时候,述说者不仅要回顾和描述自己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要描述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选择。在整个教育事件中,自己的情感、价值概念、对教育的看法基础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学会观察和审视自己是怎样思考和教学决策的,并对它们进行合理的解释。

人往往倾向于保护和美化自己,这使得叙事时比较多的选择成功的经历,很少愿意公开提及失败的教训。但真正能促进人成长和进步的,是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解决好自己教学中的一个问题,就获得了一点进步。如果跳不出自我粉饰和美化的局限,要想通过叙事研究促进成长进步,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美国宾夕法尼亚学院教授古得森认为,教师的行动与个人过去的生活历史密不可分。教师过去所发生的一切生活历史内容,都会慢慢地发展成为足以支配教师日后思考与行动的“影响史”,对教师后续的经验选择与重组发生重要影响。劳恩斯认为,个人生活史不仅是教师建构时间知识的基本素材,更是教师重构其自身知识的动力来源。一般而言,回望受教育的经历和事件,都要经历事件唤醒、语言再现、意义建构三个阶段。事件唤醒、语言再现是根据专业发展需要进行有意选择和价值明确的过程。而在意义建构阶段,所学的教育理论将被激活用来解释和判断情境中的语言,形成对教育的理解,获得教育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