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重庆市旅游学校 聂海英
职业教育是工业化的产物,但从本质上看,职业教育是科技进步的结果。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的发展程度与普及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成功职业教育的魅力在于其对行业不断变化需求的跟进,在于其对行业潜在需求的发掘。职业教育要“合着行业对人才需求的节拍、以满足行业需求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为核心,培养行业急需的实用型人才”,培养、造就一支通晓并践行“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教学理念;懂得在职业教育这个多方参与、不断变化的领域顺应人力资源市场的动态发展和变化趋向;拥有能胜任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反应灵活和适应市场发展教学能力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关键。职业教育师资是职业教育的主体和关键,是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根本保证。因此,探索职教师资培养的有益模式,对于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澳大利亚拥有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完善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自20世纪90年代起,澳大利亚开始对职业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有力地支持了澳大利亚经济发展。职业教育为澳大利亚人提供了世界一流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以全球技能学习标准而闻名,在国际培训市场中占有较大的份额。澳大利亚“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成熟的专业师资培养模式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本文基于2002年3月~2007年8月,中国(重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在重庆实施、推广的现实情况,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三位澳方专家工作履历和三位我国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个人工作简历的比较研究,以及澳方专家组及澳方专家实施培训的案例分析,将澳大利亚与中国职业教育领域“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进行比较研究。并以此为切入点,通过比较研究,在学习借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的同时,对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之一、教育部重点建设的示范性职业学校、中国(重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学校、旅游专业为国家级重点示范专业的重庆市旅游学校实施和推广中澳项目5年来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和建设的实践过程进行研究,以揭示我国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从宏观层面提供政策保障,需要拓宽教师培养途径,需要发掘“双师型”教师内涵功底,需要激发“双师型”教师内驱力等实质性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职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关注的热点。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以及乌克兰、韩国等国家纷纷把职校教师素质及培养模式纳入研究的视野。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职业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应用,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上偏重理论水平的情况日益严重。为了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适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育理念,职业教育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1]。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开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如何建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这一系列的问题应运而生。
(二)研究的意义
职业教育师资是职业教育的主体和关键,是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根本保证。因此,探索职教师资培训的有益模式,对于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澳大利亚拥有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完善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自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开始对职业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澳大利亚经济发展[2]。澳大利亚政府将职业教育视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认为加强职业教育是提高国家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职业教育为澳大利亚人提供了世界一流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以全球技能学习标准而闻名,在国际培训市场中占有较大的份额。澳大利亚“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成熟的专业师资培养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中澳职教“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现状
(一)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核心理念
20世纪90年代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改革成果涌现的高峰期,出现了许多职业教育改革的思想。这些思想主要包括:职业教育必须以支持和满足国家经济发展为核心;必须以满足行业发展对知识、技能的需求为先导;必须“以能力为本位”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具有在相关工作场所的技能;职业教育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应当具有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在培训和鉴定的时间、地点、方式选择上更为灵活自主;行业在职教培训中应该起重要的主导作用并充分认识到参与职教培训是投资而不是简单的费用开销;提出了高中阶段应当开设职业教育课程;建立了国家培训框架体系,包括资格认证制度和培训包等等[3]。随着广泛、深入的实践,逐步扩展形成了目前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制中的重要特点和核心理念。
终身教育理论被许多中外教育家称做是20世纪最伟大和最重要的教育理论。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就是建立在终身教育这一理念基础之上的。澳大利亚的职业技术与继续教育之所以能够蓬勃地发展,与其建立的许多先进的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各级政府、行业及TAFE学院间的有效协作对这些理念的实施、推进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和政策保障。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多层面合作、参与,引导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在国家层面建立了行业占主导地位的被称为ANTA(澳大利亚国家培训署)的培训组织机构,保证澳大利亚劳动力技能足以支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并给个人提供优化其潜能的机会。并且由政府出资在国家、州和地区层面建立了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在制度上保障了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以及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有机联系。同时,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以行业的需求为导向,制定职教培训政策,实施重点[4]。
第二,建立国家培训认可框架,推进职业教育为生产经营第一线培养人才。
目前,澳大利亚的国家培训框架由三部分组成:国家层面及行业的合作参与的国家监控和职责框架、国家技能框架和资格证书框架。它们组成了澳大利亚培训体系的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国家监控和职责框架规定了由职业教育的决策过程、培训的责任实体和规划、绩效监控机制来指导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运转和发展[5]。
第三,多形式、多层次、多学制、多对象的职业教育,提供了终身学习的途径。
全澳共有4000多家以公立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简称TAFE学院)和私立的注册培训机构(注册培训机构都根据国家统一的标准进行注册),形成了以TAFE学院为主的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体制。TAFE学院的职教体制是实施多形式、多层次、多学制、多对象的职业教育,它们均可授予国家认可的资格证书。该制度是一种建构在终身学习理念基础上的“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制度。TAFE学院不仅是实施职业教育的院校,而且也是适应于人们进行终身学习的一种制度[6]。
第四,证书、文凭和学位相互关联和学分互认,打通了教育和就业通道。
通过建立了全国统一的澳大利亚资格框架、统一的职业技能认证体系框架,按照该框架体系规范了就业市场,为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创造了有力的就业环境和高技能岗位的资格准入制。同时,资格框架包含了能力的认可制度。其中包括对培训课程的认可、课程之间的学分转换、能力鉴定和评估以及培训提供者的注册。通过资格框架、统一的职业技能认证体系框架,学习者所接受的不同种类和层次课程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学分互认、转换,使得各教育系统得以相互沟通,使职前、职后的教育相连、相通,形成了互相连接的教育通道和就业通道,也使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国家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向全社会所有人开放。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已不是学历导向,而是能力导向、证书导向[7]。
第五,多渠道筹措资金,投资职业教育。
改革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的拨款制度。在确保政府投入为主的基础上,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重视培训市场的构建,公平、公正地对待公立与私立职业教育机构,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和各类教育资源的效益。联邦政府每年更是拿出教育经费的45%用于发展职业教育。有关统计显示,1996年,澳大利亚企业、公司对培训的投入约为47亿澳元;1997年,该国在职业教育与培训方面的投入达40亿澳元,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0.8%[8]。
投资岗位技能培训。澳大利亚政府通过立法规定企业必须拿出相当于工资总额的2%用于培训。实际上一般企业都已突破了这个比例。如BHP公司用于培训的费用比例达到3%~4%[9]。
行业每年用于各种形式的培训费约为25亿澳元。如果包括培训期间受训人员的工资则为44亿澳元。一些特殊行业要向学院注入资金,以培养特殊专门人员。还有一些行业通过奖学金形式向学员提供经费,吸引学员。如新南威尔士州2000年在网上公布的奖学金(勤工俭学)就有21种。2003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资金投入情况:1)政府拨款44%的经费(联邦政府和州政府);2)企业筹资45%的经费;3)学生学费占11%的经费[10]。
第六,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质量评价理念。
与传统大学强调学术性不同,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强调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这一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突出能力培养是国家有关教育法规的要求。国家认证体系和培训包是TAFE办学必须遵循的教育法规。学校的教学和培训工作就是围绕着这些能力要求和标准而展开的。
能力培养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TAFE的教学体系是建立在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为目标的基础上的,强调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教室即实验室,实验室即教室;学习环境就是工作环境或模拟工作环境。课堂教学以提高能力素质为原则,纯理论的课程较少,基础课更是以够用为度③。
能力标准是对学生进行质量评价的尺度。对培训包课程提出了最低的能力测试考核要求。教师采用综合的测试方法,比之单用试卷的考核方法,更能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
(二)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教师能力认证资格制度
澳大利亚具有严格的职业教育教师准入资格体系。职教教师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的四级职业资格证书和教育资格文凭,还必须具备至少3~5年的行业工作经历。职教教师四级资格证书包括了对教师授课能力和对学生学习成果的鉴定、评价能力的具体要求,这些具体要求均包含在全国通用的相关行业“培训包”里②。
推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还应是职业实践者的理念。鼓励职教教师成为专业或行业技术协会的成员,经常参加行业和企业的活动,确保教学不脱离行业的实际需要,不断接受新的技术知识、技能和信息。鼓励行业内的专业技术人士到职业院校学院兼职授课,以最新的职业技术来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
行业帮助、支持学校建设实训基地,接受职业院校的教师到企业实践学习,吸收职业院校教师为行业协会会员,安排职业院校的学生实习。为了培养出掌握先进技术的高级技能后备人才,企业愿意将最先进的生产设备、设施提供给职业院校使用,支持学院实训基地中各种设备的不断更新,以确保在职业教育的能力培训中,所使用的各种设备和技术与行业技术发展同步。同时,负责对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评估。根据职业教育“以实用为主”的特点,传统的专业基础课已融入专业课程中,教学采取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这种教学培训活动通常是在工作岗位、相似的工作环境和教室中进行,因此对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和经历要求很高。
职教教师队伍由专职和兼职两部分组成,而且兼职人员比例比较大。教师上岗前都要首先参加各州或领地指定大学举办的教育学院进行师范技能培训。专业课教师主要从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招聘,行业来的兼职教师上岗前不一定参加师范技能的系统培训,但必须参加课程设计和教学法的短期培训。此外,职业院校的每个教职工每年享有两周以上带薪去行业进行专业进修的时间。
(三)我国职教“双师型”教师文献研究综述
从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职业教育领域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这个提法是在总结分析国外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综合我国特定背景而提出的。这个特定背景即是过去对职业教育认识上的偏差,职业学校教育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教师来源不合理,专业实践能力缺乏,师资评价上偏重于理论水平、忽视实践教学环节等。笔者用关键词“双师型”在“中国期刊网”、“天元数据网”、“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等数据库中进行了搜索(1990~2008),同时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教育研究》、《教育与职业》等期刊中进行拉网式查找(2003~2008),此外,还通过google搜索引擎对“双师型”教师的相关文件进行了广泛、全面的搜索。
通过对上述资料的研读发现,由于“双师型”教师概念提出的历史不长,关于“双师型”教师的研究虽然有一些,但还不够系统,还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认识,也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的“双师型”教师内涵界定。
在搜索到的资料中,最早提出“双师型”概念的研究者是时任上海冶金专科学校王义澄先生。《中国教育报》于1990年12月5日第三版刊载了他的一篇文章——《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文章分析了上海冶金专科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做法:教师带领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选派教师到国外工厂进行较长时间的实习;根据冶金行业建设或者技术改造的需要,参加重大工程项目中的单项或者综合项目部分内容;通过技术咨询、技术服务,鼓励教师多渠道地承担企业的技术项目[11]。该校的师资建设构想就是通过以上四条途径从“能力”和“素质”上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他们提出的“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做法,开启了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先河,并对后来职教领域进一步认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以及制定相应标准产生了重要影响。
