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简析
江西省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简析(1)
江西省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可以概括为:
规模增长较快、层次提高明显、横向差距较大、发展愿望迫切。
江西高校数量从2007年的66所增加到2011年的86所,其中本科院校从20所增加到24所,在校本专科生规模从2007年的78.17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82.86万人。研究生规模从2007年的13688人增长到2011年的23824人。2011年新增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07个,新增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4个,2011年研究生在校人数比2010年增长了11.8%。这些数字说明我省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增长较快、办学层次有了明显提高。但从全省只有19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00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和2个重点二级学科来看,办学水平仍然较低,与周边省份相比差距较大。我们不与湖北、江苏、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或具有较高水平的周边省份相比,我们只与人口、经济总量与我省差不多,高等教育总体水平在全国不算最好的湖南、福建、安徽等省进行比较,其差距也十分明显。
首先看代表我国最高科技水平的两院院士数量。据《2008年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统计,在1955~2007年间,由江西本土推出的院士只有5位,而由湖南、安徽、福建推出的院士人数分别为33位、20位、17位(参见表1)。再据《2009年两院院士调查报告》统计,在1955~2009年间,出生于江西地区的院士虽然有45人,但截至2011年年底,真正在江西省全职工作的院士只有4人,包括3位工程院院士(颜龙安、张文海、石屏)和1位中科院院士(黄路生),其中在高校工作的只有黄路生教授1位。而同期安徽省有在皖院士25人,其中19人在高校工作;福建省高校有院士12人(2008年数据);湖南省在湘院士有54人,仅在中南大学工作的院士就达17人;(2)均远远超过江西。
表1 1955~2007两院院士申报单位地区分布(3)
资料出处:2008年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
再看普通高等教育规模及密度。首先从培养规模来看,2011年年末,江西普通高校在校生82.9万人。(4)同期,湖南省普通高校在校生106.79万人;福建省普通高校在校生67.48万人;安徽省在校生99.1万人。可见,我省的普通本专科教育规模只高于福建,却小于湖南和安徽。考虑到各省的人口规模不同,可用每万人拥有的大学生数为指标,计算“高等教育密度”,以考察各省的高等教育相对规模。研究表明,在四省份中,江西的高校在校生密度最高,表明我省高等教育相对规模较大,大学生数量相对较多(参见表2)。
但从研究生教育规模来看,我省毫无优势。2011年年末,江西普通高校在学研究生2.38万人。(5)同期,湖南省普通高校在学研究生6.01万人;福建省普通高校在学研究生3.39万人。安徽省在学研究生4.18万人,我省研究生教育规模最小。再从研究生密度来看,我省每万人中只有5.34名研究生,在四省之中最低(参见表2)。
表2 江西与三邻省高等教育规模与密度比较
资料出处:2011年各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再看研究生教育的办学层次。我省的博士生教育也是明显滞后。截至2011年年末,我省高校有博士培养单位4所,一级学科博士点19个;而湖南高校有博士培养单位9所,共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04个;安徽高校共有博士培养单位7所,一级学科博士点64个;(6)福建高校有博士培养单位7所,一级学科博士点77个。我省办学实力远不及其他三省(参见表3)。在规模方面,我省2011年在学博士生仅773人,而安徽2009年在学博士生就达4100人,湖南仅中南大学一所高校,2009年就招生954人,超过我省在学博士总和;福建的厦门大学目前在学博士近1600人,相当于我省的2倍多。可见我省博士生教育的规模也远逊于邻省。
表3 江西与三邻省一级学科博士点比较
续表3
最后看重点学科情况。以代表最高学科水平的国家重点学科为例,截至2011年年末,我省无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只有南昌大学拥有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而湖南却拥有8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58个二级重点学科;福建拥有5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42个二级重点学科;安徽拥有9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51个二级重点学科。江西远远落后于邻省。
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将是我省经济腾飞的重要时期,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建设幸福和谐秀美江西是这一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展开了一幅壮丽的画卷。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清楚,这对江西的高等教育发展将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能否把握好机会,能否在其中发挥好作用,将是江西高校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面临着强烈的社会需求,身处较弱的发展处境,江西高校普遍表现出迫切的发展愿望。
总结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状与历程,可以将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归纳为:
1.缺乏一流大学,导致一流生源流失,增加人才培养难度
江西省缺“985”高校,缺高水平大学,本科考生择校:一等的北大清华、二等的复旦交大、三等的外省重点、四等的财大南大、剩下的就是没办法。本科招生每年高分考生基本上被外省高校录取,少量的高分考生被外省重点高校刷下来的录取到财大或南大。研究生招生更是惨淡,不少硕士点招生专业第一志愿录取率很低,有的甚至为零。财大生源虽然比较好,但“211”“985”高校生源极低。博士生生源则更为担忧,大部分是在职考生,不仅年龄偏大,而且学习时间不能保证、精力不能集中。我们知道,生源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好刀需要好钢造”,没有一流考生难以培养出一流人才来。每年全国的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我省尚无突破,优秀硕士论文也极其少见,杰出本科生也未见报道。
2.缺乏一流学科,导致高端人才稀缺,影响一流大学建设
