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高等学府,古已有之。但高等学府成为“大学”,则始于清朝末年。因此,近代中国大学是从西方“移植”而来,为此,它一直处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之中,处在学术自主与外在控制的挣扎之中,处在借鉴模仿与追寻特色的徘徊之中,处在“致力于高深学问”与“升官发财之阶”的矛盾之中。近代前后,中国社会饱受列强的欺凌,中国人民饱尝战乱之苦,中国大学的发展之路曲折跌宕,其特色之路充满了障碍和矛盾,彰显着悲壮与传奇。
第六章 中国大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一)
中国高等学府,古已有之。但高等学府成为“大学”,则始于清朝末年。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列强用军舰和炮火打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大门,国内开明士大夫、政府官僚终于从“天朝大国”的迷梦中惊醒,为了救亡图强,他们不得不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和文化来改造中国传统的制度和文化。在“自强新政”的招牌下,清政府鼓吹举办“洋务事业”(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洋务派”)。洋务派对西方文明的认识,仅局限于军事及有关的近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在不改变传统教育体制的情况下建立新式学堂,兴办“西学”,之后是派遣留学生。如王之春曾提出:“将西国有用之书,条分缕析,译以华文,刊行各直省书院。每院特设一科,请精于泰西之天真、地球、船政、化学、医学及言语文字、律例者为之教习,或即以出洋学习之学成返回者当之。”(1)因此,近代中国大学是从西方“移植”而来,为此,它一直处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之中,处在学术自主与外在控制的挣扎之中,处在借鉴模仿与追寻特色的徘徊之中,处在“致力于高深学问”与“升官发财之阶”的矛盾之中。近代前后,中国社会饱受列强的欺凌,中国人民饱尝战乱之苦,中国大学的发展之路曲折跌宕,其特色之路充满了障碍和矛盾,彰显着悲壮与传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