不同的学者对“双师型”教师有不同的解释。刘春生、徐长发主编的《职业教育学》[12]对“双师型”教师做出如下解释:“双师型”即教师型和技师(工程师)型,这是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的特色所在,即:既要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能力,又要有技师(工程师)的实践技能,使专业理论课教师技能化、实习指导教师理论化,以利于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这就需要职业学校的教师在具备一般教师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必须具备技师(工程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刘合群主编的《职业教育学》[13]对“双师型”教师给出如下解释:“双师型”教师是指承担专业技能知识和教育技能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的教师,既掌握某一专门职业,同时也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能引导学生掌握该职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及相关技能。《中国职业教育》2002年第6期发表的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姜振鹏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浅谈》[14]、成都大学华夏职业师资培训中心姚贵平的《解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15],《安徽教育》2003年第2期发表的鲁传让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16],《教育与职业》2008年9月下(第27期)发表的重庆市旅游学校聂海英的《我国职业学校师资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17]等文章对“双师型”教师及队伍建设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充实了“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理论研究。
自从“双师型”教师概念在理论界于1990年被王义澄提出之后,我国政府对其内涵发展和资格认定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视,这在之后颁发的系列文件中得到体现。例如1998年,原国家教委制定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教职[1998]1号)中明确提出:“要采取教师到企业单位进行见习和锻炼等措施,使文化课教师了解专业知识,使专业教师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要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同年,教育部《关于贯彻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教育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的意见》中提出:“要切实抓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加强考核,着重提高专业教师的操作和动手能力,同时注重聘请有实际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9)号进一步明确要求:加快建设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政府在“双师型”教师方面的政策性规定与解释,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指导作用。教育部门领导对职教教师“双师”素质的重视是推动职业院校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强大动力。早在1991年1月18日,原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开幕式上所作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报告中指出:“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积极吸收那些各方面的能工巧匠作为技艺教师,而不应把一般的学历作为前提。”同年,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的王明达在谈职业教育的工作任务时也指出:“各地聘请教师不能只管文化程度,要看他的真本事。”
1992年原国家教委职教司司长杨金土在谈到“中专专业目录修订工作”时也指出“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组织师资进修培训时,要以专业技能和专业新知识、新技术为主”[18]。
在2000年7月24日召开的全国骨干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研讨会上,原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重视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联系。”[19]
2003年教育部原职成司司长黄尧在《大力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也指出:学校可按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招聘社会上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来校担任兼职教师,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20]。2003年12月3日教职成[2003]5号下发的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交通部、卫生部六部委《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中指出: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形成具有“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造就一大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和示范作用的“双师型”优秀教师,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2004年6月19日,教育部等七部委在江苏南京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原部长周济指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切实加强技能性和实践性环节”,要“加快建设一支‘双师型’的职业学校教师队伍。”[21]
2008年12月13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修和继续教育制度,促进教师深入生产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进一步优化教师的素质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三、中国(重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援助项目背景
1998年,在澳大利亚国际发展援助署的项目规划工作中,我国政府建议和希望澳方在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提供援助。为此,澳大利亚国际发展署在中国进行了项目确认考察。通过考察,中澳两国政府确定重庆市为项目实施地。2000年,澳大利亚国际发展援助署组织项目评估组对项目进行评估,形成了《中澳(重庆)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设计文本》。2002年3月5日,中国政府代表、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先生与澳大利亚政府代表、澳大利亚驻华使馆临时代办莫亭女士在北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关于“中澳(重庆)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谅解备忘录》。由此,中澳(重庆)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正式启动。
项目试点在重庆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所涉及的五个行业对应的5所职业院校中进行。汽车行业——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行业——重庆旅游学校;电子商务行业——重庆龙门浩集团职业高级中学;电子信息技术行业——重庆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行业——重庆江津工商职业高级中学;
试点学校的项目内容是: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课程和教学材料的开发;师资队伍的发展、培训;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及培训人员的鉴定。澳方为5所项目学校每校配备25万澳元的教学设备。
四、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一)本文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澳大利亚和中国职教“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比较研究,挖掘对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探寻既能够与国际接轨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二)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当今国际、国内大的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本文基于中国(重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在重庆实施、推广的现实情况,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三位澳方专家工作履历和三位我国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个人工作简历的比较研究、澳方专家组及澳方专家实施培训的案例分析,将澳大利亚与中国职业教育领域“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在学习借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的同时,对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之一,教育部重点建设的示范性职业学校,中国-澳大利亚(重庆)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学校,旅游专业为国家级重点示范专业的重庆市旅游学校实施和推广中澳项目5年来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和建设的实践进行研究,以此揭示我国能力本位职教“双师型”教师培养需要从宏观层面提供政策保障,需要拓宽教师培养途径,需要发掘“双师型”教师内涵功底,需要激发“双师型”教师内驱力等实质性问题。
五、中澳职教“双师型”教师成长路径和发展背景个案比较
(一)澳大利亚职教教师个案
1.澳大利亚职教教师履历分析
(1)弗朗西斯·德西瓦先生履历
旅游服务专业短期技术专家Mr Francis De Silva
其他职业经验
2005年至今,澳大利亚达尔文卡苏瑞拉高级学院服务管理二级证书协调员
2004年12月至今,澳大利亚北部地区汉木门餐店集团人力资源和运作部顾问
2001~2004年,澳发署出资的“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技术提高合作项目”马卡沙旅游培训项目长期专家/专家副组长
2002~2004年,澳发署出资的家亚普拉项目(马卡沙旅游培训项目的子项目)担任经理
2001至今,一直担任澳大利亚堪培拉国际教育与培训顾问
1992~2001年,在北部地区大学工作的九年时间分别担任以下职位:
旅游服务行政部门负责人
获得卡拉瓦餐馆培训执照
卡拉瓦餐馆和酒吧经理(九年时间)
旅游和服务学校学术顾问
旅游和服务国际推广学校负责人
旅游和服务餐饮服务学校负责人
1997~2001年,担任北部地区大学在印度蒙拿克国际酒店学校项目的专家组组长
1999年,担任北部地区大学在斯里兰卡科伦坡嘎拉达里饭店人力资源开发项目的专家组长
1995~1996年,担任澳大利亚继续和技术教育国际学院马来西亚东部和西部喜来登饭店筹备项目的专家成员,专门提供餐饮销售、监督和管理的培训,以及培训培训师和职场鉴定师培训
1994年9~12月,澳发署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技术和职业项目旅游短期专家
1991~1992年,澳大利亚北部地区饭店协会培训部部长(创立该培训部)
1990~1991年,澳大利亚达尔文饭店副经理,北部地区饭店管理集团培训经理
1981~1990年,文莱政府教育部文莱旅游服务技术学院技术指导专家
1978~1981年,斯里兰卡科伦坡旅游局锡兰饭店学校餐饮部主任
1977~1978年,伦敦斯威敦威尔特郡饭店负责餐饮的饭店副经理
1976~1977年,伦敦斯威敦威尔特郡饭店餐饮部负责人
1974~1976年,英国布里斯托尔尤里克饭店实习经理
1970~1974年,斯里兰卡锡兰饭店有限公司本托塔里亚冲浪酒店餐饮部监督员
(2)莫可什·夏玛先生履历
旅游服务专业短期专家Mr Mukesh SHARMA
(续表)
(3)丽莉·杰西女士履历
旅游服务专业短期技术专家Mis Lily Gjeci
主要工作经历:
2006年,受PEHN的邀请,加入其委员会,选拔维多利亚州杰出客房部经理,开发和制作“接受和办理预定”单元的光盘,在黄金海岸的Palazzo Versace 饭店、Byron海湾的Byron 温泉度假中心、在Cairns 的Gilligan’s Backpackers饭店等行业进行为期3周的工作
2005年至今,威廉安格利斯学院的客房专业协调
1999~2005年,威廉安格利斯学院的前厅专业协调员
1993年至今,前厅和客房课程专家,负责以下工作:
在威廉安格利斯学院进行前厅和客房教学,在RMIT进行应用科学(饭店管理)学科教学
进行订单式前厅和客房课程培训
协调安排兼职教师
选拔新员工
参与职业继续教育活动
协调与行业的联系
作为Virtual饭店的课程专家
为学生组织安排行业实习
更新前厅课程培训手册册
开发前厅课程鉴定工具
开发教材“夜间审计”部分内容
协助ANTA的远程教学工作
修改前厅和客房课程培训教材
1993年9月,(为期两周),在Box Hill TAFE学院担任培训教师
1994年7~11月,在Methodist女子学院担任培训教师
1990~1993年,在Chateau Melbourne 饭店,担任客房部经理
1989~1990年,在维多利亚饭店担任经理
1984~1989年,在Old Melbourne饭店担任接线员、接待员、夜间审计员、前厅部经理等多种职务
1969~1984年,在Fish House,Starches,Continental滑雪俱乐部、葡萄园
餐厅、Harbourside Inn等多个企业担任兼职服务员
1969~1970年,任新南威尔士银行职员
1970~1971年,任南斯拉夫日报助理编辑
1971~1973年,担任旅行社顾问
1973~1984年,任Hardie Iplex接待员
2.澳大利亚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生涯比较简析
(1)从弗朗西斯·德西瓦先生履历看其职业生涯
在跻身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之前,弗朗西斯先生已经拥有8年的行业经验:从1970年起,17岁的弗朗西斯先生进入餐饮行业,从斯里兰卡锡兰饭店有限公司本托塔里亚冲浪酒店餐饮部监督员这个最基层员工岗位做起(1970~1974年)。奋斗4年之后,他成为英国布里斯托尔尤里克饭店实习经理(1974~1976年)。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尤里克饭店担任两年实习经理后,他进入伦敦斯威敦威尔特郡饭店担任餐饮部负责人(1976~1977年),这之后的一年,他升任伦敦斯威敦威尔特郡饭店负责餐饮的饭店副经理(1977~1978年)。
从1992~2001年这9年期间,弗朗西斯先生自如地“游走”于旅游餐饮行业和职业教育领域:在北部地区大学工作,他分别担任旅游服务行政部门负责人、卡拉瓦餐馆和酒吧经理旅游和服务学校学术顾问、旅游和服务国际推广学校负责人、旅游和服务餐饮服务学校负责人、北部地区大学在印度蒙拿克国际酒店学校项目的专家组长、北部地区大学在斯里兰卡科伦坡嘎拉达里饭店人力资源开发项目的专家组长等,还获得了卡拉瓦餐馆培训执照。
弗朗西斯先生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管理协会创办人之一,他还是澳大利亚葡萄酒教育家社团成员、澳大利亚饮食业协会成员,拥有多个专业协会成员资格。
从1972~1998年这26年间,弗朗西斯先生不断地参加各种职业资格培训,获得了大量的培训证书,如:1972年获得锡兰饭店学校饭店和酒吧培训证书;1976年获得英国饭店和饮食业管理协会餐饮预备和服务的培训;1978年获得英国葡萄酒和酒类培训证书及伦敦饭店和公共饮食业培训协会培训培训师证书;1986年获得城市和伦敦行会的餐饮证书,并获得协会最佳学生奖章;1988年获得美国饭店和汽车旅馆协会培训和发展证书;1987年获得美国饭店和汽车旅馆协会餐饮经理管理人证书;1991年获得北部地区旅游培训协会培训培训师证书;1995年参加戴尔·卡内基经理管理培训;1996年获得美国饭店和汽车旅馆协会餐饮管理证书;1998年获得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葡萄酒和白兰地酒协会的证书。
从1978~1981年,弗朗西斯先生担任斯里兰卡科伦坡旅游局锡兰饭店学校餐饮部主任,1981~1990年担任文莱政府教育部文莱旅游服务技术学院技术指导专家,1990~1991年,任澳大利亚达尔文饭店副经理,北部地区饭店管理集团培训经理,1991~1992年任澳大利亚北部地区饭店协会培训部部长(创立该培训部),1994年9~12月任澳发署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技术和职业项目旅游短期专家(1994年9~12月)……由此可看出,弗朗西斯先生25岁开始投身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41岁开始了他的国际职业教育专家生涯。
在1989年获得北部地区大学培训培训师证书后,1994年,41岁的弗朗西斯先生获得北部地区大学职业教育副学位专科文凭,1996年,43岁的他获得北部地区大学教育学士学位,1999年获得北部地区大学教育和培训管理毕业证书,2001年获得北部地区大学工作职场鉴定培训四级证书、北部地区大学商务餐饮二级证书,2006年,54岁的他还在非脱产学习高级商务执行行政管理硕士学位。由此可见,40岁以后的弗朗西斯先生仍然在不断的学习,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2)从莫可什·夏玛先生履历看其职业生涯
1974年,莫可什·夏玛先生获得印度Meerut大学科学学士学位(生物),在1978年,获得新德里酒店管理学院酒店管理饮食及营养专业文凭后,1978年8月~1987年11月,他在印度和德国的国际酒店及航空餐饮机构担任各种厨师职位,这期间的1980年,他获得新德里Oberoi酒店管理学校厨房管理文凭证书。
1989年8月~1990年6月,莫可什·夏玛先生到新南威尔士州Garware国际Manly Plaza酒店担任执行厨师,国际Manly Plaza酒店是一个四星酒店,这个酒店有一个餐厅、三个宴会设施及80套房间提供送餐服务。1990年10月~1991年10月,莫可什.夏玛先生进入维多利亚Spotless集团有限公司担任餐厅经理,管理1000多名餐饮员工。
1992年1月~1994年12月,莫可什·夏玛先生自己做了维多利亚州奥蒙德皇家印度饭店厨师及老板,经营有40个座位属于自己的餐厅。1996年,他获得墨尔本大学教师文凭(TAFE)。2001年,他获得维多利亚理工大学商务硕士学位(接待管理),2004年获得WAI职场鉴定师证书,2005年,在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学习博士课程。自1998年以来,在经营自己咨询业务的同时,他向多个饭店及酒店提供相关咨询,其中包括食品安全、市场营销、在职培训及产品开发。
