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辅导员工作能力方面的修养
政治辅导员具备了思想政治方面和人文、自然科学知识方面的修养,只是为其开展育人工作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和能力素质。但是,辅导员能不能做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上述的知识和素质之外,还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学习和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才能较好地肩负起培育新人的重任。
1.要不断地训练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辅导员的语言修养,这是教育素养的又一个方面。”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想要通过语言来表达。语言是一个人认识事物,表达思想的工具,也是人际交往的桥梁。语言空泛、浅薄、枯燥是思想贫乏的反映。语言表达能力欠佳会造成交流的困难。政治辅导员的工作特点之一就是通过与大学生的语言交流,把正确的思想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述传达给大学生,使大学生接受并通过内化体现在行动上。作为一名辅导员如果没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不能真实清楚地向大学生表达你的要求和思想,大学生就不能理解,更无法接受和内化。那么,辅导员的一切付出都是徒劳的、无益的。可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备的能力之一。从一定程度上说,辅导员的工作就是说服工作。胡耀邦同志在《关于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进行教育工作、说服工作,而不是采取强制的、压服的和行使命令的办法。”因此,辅导员必须要高度重视和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以及水平,才能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体现着辅导员清晰的思维,而且也体现着辅导员的精神、气质和风范,有意无意地向大学生传递着个人的魅力。辅导员在大学生面前大部分是通过语言,让学生明白要干什么、为什么、怎么干。没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调动不起学生的热情。表达能力不只是技术性的能力,而是看你能不能把炽热感情与智慧在语言表达中流露出来,用你的爱心感动学生,使学生的情绪被你的感情所激发。同时,也体现着辅导员能否被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可的程度和状况。当今时代,虽然出现了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虚拟空间、交往方式,但是,语言作为一种有效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仍然有其强大的生命力,仍然具有网络交往等方式无法替代的真切感、人情味。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辅导员必须不断地训练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不仅是辅导员做好某项具体工作的需要,更是赢得大学生信赖、拥护的需要。
2.辅导员应具备一定的驾驭突发事件的能力
大学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显性的问题容易看得到,一般有迹象,有征兆,看得清,处理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因为它有经验,有模式,隐性的问题,往往很难发现,一般带有突发性,一旦发生,情况严重,时间紧迫,可供借鉴的经验、模式少,常常使人措手不及,处理起来难度较大。处理这类问题,不仅是辅导员能力的体现和考验,而且也是向大学生展示辅导员的人格魅力所在。能不能当机立断,分清是非,区分善恶,采取措施,稳定人心,控制事态(或局面),都是对辅导员综合素质的一次检验。面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缺乏经验的辅导员应向有经验的辅导员积极请教学习,努力提高驾驭突发事件的能力。另一方面,根据自己所辅导的班级、专业、环境以及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等提出一些预案。同时,应广泛参加辅导员工作经验交流,增强预防突发性事件的意识和预案的研究能力。
3.辅导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
一定的组织能力,是对辅导员的能力结构的又一要求,辅导员面对的不仅是大学生个体,而且是大学生群体。对大学生群体的驾驭、组织领导,直接体现着辅导员贯彻学校以及上级组织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思想精神。它不仅仅是班级的日常管理,而且渗透着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着培养、引导,是辅导员“精、气、神”在大学生面前的直接、真实体现,是辅导员工作能力通过大学生集体活动最真实的表现。在这个方面,辅导员要有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的思想。抓小事总结经验,抓大事运用经验、规律做指导,不断积累,不断升华,在抓小事中,组织能力就会慢慢地逐步地增强和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