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位生物教学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确定研究课题,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项措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要把这种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石嘴山市第三中学 耿占荣

高中新课程的教育目标决定了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理论强调: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应该在教学理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使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位生物教学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合理严谨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掌握得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这需要老师在课下做充分的精心的准备。老师要想设计好一节课,除了要钻研教材、研究相应的教学参考书外,更重要的还在于老师本身要善于思考、善于感悟,我觉得设计一节好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流畅地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恰当而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能够起到创设教学情境、揭示教学内容的作用,从而为上好一节课奠定基础。比如在设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言: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活细胞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进入细胞,代谢产物排出细胞。无论物质的进还是出,都要通过细胞膜,这就与细胞膜的结构有关。

不同的物质以什么方式出入细胞呢?这节课的导入简捷明了,很快就能引导学生想到这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

(二)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一节课的灵魂,师生的多数精力和时间都用在重、难点的教学上。这个环节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率。比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中,有关细胞膜的功能中有这样一句话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这是很抽象的知识。如何控制?控制物质进出的原理是什么?怎样让学生理解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简单的对照实验:将红色的花瓣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放入冷的清水中,一份放入开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冷水无色,花瓣仍为红色;而开水变红,花瓣颜色变浅。说明开水中花瓣细胞中的色素通过细胞膜进入水中,而冷水中花瓣细胞中的色素不能出来,这样成功地解决了细胞膜控制物质出入细胞这一难题,同时还引出为什么开水里花瓣细胞中的色素能出来而冷水中则不能呢?提示学生:高温使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变性而失去活性,所以色素可以出入细胞。这一对照实验直观形象地突破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设计有效的研究性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确定研究课题,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项措施。比如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人教版)“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的教学。本节新课程把它单独列为一节,从内容上看似乎很少,但是却很有探究价值。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那它的边界是什么?细胞膜是否真的存在?由于细胞很小,显微镜只能看到细胞之间有一个界限,这个边界是什么无法直接观察。能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去感受细胞膜呢?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尝试:选择鸡蛋作为探究的材料,让学生先观察蛋清和蛋黄之间有明显的界限,学生通过观察能初步感受到细胞膜的存在,然后引导学生在去掉蛋清的情况下,用筷子轻轻接触蛋黄,学生可以看到蛋黄向内凹陷,有弹性,这时学生的探究欲望被调动起来,积极性很高,最后引导学生用力捅破蛋黄膜,学生发现蛋黄流出来,通过以上实验观察,学生能真正地感受到细胞膜的存在。

三、善于思考,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素材

教学过程中,从多种渠道发现问题,及时追究、思考,就会将这些发现应用于教学设计中,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比如,有一年参加全区生物教学研讨会,在一节公开课上,做课老师准备的是一个经典的渗透作用的实验,封闭漏斗口用的是鸡蛋壳膜。当蔗糖溶液加入漏斗后,我在想:既然水分子能自由通过半透膜,在没有将漏斗放入烧杯前,水分子不就通过漏斗流出来了吗?可实际情况是并没有发生这样的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当时我提出这个问题后,做课老师及周围几个同行都说:是呀,为什么水没有流出来呢?过后再没有人提起此事。回来后我前思后想,并向化学老师请教,查阅相关的资料,才解决这个疑问。渗透作用是发生在半透膜两侧都是溶液的状态下,水分子在液体状态时相互紧紧吸引,如果漏斗内蔗糖溶液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时,由于压强(有渗透压)的作用,使得连成整体的水分子由于氢键的断裂而形成许多独立的水分子,这时水分子会通过半透膜在溶液中扩散。而如果漏斗只放在空气中并未和溶液接触,漏斗中玻璃管和外界相通,不存在压强差,所以漏斗内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通过氢键连成一片而不能通过半透膜,从而也就没有出现滴水的现象。解决这个疑问后我感觉到对渗透作用这个概念理解更加透彻,这样在教给学生的时候,我就会把这种情况结合起来,对有些学生产生类似的疑问可以交代得清晰,学生也就能容易理解掌握,实现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四、及时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补充

每节课教学中总有些地方是老师在事先教学中不曾预料到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得当,反而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讲能量流动图解时,有一道题目问:次级消费者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的能量百分比是多少?当时请学生回答的时候,由于箭头指出的能量值有3个:呼吸消耗的1.8,未利用的4.5,分解者利用微量,学生不知道应该用哪个值。当时我也没有在意,认为学生理解异化作用的含义,就直接教给学生用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去比就可以了。但我发现有好几个学生面部表现出奇怪的神情,我没有理解其中的含义。课后我又回想这节课的这个细节时,才想到我没有把异化作用和同化作用的概念交代到位,所以学生才出现不理解的表情。这也从课堂教学中能反馈出在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中还是有问题的,导致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出现了效率低的结果。

教学是一门艺术,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我们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要把这种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