1992年7月起,莫可什·夏玛先生开始涉足职业教育领域。1992年7月~1997年7月他担任了维多利亚Footscray SkillShare学院协调员及培训和发展官员,协调并讲授与接待专业相关的二级和三级证书课程,该学院由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维多利亚政府资助。1997年8月~1998年6月,他成为维多利亚州Frankston Peninsula理工学院课时教师,该学院由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维多利亚政府资助,为实习厨师讲授各种题目的理论课程,包括接待法律、行业联系、卫生、基本计算、食品科学、沟通及清洁。1998年8月~2000年11月,他作为维多利亚理工大学Footscray校区辅导教师,在Footscray校区向商务学士讲授食品生产的课程,该大学由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维多利亚政府资助;同时他还担任了维多利亚州Sunshine WCIG JOB futures公司就业顾问,该公司由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资助作为一名就业顾问,他负责向110位长期未受雇用的人提供帮助。
2001年3~12月,莫可什·夏玛先生成为皇家墨尔本大学讲师(B级),该大学由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维多利亚政府资助。2002年2月至今,他成为威廉·安格利斯TAFE学院教师,该学院由澳大利亚政府和维多利亚政府资助,目前向会展管理和旅游专家的学生讲授各种商务课目和单元。讲授的课目包括会计入门、会展预算、会展财务运作、领导和管理、录用和选择人员、项目管理、会展经营管理、会展商务计划、资产管理、宏观经济和市场营销。
(3)从丽莉·杰西女士履历看其职业生涯
从事职业教育前,丽莉女士已有24年行业经验。1969~1984年,丽莉女士19岁从新南威尔士银行职员做起,20岁做南斯拉夫日报助理编辑,21岁做旅行社顾问,23~34岁任Hardie Iplex接待员,这15年期间,她还在Fish House、Starches、Continental滑雪俱乐部、葡萄园餐厅、Harbourside Inn等多个企业担任兼职服务员。1984~1989年,这5年间,她在Old Melbourne饭店担任接线员、接待员、夜间审计员、前厅部经理等多种职务,1989~1990年,在维多利亚饭店担任经理。1990~1993年,在Chateau Melbourne饭店,担任客房部经理。
丽莉女士43岁开始涉足职业教育领域,1993年至今,她作为前厅和客房课程专家,负责以下工作:在威廉安格利斯学院进行前厅和客房教学,在RMIT进行应用科学(饭店管理)学科教学;进行定单式前厅和客房课程培训;协调安排兼职教师;选拔新员工;参与职业继续教育活动;协调与行业的联系;作为Virtual饭店的课程专家;为学生组织安培行业实习;更新前厅课程培训手册;开发前厅课程鉴定工具;开发教材“夜间审计”部分内容;协助ANTA的远程教学工作;修改前厅和客房课程培训材料;1999~2005年,威廉.安格利斯学院的前厅专业协调员;2005年至今,威廉.安格利斯学院的客房专业协调员。
丽莉女士在38岁时开始了工作的同时继续学习的生涯,以逐步获得作为从事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的教师的层级资格。她学习的内容及获得的证书如下:1988年1月,Interwest饭店培训对客服务与销售,威廉·安格利斯学院文化意识课程;1992年获得威廉.安格利斯学院饭店业高级证书;1988年8月,Interwest饭店培训“一帮一”;1993年2月,威廉·安格利斯学院培训者的培训;1997年12月,澳大利亚旅游培训局的饭店鉴定评审员;1998年6月,获得墨尔本大学职场培训者与鉴定者四级证书;1997年获得墨尔本大学职业教育培训任职资格;1998年获得墨尔本大学教育与培训学士学;1999年6月,获得威廉安格利斯学院学前培训认证证书。
3.共同的成长轨迹:循序渐进的成长路径,国家政策助推的社会背景
弗朗西斯先生17岁进入旅游餐饮服务行业,从旅游餐饮服务行业餐饮部监督员这一最为基层的岗位做起,他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以及学位,逐步成为行业专家,国际职业教育与培训专家。莫可什·夏玛先生在获取学士学位之后,仍然是从餐饮服务行业最为基层的厨师岗位做起,通过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学习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以及硕士学位,然后一步步成为行业专家和澳大利亚以培养旅游接待服务专业优秀人才而闻名的威廉·安格利斯TAFE学院教师。丽莉女士19岁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是从最基层的接待员岗位做起,在有了24年的行业经验后从事职业教育,威廉·安格利斯TAFE学院是将她作为优秀行业专家引入学校,她的教学业务、教学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在进入职教领域之后通过学习、实践习得。
纵观三位澳方专家的职业成长路径,有以下共同的特点:
第一,个人奋斗色彩浓厚。他们不断地在学习,以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和更高层次的学位。由此也折射出澳大利亚各行业、职业教育领域教师职位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要获得更好的职位就得不断进取。如此的社会背景之下,不断学习、进取成为澳大利亚职教“双师型”教师的主流也就不足为奇。
第二,多次“跳槽”。50岁之前的三位专家都曾在多个企业(或学校)工作。这一方面反映出他们在不断的进取,不断的发展,同时也折射出澳大利亚大的社会背景下的用工制度,给澳大利亚人自主发展的推动力是相当强大的,不断的“跳槽”也让他们的职业视野更广,职业背景更为深厚复杂,职业经验更加丰富。
第三,从最为基层的职位做起,脚踏实地的积淀行业经验,培养职业能力,这不仅让他们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因有娴熟的专业技能而底气十足,也让他们更加珍惜现在的职位,更加敬业。
第四,由于对职教师资的行业经验要求高,在澳大利亚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一般情况下都是中年以上的年纪,他们心态平稳,行业经验丰富,他们的知识、技能与态度达到了深层次的融合。这也是澳大利亚职教师资队伍精良且相对稳定的原因之一。
从宏观层面看三位专家的职业发展,也印证了澳大利亚在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终身教育理念通过国家相关政策予以实施的成功,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为澳大利亚人职业发展搭建了层级阶梯,其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不例外。
在TAFE学院学习取得3级证书的人,就具备了担任在TAFE学院攻读1~2级证书学生的教师资格。以此类推,高一级证书获得者可以做攻读低于其已获等级证书学生的教师。当然,受聘教师要与TAFE学院签订工作合同,并接受院方对其工作质量的检查和评价。TAFE学院的教师提高学历层次是个人行为,如果教师本人认为有必要,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或中止合同去攻读更高一级的学历,一直可读到博士。TAFE学院只是根据应聘教师的自身条件对应聘任教师岗位。在澳大利亚获得学士学位并掌握了相关专业技能的人,将被视为具备了TAFE学院某专业从1级证书到高级文凭的授课教师资格。另外,TAFE学院还聘请行业专家担任专业课教师,这些行业专家中有的人并不具备高学历,但是他们具有丰富经验和技能,聘请这类人员不是为了讲理论课而是为了向学生传授技艺。院方对这类人员十分重视,宁肯高薪聘请[22]。
为了弥补职业教育师资的不足,澳大利亚获取职业教育师资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按标准大量选聘、培养兼职职业教育师资。被招聘录用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边在TAFE学院从教,一边到大学教育学院接受为期1~2年的师范教育,以获取教师职业资格证书。专兼职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较好地解决了因专业转换所导致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师的不足。并且专任职业教育教师和兼职职业教育教师因各自所具有的优势和不足,可以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目前,澳大利亚已经形成了一支数量可观的兼职职业教育师资群体。到1994年,澳大利亚共有专任职业教育师资l.8万名,兼职职业教育师资3.2万名。兼职职业教育师资在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中所占的比重远远大于专任职业教育师资。如维多利亚州的职业学校教师结构为全职44%,合同25%,计时31%。对全职教师,各种学校和培训机构都有严格的招聘标准:5年行业经验;有经过考察认可的教学知识和能力;获得四级证书;有大学学历文凭。以短期合同和计时合同聘用的教师都是来自行业,具有职场工作经验。一般培训机构都倾向于减少固定人员,而增加合同和计时教师,除考虑减少经费的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聘用兼职教师,有利于从业人员将新技能传授给学生,有利于让愿意将行业经验贡献给职业教育的人员发挥作用②。
澳大利亚政府重视职业教师能力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都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国家提供资金开展旨在提高教师技能的各种培训活动。诸如:提高教师讲述培训包技能的能力;提高培训机构领导管理能力;提高教师参与政策执行回顾和制定过程的能力;提高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共享经验的能力;提高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能力;提高教师开展灵活教学的能力。学校也非常重视教师发展,每年都会与教师共同协商学习计划,鼓励教师以多种形式接受培训:在其专业上获得更高学历文凭;参加专题性研讨会;到其他地方或学校进修;与行业建立联系,学习行业技能[23]。
综上所述,从宏观层面来看,澳大利亚有一整套成熟的职业教育“双师型”专、兼职教师的培养模式和体系,并且受到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作为继续教育板块之一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取培训,也为行业人士成为“双师型”教师提供了“绿色通道”。多渠道培养职业教育师资,运用竞争激励机制来管理职业教育师资,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培训职业教育师资,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显著特点。他们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在职培训有完善的政策法规、资金支持和成熟的培训模式。
(二)我国职教“双师型”教师个案分析
1.我国职教“双师型”教师个案简历
(1)重庆市旅游学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周炜老师工作简历
姓名:周炜(旅游专业教研组组长)
性别:女(1970年生)
简历:
工作学习情况:
1985~1988年,就读于重庆市旅游学校并取得高中毕业证书。
1988年9月~至今在重庆市旅游学校任教,承担《客房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并长期担任班主任。
1999年9月~2002年7月,就读重庆西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函授),获本科文凭。
2003年7月~2003年8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接受培训,获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课程设计培训结业证书。
2007年9~11月,在北京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接受培训,获教育部旅游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结业证书。
2002~2008年,连续7年获得学校教学常规评比优胜奖。
2003年11月,指导学生赵恒获重庆市职业中学旅游专业学生技能竞赛客房项目一等奖。
长期承担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帮带了曾小莲等新老师(含实习老师)近15名。2006年9月,获学校指导新教师奖。
2006年12月,被特聘请为担任中国—澳大利亚(重庆)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成果推广专家。
2007年,获澳方专家颁发的培训鉴定与评估教学法的证书。
2006年4月在“中澳职教推广活动”中,承担的“客房西式做床”之甩单、包扎的市级公开课,获得不同领域的骨干教师、重庆师范学校研究生班的学员、伙伴学校的专业教师的高度评价和澳方专家的赞扬。多次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礼仪服务活动。学校承接各项国际性接待任务旅游专业技能展示(礼仪、客房类)组织与策划负责人。
独立完成了《前厅接待服务》教材主编工作,于2008年正式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审核后出社。
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情况:
1996年12月,获教师资格证书。
2002年12月,获重庆市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资格名称为讲师。
2002年1月,获职业资格证书——客房服务员(高级技工)。
2007年7月,获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客房服务员)资格。
2009年2月,获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资格名称为“高级讲师”。
行业经验:
1985年11月,在重庆雾都宾馆实习。
1986年4月,在重庆小泉宾馆实习。
经常参与对社会企、事业单位人员的礼仪培训活动。
1993年5~10月,带领80名旅游服务专业学生在北京新四川美食城实训。
2006年7月,在重庆扬子江假日酒店前厅实习。
2007年11月,北京金苑宾馆实训。
(2)重庆市旅游学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邹薇老师工作简历
姓名:邹薇(旅游专业部主任)
性别:女(1978年生)
工作学习情况:
1993~1995年,就读于重庆市旅游学校并取得高中毕业证书。
1995~1997年,就读于重庆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并取得大专学历。
1997年3月至今,在重庆市旅游学校任旅游专业教师,担任旅游专业课教学工作,先后承担《餐饮服务及管理》、《旅游服务礼貌礼节》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1997年9月~2000年7月,就读重庆西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函授),获本科文凭。
2003年7月~2003年8月,获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课程设计培训结业证书。
2006年12月~2007年6月,获澳大利亚HOLMESGLEN学院培训与鉴定四级培训师证书。
2008年9~10月在云南大学参加旅游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获教育部旅游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结业证书,并被评为优秀学员。
在12年的教学生涯中,多次被评为校“最受学生欢迎教师”,也多次获得校“教学常规综合考评优胜奖”。
2003年11月,在重庆市职业中学旅游专业技能比赛中,所带学生候代平、张清同学包揽了餐饮单项技能一等奖。
2003年10月撰写的论文《培养适合行业需求的职高学生》获中国商职年会评定二等奖。
在2004年的全市旅游专业课观摩活动中,教授的《餐饮接待服务》一课得到了同行的好评。
2007年6月,指导学生李丽华同学参加洲际酒店集团英才培养学院西餐及红酒服务技能大赛获二等奖。
2003年至今,参加学校中澳项目课程开发培训、专业技能培训。主编的《餐饮基础服务》教材、学材已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
自1998年至今,在全区、全市乃至全国的各类接待中,指导学生中餐、西餐花台台面设计,如“孔雀迎宾、心心相印、喜迎奥运、中澳友谊”等作品得到了来宾的好评。
2006年被市教委确定为首批项目推广专家。为本校老师、兄弟学校教师做过“灵活教学法、新课程开发、学生个人小组学习、教学活动周期”等多次专题培训活动;其中也多次完成“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中心”的示范课鉴定工具的设计和开发。
自2003年9月~2006年7月,任学校旅游学科带头人和旅游教研组组长一职。除坚持以身作则做好教学规范外,还带领同组老师共同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帮带了刘倩等新老师(含实习老师)共二十多人,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也已成为教学一线的骨干老师。教研组也多次获校考评一等奖。
2006年9月~2008年7月,任学校酒店管理专业部助理。
2008年9月至今,任学校旅游部(含酒店管理与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主任。
2009年5月作为“能力本位课程”推广专家,赴福州为旅游专业同行献课,得到高度好评。
作为旅游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市第二、三届中职旅游专业中职学生技能大赛的项目承办的赛务组织工作,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带领年轻老师训练学生参赛,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情况:
2002年10月,获得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师资格证书。
2003年4月,获得餐饮服务员三级/高级技工职业资格证书。
2007年12月,获得助理讲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2000年12月,获得初级导游员证书。
2007年4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餐厅服务员(技师)。
2007年7月,获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参评员(餐厅服务员)资格。
2006年12月,获得市教委颁发的中澳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成果推广专家聘书。
2008年11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高级调酒师。
2008年11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高级茶艺师。
行业经验:
1994年10月,在扬子江假日酒店参加餐饮工作实习。
1995年5月~1995年9月,在西南大酒店参加餐饮工作实习。
1997年3月,在重庆扬子江假日酒店大堂吧工作。
1998年1月,在四川广安大酒店任餐厅大堂经理。
1999~2004年,先后在犀牛宾馆、潼南大酒店、香山大酒店、赤水大酒店等酒店做培训工作。
2004年6月,在重庆希尔顿酒店宴会厅工作。
2001~2005年,在重庆长江假日旅行社、绿之旅做兼职导游工作。
2005年9月,在北辰旅行社做旅行社管理工作。
(3)重庆市旅游学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尹灵老师工作简历
