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问题和对策探讨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问题和对策探讨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很多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中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参与实验室管理。这些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高校现有实验室归口管理部门不统一,实验室管理工作职责不明确,职能比较分散。各高校应在学校层面成立实验室工作管理协调领导机构,统一协调实验室各方面的工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问题和对策探讨

费克文 王伏玲

(华中师范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湖北武汉430079)

摘 要: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建设的基本条件,是高校进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本文从目前高校实验室建设遇到的问题着手,就如何做好实验室的管理、实验队伍、实验室投入、实验教学建设和改革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问题和对策

高校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场所,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支撑。实验教学不仅授人以知识和技术,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方法以及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等基本素质的形成。因此,在高校大力提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必须抓好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充分认识实验室及其建设与管理在办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把握当前形式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推动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本文作者就这些问题,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新形式下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几点建议。

1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职责不清

目前很多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中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参与实验室管理。具体有:教务处负责本、专科实验教学的管理;国有资产处负责实验仪器设备采购和固定资产管理;实验设备处负责实验室规划建设、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各教学单位(学院)负责所属专业实验室管理。这样的管理体制弱化了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统一管理,几个管理部门工作交叉,对实验室的规划建设、体制改革创新、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资源调配、实验保障等工作难以统一规划、协调管理。最近在一项对部分高校实验室工作归口管理部门进行调查时发现,有36.4%的高校选择了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29.5%的学校选择了教务处,20.8%的高校选择了二个以上的部门负责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另外有10.3%的学校选择了其他部门,如后勤管理处、国有资产处等。这些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高校现有实验室归口管理部门不统一,实验室管理工作职责不明确,职能比较分散。职能分散往往意味着职能不明确,职能不明确又极容易造成建设与管理上存在多头性或真空地带,部门之间易产生相互推诿现象,管理效率低下。

1.2 实验技术队伍人员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偏少

各高校实验室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实践能力低等现象,大多数只有大专或本科学历,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而具有研究生学历或高级职称的人员却往往不安于实验室工作,从而导致后者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不高,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很多高校实验教学队伍中教师所占的比例偏小,往往还不到一半。另外,高职称、高学历人员比例偏低,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较低,特别是实验技术人员,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一般不到30%。实验技术人员的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呈现明显的老化现象,年轻群体所占比例较小。在一项高校满足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主要影响因素的调查中,有74.5%的高校选择了实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排在第一位,67.3%认为实验技术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排在第三位。实验技术队伍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实验室的高效运行以及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有效利用和功能开发,制约着学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实验室投入缺少持续稳定的保障

近年来许多高校各方面的教育经费预算逐步增加,以往因建设经费投入不足而困扰高校实验室建设的现象已经大为缓解。有些高校实验室建设属突击投入,如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时投入多,评估过后投入减少;申报各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时,实验室建设投入多,申报过后投入减少。有些高校在教学评估前集中购置的大批实验仪器设备,即将进入集中维修阶段,由于缺乏与之配套的维护维修费用,致使目前维修经费比较紧张;有的高校进行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侧重于实验室建设,导致有的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老化,投入经费不足;不同类别学校之间实验室条件和经费保障没有统一的基本标准,学校之间差别大,地区之间差异大;仪器设备数量增加而生均值减少;有些实验室基本的实验教学运行经费得不到保障;实验教学改革经费不足。经费投入机制的不健全,没有长远的规划,使实验室建设难以进入良性循环。以上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4 实验教学地位突出不够

随着各校对实验教学的认识程度的加强,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近年来不断得以提高,但还未达到实验教学应有的地位。首先实验教学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比例分配不均,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依然存在。尽管很多学校开设实验课程基本上覆盖了学科内各专业,但各学科开设实验课程占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平均水平尚未超过15.0%。在学分与学时的换算中,理论课1学分换算课时量差距不大,主要介于16学时到18学时之间,但实验课1学分换算课时量差距明显拉大,主要介于19学时到26学时。实验课每学分换算的学时普遍高于理论课。其次,教师(特别是教授)投入实验教学的精力十分有限,实验教学的指导任务一般由实验室人员或研究生助教承担。在对部分高校2009—2010学年教授参与讲授实验课程的调查中发现,教授参与的实验课程门数平均为72.30门,仅占实验课程总数的21.17%。另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未能在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方面予以足够重视,在相关改革与研究课题立项、教学建设立项等方面没有给予实验教学充分的支持,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往往被认为低于理论教学研究成果,更无法与科学研究成果相提并论。

1.5 实验教学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实验课程体系设置不尽科学、实验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需求。目前很多学校在制定专业实践性教学计划时,因经费、场所、仪器设备、师资等条件限制,不能按照专业目标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定,导致实践教学内容不能完成、教学形式走马观花、时间缩短、实践教学目标不能实现。有的实验教学设备和实验指导书沿用多年,实验教学内容一成不变,致使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实践技能,很可能在未出校门前就已经过时淘汰;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开发难度大,所占比例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基本沿用的仍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课堂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实习和实验操作等实践教学为辅,实践教学学时较少,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设计与开发的创新能力。

