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当代中国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
朱乔乔
摘要:当前我国廉政文化建设有着建设主体发动上存在着困难,社会消极心理的抵制以及一些具体实践中存在误区和困难等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廉政文化建设所包含的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物质层面和文化行为层面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针对当代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和对策做出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当代中国 廉政文化 建设
当前,中国廉政文化建设面临严峻的腐败形势、社会的反腐败疑虑以及廉政意识淡薄等问题的考验,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较艰难曲折,取得的成效也很薄弱。因此,探索出对当代廉政文化建设有效的途径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讨论当代中国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从我国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存在的问题出发,在结合了外国廉政文化建设成功的经验,以及中国部分地区的实际做法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总结,提出了当代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力求为全国廉政文化建设提供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做法。
一、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
廉政文化建设是我党在新时期进行反腐败提出的新的思想战略,它以文化独有的特征和形式,对腐败问题进行研究和治理,形成了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局面。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新时期预防腐败的有效方式,其具体内涵应该与现代经济、政治、文化相辅相成。廉政文化建设在结构上也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精神层面的以反腐倡廉的基本观念和价值观为内容的建设,它是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制度层面的包括廉洁行为准则、廉洁先进的宣传表彰制度和惩处制度等建设,它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制度框架;物质层面的廉政文化实体和载体建设,它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础;行为层面的表现为人们尤其是公职人员的基本行为方式,它是公职人员和社会公众对廉政文化的实际践行。对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进行深入的了解,有助于我们紧紧围绕其内涵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当代廉政文化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一)当代廉政文化建设的背景
1.当代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腐败形势的挑战
腐败是一个全球性的普遍现象,治理腐败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尽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特别是近五年我国反腐败在理论及实践上均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从官方的判断,如中纪委向党的十七大的工作报告表明: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腐败现象得到一定的遏制,但违法违纪案件在一些地区和部门仍呈多发易发状态,特别是一些高中级干部的贪污腐败案件,影响特别恶劣。
2.来自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挑战
腐败产生的根源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部分,也有糟粕部分,但在现今的廉政建设中,有一些主流的贪渎文化在廉政文化建设中起到了消极的作用。
来自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挑战。一是“官本位”的影响。所谓官本位,就是以官职作为社会地位的一般等价物。官本位者把官阶大小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目标,把职位升迁看作自己的最高追求,为达到升官目的,他们处心积虑,使出种种招数。在处理官与民的关系时,处处以官为主,以民为仆;以官为尊,以民为贱;以官为贤,以民为愚[1]。
二是“家长制”的影响。一些领导因自身的职位、自我意识不断膨胀、做事情专横跋扈、滥用权力、对下属颐指气使、不听或极少听取下属的意见,使得下属唯命是从,甚至形成了人身依附关系,而将我们所宣扬的民主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和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弃之不顾。
三是“人治”的影响。在世界银行对于各国腐败原因的总结中,其中较为重要的就是腐败率较高地区的人们法治意识较淡薄。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政治文化中,要求民众尽义务的意识较为浓厚,而要求民众主张权利的意识却很淡薄。民众对于政治的参与热情也很低,对于官员行为的监督较少,导致官员可以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按规章法律办事,任意地行使权力。
四是“人伦关系错位”。我国的文化传统中长久地存在着轻视公德、重视私人关系的状况。“人性大于法”,在相当程度上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默许,加上自古就有“官不打送礼人”的说法,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以及普遍存在的权钱交易,而行贿违法不受罚的观念也形成了气候,使得人们失去了畏惧感,送礼、行贿自然而然成为普遍现象。
3.来自外部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更加重视人文关怀,注重对个人利益和个人人性价值进行保护。而与此同时,伴随着对外开放,西方追求个性解放、张扬个人利益的文化理念进入我国。虽然从理论上说我们去寻求个人的发展和利益是合理的,这也符合人文关怀的理念,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引入我国后,同我们久受压抑的个人心灵激烈碰撞,这时一些个人的兴奋点自然落到“个性发展”、“个人利益”、“自我享乐”等内容上,而对实现它们的前提、相关环境与条件,则有意无意地滤掉了。