重庆市旅游学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尹灵老师工作简历
姓名:尹灵(旅游专业教师)
性别:女(1978年生)
工作学习情况:
1998年9月~2001年7月,就读于重庆市教育学院物理教育专业(大专)。
2001年7月~2003年7月,重庆市旅游学校高中物理教师。
2001年9月~2004年7月,就读于重庆市教育学院物理教育专业(函授专升本)。
2004年7月~2007年6月,重庆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攻读在职硕士,获管理学硕士学位。
2004年,承担了区级旅游专业示范课。
2006年,获重庆市“高教社杯”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教学业务系列竞赛课件制作三等奖。
2007年,获重庆市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师课堂教学录像竞赛一等奖。
2007年,被重庆师范大学职教师资学院聘为“现代职业教育与职教师资职业素养”能力本位课程推广培训专家。
2003年至今,参加学校中澳项目课程开发培训、专业技能培训。主编的《吧台基础服务与意式咖啡》教材、学材已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9年8月~2009年10月,参加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
2010年参与《餐饮服务与管理》编写,已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情况:
2003年4月,获得餐饮服务员三级/高级技工职业资格证书。
2005年2月,获得高级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证书。
2006年5月,获得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师资格证书。
2007年4月,获得餐饮服务员二级/技师资格证书。
2007年4月,获得参加重庆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获取资格证。
2007年7月,获得餐厅服务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
2009年10月,获得餐厅服务员一级/高级技师资格证书。
行业经验:
2003年7月,在重庆万豪酒店餐饮部实训。
2004年6月,在重庆希尔顿酒店餐饮部实训。
2004年8月,在约里克咖啡馆进行咖啡实训。
2005年7月,在重庆扬子江饭店吧台实训。
2007年2月,在重庆洲际酒店餐饮部实训。
2003年至今,经常跟随学校中澳项目负责人走访行业。
2.职业成长分析
(1)从工作简历看周炜老师的“双师型”教师的职业成长
1985年9月~1988年7月,周炜老师就读于重庆市旅游学校。这期间,1985年11月,她在重庆雾都宾馆实习,1986年4月,在重庆小泉宾馆实习。1993年5~10月,她带领80名旅游服务专业学生在北京新四川美食城实训。2006年7月,在重庆扬子江假日酒店前厅实习。2007年11月,在北京金苑宾馆实训。
1988年9月,她得到了事业单位正式工人指标,成为重庆市旅游学校的正式员工,并逐步接手旅游专业课程教学工作。1996年12月,她获得教师资格证书,2002年7月获得重庆西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函授)本科文凭。2002年12月,获重庆市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资格名称为讲师。2002年1月,获客房服务员(高级技工)职业资格证书。2007年7月,获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客房服务员)资格。2009年2月获“高级讲师”资格证书。
作为学校重点培养的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之一,她不负众望逐步成长为优秀专业教师、优秀班主任和学校旅游专业教研组长,充分发挥了旅游专业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2003年7~8月选送到澳大利亚接受培训,2007年9~10月选送到北京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
(2)从工作简历看邹薇老师的“双师型”教师的职业成长
1993~1995年,邹薇老师就读于重庆市旅游学校,这期间的1994年10月,她曾到重庆扬子江假日酒店实习餐饮工作;1995年5~9月在西南大酒店实习餐饮工作;1997年3月,她在重庆扬子江假日酒店大堂吧工作;1998年1月,在四川广安大酒店任餐厅大堂经理。1999~2004年,作为学校旅游专业教师,她先后出色完成学校承接的对犀牛宾馆、潼南大酒店、香山大酒店、赤水大酒店员工的培训任务。2001~2005年利用业余时间做重庆长江假日旅行社、绿之旅、北辰旅行社做兼职导游工作;2004年6月,在重庆希尔顿酒店宴会厅实习。
1995~1997年,她就读于重庆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取得大专文凭。2000年她获得了西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函授专升本本科文凭。2000年获全国初级导游员资格证书;2002年10月,获得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2003年4月,获得餐饮服务员三级/高级技工职业资格证书。2007年4月,获得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资格证书。2007年12月,获得助理讲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2008年11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高级调酒师、职业资格证书——高级茶艺师。
1997年7月至今邹薇老师在重庆市旅游学校任教。担任旅游专业课教学工作,先后承担《旅游概论》、《餐饮服务及管理》、《客房服务及管理》、《导游业务》、《前厅》、《旅游服务礼貌礼节》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任教的12年间,她多次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礼仪、餐饮服务活动;担任学校承接各项国际性接待任务旅游专业技能展示组织与策划负责人;参加对外培训活动;承担市级旅游专业示范课;自2003年9月~2006年7月,任学校旅游学科带头人和旅游教研组组长一职。2006年9月~2008年7月,任学校酒店管理专业部助理。2008年9月至今,任学校旅游部(含酒店管理与导游专业)主任。
通过12年的专业教学实践,邹薇老师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但她没有周炜老师幸运,因为她入校做教师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已经不再划给学校类似于周炜老师所获得的灵活用人指标,她现在仍然不是学校的正式教师。12年间,因其良好的专业素质、积极的进取心和爱岗敬业精神,学校把她作为正式教师对待,并把她列为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重点培养苗子,她也不负众望迅速成长,学校因其才干将她提升为旅游专业教研组长、酒店管理部助理、旅游部主任,2003年7~8月选送到澳大利亚接受培训、2008年9~10月选送到云南大学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现在她享受中级职称教师待遇(其工资奖金由学校自筹)。2008年9月以前,她的全部工资和奖金全由学校自筹,2008年9月后,她得到教育部、财政部下拨的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指标(其工资奖金由下拨资金与学校自筹两部分组成)。
(3)从工作简历看尹灵老师的“双师型”教师的职业成长
2001年,尹灵老师毕业于重庆市教育学院物理教育专业,她是在学校的精心培养下,由一名普通文化课教师成长起来的旅游专业年轻的“双师型”教师。
她刚到学校的第一年承担的是学校高中物理的教学,由于学校所开设的专业大多属于文科类,学校对物理学科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小,同时她的自身条件比较适合从事旅游专业教学,于是学校校长亲自给她做工作,让她转教旅游专业课程,并指派了邹薇、周炜等学校旅游专业骨干教师对她的技能和教学进行指导,2002年9月她开始接触旅游专业餐饮课程的教学。为了让她更好地胜任旅游专业餐饮课程的教学任务,几年间,学校分别安排她到重庆万豪酒店餐饮部、重庆希尔顿酒店餐饮部、重庆洲际酒店餐饮部实训,学校中澳项目负责人经常带领她一起走访行业。
通过4年多的历练,她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这期间她已获得餐饮服务员三级/高级技工职业资格证书、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师资格证书、餐饮服务员二级/技师资格证书餐厅服务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2007年,她获得了重庆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攻读在职硕士学位、获重庆市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师课堂教学录像竞赛一等奖,并被重庆师范大学职教师资学院聘为“现代职业教育与职教师资职业素养”能力本位课程推广培训专家。
2003年至今参加学校中澳项目课程开发培训、专业技能培训。主编的《吧台基础服务与意式咖啡》教材、学材已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8月学校选送她参加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旅游学校的大型国际接待任务,如澳大利亚大使访问旅游学校、来自13个国家的大使夫人访问旅游学校、澳大利亚国会成员访问旅游学校、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坎贝尔·纽曼市长一行访问旅游学校等高规格的国际接待的会议服务全都是由她组织学生自如完成。
3.我国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成长特色和背景
以上三位重庆市旅游学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她们的专业成长,实际上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优秀“双师型”教师成长的一个缩影。其中,周炜、邹薇两位老师都是学校从自己培养的优秀学生中挑选出,然后通过派送行业实训、公费派送行业参加获取行业岗位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试(如获得导游资格证书、特级服务师资格证书、餐饮技能等级鉴定员资格证书等)、公费让她们进入大学参加教师学历达标学习。勤奋上进的个人素质和学校的潜心培养让她们踏上了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快车道。尹灵老师是文化课教师转行,因为有良好的文化功底和个人综合素质,在学校大环境的引领之下,她通过潜心学习、实践,逐步成长为优秀的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
与澳方专家的成长经历相比较,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成长之路就显得简单,教师的行业经验犹如蜻蜓点水。与三位多次“跳槽”的澳方专家相比,我们这三位年轻“双师型”教师至今为止,除实习、实训时到过其他单位(或企业),她们一直都是重庆市旅游学校的员工。她们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所在学校发展的影响,学校对其成长、发展的规划、指导和培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总的来说显得较为被动。但她们年轻充满活力、可塑性强,他们是我国职业教育立足国情,根据学校实际走自己有特色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之路成功典范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与我国一般的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师相比,这三位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其拥有的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行业经验是其他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师所羡慕的。但与澳方专家相比较,我们的教师行业经验明显不足,也就是说,缺乏行业经验是目前我国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业务素质方面存在的最大的问题之一。我国职业学校管理者对于专业教师深入行业、特别是在行业兼职或自己从事经营等方面有很大的顾虑,这主要源于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职业学校有行业经验的教师人数有限,他们的教学任务比较重,如果再允许他们到行业兼职,学校专业课教学工作将会受到影响。
第二,由于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与学校教师工资待遇有很大的距离,优秀的专业教师到行业实践锻炼之后专业技能水平更高,也会受到行业的青睐,这有可能促使该教师离开学校。
第三,教师有了行业兼职之后会分心,教师的时间、精力都会受到牵制,其教学工作将受到影响。
从邹薇老师的个案也反映出,国家政策层面如何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以助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与稳定,应该纳入议事日程。目前,在我国事业单位用工制度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的人员一般都有正式人事指标,其工资由国家政府财政划拨,2010年1月作为事业单位的职业学校执行绩效工资,相当部分也由财政划拨。传统的从业观念中,有人事指标就是有固定工作、固定收入,也意味着有比较稳定的生活。从心理角度分析,邹薇老师通过不懈的努力以出色的工作业绩使自己在学校获得了成就感;但自己连起码的正式员工资格都没有,故而缺乏工作稳定的安全感,这两种反差极大的心态所构成的矛盾冲突,也就成为她可能离开学校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学校以感情、事业留住了她。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需要引进行业优秀人才,类似于邹薇老师这种情况就不会是个别(或偶然)现象。
由于现行中国的人事制度等诸多因素,一般情况下,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都是来自于师范院校或者是转行的文化课教师。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相比较,中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更多的是放在教师入职以后,这对学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师资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随着我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职业学校师资用人制度定会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007年4月22~23日,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当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吴启迪女士、时任职成司司长的黄尧先生、现任职成司副司长的王继平先生出席会议。吴启迪副部长着重部署了“十一五”期间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五项工作:
第一,以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为抓手,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中央财政安排5亿专项资金,到2010年,培训15万名专业骨干教师,开发80个专业的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支持一批学校面向全社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兼职任教。
第二,加强职教师资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职教师资基地要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充实设备设施,改善培训条件,加快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化教师队伍;要重视内涵建设,把师资培养培训项目开发和课程建设作为核心任务;要强化服务意识,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
第三,广泛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师资培训活动,尽快使学历尚未达标的教师达到合格学历要求,积极鼓励教师接受研究生教育,大力推进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实施全国职业学校骨干校长高级研修计划,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第四,广开渠道,多种形式吸引优秀人才到职业学校任教。加强短线专业师资的培养,及时补充专任教师;制定外聘兼职教师政策和实施办法,吸引优秀人才。
第五,进一步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师管理制度。要逐步完善职业学校教师职务制度,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2008年3月31日,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8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题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讲话明确提出: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是当前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指出要进一步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职业学校来任教,同时,要面向社会广泛聘请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重视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培训,要创新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特别是要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切实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深化职业院校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要配合人事部门建立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师聘任、评估、奖惩办法和编制管理办法,积极推进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逐步建立职业学校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新机制。2008年开始实行了“中职学校特聘教师制”。