目前全省高校只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9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这个数字不如一所名牌大学中的一个大的学院。俗话说,“没有梧桐引不来凤凰”,缺少施展才华的平台,不仅引不来一流人才,就是现有的拔尖人才也会流失,更谈不上培养出拔尖人才来。一流大学靠一流人才来支撑,一流人才靠一流学科来吸引,这是常识。我省高校“栽梧桐树”任务十分艰巨。
3.缺乏一流人才,导致重大成果稀少,影响高校服务能力
目前全省高校只有1个新增院士,尚无长江学者,全国顶尖人才少之又少。于是导致国家重大项目难以获得,重大科研成果难以产生,国家三大科技奖励尚无一等奖的突破,二等奖也只有寥寥数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等奖也尚无突破。对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作出的贡献在全国排名靠后。江西高校甚至对江西经济社会的贡献也不大。我们知道,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主要靠科技创新和提供新思想、新思维,而这些必须靠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办到。
4.缺乏重大贡献,导致社会关注度低,影响高校自身发展
我省高校在全国三大科技奖、教育部人文社科奖、国家教学成果奖等奖励中均未获得过一等奖,说明江西高校缺乏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在国家重大创新项目、攻关项目中尚无首席科学家,在国家重要机构中尚无智囊人才,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例子也为数不多,这说明我省高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较小,必然不能引起政府、社会的高度关注,政府、企业不敢委以高校重任,因此得不到社会资助,从而反过来又影响高校自身的发展。
高校基础薄→科研能力弱→学科平台少→社会贡献小→学校名气小→高端人才缺→服务能力差→高校地位低。
这就是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障碍圈,突破了这一个障碍圈,我省高等教育才有可能赶超周边省份。而这个圈的核心障碍是——学科平台少和高端人才缺。
江西高等教育应该如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高等教育的三大或四大基本职能决定了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式。新时期江西高等教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积极主动地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1)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的功能。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高等教育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式。这里的关键是“符合社会需要”六个字,培养了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是贡献,培养了不符合社会需要的人不仅不是贡献,而且给社会制造了麻烦。所以,高校必须在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上下工夫。“符合社会需要”的含义有两层:一是高校能够提供社会需要的人才,二是提供的人才在经济社会建设中能够发挥作用。要做到这两点,一要按照社会需要设置专业,二要按照实际需要设置课程,三要按照实际要求组织教学,特别要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实干精神。对于江西高校而言,培养人才的工作要特别关注江西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需要。当前来说,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都要特别关注江西科技创新的“六个一”工程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需要。
(2)发挥高校科技创新的能力。科技创新最重要的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基础性、关键性问题,既要有前瞻性,更要有现实应用性。因此,高校一方面要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另一方面更要加强应用研究,要紧密联系生产实际,从生产实际中找研究课题,特别要承担支柱产业、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和重要部门的重大攻关项目。高校要与工厂、企业、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合作,建立合作研究和联合研究机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社会贡献率。
(3)发挥高校智力集中的优势。高校应当发挥自己的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主动为江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高校教师和研究生应当深入工厂、农村、社会主动开展各种义务服务或有偿服务。在农业技术推广、城乡文化建设、企业升级换代、社区文明建设、城市规划、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社会管理等各个领域中发挥作用。高校要制定鼓励教师学生服务社会的政策,保护教师、学生服务社会的积极性。把服务社会作为考核教师业绩和学生学业的重要内容。
(4)发挥高校文化引领的作用。高校集中了大量优秀的学者,是文化智力最为集中的地方,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引领,是高校实现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的重要使命,高校不仅自己要创建优秀的文化氛围,而且要向社会输出文化、输出思想、输出文化工作者,把先进的、优秀的文化传播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为建设文明社会、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注释】
(1)该文为2012年4月谭光兴给江西省教育厅提供的高等教育座谈会文稿,数据分析由季俊杰提供。
(2)根据网络资料整理所得。
(3)由于院士兼职现象普遍,因此调查报告以两院院士当选时的申报单位为准。以上统计不含外籍院士。
(4)江西教育概况,http://www.jxedu.gov.cn/zwgk/jxjydt/jyt/2012/01/20120119025027961.html.
(5)江西教育概况,http://www.jxedu.gov.cn/zwgk/jxjydt/jyt/2012/01/20120119025027961.html.
(6)2009年数据(《安徽教育事业统计公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