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课程的价值诉求

大学课程的价值诉求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课程是大学培养人才的载体,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直接体现。人们对大学课程价值的认定,主要从不同课程主体对人才规格的标准上反映出来。基于自身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的课程主体对大学人才培养标准的界定和评判为当前我们反思我国大学课程的价值立场提供了切入点。钱理群教授指出,大学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危害很大。调查表明,大学生对读书的认识,一是“学习知识”,二是“上学,拿文凭”。

第一节 大学课程的价值诉求

大学课程是大学培养人才的载体,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直接体现。人们对大学课程价值的认定,主要从不同课程主体对人才规格的标准上反映出来。基于自身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的课程主体对大学人才培养标准的界定和评判为当前我们反思我国大学课程的价值立场提供了切入点。

有感于“钱学森之问”。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从钱老的感慨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课程应该有利于创新创造型人才的成长。

有感于“朱清时谈教育”。“近30年来,中国的大学没有培养出优秀人才来。”朱清时说。现在的大学都是以给学生输送知识为主。其实,真正优秀的人,首先应该有想象力,有想象力才会创新;其次应该有很强的洞察力,能够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最后应该有很好的记忆力。[1]我们的大学课程不应该只是向学生输送知识,而不顾及学生的想象力、洞察力和记忆力。

有感于“钱理群警语”。钱理群教授指出,大学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危害很大。“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他认为,大学,特别是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样的学校是应该培养精英的。精英必须具备独立自主的创造精神和承担的精神,不仅有自我承担、学术承担,更有对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人类的承担。他认为,实用主义和虚无主义是当前大学面临的两大恶果。一是知识的实用化,一切与实用无关的知识都被大学拒之门外;二是精神无操守,拒绝一切精神的追求和坚守,就导致了大学的精神贫困和大学的无精神。而理想的大学则应该有三种精神:沉静,清洁,定力。[2]“也就是说,当整个社会的风气陷入喧闹时,大学的老师和学生应该选择沉静;当整个社会的风气陷入污染时,大学的老师和学生应该选择清洁;当整个社会的风气陷入浮躁时,大学的老师和学生应该有定力。应该洁身自守,保持基本的规范,学术的规范。不受任何外界诱惑,决不放弃、决不让步、决不妥协。”[3]我们的大学课程不应该只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事,还应该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在一个浮躁的时代里,更应注重精神的养成。

有感于“乔布斯的人生感悟”。伴随着苹果电脑公司的财富神话和其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的去世,关于乔布斯2005年6月在斯坦福大学的一段演讲视频广为流传,并为广大学子所津津乐道。其中,一个关于大学应该学什么的经历也许可以给我们以启示。“……从退学那一刻起,我就可以不再选那些我毫无兴趣的必修课,开始旁听一些看上去有意思的课。当时,里德学院的书法课大概是全国最好的。校园里所有的公告栏和每个抽屉标签上的字都写得非常漂亮。当时我已经退学,不用正常上课,所以我决定选一门书法课,学学怎么写好字。我学习写带短截线和不带短截线的印刷字体,根据不同字母组合调整其间距,以及怎样把版式调整得好上加好。这门课太棒了,既有历史价值,又有艺术造诣,这一点科学就做不到,而我觉得它妙不可言。当时我并不指望书法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有什么实用价值。但是,10年之后,我们在设计第一台Macintosh计算机时,它一下子浮现在我眼前。于是,我们把这些东西全都设计进了计算机中。这是第一台有这么漂亮的文字版式的计算机。要不是我当初在大学里偶然选了这么一门课,Macintosh计算机绝不会有那么多种印刷字体或间距安排合理的字号。要不是Windows照搬了Macintosh,个人电脑可能不会有这些字体和字号。要不是退了学,我决不会碰巧选了这门书法课,个人电脑也可能不会有现在这些漂亮的版式了。当然,我在大学里不可能从这一点上看到它与将来的关系。10年之后再回头看,两者之间的关系就非常、非常清楚了……”[4]乔布斯的故事告诉我们大学的功用,告诫学生一定要去学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知识,并且不要过多考虑它会有什么作用。

有感于“在校大学生的压力”。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就业,读多少书找不到工作也没用。[5]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曾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成都、武汉、沈阳、哈尔滨等城市抽取样本2000份,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见表5-1。

调查表明,大学生对读书的认识,一是“学习知识”,二是“上学,拿文凭”。大学生读书,最关心的是如何能够顺利地走上社会。

表5-1 大学生认为生活压力的主要来源调查

img9

从上述关于大学培养人才标准的认识和对大学功用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基于自身的立场和不同的出发点,人们对大学课程内涵的认识和价值认定是有所不同和有所侧重的。站在民族复兴和国家振兴的高度,老一辈科学家最关心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拔尖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因为拔尖创新性人才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大学课程如何有利于拔尖创新性人才的成长是高等教育规律的最直接体现。站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与发展的高度,大学培养的优秀人才,不仅仅要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还需要想象力、洞察力和记忆力,体现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大学课程如何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高等教育规律的本质体现。站在国家、社会健康发展的高度,大学培养的精英人才,不仅要具有高深知识、高级技能,更需要具有国家使命和社会担当的责任与意识。大学课程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更要注重学生人格与精神的养成。站在人生哲理的高度,人的一生充满了机遇与变数,在贫穷与富有、健康和疾病、有用与无用、有意与无意、成功与失败等之间,冥冥之中有一种平衡和美感。大学教育为什么是有用的?它应该教会我们去认知、去体验、去感悟、去享受……我们不应该茫然无措、漠然无助、空虚无聊,而应该是信守自我、感恩生活、美美与共……如果大学教育背离了这些,它将是无用的,不值得人们去留恋与关注。站在现实生活的立场,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接受大学教育能够改善发展的条件与增加发展的机遇,大学生由于对走上社会的渴求和畏惧希望通过大学教育能够为他们提供某种保障和保护。如此说来,大学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走向社会的信心和能力。

站在国家政府的立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落实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求。”“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健全专业预警、退出机制。连续两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除个别特殊专业外,应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把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高校每年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着力解决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高校制订具体办法,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用的基本条件,让最优秀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课。鼓励高校开展专业核心课程教授负责制试点。倡导知名教授开设新生研讨课,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完善国家、地方和高校教学名师评选表彰制度,重点表彰在教学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定期开展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的专项检查。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本科教学工程’体系,发挥建设项目在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6]

可见,人们对大学课程价值的界定和评判的标准,立场不同、出发点的差异导致对大学课程内涵的界定和侧重是不同的。这也是为什么无论何人、无论何时、无论何事,都可以对大学进行评判和解说的原因。当各种不同的声音对大学说三道四、说长论短之时,作为主体的大学是那样的尴尬,那样的无助和无奈,以至于有百口莫辩之嫌。那么,基于不同利益主体博弈下的大学课程,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回答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对大学课程价值的合法性依据做更深入的探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