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草滩钉螺调查回顾
吴文谱
一、引言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地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我省主要的粮、棉、油产区和天然渔场,也是我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重要地域。特别是去年10月12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国务院批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对实现江西崛起和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社会各界热议鄱阳湖战略的同时,本人回想1975年参加鄱阳湖草滩钉螺调查的情景,倍感亲切。回忆此前三十多年前的经历,对于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于学校服务社会,老师深入实际,也许都有启发意义。
二、生活单调工作忙
为了摸清鄱阳湖区钉螺分布的情况,了解过去钉螺与当时钉螺分布面积和变化,系统总结历年来灭螺的经验和教训,以便抓住主要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和突破,为加速消灭鄱阳湖区钉螺,早日实现毛主席关于“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号召提供依据,江西省委血防办公室党委领导和组织了鄱阳湖地区的南昌、新建、进贤、余干、鄱阳、都昌、星子、永修等县血防人员和江西省寄生虫研究所,江西大学、江西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等单位组成鄱阳湖钉螺综合调查组,从1975年11月到1976年3月上旬对鄱阳湖草滩现状钉螺分布生态和各种灭螺效果进行了初步调查。
现在回顾起调查过程中的情景,还是记忆犹新的。首先是在湖区调查生活单调,就说住吧,既没有房子,又没有草棚,所有的工作人员不分领导和年龄大小都住在一条木船的船舱通铺。没有卫生间,也没有厨房。吃饭又怎样解决呢?一日三餐只有在靠岸的草滩上选一个合适的地方挖一个坑,上面架上锅就是灶了,有了灶没有燃料怎么办?就发动大家到草滩上捡点干草当燃料煮饭、炒菜。说起菜就更困难了,在湖里就是有钱也买不到蔬菜,所以说能吃上蔬菜是一种奢望。但众所周知,鄱阳湖是产鱼的,因此,大多数是吃鱼,有炒鱼、煮鱼、还有蒸鱼等。喝水问题更大,湖区是血吸虫疫区,如接触疫水,水里的血吸虫随时有可能钻到人体内,引起血吸虫感染而得血吸虫病,所以一般很少喝水,也没有安全水洗脸,更谈不上洗澡了。
调查工作很忙,也很辛苦,每天早晨7点钟起来,吃完早饭后,8点左右就上草滩进行调查,调查方法是在草滩按每隔50米一条线,在每条线上每十米一个点(又叫框),从中调查一平方尺的范围,登记活钉螺和死钉螺的数量,并采集标本装在纸袋内,调查完一条线又往前相隔五十米地方按前面方法调查第二根、第三根线直到调查完,中间没有休息也没有时间休息,因为大家都在同一块草滩上同步进行的,如果在调查途中动作稍慢,就是很可能跟不上队伍而掉队。一掉队就麻烦了,一是找不到停船的地方,二是在茫茫草滩上无边无际也不知道往哪里找。所以大家工作都是尽心尽力,紧跟队伍认真地完成任务。回到船上,尤其是到了晚上也没有娱乐活动,大家就在一盏昏暗的马灯下打扑克来消磨时间。
这里有一点要说的是,在草滩上调查时不能随便谈论这块草滩是属于哪个县的,否则轻者挨骂,重者挨打。因为草滩的归属问题,历史上争议很大,谁也很难说清楚,有时为了争一块草滩或一个港汊而闹出人命。综上所述,所以在调查期间生活单调,工作辛苦。当然也有放松的时候,那就是调查完一个县到另一个县时,一般在县招待所吃住,这时可以很好的享受和好好地洗脸、洗澡、换衣服等等。在这期间同时也顺便采购蔬菜、大米、食油等,准备下一个县的调查工作。
三、回顾调查谈体会
根据这次调查的情况,我们发现钉螺分布与植被类型有密切的联系。从植物种类来说,苔草生长繁茂的地区,发现钉螺也多,如南昌县的上锅督、下锅督等地。反之,苔草生长不良的地区发现钉螺也少,甚至没有钉螺,如进贤县的牛洲,在同块草滩上,经观察盖度超过60%就发现有钉螺,而且钉螺的数量还比较高,有的一平方尺就有十七个之多。但是由于放牧的影响,苔草盖度20%的地区就无钉螺分布。在藜蒿马兰群丛、蓼子草群丛和野荸荠群丛中均未发现有钉螺分布。究其原因,并不是因为单纯是草本植物种类问题。笔者认为是由于草本植物的种类所造成的环境对钉螺生存有利与否的缘故。因为据有关文献报导,除上述植物会发现有钉螺外,还有许多草本植物也会有钉螺分布,这就证明了不是某一种植物会孳长钉螺,而是这种草本植物所造成的环境对钉螺生存是否有利。
钉螺是一种狭温性的水陆两栖动物,它的生存是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的,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温度、湿度和土壤条件,如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钉螺生存不利,甚至有死亡危险。从实地调查,我们可以看到苔草生长茂密的地区,好像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绿色地毯。冷风很难吹进去,就是草丛上面打霜、结冰对草丛底下的影响也很小,这对钉螺度过寒冬季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夏天,由于苔草盖度大这又可起荫蔽作用还可保持一定的湿度,同时苔草生长茂密的地方富含腐殖质,营养丰富,又为钉螺提供了丰富的食料。这些条件都是钉螺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反之,如果苔草受到人为影响或畜牧的破坏,盖度不断降低,改变了钉螺的生存环境条件,那么草滩上夏季的烈日,秋季的干旱,冬季的冰霜,食料的缺乏,使钉螺无法生存下去,所以未发现有钉螺存在。如南昌县三阳的牛角洲草滩就是这样。总之,从上述调查来看,有螺必有草,但有草不一定有螺。但我们必须要有综合的观点进行分析,不能孤立地把各种因素截然分开,也就是说钉螺生存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不仅与植被类型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与土壤、水流、气象因素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它们之间是互相影响、有机联系的。
四、统筹规划展新姿
在鄱阳湖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历来存在着欠缺的地方,最关键的是缺乏一个总体规划,而是各部门根据自身的需要各行其是,如农业部门围湖造田,轻化部门栽种芦苇,血防部门围湖灭螺,交通、水利等部门主张建坝控湖等等,都对鄱阳湖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鄱阳湖是一个吞吐湖泊,它有调节江西五大河流和长江水量等多种功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国务院批复,这是一个统筹兼顾的规划,既保护了鄱阳湖的生态,又可以发展经济。
我们坚信,江西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艰苦创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好《规划》,一定能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为江西崛起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吴文谱,原南昌大学生物系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