2010年5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教师培养培训的体系,优化队伍结构,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对职业院校来讲,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由此可见,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政府已经对职业教育“双师型”专、兼职教师的培养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并正在国家政策层面制定相关政策对该项工作予以推动和大力度支持。
六、澳大利亚职教“双师型”教师培训方式
(一)重庆市旅游学校实施、推广中澳项目过程中,澳方专家实施培训案例
1.案例一:弗朗西斯(Francis)先生的餐饮服务技能培训
2005年10月弗朗西斯(Francis)先生作为旅游服务专业短期技术专家来到重庆市旅游学校。他到校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对重庆市旅游学校相关教师实施为期三个月的餐饮服务技能培训,培训过程如下:
Francis先生从澳大利亚到中国之前,他就通过重庆市教委中澳项目办将相应的技能培训需求调查表发放到了重庆市旅游学校,对旅游学校旅游专业教师在餐饮服务技能方面的培训需求进行了调查。
Francis先生到学校后,对学校和教师情况作了进一步了解,并结合需求调查信息制订了具体的培训方案,相关人员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予以了认可。
第一次培训时,Francis先生向参训教师展示了他精湛的餐饮服务技能,他告诉参训教师:通过培训之后大家也能达到这个水平,在最后的鉴定项目中,到行业(重庆市国际型星级酒店)进行技能展示、参与对行业员工短期课程的培训是参训者最后阶段接受鉴定的重要内容之一。Francis先生精湛的技能展示激发了参与培训教师极大的兴趣,明确的目标让大家深感压力,培训师亲切而随和的鼓励又让大家信心百倍。
为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影响参加培训教师教学工作,培训时间定为:2005年10~12月,每周二、四下午1:00~4:00。两个下午培训内容相同,不同之处为:周一的学习者可为周四的技能指导、展示者。
在培训过程中,Francis先生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习者在活动中愉快学习,让学习者体验在活动中学习轻松的快乐,在活动中主动学习的自在。让学习者感知到灵活教学方法给予其更多、更深入开发学习潜能的机会。让学习者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通过对Francis先生教学设计的领会,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水平。整个培训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贯穿始终。
在培训过程中,Francis先生注重师生的互动,他非常擅长于调节和营造学习气氛,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尽收眼底,采用及时的反馈和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矫正,在自己与学生互动的同时,让学习者相互观摩、切磋也是他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培训的最后阶段——鉴定阶段,Francis先生让受训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培训伙伴学校专业教师;与他一起到行业参与对重庆希尔顿等国际型星级酒店员工的培训、展示培训成果,受训教师的表现得到了行业员工们的赞许,如接受培训的英语教师季芳跟随Francis先生到重庆希尔顿酒店参与员工培训翻译和技能展示之后,重庆希尔顿酒店的培训经理由衷地评价:旅游学校的专业教师技能强,同时又能自如胜任翻译工作,英语水平确实高(她以为季老师是英语水平特高的优秀旅游专业教师)。
2.案例二:布鲁斯(Bruce)先生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系列新教材开发培训
布鲁斯(Bruce)先生是中澳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专家,他负责5所项目学校试点专业课程开发指导工作。
在旅游学校,Bruce先生的培训对象是参与了旅游专业新课程、新教材的开发工作的教师,Bruce先生对他们进行了为期三个月60学时的新教材开发培训。这个培训的最大特色就是注重对受训教师自主意识的激发、驱动以及新课程、新教材开发理念、思路的点拨。
首先是对新课程、新教材对开发小组成员进行职教课程理念的培训,即:以行业需求确定专业方向,在课程设计,教材学材开发时明确工作程序:(1)需求分析——将满足行业需求作为建设和开发课程的出发点。要求在进行课程设计开发时,必须开展大量行业调研,深入分析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总结提炼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专业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2)设计学习——以能力为本位制定培养方案,明确能力标准是所有课程设计的出发点,从课程体系到每一门课,甚至每一门课的每一单元都必需有相关的能力标准与之对应;(3)找到材料——材料中既包括某一岗位工作所必须的技能,又必须包括完成工作任务所具有的知识和态度;(4)执行材料——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以灵活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5)评估鉴定;(6)修改更新材料——设计学习——找到材料——螺旋式循环上升推进课程设计教材学材开发工作。
在对新课程、新教材开发小组成员进行开发理念、总体构架设计的培训后,就如何开发学材进行了如下的培训:首先让成员明确学材包括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告诉学生开始前需要做什么;告诉学生教材完成对应做什么;就教材的处理给学生提建议;就学生的文化,知识和经验写出相关的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做练习;为学生提供信息反馈;帮助学生总结和思考。然后给所有成员布置下次工作会时需提交的作业——选取自己所开发科目的某一个章节进行学材开发。一周后的工作会上,他选用了开发小组成员季芳老师所开发的“鸡尾酒的调制”章节集体进行研讨,提出如下问题:这一章节需要讲授哪些知识?培养学生哪些能力?设计哪些学生活动和技能训练?打算用什么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如何鉴定教学效果?要回答好以上问题,开发者需要做哪些前期准备?所有参训教师在以上问题的指引之下,对季芳老师所开发的“鸡尾酒的调制”章节内容进行讨论,逐层细化、推进,最终以团队智慧获得较为完满的范本。
课程开发与设计专家布鲁斯(Bruce)先生通过这种培训模式,指导和帮助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教材开发小组开发出了旅游专业系列教材、学材。其实,课程开发与设计专家布鲁斯(Bruce)先生不是旅游专业专家,他在旅游专业实作技能方面并非行家里手,但他通过让受训者在实践中不断学习,通过发掘受训者的主观能动性,将课程开发与设计的理念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植入她们的头脑,当然,这是一个比较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3.案例三:维安(Vevien)女士对旅游学校中澳项目负责人(笔者)行业联系工作的培训
从2003年8月11日起,旅游学校项目负责人代表学校与中澳项目办澳方行业联专家Vivien女士开始了一年多的学校行业联系工作共事。在这个过程中,Vivien女士所担当的角色是培训对象的培训导师——合作伙伴——分享成功快乐的朋友。
在制定学校总体战略规划时,Vivien女士的培训对象曾执笔行业联系部分,对行业联系工作仅仅是停留在文字方面粗放式概念的了解,在具体的运作实践方面相当陌生的。Vivien女士对她的培训策略是让培训对象在轻松、自如和自信的状态下开始“做中学,学中做”的行业联系工作。
工作过程中,Vivien女士绝不会给培训对象“你是新手,你可能不行”的感觉。整个9月份,Vivien女士每周至少要到旅游学校两次,每次至少与培训对象交谈2~3小时(或者直接讲课)。交谈的内容主要包括:对项目工作总体情况的掌握、认识;对行业联系工作的理解;所看到的学校行业联系工作的前景;让培训对象回答提出的问题,谈工作打算、目标等等。在交流的过程中,她的态度温和而亲切,她总是不失时机地将澳方“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澳方先进的职业教育中行业联系的理念和关于行业联系方面新的资讯传递给培训对象。培训内容主要是培训对象不太熟悉的与行业联系相关的相关信息和一些具体操作技巧。
每次谈话之后,Vivien女士都要给培训对象“布置作业”,如:根据总体规划中的行业联系内容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写邀请函、制订agenda(议程)、到行业实习的教师完成申请实习简历模板设计、建立教师实习业务电子档案、策划具体行业联系活动计划书等等。
从2003年9月起,Vivien女士就带着培训对象开始了对4个重庆市国际型星级酒店的走访,这4个酒店分别是重庆万豪酒店、重庆希尔顿酒店、重庆扬子江假日饭店、重庆万友康年大酒店。在去酒店与酒店总经理见面之前,培训对象必须熟悉该酒店的背景,准备商谈议程,明确拜访目的,即为:表达学校希望与其所在酒店建立双赢的相互协作关系的意向;通过走访与企业建立更为良好的关系。
每次到酒店Vivien女士都与培训对象约定提前半小时到达,在酒店的前厅或水吧坐坐聊聊,让培训对象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向培训对象提出一些建议,并提醒培训对象要落实下次联系的时间、方式等细节问题。
走访商谈的一般的程序是:互相介绍认识,在Vivien女士向总经理介绍了目前正在实施的中澳项目的背景之后,让培训对象直接与老总进行商谈,Vivien女士则扮演观察者的角色。每次完成走访任务后,Vivien女士都会亲切地对培训对象在整个商谈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点评,对做得好的方面,诸如自如的谈吐、观点的阐述等方面大加肯定,最后还不忘提醒:写一封表示对老总热情接待予以感谢的信函。
通过两个月的走访,学校与4大国际型星级酒店建立了较为密切的联系。11月3日重庆扬子江假日饭店、重庆希尔顿酒店、重庆万友康年大酒店和重庆海逸酒店的总经理到重庆市旅游学校访问。2003年12月3日,在万友康年大酒店隆重举行了重庆市旅游学校和重庆希尔顿酒店、扬子江饭店、万友康年大酒店和海逸酒店合作签字仪式。
整个的签字仪式的策划、联络和主持任务由培训对象承担,签字仪式从形式到内容都获得了圆满的成功。Vivien女士对培训对象说:you are nice chairman-woman.签字仪式结束后,重庆扬子江假日饭店的总经理Manfred先生对培训对象的第一句评价:You did good。
在协议签订之后,学校与四大酒店建立了定期联系制度,培训对象已经养成习惯通过信函、e-mail和会面研讨的方式,让合作伙伴了解学校近期教学动态,实施项目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并就遇到的课程开发和师资培训方式进行探讨。
2004年6月8日,该培训对象代表学校与四大酒店人力资源部经理在重庆希尔顿酒店共同制订了开发新教材的英语、专业课教师和班主任老师到酒店挂职实习计划,该培训对象特别邀请了Vivien女士参加这次重庆市旅游学校校同4大酒店人力资源部经理师资培训业务研讨会,Vivien女士高兴地看到她的学生已能非常专业地、自如地完成工作任务了。6月8日讨论确定的教师实习计划在6月10~25日得到了全方位的实施,教师实习完成之后,进行了实习总结,各伙伴酒店对教师的实习情况进行了评估。这标志着职业学校与行业的联系更加紧密,标志着中澳职教项目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对于学校来说,双方的合作在人才规格培养、行业需求导向、教学师资培训、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向行业提供人力资源,提升企业地位形象等方面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这一培训过程中,学校的项目协调人张铁鹰老师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曾赴澳大利亚接受近三个月的特殊英语课程培训),5年的项目结束之后,她也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参与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的联系协调专家。
4.案例四:职场鉴定师(基础级)培训
该项培训是为期三天的短期培训,培训方案如下:
第一天
上午内容:介绍三天培训方案目的;与能力相关的一些知识介绍;能力本位课程;能力本位培训;能力本位鉴定。
下午内容:状态转换游戏;明确鉴定方式;计划学习者一对一的鉴定任务;布置家庭作业:自己阅读职场鉴定师培训手册。
第二天
上午内容:回顾第一天的学习;制定鉴定计划。
下午内容:实施职场鉴定:学习鉴定过程——鉴定之前、中间、之后;用于收集证据的工具——观察清单,口头和书面提问清单;角色扮演和参与练习:向参与者解释过程、进行鉴定、给参与者以反馈;参与者讨论职场鉴定活动。
第三天
上午内容:回顾前一天的学习;实施鉴定活动以前进行最后练习;参与者展示实施一对一的鉴定。
下午内容:参与者展示鉴定能力;反馈信息,评估。
此项培训给学习者明确的目标指向是:项目培训结束后你能——计划和组织职场鉴定工作;执行职场鉴定工作(鉴定能力);开发鉴定工具;参与检验鉴定进程的有效性。
主要的培训内容和方法:
第一部分:在抛出以能力为基础的概念之后,通过一个“多感官游戏”,让学习者明白,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耳到、眼到、手到效果最好。然后安排小组讨论,话题是:比较传统课程与能力本位课程。
在培训过程中重点强调“能力”的概念,强调“能力”重点在一个人能够运用相关的知识技能按照一定标准去完成职场上的任务;能力涵盖了工作实施的所有方面,包括工作技能,如,能够去做某项任务;事务的管理技能,如,能够管理解决完成一系列的任务;解决突发事件的技能,如,能够处理发生的问题;团队工作|环境技能,如,能够与他人合作,能满足公司要求。能力的组成要素是:知识、技能和态度,态度最为重要。
然后推出能力标准的概念,并让学习者通过讨论明确使用能力标准的对象是:职场鉴定师——鉴定工作中所需能力;人力资源部门人员——职位选拔说明或招聘职员;培训机构——开发培训课程和鉴定工具;行业机构——为工人考证发证等等。
给出能力标准的格式:
单元代码——每一个能力单元都有一个唯一的编号;
单元名称——陈述在工作场所中所需要完成的工作
单元描述——描述所需技能,是对单元名称中所陈述工作的补充;
能力展示标准——该书展示每一个要素中的能力所要做的事情;
可变情况——能力展示标准应用的不同条件,环境和场合;
证据指南——详细说明展示能力单元中所述能力时所需收集的实际证据;
关键能力——通识能力,如几乎每一项工作都需要的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分小组回顾能力标准的组成要素加深学习者对能力标准的记忆和理解。
强调关键能力:收集、组织和分析信息;运用技术;运用数学思维和技巧;解决问题;交流、沟通意见和信息;计划和组织活动;团队合作(工作)。
分组讨论“能力为本位培训与传统培训的不同”,各小组讨论整合内容如下表。
提出能力本位的鉴定的的定义,强调鉴定是能力本位培训中最重要的部分:鉴定必须是培训的一部分,而不仅是在培训项目|课程结束时才做,或者一年一次;鉴定标准必须与培训内容一致,这样才能保证鉴定的质量;鉴定不应主宰学习,而应支持学习。
组织小组讨论,话题为“能力本位鉴定的益处有哪些”,讨论结果为:
学习者受益之处:获得正式的检测和认识自己能力的机会;获得通用的资格;有助于求职;培训侧重于个人需求;有助于多技能和交叉技能的获得;更注重于安全操作。
雇主受益之处:为员工提供能力标准;提高效率和产量;对工作中习得的知识和技能作出正式的认识;有助于员工获得多技能和交叉技能;有助于满足法律法规中对培训的要求;找工的有效性和前后一致性更高。
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受益之处:通过实施能力本位鉴定对自身培训质量做出准确的检验;提高学校或培训机构的声誉;赢得更多的学生/学员。
让学习者明确鉴定师的职责。
第二部分:首先通过状态转换游戏(游戏规则是听口令做动作,发出口令“下小雨”则拍手;口令“下中雨”则拍膝盖;口令“下大雨”则跺脚;口令“下暴雨”则同时拍手跺脚,指定一名成员按口令检查动作不符口令的成员表演小节目,然后继续发口令……),让学习者对鉴定的方式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通过讲授让学习者明确鉴定的目的、原则、类型、模式和确认证据的类别及原则。
第三部分:以“贝壳游戏”开始,即:送给每位学习者一只贝壳,然后问学习者,现在你手上有一只贝壳,如果把它当成你的学生,你会联想到什么呢?你或许会疑惑为什么我会给你一个贝壳。这个礼物能帮助你思考你即将收到的另一个礼物——你的学生们。让我们用上几分钟来思考一下,这个贝壳能告诉我们什么。三分钟之后,培训师的“PPT”打出了如下字幕:
● 或许你的贝壳易碎,精制,很容易就坏掉。你的学生也是这样的。对待他们要和善,而且小心。(Maybe your shell is fragile,delicate,and easily broken. So are your students. Handle them kindness and care.)
● 或许你的贝壳很坚硬。记住贝壳是海洋生物的保护盖。有时候我们的学生们建造了一个坚硬的贝壳来保护自己,免于受伤害。我们要打开这个坚硬的外壳,去教育里面的生命。(Maybe your shell is hard. Remember that the shell was a cover to protect a sea creature. Sometimes our students build a hard shell to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harm. Open the hard outer shell to nurture the life within.)
● 或许你会注意到贝壳很小,而且每次看起来就像建造了一个层次。你的学生也像那样。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储备了知识和经验的小核。有的人在小核周围建造了很多层次,有的人则很少。抓住你学生的能力,并且多多小心他们的成长。(Maybe you notice that the shell was once very tiny and seemed to be built up one layer at a time. Your students are like that. Each one has a small core of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Some will have many layers built around this core,others have only a few. Take your students as they are and add carefully to their growth.)
● 或许你的贝壳看起来很普通。有时候你会感觉学生没有什么特别的。再看一下,你会看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就像每个贝壳一样。帮助每个学生去认识到他(她)的重要性和价值。(Maybe your shell looks plain and rather commonplace. Sometimes you may feel that there is nothing special about a student. Look again. You will see that each student is unique,just as each shell is unique. Help each student to realize his or her importance and worth.)
● 你手中的贝壳是独一无二的。它是由大海带到海岸上的。正是给你的。既然它是你的了,那你将会如何对待它?在你班里的每个学生也是独一无二的。现在他们每个人都在你的手里。既然他们是你的,你将会如和对待他们啊?(The shell you have in your hand is unique. It was carried to shore by the ocean…just for you. What will you do with it now that it is yours? Each student in your class is unique,too. Each one is in your hands now. What will you do with your students now that they are yours?)
