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对策
梁书琴 董龙洋 周 宇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高校实验室有有毒物品、易燃易爆物品、各种大型仪器设备、电源、火源,这些危险源的存在会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电击等各种事故,且高校实验室担任着实验教学的任务,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社会影响恶劣。本文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念,首先对实验室进行了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进而提出一些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对策,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 危险有害因素 管理对策
1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要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验室历来是探索新的科学规律、开发新技术和新材料的重要场所。对高等院校来说,实验室除了进行科学研究外,还是进行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通过实验教学可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必要的实验技能,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室的重要功能是探索未知,这一特性决定了实验室工作具有挑战性和潜在的危险性。实验室中不仅有各种具有潜在危险的仪器设备,室内往往相对集中地存放了大量的危险物品。常年与这些危险仪器设备、危险物品相伴,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灼烧、火灾、爆炸、中毒、辐射、电击等各种灾难性事故。
本文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念,对实验室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高校实验室提出一些安全管理对策,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提供参考。
2 实验室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1 火灾
火灾是最常见的安全事故。目前国家重点大学、科学研究院所的实验室内都装备着各种先进仪器设备,尤其是化学化工、材料类实验通常都会涉及到蒸馏、煮沸、加热等,这些实验无一不用电炉,而且室内通常会存放着易燃物(如油、酒精、氧气等),如果管理不善,发生火灾悲剧的可能性就很大。
发生在实验室的火灾事故类型主要有:
(1)电气火灾。即由于电气设备使用不当引起的火灾。例如,线路短路、线路超负荷供电、使用劣质插座、接头接触不良、保险丝选用不当、过粗的保险丝、用铜丝代替保险丝、发热用电器使用时被可燃物覆盖或可燃物靠近发热体所引发的火灾等。由于几乎所有的实验室都要使用电器,所以这类火灾一般占实验室火灾的大多数。
(2)化学药品火灾。即由于化学药品使用不当引起的火灾。例如,易燃易爆氢气、煤气、液化气、乙炔、汽油、乙醇、苯、乙醚、白磷、金属钾、金属钠、镁粉、铝粉、硫磺等引起的火灾。
(3)其他火灾。对火源管理不善,乱扔烟头等也会引发火灾。
2.2 爆炸
爆炸事故多发生在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和使用高压容器的实验室。酿成这类事故的主要原因有:违章操作;设备老化、存在缺陷,未定期检查;易燃、易爆物品泄露,遇火花引起爆炸等。
常见的爆炸事故类型有:可燃气体爆炸、化学药品爆炸、活泼金属爆炸、高压容器爆炸等。
2.3 电击
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坏人的心脏、神经系统、肺部的正常工作造成的伤害。电击事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触电。人体触及带电的导线、漏电设备的外壳或其他带电体所导致的电击,称为触电,包括直接触电、间接触电、跨步电压触电、剩余电荷触电、感应电压触电、静电触电等。
(2)雷击电击。雷电放电具有电流大(可达数十千安至数百千安)、电压高(300~400kV)、都度高。放电时间短、温度高的特点,释放的能量可形成极大的破坏力。
(3)电气线路或设备事故。电气线路或设备的故障可能发展成为事故,并可能危及人身安全。
2.4 中毒
中毒事故多发生在具有化学药品和剧毒物品的化学、化工、生化实验室和具有毒气排放的实验室。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食物带进实验室或食物与有毒物质共同存放在一起;管理不善,造成毒品散落流失;排风、排气不畅,处理不当造成环境污染等。
2.5 其他安全事故
实验室还存在辐射、粉尘、噪声、微生物、环境污染、机械损伤、物品及技术资料失窃等安全事故。
3 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室是确保实验室科学、科研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面对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各种形式和隐患,如何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及时处理实验室事故,消除安全隐患,是高校管理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参考《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1992年国家教育委员会第20号令),对新形势下的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3.1 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
实验室由于专业不同、门类较多,需要专门的机构负责实验室安全方面的管理。从上至下建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有明确的安全管理层次和安全职责,有校级安全管理职能部门统一负责与实验室有关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在各、系、实验室设立专职或兼职的安全岗位,使实验室安全工作做到上头有人抓、下头有人管,从体制上解决实验室安全工作管理机构的完善问题。
3.2 重视安全基础性工作,加强安全标准化建设
