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行动导向教学思想下,教师不再按照传统的教材体系来传授教学内容,而是按照工作过程来确定学习领域,创设学习情景,组织教学。将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结果如表2-1所示。采用行为导向教学的模拟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

简单来说,行动导向法就是“在做中学”,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德国职业教育界呼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l964年德国教育委员会提出的双元制培养模式、1969年颁布的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1972年颁布的《企业基本法》从法律层面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培植了土壤,而同时期的项目教学方式在企业的职工培训中的大量成功应用给了职业教育界新的启示。1997年,16个州的文化和教育部长联席会议颁布了新的职业教育“框架教学计划”(类似于我国的教学大纲)。该计划指出:职业学校要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独立地制订工作计划并独立地实施和评价该计划。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概念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核心在于“行动导向”。玛雅认为,所谓行动导向,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它重点强调的是对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所谓关键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适应不断变换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

周国忠认为,行动导向以培养人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1]

从角色上看,“行动导向”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一个咨询者、指导者和主持人,从教学过程的主要讲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从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上看,“行动导向”强调培养学生形成解决特定工作岗位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能力,以特定工作岗位的职业活动为依据,综合各科的知识和技能,根据教学目标分类要求,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上看,“行动导向”立足于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教学手段上强调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在形象、仿真的环境中,主动去思维和探索。评价和检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包括“头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法”“引导课文法”“模拟教学法”等方法;从教学组织形式来看,“行动导向”强调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进行职业活动的实践。[2]从课程模式来看,行动导向的教学一般采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不强调知识的学科系统性,重视“案例”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教师的任务是为学习者提供咨询帮助并与其一道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凯泽斯劳滕(Kaiserslauten)大学的阿诺尔德(R.Anold)教授等将行动导向教学的过程划分为“接受任务”“有产出的独立工作”“展示成果”和“总结谈话”4个必须经历的“学习环节”,如图2-1所示。[3]

img2

图2-1 行动导向教学4个学习环节(阿诺尔德等,1998)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征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单向的灌输式,教师和教材是权威,学生被动接收,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就是要颠倒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和学生的位置,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行动导向教学思想下,教师不再按照传统的教材体系来传授教学内容,而是按照工作过程来确定学习领域,创设学习情景,组织教学。学生在学习时不再是以听讲和笔记为主,而是在一定知识准备的基础上,接受教师设定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为目标进行主动学习。这种方式下,教师作为导演退居幕后,只起咨询和辅助作用,学生则变成了演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将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结果如表2-1所示。[4]

表2-1 两种教学法的比较

img3

可以看出,行动导向教学法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行动导向是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其次,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订工作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工作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的“完整的行动活动模式”;再次,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最后,采用目标导向,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评估(形成性评估)。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层次

行动导向教学法多以小组形式进行,强调合作与交流,一个教学单元中一般不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而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学生具有尝试新活动方式的实践空间。根据教学方法的复杂程度,行动导向教学法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实验导向性教学。主要过程为制订实验计划、进行实验评价结果,目的主要是解决实际技术问题。

二是问题导向性教学。主要过程为理解问题实质、确定结构、解决问题和在实际中应用结果,目的主要是培养技术思维能力。

三是项目导向性教学。按照完整的工作过程(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决策、实施计划、质量控制、评估反馈)进行,全面培养技术、社会、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发展。

(四)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作用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

1.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

采用行为导向教学的案例分析法可以扩展学生的眼界,原先的死记硬背不复存在,所替代的是自由的讨论,这给学生潜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讨论中,答案不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化的;答案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答案没有最好的,只是更好的。

2.有利于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形成

采用行为导向教学的项目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按照项目教学法的要求,所有6个环节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方案,独立地作出决定,独立地实施方案,独立地反馈信息,独立地评价成果。通过这一而再、再而三的训练,碰到新的任务时,就不再束手无策,有助于学生独立能力的形成。

3.有利于学生协调能力的形成

采用行为导向教学的模拟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学生在模拟办公室中或者在模拟公司里工作,须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仓储部门、会计部门、管理部门之间轮岗,每一工作岗位都要和不同的对象进行合作,而且合作的方式不一样。比如在采购部门,面对不同的供应商,需从中做好正确的选择;在管理部门,面对工作人员的不同方案,需从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在会计部门,面对延迟交款、拖欠交款等各种情况,需从中做出相应的对策。

4.有利于学生应变能力的形成

采用行为导向教学的角色扮演法可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面对不同的对象,必须在瞬间做出回答;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景,需迅速地作出准确的应答。比如接待顾客,有学生扮演营业员,有学生扮演顾客,扮演营业员的学生,要面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爱好的顾客,就不能采取划一的应对方法。

5.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综合地应用以上多种方法可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行为导向教学法注重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任务,通常一个综合性的任务,总是要涉及多种多样的学科知识,比如学习营销技术,就要涉及营销学、管理学、法律学、计算机科学、心理科学的知识,通过一个一个工作任务的完成,学生不再是单一学科的学习,而是综合知识的获得,是相对完整的一块综合的知识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