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学基础

教育学基础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属性是高职教育的三大属性之一,因而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必然要以教育学为基础。就高职教育而言,与其教学方法构建直接相关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建构主义教学观、主体性教育理论。可见,主体性教育理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于强调实践性与应用性的高职教育而言,主体性教育理论为创建具有高职特色的、体现高职学生主体性地位、有利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教学目标奠定了充分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学基础

教育属性是高职教育的三大属性之一,因而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必然要以教育学为基础。就高职教育而言,与其教学方法构建直接相关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建构主义教学观、主体性教育理论。

(一)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都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通过学习者己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而建构成的。由于学习者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学习者对外界世界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这种学习更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景性、协作性。所以建构主义关心的是创设一个什么样的情境,如何以学习者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知识。

因此,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设计通常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学习环境的设计,另一部分是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环境的设计实际上是要求设计出能提供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良好环境,例如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以及组织合作学习等等。另一方面,由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这就要求学习者应具有高度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这就要靠自主学习策略,包括支架式、抛锚式、探究式、启发式、自我反馈等等策略,这些自主学习策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15]

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客观主义不同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而获得的;并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由于建构主义学习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使命是充分利用学习资料,自主性的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与对话,建构自己完整的学习知识体系。教师则被定义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最有益、最有利、最有力的“教学工具”,他们引导学生自己学习,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别是在学生放任自流的学习时,将起到最大的限制和控制作用。此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特别强调创设情境,学习环境中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即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现实世界知识,学生知识的获取与同化总与特定的情境相关。[16]

(二)主体性教育理论

所谓主体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全心全意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一句话,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主体性教育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7]

1.科学性

主体教育认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他们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学习、发展的潜能。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根据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独立活动,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财富、智力和才能,转化为全心全意的思想观点,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方法结构。

2.民主性

主体性教育的民主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教育变成一种民主的生活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得以生动活泼、自由地发展。也就是说要革除一切不平等对待学生的现象,为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二是要实现教育内容民主意识的渗透和学生民主思想、民主精神、民主参与能力的培养,以民主化的教育造就一代主体性的新人,为也充分体现了教育民主性原则。

3.活动性

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学生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之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也就是说,活动是影响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决定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主体教育就是通过精心设计各种教育活动,使影响学生主体性形成和发展的各种因素达到优化,使各种不同的活动形式和决定着它们的诸多条件相互促进、紧密结合,从而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发挥主导作用。

4.开放性

主体教育的开放性表现在学校教育系统与整个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上,它要求把学生从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通过课外、校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和思维,从而加速学生主体性的成熟过程,缩短对社会生活的适应期。这也是职业教育开放性的必然要求。

可见,主体性教育理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于强调实践性与应用性的高职教育而言,主体性教育理论为创建具有高职特色的、体现高职学生主体性地位、有利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教学目标奠定了充分的理论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