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草莓—瓜菜“双增”栽培模式的推广研究

草莓—瓜菜“双增”栽培模式的推广研究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几年又从新品种的引进、试种到推广,发展到现在开展“双增”栽培的研究,培训的内容和层次是随着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而不断地提升。我校2007年以来已有三项农业科研课题“精品瓜菜良种良法培训与推广”、“优质、高产青菜新品种‘甬青3号’示范推广”、“草莓—瓜菜双增栽培模式培训与示范推广”被市农科教领导小组立项。开展“草莓—瓜菜‘双增’栽培模式的推广研究”,目的是为了增加农民收益。

第六章 草莓—瓜菜“双增”栽培模式的推广研究

本课题组之所以要开展该项目的研究,是跟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分不开的,也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日常饮食要求的提高分不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对生活消费的要求越来越高,环保、绿色食品,无公害蔬菜越来越受城乡居民的欢迎。但当前大宗农产品的价格趋于稳定,农民是增产不增收,而一些农产品中的精品的价格却着实令人咋舌。一个草莓10多元,一个枇杷10多元,一个大樱桃竟达8元……这种高价格之所以能够被市场接受,客观上得益于我国农产品消费市场结构的变化。但农产品的需求呈多样化、优质化的趋势,尤其是城市家庭正进入新的消费结构升级阶段,对农产品的品种、质量、档次都提出新的要求,这就为发展精品农业提供了市场空间。但现在从事蔬菜种植的人大多以中老年为主(50-75岁),这些人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以小学为主),自我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有限。同时种植的品种比较传统,适应不了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而栽培意识又薄弱,2008年澥浦全镇大棚面积只有800亩左右,适应不了人们高标准生活质量的需求。同时由于种植技术粗放、落后,满足不了城乡居民对蔬菜花色品种全、供应时间长、无公害要求高等各方面的消费需要,所以我校着重从蔬菜种植户角度出发,从无公害蔬菜的源头出发,开展培训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

(旁注) 研究背景

我校是从2000年开始把工作重心放到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思路上,当时湾塘、岚山两个村刚从老城关镇合并到澥浦镇,这一区域又是以种蔬菜为主,所以我们农业培训的突破口就放在蔬菜栽培管理技术上。从最初的常规种植技术,到无公害栽培管理,后来又对农民进行“换根换脑”培训。近几年又从新品种的引进、试种到推广,发展到现在开展“双增”栽培的研究,培训的内容和层次是随着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而不断地提升。我们的这项工作也得到了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2013年2月18日浙江日报第一版以《免费种子送田头》图片加文字进行了介绍;2月18日、25日,《东南商报》连续两次以“种子免费拿”(图片加文字)、“为农民做实事最快乐——镇海澥浦成校培育出两百余位种植能手和家政明星”进行报道,《今日镇海》报近几年多次以“澥浦成校:乐为农民做实事”、“澥浦成校为农民增收搭平台”等对我校农业培训、为农服务的情况进行了报道。为此2004年学校被评为“宁波市农业培训先进单位”;2005年被市科委评为“2003—2004年度市农函大先进辅导站”;2006年被区委区政府授予“镇海区劳动力素质培训与转移先进单位”称号。2007年该项目“精品瓜菜良种良法培训与推广”获宁波市优秀培训项目。2008—2010年连续3年被区劳动保障局评为镇海区定点培训先进集体。2010年被市科技局评为“农村科普惠农先进服务站”,我校的“绿证培训”被市农培办确定为宁波市优秀品牌。2011年我校又被评为“宁波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先进基地”。我校2007年以来已有三项农业科研课题“精品瓜菜良种良法培训与推广”、“优质、高产青菜新品种‘甬青3号’示范推广”、“草莓—瓜菜双增栽培模式培训与示范推广”被市农科教领导小组立项。

课题研究的立足点是:通过新品种的引进、培训、试种到推广,一方面使科研部门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成校直接传递到农户,使农户减少获取新技术的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加快了现代农业、精品农业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让农民能真正提高收益,脑富袋丰。

开展“草莓—瓜菜‘双增’栽培模式的推广研究”,目的是为了增加农民收益。那么成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土地增效呢?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分析。

首先,从蔬菜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着手,目前的问题主要有几下几方面:一是菜农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以小学文化为主),自我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有限;二是绝大多数农户种植的品种普通化,适应不了现代人们的多样化生活需要;三是种植技术粗放、落后,满足不了城乡居民对蔬菜品质要求高、花色品种全、供应时间长、无公害等各方面的优质消费需要;四是从众心理比较普遍,看见别人种什么好就盲目跟风,最终容易导致市场过剩,增产不增收;五是设施栽培意识薄弱,认为设施栽培投入大,管理要求高,自己适应不了人为技术条件控制下的精品优质瓜果蔬菜产业的发展需要。由于存在上述问题,导致土地年产出率相对来说比较低,大约在5000-7000元/亩。为了提高现有土地的产出率,让农民能真正增产增收,我们将着重从“新品种的引进、培训、试种到推广”的角度去帮助农民解放思想,解决困难,创新发展。

其次,从过去成校在“农民培训过程”中是如何操作的角度分析,存在哪些问题,现在又怎样去解决。问题主要有:

1.培训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是大班化、粗放性的,比较传统,停留在黑板上、理论上的知识传授,而现在注重的是小班化及现场观摩、实操指导及试种。

2.培训内容,一是以传统的品种为主,二是根据农办对农业发展的要求进行培训。成校自身缺乏开拓创新思维,现在要求根据品种的精品化及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的发展要求来选择培训项目和指导内容。

3.培训时机。过去凭“经验”,往往是针对不同季节的蔬菜瓜果不同生产管理要求进行培训,每年都是老一套。现在要求针对每一品种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都要进行技术指导,且反季节栽培管理技术非常普遍,所以培训时间往往常年性、不确定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