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兴趣决定成绩

兴趣决定成绩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兴趣在心理学中的解释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而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生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成了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连。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

兴趣决定成绩

肖 凯

兴趣在心理学中的解释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而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生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只有先对物理感兴趣,才能想学,才会爱学,才可能学好。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成了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我们该怎么引起学生的兴趣呢?我觉得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而做实验是学生喜欢的,是很有兴趣的,所以实验是我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有效的武器。那我们该怎么利用好这个武器呢?

1.通过新奇有趣味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每一个人都是有好奇心的,特别是还在成长期的学生好奇心更重。他们总是想知道现象的背后答案到底是什么,这是我们可以大做文章的地方。

例如,用沙摆实验得到简谐运动的图像可以用这样的小实验来演示。用细线悬挂一装水的塑料袋,让一学生手提细线上端,人站立不动,用针在塑料袋下部刺一小孔,将塑料袋拉离平衡位置,让其在垂直于人的正前方的平面内运动,洒下的水在地上留下的痕迹为一直线.这时提问:“怎样才能将各不同时刻洒下的水的位置错开呢?”学生很自然地会想到人必须向前行走.接着再问:“人应怎样向前行走呢?行走速度的大小对留下的痕迹有什么影响呢?”经启发分析和实验验证后得出:人必须向正前方匀速行走;行走速度的大小,影响着洒下的水留下的一个完整曲线的形状,以及一个完整曲线在行走方向上的距离。通过实验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2.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较高,注意力较集中,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这样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能够整节课跟着你的节奏走。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3.用具有惊险性,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连。培养好奇心实际上就是用新信息来刺激学生,这些新信息都要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感兴趣。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就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摆起来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做好准备。

4.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现在的中学生知识面都很宽,在生活中接触的新鲜事物也很多,而且他们都追求时髦,思想也很活跃。因此我们要根据他们的这些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尽可能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讲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时,利用电影《刘三姐》里“抛绣球”的故事,并准备好“绣球”进行实验,一定会引人入胜、妙趣横生。抛“绣球”时,只有“绣球”和接球人的连线是“绣球”在该时刻的切线方向时,才能够接到“绣球”,这个方向就是“绣球”在该时刻的线速度方向。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直到几年后,有些学生还说这个实验很有趣,印象深刻。

5.鼓励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通过自己的设计成功激发学习兴趣。根据中学生“爱玩”“爱摆弄”等特点,充分地引导学生利用一些随手可得的材料去做一些小实验。如瓶吞鸡蛋、气球提杯、水火箭、细线割冰、硬币浮水面等,并鼓励学生努力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从而获得收获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

通过实验演示,使课本中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生机,可以使学生对物理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增加“实用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自然可以获得优异的成绩。

二、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上课的艺术性和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而且会成绩斐然。教师如何才能利用自己的上课艺术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呢?

1.利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要保证自己在上课时有良好的心情,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让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上课时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愿意学。

例如,在讲“核外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时,向学生打比方:“这好比你们还是婴儿时,你爸爸将你抱在怀里;你学会走路了,你爸爸将你牵在手上;你再大一点,你爸爸则说:‘走,外面玩去’。”又如在讲楞次定律时,可以这样比喻:在被太阳晒过的烂泥塘里,当人踩上去时,稍硬的表面会阻碍你下沉;当下沉后,你想拔出腿来,烂泥又会阻碍你拔出腿来。

老师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加深。例如:在讲势能时,可向学生说,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顶上落下时,你将怎样?学生肯定会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如再问,若你头顶上的电风扇落下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手盖头顶,“那还不快跑。”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在讲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时,可以用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从三楼跳下来进行比较,肯定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风趣的语言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讲评试题时,先不说答案,而是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说,“是这个”,学生当然会明白这表示第二个答案正确,同时明白这还表示“胜利”的意思,然后接着说:我们班永远是“这个”。从而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有趣,逐渐把教学活动推向高潮。

2.在授课时,如果在恰当的时候故意讲错一点,让学生去发现错误,也能收到激发兴趣的效果,使学生记得牢。例如,在讲到绝对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时,故意说成“就是那个发现进化论的开尔文”,讲完后,学生们先是一愣,然后几乎全班同学齐声回答“那个是达尔文”,这样整个课堂气氛都活跃起来了。

前面这些都是我这么多年来的一些浅薄认识,不能登大雅之堂,请大家权且只当听听而已。谢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