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教研工作观摩交流调研汇报
我校教研工作围绕“理念引领,项目带动,典型示范,校本培训,整体提高”的工作思路,完善和创新集体备课制度,突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打造优秀教师群体,实现“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战略任务,努力推动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
一、制度促进,理念引领
为了加强教研工作领导,学校成立了中心教研室,制订了《教学科研总体规划》和《教学科研奖励办法》,并于2006年9月再次修订完善,出台了《宁县二中教学科研实施计划》,从领导机构、组织程序、研究项目、实施步骤、奖励办法和资金来源等方面促进了教研工作顺利开展。中心教研室充分利用集体学习和暑期教师培训时间,有针对性地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新课程备课新思维》《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等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培训,坚持以先进理念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深化认识,集体备课
从2007年3月起,为了深化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把集体备课引向深入,学校确立了以训带研、全力推进集体备课的教研思路。首先,把每周星期三晚作为教研组活动时间,由包组领导、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教学简报》及学科教学刊物上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转变观念,激活思想。其次,坚持集体备课,组织说课活动。经过5年多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教师角色重新定位,课程观念、态度和行为发生了重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集体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二是新教师成长速度加快,解读课标、挖掘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显著提高,近三年分配的高校毕业生中已有14名获得校、县“教学能手”称号。三是从初中过渡上来的教师在业务素质提高的前提下,在教学理论、教学构思、教材研究、学情分析、教学设计等方面更符合学生心理和发展特点,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较为适合的教学形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四是全体教师与学生、家长、同事、领导交流沟通的意识日益增强,教学反思及时认真,教育教学效果逐渐显现。2007年7月,作为中心交流学校之一,在“全市中学教研组长培训研讨会”上做了题为《集体备课的实践与思考》的经验介绍。
三、典型示范,名师引领
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我校涌现出一批在市县两级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教师,学校充分利用这一资源,通过典型示范、名师引领、师徒挂钩等形式,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每学期,我们都定期开展典型示范课、师徒挂钩课、课题研究课、对外开放课和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达标验收活动。每次听课结束后,教导处随即发放《学生课堂问卷调查表》和《教师评教意见表》,广泛征求各方面对执教者的意见和建议。师徒挂钩课由指导教师评教;典型示范课由分管教导主任评教;课题研究课和对外开放课由教研组长评教。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达标验收活动主要是学校根据挂钩对象的教学业绩和成长状况,对“优秀指导教师”和“教坛新秀”及时进行表彰奖励,引导教师制订自我发展计划。教师学历合格率由2002年的54%提高到81%,岗位胜任率和学生满意率由2002年的65%提高到92%,一大批青年教师走向成熟,拔高使用的教师站稳了高中讲台,为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项目带动,提高实效
教研工作要以项目带动来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我校有省市正式立项的课题11项,涉及语文、英语、数学、物理、生物、政治、历史和学校管理等多个方面,参与人员有36人。教研组发挥集体智慧,同心协力,集体攻关。课题承担人高度重视,认真对待,规范研究过程,深化研究成果。中心教研室定期督促,引领指导。2008年8月,有4项科研成果通过市级鉴定,其中获得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2009年,有3项科研成果经过市级鉴定,其中,获得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其他四个科研课题都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目前,90%以上的教师能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善于总结、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学校已组织整理出《教师优秀论文集》4本,校刊《求索》已出版20期。近3年来,有45%以上的教师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有6人次在省级以上教学评比中获奖,学校主要负责人结集出版《我的教育人生》一本。
五、注重过程,突出校本
在教学过程中,《宁县二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渗透课改精神,指导教师确立注重双基,把握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实现课程“三维”目标。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为课程改革全面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全校绝大多数教师能从尊重学生人格和尊严角度的出发,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和谐、愉悦、民主、宽松的成长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差异,渗透情感教育,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面向全体,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延伸课堂,拓展空间,注重情景再现,加强了与学生的对话,突出学生的真切体验,在平等、民主、自由、和谐中进行知识的生成和知识体系的建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建立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领导评价与学生评价”三项结合的质量监控体系,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指导意见,促使教师进行反思,认真改进,取得了较好效果。组织学习新课程理论,贯彻课改精神,制订了《宁县二中校本课程发展规划》,成立了课程委员会,积极开发校本资源。课程建设的基础性主要体现在国家课程开设齐全,课时安排符合标准。多样性和选择性体现在各科教学根据学情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渗透校本资源,开设校本课程,形成教学风格,文综、数学和英语学科优势明显。加强国防教育,按照《高级中学军事训练教学大纲》,每年秋季开学,对高一级新生实施以军训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2006年10月出版了《宁县第二中学校史》,建立校史展室,对学生进行校史教育。2008年9月,根据新时期中学生心理特点,在高一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校级领导担任主讲。2009年10月,编辑了《长河浪花》,利用杰出校友成才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励志成才教育。
六、开放办学,加强交流
坚持开放办学,加强与其他学校联系,经常开展各种学习和交流活动,建立起了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校际关系,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2006年7月组织班子成员及部分骨干教师赴河北衡水中学参观学习。2006年9月校长带领13名高三级教师赴甘肃省环县一中听课学习。从2007年12月起,学校先后派遣14名教师和3名行政领导分3批赴华东师范大学进行新课程培训学习。2008年3月,学校邀请湖北黄冈网校两名骨干教师来校给教师及家长做专题讲座。同月,全体高三级教师在学校多媒体报告厅聆听了江西金太阳教育集团专家所作的报告。2009年,学校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一为全校学生做了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近几年,学校先后接待了甘肃省的合水一中、合水二中、合水职中、正宁一中、庆阳师范等学校考察学习。2005年8月起,与甘肃省宁县三中开展对口交流,先后有5名教师赴教。通过走出去取经,进一步审视了自己办学行为和效益,对学校健康和持续发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通过接待外校考察,充分发挥了示范性高中职能,在教师培训、教研、资源等方面为宁县其他学校提供支持,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和优秀管理经验,一批骨干教师多次承担全县初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学工作,成为宁县教育教学研究及课程改革的窗口。近3年承担县上每年一度高考研讨会协办工作,高三骨干教师给全县各校教师上示范课,学校介绍高三备考工作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