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学生工作的特点
高校学生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作。相对于其他工作而言,它有如下三个特点。
1.学生工作的导向性
学生工作不是纯事务性工作,也不是纯管理性工作。学生工作始终要把政治方向摆在首位,牢牢抓住为谁培养人这一关键性问题。学生工作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工作中着眼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科学的行为模式,从而有效地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上来。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青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根本要求,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因此,学生工作者应当具有这样一个共识: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学生工作的重要性,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工作首位。
2.学生工作的主体性
学生工作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和特殊性。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为第一要务,这必将要求学生工作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服从和服务于学校培养人才的中心工作,建立起一个既统一领导又分工合作,既自主又开放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工作格局。这个格局包括三个教育活动层次,一是马列主义理论教育、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实践活动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二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三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在这个新的格局中,学校应处于组织实施的中心地位。
在这个格局和过程中,学生工作既要注重对学生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的培养,也要注重学生个体意志品质和独立自主精神的塑造,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鼓励和支持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会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判断、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为学校发展、社会进步、学生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当前尤其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善待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与自由。二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认识和选择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由精神。四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和体验社会。
3.学生工作的开放性
面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科技等优势的压力和西方意识形态的长期渗透;面对经济因素在社会作用中的凸显和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面对自主意识在人们观念中的强化和开放多元社会的复杂易变,学生工作必须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建立起既适应又超越社会需求的教育模式,既统一又渗透于各个领域的工作体系,既自主又开放的工作机制。广泛地将学生工作渗透于学校的教育、管理、服务等多项活动中,对教育的办学方向起着动力、保证、促进作用;对各种教育载体起着统一、协调、整合的作用;对教育环境的建设和优化起着评价、改造、创造的作用。
学生工作必须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建立起良性互动的机制,在开放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开放,使学生工作不断适应变化的新形势,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