以此激发学习者作为教师的责任感,培养其作为教育者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然后教授具体的鉴定方式和程序。即:“证据”的三种来源:直接“证据”:鉴定师观察被鉴定者的职场表现。即对其是否准确无误地完成了一项工作任务进行鉴定。有时候,观察该被鉴定者的工作过程与工作成果可能都是不可或缺的。间接“证据”:察看被鉴定者所完成的工作项目;让被鉴定者重新模拟演示一遍某项活动;让被鉴定者加入到“角色扮演”的环节中;利用口试或笔试来考查其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辅助补充的“证据”:查阅过去曾经对该被鉴定者做出鉴定的鉴定师的首肯函或鉴定书;留意该被鉴定者过去接受培训所留下的“证据”。强调收集“证据”的四条原则:有效的、充分的、有现时时效性、真实可靠。
教授给学习者基本的鉴定程序:鉴定者与被鉴定者商议之后,准备鉴定所需的资料(能力表现水平;证据指南;方法、鉴定工具;考虑设备),然后与被鉴定者商讨鉴定事项(目的、内容:解释将要鉴定的能力标准;时间:与被鉴定者和管理者确定时间;地点:与被鉴定者和管理者确定时间和地点;方法:确定鉴定的方法如:用观察和提问的方法;证据:鉴定证据的要求;确定:鉴定清单的一切事项和要求都清楚无疑。最后,鉴定者和被鉴定者双方认可和签字实施鉴定。
让学习者明白在整个鉴定过程中,对鉴定师和被鉴定者都有明确的要求。
对鉴定师的要求是通过设计鉴定规划明确鉴定目的、确认需要收集的证据、明确如何对被鉴定者进行鉴定、明确需要认定学生已有能力、提出建议等方面的步骤。
对被鉴定者的要求是对自己的现有知识、技能和态度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并知道如何将它们应用于特定的场合或工作场所、能够收集鉴定所需证据,以帮助鉴定顺利进行、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参加鉴定(为什么被鉴定)、能够协助鉴定师完成鉴定计划程序、能够对完善鉴定程序提出改进建议、要清楚的理解他们最新知识,技能,态度以及这些在具体环境或职场中的应用;能够收集对鉴定程序有帮助的证据;能够帮助策划评估程序;清楚了解为何他们会被鉴定;能够对鉴定的程序的改善给予建议。
要求被鉴定者:回顾——有能力回顾并认识事实和概念;理解——理解信息的含义/意图;应用——有能力将知识用于新的环境或解决问题;分析——观察一组信息形成的基本原则;综合——将信息结合起来用于新的情况;评估——以证据,标准为基础作出判断。
教授给学习者鉴定方法和技巧,即:观察(检查产品、检查过程);技能测试(对分配任务的检查、对实际项目的评估);模拟(对模拟产出的检查、对模拟过程的检查);提问(口头提问、配对、书面提问、简短的回答、论文、多项选择、是/非、完成题)。
第四部分:通过知识测试的形式,让学习者对以能力为本位的鉴定知识进行回顾。回顾问题如下:
鉴定是用来帮助确定教育或培训需求的(正确);
能力标准描述工作技能和知识需求是指工作中要求的技能和知识(正确);
标准测试用来判断是否达到了某一特定水平(级别)(正确);
认可鉴定是对学生以前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认定并给予学分(错误);
能力单元中的每个要素都是同等重要的(错误);
认为不重要的要素也需要进行鉴定,但是它们需要较少的证据来支持(正确);
能力单元中的每个要素都是同等重要的(错误);
认为不重要的要素也需要进行鉴定,但是它们需要较少的证据来支持(正确);
在能力本位鉴定体系中,经常只有一种证据来源。(正确);
鉴定专家应该证实应试者理解什么将被评估(正确);
鉴定专家应该证实应试者理解什么将被鉴定(正确);
一旦评估程序完成鉴定专家应该给予应试者回应信息(正确);
鉴定者是应该证实那些正确完成的鉴定记录并对其负责(正确);
应试者和雇佣者应该就评估事件时机的选择进行协商(正确);
当观察一个技能的评价时,评估专家通常将询问应试者一些与能力有关的可以被评估的知识性问题(正确);
鉴定者的责任是保证评估程序对所有学生都公平(正确);
一个有效的鉴定是鉴定什么会被教给学生(正确)。
通过以上回顾,事实上也就是培训师在对学习者对鉴定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诊断性鉴定。在确知学习者已经掌握以上知识内容后,培训师推出了鉴定工具的定义,即是用来证明通过不同鉴定方法收集起来的证据是否满足具体标准要求的。鉴定工具应该包含所有的实施标准细则,同时给所有被鉴定者的鉴定提供一致的鉴定方法。这样,鉴定工具就可以为公开监督的鉴定提供记录,使鉴定者判断鉴定是否有效、可靠、灵活和公平。
让学习者明白,鉴定工具包括如下一些:教师和学生使用说明、收集和记录证据的鉴定清单、能力表现的描述。这些工具能独立或者是结合起来用于收集和记录充足的证据,以做出对能力的判断。鉴定工具的使用可以保持客观性,也有利于在鉴定者之间保持灵活性。
(续表)
(续表)
最后,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鉴定,请学习者配对分别扮演鉴定师角色,展示对学习者某个能力单元能力的鉴定工作。学习者接受培训后的任务:给15位中职教师进行本培训主题——职场鉴定师(基础级)培训。
(二)案例分析
1.案例的共性
以上4个培训是典型的澳大利亚风格的职教师资培训个案,概括起来有以下共性:
培训师头脑中有明晰的“三W”(WHO、WHAT、HOW)
了解WHO——“谁”即受训者。受训者现有哪些知识和技能?有哪些学习需求?有哪些经验?有什么期望?哪些学习动机?她们今后的工作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培训师头脑中有清晰的“受训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明确WHAT——“什么”即能力标准、能力本位的培训课程。能力本位的课程,就是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的系统化,强调受训者动手能力,根据特定能力层次强调结果、收获和对知识及技能的应用,培训师对以上内容明确于心。
掌握HOW——“如何教”、“如何完成教学内容”即:自如地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不同环境的不同学习方法、不同学习风格,兴趣和需求不同的学习安排)、教学技能(个别辅导、集体辅导、课程和教材适应受训者需要、识别受训者现有能力、能力本位的培训方法、鉴定方法、跟踪和记载受训者进步),通过有效途径(教学/辅导/实做/研讨、自我确定学习内容、鉴定实做经验、作业/活动、展示视听/多媒体),最终实现让受训者记住了、明白了、会动手正确操作,会运用学到的知识、技能、态度思考和解决问题、进行创新以达到能力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具体培训方法和手段如下:
第一,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工作、小组评价等方式来强调:培训过程中,小组中的合作学习,以激发学习者群体间积极互动,使他们能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从而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
第二,采用行为导向培训法,把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和思考行为作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它注重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习者学习方法的指导,强调培训过程中,激发、促进学习者主动运用体验式、研究式等学习方法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在培训过程中,强调对学习者完成工作任务(或解决问题)步骤的明确,即: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成果检查、工作评估,以培养学习者系统、完整、具体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运用灵活的培训方法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通过让学习者分享、讨论、抽象、分析、应用、改变,获得体验,然后又进行分享、讨论、抽象、分析、应用、改变……这一螺旋式上升的培训推进学习过程使培训获得最佳效果。
第四,培训师注重了解学习者需求,根据学习需求与能力标准制定目标。培训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为了对学习者已经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现状作出合理的鉴定。培训师通过查阅记录、摸底测验、必要学习因素的调查(如学习技能、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调查,评价者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个别谈话等)等方式对学习者开展诊断性鉴定,以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共同制定目标,明确培训目标,使培训师自己的培训有的放矢,也让学习者主动掌握自己的学习进程,明晰自己的学习目标指向。
第五,培训师与学习者建立和谐平等的合作关系。培训师注重与学习者建立和谐平等的合作关系,缩短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习者亲其师,敢于并乐于与教师探讨有时甚至是争论。他们更在意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的启发,在意构建平等、自由、尊重的学习环境,培训师们很善于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们自信地接受鉴定。
第六,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注重培训学习者的观察与实践、反思与行动、交流与合作能力。培训过程中,他们采用了培训师与学习者间或学习者间的互动式、小组讨论式、案例分析式、现场模拟式、角色扮演式、问题探讨式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了学习者参与学习研讨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者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协作交流的团队精神和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如:对学习者知识和信息方面的欠缺,他们就采取叙述式的培训方式,同时,有效使用资源(如课件或电子邮件等),将大量相关信息传递给学习者。对学习者合作精神的培养更是时时融入培训之中,各种鉴定相当部分是通过配对等合作方式进行。
第七,在学习者获取大量相关信息之后,根据学习者特点采用探讨式培训方式,在培训的过程中,给学习者开放的学习空间:他们可以给学习者提供一个框架,一种或多种思维的模式,但要解决问题或做好某项具体工作,如:编制计划书、具体活动策划、组织和落实等,学习者需自己积极思考、搜集材料;框架有了,具体内容的“填充”,解决方法、措施的细化和落实,需学习者去实践、创新,甚至鼓励学习者自己构建新的框架或采用自己创新的思维方式。他们提出的问题,几乎都是开放性的,答案有很多,需要通过学习者自己思考、过滤和筛选最适合自己实际的答案来运用。使学习者积极地寻找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学习者在寻找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学习,参与探索式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者更容易与所学内容产生关联感,进而增强其理解和深度。它鼓励一种有逻辑的、理性的思维方式,让学习者通过实践习得系统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八,注重学习者的实践与行动,让学习者在现实场景中学习、锻炼和提升。培训师将学习者带入现实场景进行训练,让学习者作为主角,让学习者在现实场景中实践、接受职场环境的熏陶,激发学习者的潜能、培养应变能力。因为是现实中的主角,学习者会承受压力,必须独立思考,积极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案例体现出的澳方职教师资培训的核心思想和特点
? 澳方师资培训最为核心的思想
以学习者(受训教师)为中心,让学习者(受训教师)在实践中学习;一切培训以能力为本位;以教学需求为导向。能力本位的职教师资培训:它按能力标准要求由一系列学习成果和学习经验建构而成,为学习者提供灵活的学习途径,支持、帮助学习者逐级达标获得自信;它强调某一具体级别能力的知识和技能的习得和应用;主要侧重于学习者掌握了什么,能做什么,做的结果。
● 澳大利亚职教师资能力本位培训的特点
以职教教师能力标准为基础(能力即是按照行为标准,对职教师资职业内知识,技能,态度和使用的规定。能力标准即为:描述职教师资从事教学工作所被要求的能力,成功满意地完成教学工作的要求);重视培训成果和培训过程的有序系列;强调受训教师动手能力;根据特定能力层次强调结果,收获和对知识、技能的应用;提供灵活学习方法。注重指导、帮助和激励受训教师循序渐进地完成培训指定目标工作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习得与应用。
● 推崇实施灵活的教学原则
为受训教师提供弹性学制的机会;按需求提供一些特殊的学科;让受训教师有对教学内容、教学顺序、时间、地点和方法进行选择的权利;让受训教师通过作为学习者体验培训师对自己进行分组培训、并注重以最适合自己学习风格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实施培训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让受训教师容易得到他们学习的专业课程和学科的相关信息,包括网上专业课程的信息;让受训教师容易得到合适的参考书和学习材料(包括网上的核心学习材料);让受训教师在学校和工作场所都能学习;可以在灵活的时间段对受训教师达到的能力标准给予鉴定,而不是在用固定的时间进行鉴定。
3.从案例看澳大利亚职教师资培训方式的标准化、模式化、个性化
案例四,详尽介绍了澳大利亚培训初级鉴定师的整个过程,事实上,在澳大利亚每一位职教教师都必须获得鉴定的资格证书。这是一个典型的根据澳大利亚培训体系——职业教育体系——质量培训框架的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开发署(ANTA)(2005)《学习者指南TAAASS401A计划和组织鉴定》、《ANTN培训包鉴定材料指南》开发的《职场鉴定师培训手册》(基础课程)。整个培训在为学习者提供详细的培训材料的同时,还采用讨论、游戏、模拟演示等灵活的教学方式,只要学习者积极认真地参与整个培训过程的各个环节就能“达标”,即获得初级鉴定师能力标准所要求的能力。
四个案例中,前三个案例,澳方专家在专业技能、人格魅力以及丰富的职教师资培训经验等方面的个人特色尤为突出,确保了培训质量。案例四则凸现出澳大利亚职业培训——职教师资培训运行在相当成熟的轨道之上。可以称其为标准化、模式化、个性化的整合。标准化即有能力标准明确能力;模式化即整体培训构架、甚至培训课件的粗线条的统一模式;个性化即注重学习者个人学习风格的培训。由此构成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特有的、成熟的培训风格。
4.由案例引发的思考
从上面的案例,以及中澳项目办澳方专家组织的系列职教师资培训分析可知,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的核心思想的理论支撑实为20世纪以来在人文主义教育领域影响最为广大的一个大师杜威提出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杜威说:“一盎司的经验所以胜过一吨的理论,只是因为只有在实践中,任何理论才具有充满活力和可以证实的意义。”综观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对实践的关注产生了两个效果,一个效果就是把职教专业师资培训的焦点从书本转移到职场、职场岗位实践、教学教研实践,从正确的、永恒的观念转移到对具体职场情境的探索和问题解决。另一个效果就是把培训关注的焦点从群体转向个体,因为要重视实践的作用,必然要关注个体的实践,而不能假设一个群体共性的“经验”能够适应所有个体性环境。
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从做中学、教育民主等思想在澳大利亚职教师资培训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七、中澳项目背景之下的重庆市旅游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案例分析
(一)重庆市旅游学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践与探索
在学校办学规模较小的情况下,重庆市旅游学校曾经有一个经验是:选对一个教师,就能带活一个专业。但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仅靠经验式、师徒式、个别少数选送培养(由于人事制度的改革,现在已经没有行业人士到学校任专职教师的人事指标政策),已经跟不上学校发展对“双师型”教师数量和素质方面需求。
2002年以来,重庆市旅游学校紧紧抓住中澳项目实施、推广这一契机,以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为突破口,开始了新一轮“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1.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构建
第一,确立“能力本位”的培训理念。学校借鉴先进的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理念,结合社会、旅游业、旅游业岗位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以能力本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新模式。
第二,锁定培训对象。学校在教师中倡导职业学校教师“复合型”专业发展的理念,鼓励教师参加跨专业的学习以及教学领域的专业拓展,并将全国示范专业的旅游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培训作为重点工作予以实施。学校将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范围锁定在:35岁以下,旅游专业课教师、英语教师、班主任以及对旅游专业知识、技能感兴趣的文化课教师。
第三,制定层级培训目标。根据培养对象的专业基础不同,为其设定不同的层级目标。
初级“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持有中级餐饮(或客房或前厅)技工技能等级证书;能胜任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每期至少两周到四星级以上的宾馆、酒店实训,并完成书面实训总结。这级教师主要为以下两类:刚从大学旅游专业毕业的年轻大学生,从文化课或其他专业才转行的教师。
中级“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持有高级餐饮(或客房或前厅)技工技能等级证书;能胜任两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有进行行业联系、到行业进行调研、开发所任课程教材、学材的能力;每期至少两周到四星级以上的宾馆、酒店挂职实训。
高级“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持有宴会师、餐饮(或客房或前厅)技能等级考评员等证书;胜任旅游专业所有课程的教学;胜任旅游专业的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的组织与指导工作;有极强的行业联系能力、能在旅游专业的教材、学材开发工作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每期至少两周到四星级以上的宾馆、酒店挂职实训。
专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持有特级服务师、星级饭店检查员等证书,在行业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能引领旅游专业课程开发及教材学材的开发、更新工作,胜任旅游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工作。能与行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保持密切联系,熟知行业发展动态,行业需求;胜任旅游专业的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的组织与指导工作;能胜任初级、中级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指导工作。
为全体培养对象规划拥有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职业素养、教师素养相融合的旅游“双师型”教师素养目标。
第四,明确培训内容、方式、时间、地点、实施培训的责任人。通过行政手段,总体协调参训教师的任课时间,为参加培训教师提供时间等方面的支持。把参训教师的整个受训过程,纳入教师个人继续教育规范管理之中,对顺利晋级、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同时明确培训师的责、权、利。
2.多渠道高效率实施培训
第一,精心组织受训教师参加澳方专家实施的系列培训,借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构建全新的培训模式。
随着中澳项目在学校的顺利实施,澳方专家进行了课程开发、教学材编写、行业联系、职场安全健康、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英语学习等方面的系列培训。
学校精心组织受训教师参加澳方专家实施的系列培训,借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构建全新的培训模式。这一模式的构建,首先是以分析受训教师的学习需求为基础,再进一步通过把握他们的特点,让他们明确其培训自己的目标与内容;与此同时,确定对受训教师所获阶段性职业岗位能力水平的鉴定方法与鉴定工具,设计对整个培训过程与培训效果的评估体系与评估工具。在整个培训的实施过程中,这一模式始终以受训教师学习需求的满足为起点和终点。基于上述培训模式,整个培训过程充分地体现“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先进性职教培训理念,尤其具体体现了最核心的“能力本位”思想以及相关联的以下三个重要方面:
旅游专业教师教学岗位需求导向。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是直接面对旅游专业教师教学岗位需求导向。层级培训目标对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的需求,构成了学校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的根本出发点。
受训教师能力本位。新的培训模式注重以培训教师的旅游专业教学岗位能力为本位,着眼于通过相关教学的设计、实施能力的提高,以此使受训教师有更多、更切实的相关职业知识(认知领域)、职业技能(专业教学实践能力)和职业态度(敬业精神)三位一体的职业岗位能力的获得。
受训教师中心与灵活学习。新培训模式通过培训过程与培训活动的设计,最大限度地扩大受训教师与培训师交互活动与自主活动的空间,强调受训教师与培训师交互过程中共同构建能力本位的培训内容,充分激发受训教师的学习兴趣与思维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并发掘他们的潜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其主动学习、探究;并强调受训教师对学习方法的学习与反思、对旅游专业教学能力的掌握。
新培训模式无论在培训的内容、方法、手段和程序上,都不拘泥于其固有性与统一性,而是体现出一定的选择性、针对性和变化性。在培训方法上就采用了以下六种可选择组合的策略:叙述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小组讨论式教学、探讨式教学、个性化教学和现实模拟式教学。
第二,给受训教师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开发新课程、新教材的实践中获得专业成长。
根据旅游行业的需求及今后发展趋势,学校主动争取旅游行业协调委员会的支持,组织英语教师翻译了33种澳方驻校专家提供的相关专业能力标准。各门课程开发小组成员将翻译后的能力标准带到行业与来自行业各大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专家、一线管理人员组成的教材开发重点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到行业实训,结合中国饭店行业可行能力标准,制定了新的岗位能力标准,作为项目课程开发的依据。已开发完成,并作为校本教材在学校试用的教材学科如下:
• 职业健康安全(职场健康)OHW&S
• 工作场所英语交流(职场英语交流)English in Work Placement
• 餐饮基础服务 Basic F&B
• 吧台基础服务 Basic Bar Operation
• 吧台高级服务 Advanced Bar Operation
• 酒店客房服务 Housekeeping
• 酒店前厅服务 Front Office
• 跨文化交流 Cross Culture Communication