2 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几点建议

2.1 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实验室工作的归口管理和协调管理

高校职能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深化改革,完善实验室建设体系,制定出一套完整、科学、协调的管理体系,理顺实验室管理机构与学校其他部门的关系,明确职责,以保证实验室管理科学、合理、规范、高效地运行。各高校应在学校层面成立实验室工作管理协调领导机构,统一协调实验室各方面的工作。

2.2 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验室发展的关键。因此,要更新观念,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加大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力度,合理调整现有人员的岗位,引进关键和紧缺岗位人才,建立一支综合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实验技术队伍,保证实验室各种潜能的充分发挥,顺利完成各项实验教学任务。第一,要正确定位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和作用,以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要尽可能为他们的进修学习创造条件;第二,要实现实验技术队伍的合理化。结构合理包括年龄、职称、学历等,应逐步建立以硕士、本科生为主的实验技术骨干队伍,并像重视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那样,培养和选拔实验技术队伍带头人。这需要学校为实验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保证中青年、高职称的人员愿意到实验室的工作岗位上来;许多大型设备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要统筹安排一定比例高学历定岗实验室,及时给实验室补充新鲜血液,促进实验室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第三,要加强实验人员的素质训练,加强现有人员培训,设立实验技术和管理人员培训基金、实验技术研发基金,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考核评价机制,鼓励和引导实验人员工作创新;第四,要落实实验队伍在职称评聘、工作量核算、岗位津贴等方面与其他系列的人员享有同等甚至优先的待遇。实验教学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待遇低、晋升难,因此,要稳定这支队伍,必须在相关政策上给予同等待遇甚至一定程度的倾斜政策。现在很多高校实验和工程队伍考核和晋升用同一套标准,缺少业绩考核标准和评价标准,不利于队伍的发展。应设立正高职岗位,适当增加实验技术系列高级职称的岗位职数,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

2.3 建立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保证实验室建设的良性循环

实验室建设经费是实验室建设基本支撑条件,也是制约实验室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瓶颈之一。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既要有满足学科、专业发展的创新性需求投入,也要有对一般设备补充性、更新性投入,还要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率的维护维修的投入等方面。突击性的投入既不符合实验室科学发展的需求,也不利于人才培养的需要,容易造成资源极大的浪费。对于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学校,应该有明确的、指导性的规定来引导各方面对实验室建设进行投入。比如,国家出台指导性政策,将实验室建设的有关经费列入学校常规预算,并明确不同类别学校在教学为主的仪器设备生均值、教学为主的实验室面积生均值、仪器设备维护经费占仪器设备总值的比例、生均实验教学运行经费、生均材料消耗经费、实验教学改革经费等方面的基本标准。对于部属高校和省属地方高校在上级投入的基础上,学校配套投入必须维持一定的比例,在国家和地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应增加投入的比例,采取一定的措施,调动地方配套投入的积极性;对于民办高校,要求将学费的一定比例必须持续地投入实验室建设,改善实验教学条件。

2.4 强化实验教学的主体地位

高校应把实验室建设同理论教学建设、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有机而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同步建设与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理论中“教学先行”的观念,以适应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时代要求。首先需要转变观念,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体系下的实验教学观,确立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关键环节的观念,重视实验教学的主体地位,切实把实验教学放在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把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放在学校发展的主导地位。另外要重视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核心利益,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高水平人员到实验教学队伍中。可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如:教师的实验教学工作量应该与理论课教学工作量等同计算,调动实验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鼓励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的成果应该与理论课成果及科研成果同样对待。

2.5 不断深化实验教学建设和改革,完善实验教学体系

现在的科学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要使实验项目和科学技术发展同步,就需不断增加和补充新实验项目,使教学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校要根据各专业教学方案,制定实验教学课程的建设计划,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工作,对实验课程内容体系与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法、实验室管理及运行机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研制与开发等进行研究和探索,进一步发挥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规范实验教学课程的立项建设,加强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及其他教学资料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三性”实验的教学内容。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适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全面修订各专业实验、实习大纲,使“三性”实验比例不断提高至合理水平。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与课程教学目的的要求,积极吸收科技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优化内容和结构,对实验课程内容体系进行改革创新,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建立科学、先进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在掌握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础上,突出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唐艳茹,高宏,贺梅,等.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浅[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2):115~117.

徐洲.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探索与举措[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3):16~18.

牟英华.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2(2):26~28.

王国强,吕琴,孙健.研究型大学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7):126~129.

宋晓平,贾申利,杨帅.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3):254~256.

张淑玲.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58~60.

徐红梅,候龙清.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科学,2008(6):134~1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