(二)当代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
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官员腐败案件的增多、中西文化的碰撞冲突导致的负面文化,给当代中国廉政文化建设带来了挑战。因此,反腐败斗争、廉政文化建设不单单只是一场政治斗争,更是一场思想文化上的斗争。因此,面对如此严峻的传统文化以及外部文化的不利挑战,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环境,对反腐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廉政文化建设,从制度上可以对广大的党员干部起到良好的监督约束作用。从思想上,可以构筑起党员干部的拒腐防腐意识,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以政府为主体的廉政文化建设,经过长期的宣传建设,可以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廉洁氛围,使得官员不贪污,公民不贿赂,杜绝腐败的思想根源,从而更加有利于反腐工作的开展。
2.有利于推进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
新时期进行廉政文化建设,正是按照先进文化前进发展的要求,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核心思想要求党员干部树立崇高的思想,端正自己的言行,对党员的党性修养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是党的先进性的体现,对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加强有着积极的作用。
3.有利于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使得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增强,拒腐防腐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有效地减少腐败行为,对于缓解党群关系、政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关系在新时期不变质将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时,通过廉政文化建设,构筑起全社会共同的廉政理念信念,对于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也起到了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三、当代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一)廉政文化建设主体发动上存在困难
当前廉政文化建设,由于部分党政领导干部以及公务员处于执行上级的决定或决议,停留在公务式的履行上,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从而导致廉政文化建设缺乏活力和创造性,无论是对他们自身还是人民群众的影响效果都甚微。还有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及公务员对廉政文化建设持怀疑和排斥的态度,他们认为廉政文化建设很难取得成就,对于廉政文化建设持敷衍态度,言行不一,说得多、做得少,说得好、做得差,根本不能够给广大人民群众起榜样作用。
(二)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着社会消极心理的抵制
由于当前反腐社会文化资源的短缺,社会大众的心理正在经受着腐败民俗化的演进过程。腐败民俗化:一是掌握权力的人在搞腐败,而且成为一种习惯、风俗;二是指人民群众对腐败的态度,不是反对而是默许、宽容、参与[2]。
(三)廉政文化建设在具体实践中存在一些误区
首先,一些地方、部门在进行廉政文化建设中,只是单纯地把它等同于廉政文艺,如演节目、唱歌曲、搞书画展等,只是停留在纯文艺的形式上。
其次,廉政文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但是一些单位和部门,在抓廉政文化建设时,存在着脱离实际,简单孤立,内容单一,形式单调,廉政文化教育内容空洞,缺乏说服力的问题[3]。
再次,我国当前的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夸大效果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一些单位领导任意夸大廉政文化创建活动的短期效果,过高估计廉政文化的实际功效。
四、当代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一)加强廉政文化理论研究、宣传和教育体系建设
1.加强廉政文化理论研究和宣传
廉政文化建设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创新问题。因此,廉政文化建设需要强大的正确的理论支持,用理论研究成果为反腐倡廉建设实践服务。在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各地政府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利用自身所拥有的有利资源,建立廉政文化建设理论研究的长效体系。
2.构建廉政文化全民教育体系
廉政文化建设中,我们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廉政教育融入个人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社会道德建设中,形成一定的体系,使廉政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全社会人人崇廉尚廉的良好氛围。
3.加强公职人员的道德建设,提高道德自律水平
要加强公职人员的道德教育,利用上党课、讲党史,学习先进人物,如利用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等不断出现的先进事迹来进行教育,让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深入到党政干部以及普通公职人员的思想中,使得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增强道德自律性,从而在思想上坚固拒腐防腐的思想道德防线。
(二)完善廉政文化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制度文化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保障,它要建立在人们共同的理念上,要依靠广大人民共同制定,共同维护和执行。廉政文化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对于反腐倡廉建设有外在监督制约作用。
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当前我国廉政文化建设中也应该不断完善相关的预防惩治腐败的法律法规,通过严明的立法、严格的执法,促进公职人员的外在约束意识,促进反腐倡廉的廉政文化建设。
