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放式实验室及教学管理的探讨
孟巧玲 曹 芡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力学实验室,湖北宜昌443002)
摘 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是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议题。建设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正确处理实验教学地位与定位、实验教学体系的整体与局部、实验室结构与功能、实验教学管理理念与职责、实验资源的开发与开放等,是改革实验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优化实验教学配置,提高实验教学资源利用率和效益,实现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关键词:开放式 实验教学 管理
1 开放式实验室整体与局部
实验教学一般缺乏整体优化的实验教学体系:一是缺乏从专业学科人才培养的整体需要进行的实验教学的系统设计、优化;二是实验课程门数多、学时少,各课程间存在重复、脱节现象,且实验内容以验证性、模仿性实验为主;三是实验教学改革与理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不同步、不适应;四是实验教学方法呆板,没有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忽视在实验教学中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综合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五是实验室建设缺乏系统、连续、长期建设规划。因此,如何解决实验课程优化、自成体系,与实验教学体系整体设计、科学合理规划实验室建设是实验教学管理应解决的第二个重要问题。结合力学实验室的特点,在构建新的实验体系时,我们一方面坚持4个原则:①目标性原则,即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②统筹性原则,即将实验课单列,系统整合,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配套;③层次性原则,即将实验按基础性、提高性、综合设计性三层次设计,即注意整个课程体系中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及其在知识构建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解决各门实验课程的人为割裂和实验内容的重复,防止重要内容的缺漏,注意以基础性实验为主(占实验教学总学时的60%),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应用性实验(占实验教学总学时的40%),鼓励自选性实验,着重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④发展性原则,根据专业学科发展动态,结合学院科研成果,及时更新部分实验内容、实验材料和方法,每年实验更新率在10%以上。另一方面,我们组织力量研究制订实验室建设3~5年建设计划,确保实验室建设的可持续性和长远性,也可在争取学校投入时占据主动,同时注重实验教学大纲和实习大纲等教学文件的建设,定期修订,并编印成册,经试验成熟后分期出版、推广。
2 开放式实验室地位与定位
目前高校的实验教学存在地位不高、定位不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室管理重叠,不够重视。通常实验教学管理职能划归教研室或归口学科,或归相关大实验中心管理,使得实验教学管理主体呈现多元化,实验教学管理主体的权威性和统一性趋弱,实验教学资源的整合有待深化。
(2)实验教学一般处于依附于理论课程、寄托于某一课程组或教研室的地位与命运,缺乏相对独立性。
(3)实验教学组织建制、功能和职责不如科研机构明确,缺乏科学性、规范性。
(4)实验教学人员构成整体素质不高,政策及待遇偏低。
(5)本科、研究生等各层次实验教学定位不科学、不明确。
因此,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科研训练为目标,创新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规范开放式实验教学组织建制,科学定位实验教学,确立实验教学的相对独立性地位,使实验室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课堂,成为创新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实验教学管理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们应该打破实验室依附于教研室、课程,实验教学依附理论课的旧格局,按“统一管理、优化配置、资源共享、对外开放”的原则,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心。
3 开放式实验室结构与功能
传统实验室建设与布局一般与理论课程配套设置,实验室名称也与相应的理论课名称一致,实验室的布局与室内设备配置也以单门课程为中心。一门课程实验集中在一个实验室完成,因而实验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也就不可避免。一句话,实验室布局总体缺乏系统考虑,缺乏功能性的实验室布局,实验仪器设备使用率与效益不高,尤其是高档、贵重的仪器设备。因此,如何盘活实验存量资源,提高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和效益,发挥有限资金的效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将实验教学使用的仪器相对集中,按实验设备仪器的功能构建实验室布局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这种尝试可以改变以前一个实验在某一实验室内完成,造成实验仪器设备重复、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也可以改变一个实验需要在几个实验分室完成的情况,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同时,也为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实验、实习场所,可有效缩短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从事科研的适应期。
4 开放式实验室理念与职责
解决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和实验体系及实验室布局后,如何设置实验教学管理岗位,调动实验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组合与调配是管理实验室的核心内容。从事实验教学管理的实验技术人员一般喜欢将自己与教师和行政人员比较,导致盲目比较、工作积极性不高。从高校的起源、发展和特点看,高校是知识传承和创新的场所,是进行高深学问教与学的地方,教师是办学的主体,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其他人员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特别是高校已进入理念治校的新时代,坚持“以人为本,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办学理念,而这些是从事实验教学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为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实行例会制度,通过学习,认识高校的本质与特点,加强思想教育工作,使实验教学人员认识到高校工作只有岗位不同而无贵贱之分;②科学设岗,制订岗位职责;③实行竞聘上岗,倡导一专多能,并实行轮岗;④建立以学生和教师为主的实验中心和以服务对象评价为主的实验人员业绩考核体系等;⑤讲求服务艺术,提高服务质量,要求实验教学任务下达后,实验技术人员应主动与带课教师沟通;⑥适当激励,增强集体荣誉感,一方面通过定期、不定地点的例会进行交流沟通,辅以参加学术会议、参加学历教育等学习提高的机会,同时改善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条件,另一方面,年终分配时对实验室予以适当奖励。
5 实验室开发与开放
目前,不少高校实验教学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方面实验教学经费紧张,实验资源不足;另一方面实验设备闲置使用率不高,实验教学药品、耗材浪费严重。实验教学到底要花多少钱难以说准。同时还存在实验室封闭,面向学生和对外开放不够等问题。因此,如何争取实验教学经费,科学规范实验耗材管理,将有限的经费和实验资源用好、用活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尝试做法是:在规划的基础上,实行开源节流与开放搞活并举。一是责成学科专业负责人组织力量研究制订实验室建设3~5年建设规划,并细化为年度建设计划,争取学校、学院的投入,确保实验室建设的可持续性和长远性;二是实行预算管理,在年初实验教学任务下达后,由各实验技术人员与实验课指导教师协商,按实验教学大纲要求提供所需药品、耗材计划,并按10%~15%损耗预算汇总后交实验室主任统一造计划交分管院长审批备案,实验教学花多少钱心中就有底了,签字报账也有依据了;三是集中订货,数字管理,实行实验物品、耗材采购、入库、登记、使用流向、库存清理等管理使用制度;四是完善实验室开放机制,在强化实验条件建设的同时,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毕业论文等为切入点,建立实验教学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全面开放的机制。学院除设有专门的创新实验室外,所有实验室均向学生开放,并将消耗纳入统一的预算和实验管理,使实验室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课堂,成为创新教育的重要基地。同时,学院还制订了面向院内外师生开放的办法,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品牌示范作用和影响,也取得了一些经济收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