实验室安全的基础性工作是大力加强安全标准化实验室建设。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①实验室安全运行组织管理标准化。主要是制定以实验室安全运行为目标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全过程的各项详细的、可操作的管理标准。②实验室安全条件标准化。主要是保证实验室房屋及水、电、气等管线设施规范,实验室设备及各种附件完好,实验室现场布置合理、通道通畅,实验室安全标志齐全、醒目直观。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与报警装置齐全可靠,安全事故抢救设施齐全。③实验室安全操作标准化。主要针对各实验室的单个实验或高档仪器设备制定操作程序和管理规范,实现标准和规范化操作。④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化。定期进行实验室的必要安全教育工作,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同时做好实验室安全通报工作。
3.3 加大实验室安全设施的投入,提高安全系数
对现有的实验室在防火、防爆、防毒、防盗、防辐射、防传染等安全设施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根据实验室危险因素的具体情况,更新、改造、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和用品,安装必要的实验消防、通风、防爆设施,提前发现隐患,杜绝事故发生。
3.4 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进行实验安全培训
安全教育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预防性工作。实验室管理层次要充分重视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制定安全教育制度和长期的安全教育培训规划,加大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投入,定期组织对进入实验室工作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系统安全技术知识学习的培训,强化安全意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学校应开设安全教育网页,开辟安全教育专栏,定期组织安全教育讲座,进行一些灭火、自救的演习,不断提高有关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熟练掌握事故应急处理方法,使每一个在实验室工作和学习的人员都具有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3.5 进行实验室危险源辨识,安全检查,促进整改
安全检查对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心,强化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对实验室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通过危险源的辨识,进行实验室安全隐患的排查,通过检查找出不足、查出隐患,督促实验室整改,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尤其是由学校领导带队,包括保卫部门、实验室管理部门、各院主管领导及行内专业人员参加的互查,更能对实验室安全管理起到推动作用。实践证明,通过安全检查,请主管领导及安全行内专业人士亲临现场排查安全隐患,其整改程序非常显著。
3.6 制定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救援预案,应对突发事件
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因此要做到临危不乱,必须事先制定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救援预案。
应急预案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及实验室客观实际情况分类,设置应急处理组织,分级制定应急预案内容,并要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利用作出及时的应急响应,明确应急各方面的职责和响应程序,准确、迅速控制事故;②要对实验室进行危险性分析,在危险因素辨识、事故概率及隐患的分析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实验室可能发生的事故危险源,制定可能发生的事故处理原则、主要操作程序与要点,并能对事先无法预料的突发事故进行应急指导;③进行应急能力评估,如应急人员、应急设施、应急物质、应急控制,包括实验室门锁、水源、电源开启或关闭,以便能直接提高应急行动的快速、有效性。
救援预案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实验中引起的爆炸火灾事故;②突发危险品污染事件;③剧毒化学品和易制毒化学品及放射性物质源丢失安全事故;④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⑤危险化学品造成人身伤害的安全事故;⑥意外断水、断电引发实验室渗水、加热事故,造成设备损坏。
3.7 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增强全员安全观念
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是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增强全员安全观念的有效途径。校园安全文化可以让师生接受安全教育的熏陶,提高安全素质。让“事事要求安全、人人需要安全”的安全理念、“以人为本、预防为先”的安全思想和“安全规程、必须遵守”的安全准则深入人心,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的一部分。
4 结 论
高校实验室危险有害因素众多,事故后果严重,社会影响恶劣,要切实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搞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切实将安全管理落实到实验室管理之中。
参考文献
马卫,牛卫萍,丁鸿雁.实验室的风险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30).储伟光,周文平,范宪周.实验室环境建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姜晓燕.新形势下对实验室资源配置的思考[J].职业与健康,2005(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