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穆亚萍
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文件精神、社会就业的现状与前景及我校“十一五”规划的要求,为把我校会计专业建成顺应市场需要、为社会输送“有适应能力、专业水平、实践经验、良好品德的应用与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我们对原有的“教学场所以教室为主、学生学习以课本为主、老师教学以自我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正在进行系统的、分步骤、分层次改革。在此谈谈现阶段初中专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几个思路。
一、正确定位初中专会计教学的培养目标
美国会计教育委员会1号公告中指出:“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培养他们在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近年来,会计教育也形成了一个共识:专科学校培养会记账、报账、算账的会计人员,满足社会对普通会计人员的需求;本科培养的会计人员不仅要会记账、报账、算账,更要会用账,其发展前途是会计主管和注册会计师,即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培养会计博士是为了适应大型企业集团及政府各经济管理部门要求的国际化会计人才,即兼有学术型与应用型的人才。可见,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一样是有层次的、有差别的。不同学校、不同国家的培养目标虽有区别,但不约而同地把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看得很重。
确定中专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从社会需要、学校实力、师资力量、学生情况各方面进行权衡,从我国目前中专会计教育的现实条件和会计职业界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来看,中专会计教育并不具备与高等院校竞争的能力,但社会对初级、实用的会计人员的需要远远大于对高层次人员的需要,特别是我国正处在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时期,受用人成本的制约业主往往选择“能用的,而不是好看的”,所以,中专会计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有职业道德素养、有理想、掌握较为科学的学习方法,身心健康,具有综合会计职业能力,面向中小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的财务工作岗位(群)的会计从业人员、报税员、收银员等,培养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技能型人才。
二、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传统的中专课程一般是按照政治理论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四大模块制定的,从内容看全面,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更是和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脱节。因此,为适应现阶段社会对会计初级人员的需要,中专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首先要进行改革,一是搭建“三个平台”,即职业素养平台、职业基础平台、职业技能平台;二是设立“几个方向”,即制造业方向、金融方向、非企业方向、大型卖场收银方向;三是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加大会计基础技能课程的比例及时间,促进学生基础技能的提升。
在课程设置上,为实现课程体系的科学化、合理化,通过调整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合并、压缩必修课程,克服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现象;增加会计模拟实习、会计案例教学、会计应知应会等系列课程,重点拓宽知识口径,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发展学生特长,适应岗位变化需求;我们在调研中根据用人单位要求,以本地区中小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为蓝本,有针对性地设置小企业会计报表及报税实务课程,课程内容紧扣最新会计法规、条例,以会计实务为主线,从制单、记账、报表到报税的流程,整体把握全盘账务,拉近学生所学知识与就业岗位的距离。
在调整课程设置的同时,优化会计教学内容,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增加实务模拟内容的比重,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如在学完会计凭证后,组织模拟实习,让学生填写支票、增值税发票、发料单、差旅费报销单等原始凭证,并根据经济业务,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让学生完成一个会计凭证循环的实践过程。这样,通过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会计专业的技能、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和岗位的变更有一定的帮助。
三、开发校本教材,改革教学的方式方法
以就业为导向,开发会计专业校本教材。就业是民生之本,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就业服务的教育。但现行会计专业教材是根据会计制度及行业共性编写而成,这类教材具有普遍性而缺少用人单位所具有的特殊性,同时在教材内容上中专、大专、本科层次不清,各专业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类同的比较多,课程教学中也忽视了地方经济特色对会计的影响,造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会计实务处理能力不满意,就业竞争力下降。为此,我校会计专业建设在调研中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针对现代企业中出现的新岗位和原有岗位的数量、质量和规格要求,以会计专业发展和从业需求为前提,紧贴学生的发展实际,及时编写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具有职教特色的、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衔接、互补的会计专业教材,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和实践性,也提升了学生适应岗位群的能力。
大胆引进和借鉴西方一些国家某些先进的、能够为我使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注重素质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改变应试教育模式。开展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进入角色,开阔视野,开发学生的智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实用性,案例都是来自于经济活动中的现象,贴近现实生活,有助于学生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善于决策。二是典型性,案例具有同类事物的变化规律,学生可以触类旁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认识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培养创新精神。三是针对性,使学生不仅能胜任解决当前问题,掌握会计理论的实践应用,而且能激发其开拓创新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校本教材开发中,一定要体现案例教学的特色,增加实训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的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要求。
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应按照不同的课程和内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形象思维和参与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应给学生多创造实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对会计环境的适应能力。
四、狠抓会计专业实习环节,努力实现学生实习与就业的“零”对接
因会计专业的特性,学生直接进入企业进行专业实习的可能性不大,但实习、实训课程是职业教育教学的一大特点,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搞好专业实习、实训。
1.完善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专业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室的设施
会计模拟实验室是组织会计实验教学的主要场所,实验室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学校现有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一个,专业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室两个,但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和学校对会计实训课时的要求比例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还应再扩大两个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现有的两个专业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室的设备、软件已不能满足需要,对其进行规范化、现代化的改造的同时还应增加二个实验室,并配备专职实验系列的教学人员负责教学与管理,增强会计实验教学的时代性,以利于学生适应现实会计工作中的电算化环境及会计的未来发展。
2.进一步加强校企结合,建立更多行业会计校外实习场所
会计教学环节侧重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论分析能力的培养,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主要应通过会计实验和会计实习环节,建立校外会计实习基地,为学校提供更好的现场学生场所,学校应进一步加强校企结合,在原有与企业合作的基础上,增加对各事业单位、行政单位等单位的合作,建立更多行业会计校外实习场所,以适应各行各业对不同会计人员的要求。
3.成立“中小企业账务代记代办服务中心”
随着地经济的发展,中小型企业的增加速度很快,学校应投入资金,建立一个中小型账务代记代办服务中心(在条件成熟时成立会计师事务所),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业务上的帮助。同时该代记代办服务中心更为在校学生提供实账实战的机会,为学生一出社会就能胜任会计工作奠定了基础。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业务全面、技能一流的师资队伍
1.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从实务部门调入具备教师条件的专家充实教师队伍;安排现有教师到企业实习、实践锻炼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积累实践资料;在时间与经济上鼓励教师参加种类相关职业资格考试。
2.为解决目前的“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的困难,可加大兼职教师的聘用数量
请有实际工作经验,又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企业及银行部门实际工作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
3.鼓励教师进修,提高知识水平和学历水平。鼓励有条件的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4.拓宽师资培养渠道,建立“上联下挂”师资培训基地
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不断更新旧知识,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学校一方面与高校建立长期联系,定期派教师到高校进行业务培训;另一方面,学校加强与企业间的联系,与元通会计师事务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鼓励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以培养一批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总之,职业教育是以“技能为核心”的教育,中专会计专业更应该将“技能”二字放在首位,以增强在会计市场就业的份额,那么我们从事这一职业教育的学校、教师,就应该以提高“技能”为切入点,在会计专业建设中,就以上各方面进行准确定位和改革,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