2.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在廉政文化建设中,我们应该将党的反腐倡廉主张和要求不断转化为党规党纪,同时将一些成熟的做法上升为规章制度固定下来,使之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通过这些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内约束制度、国家廉政法规等,形成对党政干部以及普通公职人员的“他律”机制,促进反腐倡廉的廉政文化建设。
3.建立具有独立性、权威性的监督机构
我们认为我国应该整合现行的监督机构,进行监督机构改革,建立一个足够权威、完全独立性的反腐机构,我们可以大胆地设想把我国现行的国家审计局、监察部和隶属检察院的反贪局合并,并且结合司法部门,成立国家廉政公署,当然这一设想还是要建立在我国的国情基础上进行改进,而不是套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一套模式。
(三)保障廉政文化实体和载体建设
1.保障廉政文化建设有充足的资源投入
要想保证廉政文化建设取得实效,一定的资源投入是必须的,当前廉政文化建设主要是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投入。为保障廉政文化建设有充足的资源投入,我国可以建立以财政拨款、企事业单位自凑、社会各方面赞助为主的廉政文化建设保障体制,通过采取多种合法的渠道和方式,扩大廉政文化建设的资金来源,保障廉政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的稳定,以解除廉政文化建设的后顾之忧。
2.加强廉政文化载体建设
我们认为在我国廉政文化建设中要注意将廉政文化建设与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以营造“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为目标进行全方位覆盖。挖掘文化资源,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感染力。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和红色旅游景点中蕴含的廉政文化资源,建成一批廉政教育基地,丰富廉政文化建设的形式,增加廉政文化社会化的途径。
3.创建廉政文化建设新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当前我国廉政文化建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平台就是网络。互联网为廉政文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互联网现在成为了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也是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渠道。因此,在当前的廉政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发挥互联网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利用网络宣传廉政文化来监督、制约腐败的发生。
4.借助新闻媒体,加大廉政文化宣传教育
当代廉政文化建设一定要重视发挥各种新闻媒体作用,巩固和扩大通讯、网络阵地,通过文字、图像、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多种传播形式,开展生动、直观的反腐倡廉教育,从而利用传媒等手段培养广大人民群众的崇廉尚洁思想。群众的廉洁思想不断提升,对于整个社会减少行贿受贿行为,对于官员贪污腐败的监督制约都将会有重大的提升,有利于形成整个社会的廉洁氛围。
(四)稳步推进全民个人修养和行为品德建设
1.将传统廉政文化的精神内核与当代廉政文化建设相结合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要针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错误思想倾向,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导向功能,尤其是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有用的廉政文化,形成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核心理念和精髓。
第一,“为政以德”。传统文化对为政者的道德修养非常重视,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统治者只有先“修己”,方能后“安人”,以达到“上行下效”的目的。
第二,“见利思义”。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义利关系的论述,有很多的名言警句。例如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第七》)荀子在《荣辱篇》中曾明确地指出:“先义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辱。”墨家也提倡:“万事莫贵于义”,“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第三,“修身明志”。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修身养性,立身明志。儒家讲“内圣外王”,“内圣”,就是加强自我修养;“外王”,就是服务社会、管理国家、平治社会。《老子》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就是说,执政者不要有自己的私心,而应该以百姓的意愿为自身追求的目标。
文化一旦深入到意识层面,将会对个人的行为产生巨大的指导作用,加强对传统廉政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炼出核心的简洁的廉政文化观念,将其运用到当代廉政文化建设中,对于防止官员受东西方腐朽没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要发挥先进典型人物的榜样和示范作用
先进典型人物尤其是政府高层领导的廉政行为,有着非常大的榜样力量。当代中国的廉政文化建设也要引导领导干部的道德价值取向,使得他们能够抵制各种诱惑,经受住考验,带头起到表率作用。同时通过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弘扬正气,促进廉政文化的健康发展,激发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
结语
总之,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灵魂的工程,我们必须认识到当代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及紧迫性,立足现在,放眼长远,总结国内外经验,立足中国的实际,找到中国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树立长期坚持的意识,使得廉政意识深入党政机关人员意识中,使得全体社会成员都树立廉洁意识,真正做到制度上约束腐败行为,思想上根除腐败意识。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
【注释】
[1]张玲枣.廉政文化建设路径探析.北京:社会科学,2007(3)
[2]王爱平.腐败问题的民俗化探析.理论前沿,2006(21)
[3]林学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路径分析.理论学习,2009(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