在2007年3月,中澳项目办聘请的专家对这系列教材的评价是:对于本次评审的中澳项目7本教材,6名评审专家在总体上给予了一致的肯定,认为这7本教材充分借鉴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经验,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过程性、生动性、创新性,是中澳职教项目的重大成果,在我国职业职业教育旅游专业教学方面具有突出的开创性与示范性,评审专家组一致同意这7本教材经修改完善后正式出版,2008年这7本教材分别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和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开发新教材的过程中,教师们的开发理念日渐明晰,教师在实践中学会了不断地反思和建构,他们通过开发新课程实施新课程,编写新教材的实践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和超越,创新能力更强。
第三,鼓励教师进行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实践。
学校大胆尝试澳方的“灵活教学法”,通过不断实践,初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即:以适合学生学习风格的教学方法和技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在模拟职场中学,在合作中学,在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和对话的过程中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为检验和展示中澳职教项目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成果,学校组织了校级、区级和市级观摩课,涉及的课程为旅游、英语、语文、政治、商贸、体育和数学,北京、广州、桂林、云南、贵州、福州等地开办有旅游专业的职业学校教师、重庆教育学院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重庆师范大学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重庆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在职硕士班学员、市内兄弟职业学校教师陆续到校观摩研讨。
第四,密切行业联系,主动争取行业培训资源。
密切行业联系,建立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在中澳项目的引领下,经过每月至少一次的互访、沟通,2003年12月,学校与重庆希尔顿酒店、扬子江饭店、万友康年大酒店和海逸酒店、重庆万豪酒店、重庆洲际酒店签订了合作协议,明确了教师和学生实训场所、新课程开发和实施、行业专家参与学校专业师资和学生培训以及人才输送等方面的合作方向。在协议签署之后,学校与这些具有伙伴关系的重庆的国际型星级酒店建立了定期联系制度,并通过信函、E-mail和会面研讨的方式,让合作伙伴了解学校近期教学动态,实施项目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并就遇到的课程开发和师资培训方面相关问题向他们进行咨询和相互探讨与沟通。通过与行业信息平台的建立同行业保持密切的联系,寻找、捕捉双赢时机,将行业与学校的切合点放大并交融。随着与行业的深入交往,2006年8~9月学校分别与重庆洲际酒店、重庆万豪酒店签署了合作开办“洲际班”、“万豪班”的协议,将行业文化直接引入学校课堂,引入对教师学生的培训之中,也将现行国际型星级酒店职场规范有序地纳入教师、学生培训的内容之中。
让教师深入行业,获得行业经验、职业素养。只有有行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才真正有能力实施“能力本位”的教学。每到寒、暑假组织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师到行业参加实训,已成为学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环节。教师利用寒暑假到行业挂职实训,以此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技能、了解企业文化、了解要适应和融入企业文化应具备的为人态度。让教师通过职场实训感受由知识、技能、态度三要素构成的能力这个“木桶”,态度是最短的木块;让教师通过职场实训,发掘专业教学内容更为深厚的内涵,体验行业职业角色、获得担当饭店岗位职业角色的自信;通过角色体验,从内心生出对行业职业角色的尊重。
请进行业专家,让饭店行业一线需求、最新行业资讯零距离进入学校。学校与重庆万豪酒店、重庆洲际酒店签订了合办重庆市旅游学校“洲际班”“万豪班”的协议,重庆洲际酒店的员工培训课程直接进入学生学习内容、教师培训内容之中,培训师就是洲际酒店的培训经理、行政管家、前厅部经理、大堂护理、客房部经理、礼宾部经理、餐饮部经理等。培训师们带给教师、学生的是行业的一线需求、最新行业资讯以及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获得的一些至深的经验、感受。
第五,充分利用校内优质资源,帮助受训教师获得相关技能等级证书,逐级技能达标。
学校在师资发展培训计划以及名师培养方案中规定:持有特级服务师、星级饭店检查员等证书的骨干教师必须承担对饭店管理与服务专业其他教师的技能培训任务,并将接受不同级别技能培训教师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情况纳入培训师业绩考核指标中。
以“老带新”、“一帮一”的形式在学校实施助青年专业教师快速成长的“青蓝工程”。采用帮带责任教师和帮带对象共同探讨教学设计、互相听课、然后一起听本专业组其他教师的课,听课之后再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采用、专业技能的改进等方面进行评课,帮带双方一起到行业进行调研、实训,这一做法使新教师、文化课转行教师较快适应“双师型”角色转换。
充分利用作为中澳项目学校这一有利的国际职业教育交流的有效平台(学校有大量外事接待、国内职业教育交流接待任务),为老师提供组织、指导、训练学生参加各种国际、国内的大型接待、接待过程中的技能展示(或教学展示)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的参与、组织工作中体验成功,获得专业发展。
(二)发挥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龙头带动作用
按中澳项目文本设计要求,2004年3月旅游学校作为项目学校,在中澳项目的统一组织下开始实施对5个重庆市内的旅游专业伙伴学校进行项目成果推广工作,这项工作的重点就是实施专业师资技能与教学方法培训。
为帮助边远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充分发挥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中澳项目学校的骨干带头作用,学校与重庆的彭水、忠县,贵州余庆等地区的13所职业学校期定了合作协议。协议重要内容之一,是对联办学校旅游专业教师实施专业技能及教学方法的培训。
对伙伴学校旅游专业教师的培训形式以短期技能、理论培训为主。对合作学校旅游专业教师的培训,则采用学校旅游专业骨干教师深入合作学校进行教学展示、传授教学方法、培训其专业教师技能;合作学校专业教师到旅游学校以实习教师的身份接受培训,采用学校“青蓝工程”新教师帮带方案实施培训。
从重庆市旅游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实践与取得的成果,可以看出在经济飞速发展大环境之下,中国职教“双师型”教师培养已经有了自己的特色,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
八、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启示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通过20年的实践与探索,进入一个成熟的轨道。在澳大利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其职业教育与培训院校有着强大的资金后盾,澳大利亚政府为学校的职业教育培训提供资金,丰富的人、财、物资源使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市场极具活力与竞争力。澳大利亚教育科学与培训部指出:澳大利亚培训体系得以成功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全国性的合作与行业参与。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也在其内[24]。
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工作重点要从规模、数量的扩大转到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上来,职业学校要发展内涵、提升层次,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关键。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领域成熟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也要求我们不能“东施效颦”完全照搬照套其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我们必须立足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之路。
(一)国家宏观管理层面提供政策保障
1.严格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强化职教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格局之下,我国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培训领域引入全面的、全国性和灵活性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势在必行。
国家政府层面应该出台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并予以立法,职业学校开设专业之下,相应专业“双师型”教师与学生的“师生比”应该严格遵照法定指标以确保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职业水准。
政府应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健全、培养基地的建设以及培养机会公平提供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国家层面应以立法的形式要求并提供机会使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在不同的时段,参加不同级别的职业资格认证,同时要求他们在每一学年有不少于法定时段的行业实践,以确保学校专职“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技能处于不断提高、更新状态,了解和掌握行业发展新资讯、新需求、新技术使学校的专业课教学与不断变化、发展的行业需求同步。
2.完善职教教师评聘制度
教师职务评聘制度是对教师工作的肯定,是激发教师积极性、创造力,稳定教师队伍,激励教师持续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证。职务评聘不是限制、考核,而是鼓励、引导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为教师提供持续发展的平台。研究开发职业学校教师的职称评审标准以及晋升制度,引领教师在工作中不断进取,朝着专业化发展方向持续努力。给热心职业教育的高技能人才开通在学习时间、学习学制、方式灵活多样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培训、认证的“绿色通道”,大规模培养建设兼职教师队伍。
3.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国家应以立法的形式,对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工作提出要求,对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并作出贡献的行业(企业)在税收方面给与优惠、减免政策。协调各行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搭建行业与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互动双赢平台。
4.设立各级“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专项经费
目前我国职业学校在“双师型”教师培养方面经费明显不足。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力度在每年教育经费中设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专项经费,该专项经费应不低于当年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总额的一定数额的百分比。同时各职业学校也应将“双师型”教师培养经费列入当年学校财政预算,做到专项列支,包干使用。
(二)拓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
1.充分发挥高等师范院校职业教育与培训基地进行继续教育的作用
充分发挥高等师范院校职业教育与培训基地的培训思路与模式对其他职教师资培训的示范、导向作用[25]。师资培训基地的工作重心就是提高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其工作目标就是:使学员学为所需、学为所用,任何阶段的培训,都是以培训适应“双师型”教师职业素质教育需求的具有较高实施职业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为其唯一目的。
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应该发挥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前沿阵地的作用,其首要任务就是拓展参与学习的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思路,让他们在学历合格的基础上能自我更新教育观念,能够适应职业素质教育需求,成为具有较强的知识扩展能力、教书育人能力和传信能力新型职教师资。
发挥各级师资培训基地优势,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26]。大型师范院校的职教基地承担起培养职教师资在职硕士、国家级(市级)专业骨干教师和“双师型”专业学科带头人培训的重任。
2.充分利用优质品牌职业学校优质资源,带动其他办学层次的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由于地域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全国各区域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态势差异性相当大,其“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相去甚远。如同样是旅游专业教师,办学走在职教前沿的中等学校的教师“行业需求为导向、能力本位、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于心,拥有自如的胜任教与学互动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有极强的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使自己的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发展同步意识,而在一些比较边远同时对职业教育需求量极大的地区职业学校的旅游专业教师才刚刚从普教转行,严格来说,还没有现代职教意识和理念。
因此,国家示范职业学校承担相应薄弱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将薄弱学校专业教师派送到优质品牌学校“拜师结对”学习、跟着教研组听课、参与行业联系活动、参加行业实践、参加共同教研在集体氛围中学习,这是薄弱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3.以学校与行业紧密的联系为支撑开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
职业教育是一个服务经济,面向行业,实现就业的教育。职业教育与经济,职业教育与行业的紧密结合是职教办学的内在规律。同样,职业学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也应该要依托行业,走校企合作的道路[27]。职业教育必须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这巨大的生命力源自于该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需求的不断更新。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离不开行业的支持和参与。职业学校在行业联系方面,应采取主动积极的姿态,接近行业、深入行业,让行业分享到参与职业教育的成果,得到更多更好的实用型人才,以此获得行业更为主动积极地参与、配合,让受训教师顺利地“游走”于学校与行业之间,获取行业发展的前沿资讯,这是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不可或缺的支撑。让教师参与调查、了解行业对人才需求,自觉探寻教学与行业的结合点。使教师在制订教学工作计划时,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探索以课程与教材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发挥行业在课程和新教材开发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行业的需求及今后发展趋势,学校要主动争取行业的支持,从行业获取不断更新的岗位能力标准,作为学校新课程开发的依据。让教师在不断更新的岗位能力标准的启发引导下进行教材开发、编写和更新,通过这一艰辛而有意义的过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学校专业教学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利用“职教集团”建设以企业为依托的“双师型”师资培训基地,发挥“集团”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功能,让企业的设备资源、人才资源、文化资源和环境资源最大限度满足“双师型”师资培养的需要。
(三)借鉴澳大利亚职教师资培训精粹,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之路
1.借鉴澳大利亚职教师资培训理念,丰富我国职教“双师型”教师内涵
目前,对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证方面,只停留在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应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层面,这是不能满足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对“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和素质要求的。在国家政策指向之下,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师资有先天的优势,“双师型”教师来自于行业,同时在实施师资培训的过程中,澳大利亚的职教师资发展培训模式中,强调以下具体内容:规划能力、专业技术、英语语言能力和教学方法的培训;课程开发、灵活的教学方法、能力为本位的教材开发和鉴定方面的培训;对教师进行“行业联系”方面的培训;对教师进行数据收集和汇报交流方面的培训;最为关键的方面是教师胜任教与学互动能力的培养。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精粹。
我们在借鉴其精粹的同时,更多的应根据自身特点,在职业学校大规模培育凸现职教内涵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凸现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主要聚焦于如下“能力与素质”的练就与拓展:
首先是具备职业学校教师基本的能力和素质。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与时俱进的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即热爱职教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循循善诱;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即教育教学的分析能力、规划能力、设计能力、实施能力、评价能力和研究能力;良好的身心素质,即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等以及良好的创新素质、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厚的文化素养等。
“双师型”教师必须凸现下列职业能力和素养:
行业职业道德。行业职业道德是指行业中,从业人员应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双师型”教师要投身并引领学生进入行业、职业领域,首先必须按照行业职业道德办事。因此,“双师型”教师除熟悉并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外,还要熟悉并认同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清楚其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作用等,并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
行业、职业素养。“双师型”教师既能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又能从事行业职业实践活动,并且能将行业职业知识、能力和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因此,“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即根据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行业分析、职业及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专业开发和课程改革。
人际交往和组织、沟通协调能力。“双师型”教师既要校园内的交往与协调,又要与企业、行业从业人员交流沟通,还要带领学生开展行业调查、社会实践,行业实习等。“双师型”教师的接触面广,活动范围大,其人际交往和组织、沟通协调能力就尤显重要。
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行业职业界日新月异,这必然要求“双师型”教师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分析新情况、新现象,解决新问题,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具有对本专业领域新知识、新技术和发展趋向持续跟进学习的能力,能将网络、传媒、直接接触等多种渠道获取的行业需求和信息资源融入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的能力,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主体发展的需求;具备良好的创新的精神、创新意识,掌握创新的一般机理,善于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活动。
综上所述,凸现职业教育内涵的“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业联系能力,持有“双证”的专业教师。
2.培养凸显职业教育内涵的能力本位“双师型”教师构想
(1)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倡导终身学习
教师的专业成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新手到专家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有面临的新问题、呈现的新特点、发展的新需求、达到的新目标,教师的专业成长贯穿于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全过程。职业学校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建设工作中应根据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从专业设置特点出发,制定中长期“双师型”教师发展规划,明确经费投入、实施途径、人员结构阶段目标以及评价办法等,使“双师型”教师建设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同时,也要求教师有自觉的专业发展意识,能够结合自己的素质特点与教育教学实际,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规划每个阶段职业发展的目标,并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努力实现。
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发展,终身学习理念深入人心。对于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而言,这种学习尤为迫切。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其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周期越来越短,作为培养直接就业于行业基层工作岗位员工的职业教育,必须紧密结合行业岗位需求,传授给学生最新的技术知识与技能。因此,作为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福特公司首席专家罗斯所讲:“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你的职业生涯而言,知识就像鲜奶,纸盒子贴着有效日期。工程技术的有效期大约是3年,如果时间到了,你还不更新所有的知识,你的职业生涯很快就会腐掉。”终身学习对于职教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理念,而应切实转化成行动了。
(2)构建能力本位“双师型”教师培育方案
第一,确立“能力本位”的培训理念。培训致力于提高“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技能。结合社会、行业、职业岗位、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能力本位,学习者为中心”的以能力标准为基础,关注培训的成果、注重指导、帮助和激励受训师资循序渐进地完成培训指定目标工作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习得与应用的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培训新模式。
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培训包含理论培训、技能培训,有标准化、模式化的培训,也有个性化的培训。
各种培训必须基于对受训者学习需求的了解,根据学习需求与能力标准制定目标。培训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要对学习者已经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现状作出合理的鉴定,因材施教,使培训有的放矢。
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约翰·斯图尔特曾说:“一个人能够对某个问题有所认识的唯一办法,是听取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所提出的不同看法。只有这种办法才能使人变得聪明起来。”各种培训要重视对团队中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使受训者能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从而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
第二,制定层级培训目标。根据培养对象的专业基础不同,为其设定不同的层级目标。
文化课、专业课及实习指导教师组成职业学校专职教师队伍。在文化课教师(特别是35岁以下的教师)的职业发展设计中,学校在为其搭建具有职教特色文化课教学实践发展平台的同时,应为其指引自身需求与学校发展相协调的职业领域“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职业学校的专业课专职教师的发展方向就是逐级升格为有丰富内涵的资深“双师型”教师:学历水平不断提升(本科、硕士乃至博士),持有本专业领域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逐步升级(初级、中级、高级及特级),在职业教育领域和行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沿着初级“双师型”教师、中级“双师型”教师、高级“双师型”教师、职业教育专家路径发展。
初级“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持有初级技能等级证书;能胜任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每期至少两周到行业实训,并完成书面实训总结。这级教师主要为以下两类:刚从大学旅游专业毕业的年轻大学生,从文化课或其他专业才转行的教师。
中级“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持有中级技能等级证书;能胜任两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有进行行业联系、到行业进行调研、开发所任课程教材、学材的能力;每期至少两周到行业实训。
高级“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持有高级技能等级证书;本专业专业所有课程的教学;胜任行业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的组织与指导工作;有极强的行业联系能力、能在教材、学材开发工作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每期至少两周到四星级以上行业挂职实训。
职业教育专家培养目标:持有特级等职业资格证书,在行业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能引领专业课程开发及教材/学材的开发、更新工作,胜任学科带头人工作。能与行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保持密切联系,熟知行业发展动态,行业需求;胜任行业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的组织与指导工作;能胜任初级、中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指导工作。
(3)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的核心重在实践
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培养对实践的关注可产生的效果之一,即把“双师型”师资培育的焦点从书本转移到职场、职场岗位实践、教学教研实践,从正确的、永恒的观念转移到对具体职场情境的探索和问题解决。要让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从做中学、教育民主等思想在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培育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4)立足校本培训,促进“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
在目前国家人事编制制度、“教师资格证书”、资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大量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或吸收自己培养的优秀毕业生作为专业教师还不太现实的背景情况下,立足实际拓宽“双师型”教师培训领域,加强校本培训、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聚焦“双师型”教师培训内容于行为目标、能力本位、系统管理的课程设计与评估,教学技术的训练以发展“双师型”教师业务素养内涵就是学习、借鉴澳方职业教育先进经验,走中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特色之路的具体路径之一。
以职业学校为本、以教师为本、以教师的教学为本、以教师的自我培训为本实施校本培训,着重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专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教师尽快地改进教学,提高能力。
(5)建立学习共同体,关注“双师型”教师群体发展
职业学校教师在学校中形成了各种组织,如年级组、专业部、学科组、或专业组等,这些组织的学习、社会活动、文化、舆论等会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关注教师群体发展,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成为职教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内容。研究表明,当学习发生在众多学习者构成的学习共同体中时,学习效果显著,为此,构建学习型的教师组织,鼓励同学科、同专业的教师一起开展学科教学研究,通过新老教师之间的传、帮、带活动,教师之间的讨论、合作备课、合作科研、交流探讨、争论等形式,教师们能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学到对方很多成功的经验,教师群体发展得以实现[28]。
(6)选择适宜内容,开展行动研究
“双师型”教师的专业不仅通过学习培训获得发展,研究也是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②。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一条幸福的路上来。”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即反思的实践者的观念正受到全世界教师的认可,行动研究正是基于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教师的自我探究与反思,寻求解决方案的方法。教师的行动研究可以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强化研究结果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提高“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它可以成为“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与途径。
3.充分利用职业学校师资年轻化优势,各地政府制定更为细化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管理与发展规划和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根据教育部职成司师范处统计和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可知,2005年我国职业学校专职教师总数为588694人,其中,35岁以下的人数为299177人,占总数的50.82%,35~45岁之间的人数为191346,占总数的32.5%,这些数据显现出,2005年35岁以下的专职教师已经成为我国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生力军,2006、2007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职业学校专职教师人数分别为621940人和651840人,其逐年递增数为33246人和29900人,在递增的师资中,来自大专院校的毕业学生占主要部分,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呈现出更大的年轻化趋势。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把职业学校师资年轻化、可塑性强的优势转化为我国职业学校师资在专业化成长方面迅速发展的现实优势,形成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强大的推动力。为实现在职业学校大规模培育凸现职教内涵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就是职业学校师资管理与发展的目标,2007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出台了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08年3月31日,原教育部周济部长在2008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题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讲话中对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也提出明确指示,各地方政府应支持下属教育部门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制定所在地区职业学校师资管理与发展规划,研究出台更为细化和具有操作性的地方职业学校师资管理与发展的相应政策措施,为当地职业学校师资管理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4.国家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加大力度支持和鼓励各地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使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管理与发展进入快车道
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依托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或示范性高职,以专业为纽带,组建由相关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区、县级职教中心参加的职业教育集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是做大做强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在这种办学条件之下,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管理与发展会如鱼得水。
5.加速职业教育领域职教培训师资培训专家的培养
近几年来,我国通过实施德国职教项目、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将国际先进的职教理念引入职业教育领域,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在职业学校师资队伍中已经培养了一批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有着“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了解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实际的专家型职教师资。以这批优质师资为人选组建实施职业学校师资培训项目团队,让这些团队通过师资培训实践,完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学校教师资培训框架,制定适合我国实际的职业学校教师能力标准的工作。通过这些团队的实践,让我国中等职教师资的培训向标准化、模式化、个性化迈进。也通过这些团队的实战运作,培养更多我们自己的中等职教师资培训专家,让他们共同参与大规模“双师型”教师的培育工作。
6.建立支持职业教育行业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库,构建“互补共进”培训模式
职业学校在行业联系的过程中,可以留心行业有意为职业教育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高级技能人才,建立相关行业高级技能人才资源库。在学校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聘请行业高级技能人才为兼职教师,并让其与在校的教学技能娴熟专业教师结对,让他们共同设计、实施教学。其目的是在其共同实施教的过程中,行业兼职教师从学校专职教师方学到教学技能,而学校专业教师从兼职教师处获得行业新资讯、新技能。由此逐步培养一支拥有教学技能,身处行业一线的外围“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也为学校专职“双师型”教师提供另一条行业联系“捷径”。
(四)外在环境的影响、内驱力的激发是关键
职业教育改革迫切需要创新一种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和培训机制的健全,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角色、教育行为、教育技能适应知识性教学向发展性、实践性教学的转变。
职业学校要在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与行为改善的规范、要求和期望的大背景的指向下,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和提高,通过外在环境和氛围的营造去影响教师。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以人为本”激发教师本人在自我发展方面强烈的需求是关键[29]。
在实施教师培训过程中,学校的总体发展需要与教师个体发展需要的统一和默契,是总体规划能否顺利得以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论是根据马斯洛的人的“五种需求原理”,还是麦克莱兰的激励需要理论,以及被我们的祖先概括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大方面人的需求之说。作为学校发展核心要素之一的教师,其个人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有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更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两种高级的需求,需要持久的动力,教师关于尊重方面的需要主要表现为自尊心、自信心,对能力、知识、成就和名誉地位的追求,渴望得到组织和同行的承认和尊重;而自我实现的需要则表现为喜欢做其适宜做的工作,发挥其最大的潜力,充分展现个人的思想、情感、兴趣、愿望、意志、能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并不断地自我创新和发展。学校必须承担为教师提供自我实现的条件,为他们提供自我实现的机会。学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一系列有效展的举措,将教师的个人需要与学校的需要巧妙的融为一体,实施学校师资培训,使学校的总体发展与教师个体发展需求统一和谐。
九、结论
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和任务,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技能、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2005年、2006年,职业学校连续两年分别扩招100万;2007年再扩大招生50万,当年招生规模达到801万人,2008年全国职业教育招生810万人,2009年全国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将比上一年增加50万人,达到860万人,普高计划招生840万人。由此可见,国务院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突破口,要求继续巩固和扩大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这就需要一大批具有丰富内涵的高质量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来承担教育教学工作。这就需要一整套在国家宏观政策强有力支持下,由行业、中职教育科研机构以及职业学校共同参与设计具有标准化、模式化和个性化的有中国特色的,能大规模予以实施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注释】
[1]王义澄.建设“双师型”专科教师队伍[N].中国教育报,1990-12-05(3).
[2]马琳.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58~60.
[3]韩柏灵.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9)中:57~59.
[4]②韩柏灵.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9)中:57~59.
[5]韩柏灵.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9)中:57~59.
[6]胡邦曜.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10):57~58.
[7]韩柏灵.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9)中:57~59.
[8]潘伟.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特色及其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7):64~65.
[9]②③潘伟.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特色及其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7):64~65.
[10]李中国.澳大利亚成人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53~54.
[11]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N].扬子晚报,2004-6-20(1).
[12]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13]刘合群.职业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4]姜振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浅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6):32.
[15]姚贵平.解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6):30~31.
[16]鲁传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J].安徽教育,2003(2):27~28.
[17]聂海英.我国职业学校师资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9)下:121~123.
[18]原草,杨金土.司长谈中专专业目录的修订工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2(6):7~8.
[19]余燕:王湛副部长“实施第一讲”:把职业教育做大做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24):5~7.
[20]黄尧.大力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10):5~7.
[21]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N].扬子晚报,2004-6-20(1).
[22]②李中国.澳大利亚成人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53~54
[23]李中国.澳大利亚成人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 职业技术教育, 2003(2):53~54
[24]韩柏灵.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J].中国职业教育,2003(9)中:57~59.
[25]费新华.依托“四个基地”通过“六条途径”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1):23~25.
[26]卢双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职教事业发展[J].职教论坛2003(21):41~42.
[27]潘书阁,任雪浩.试论“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7)中:31~32.
[28]②刘景芳.论教师群体教科研能力的提升[J].职教论坛2003(24):24.
[29]孙钰,刘伟.学校教师管理中运用激励的思考[J] 职业技术教育,2003(11)中:25~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