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课程教学创新

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课程教学创新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以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教学为例,围绕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这一宗旨,对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主要思路及实现路径进行探讨。每章的“学习要点”对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作归纳和重点提示。

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课程教学创新

孙桂芳

摘 要 本文结合高校金融学专业的课程教学,探讨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课程教学创新的总体思路及实现路径,并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分析总结教学创新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创新;思路;实现路径

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高校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明确课程教学创新的思路,积极进行课程教学创新实践,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帮助学生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

本文以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教学为例,围绕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这一宗旨,对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主要思路及实现路径进行探讨。

1 以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导向的教学创新思路

以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创新主要涵盖以下方面。

第一,教学理念创新。课程教学应以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宗旨,《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有关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强调了三个“注重”,即: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

第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内容应体现经典与现代、先进性与基础性的统一,建设具有规范化、多元化、多载体、开放性特征的教学资源,课堂理论教学将教学资源加以整合运用,使之转化为学生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并强化学生自我拓展学习的能力。

第三,教学方法创新。采用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四,教学载体及手段创新。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优质教学资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与互动提供通道。

第五,实践教学创新。通过多形式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增进学生的专业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

2 以多元化教学资源为基础的教学内容创新

2.1 为学生提供具有规范性、多元化、多载体、开放性特征的教学资源

作为一门精品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应体现“经典性”与“现代性”的结合。为此,我们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建设中,一方面加强课程基本教学资源(教学大纲、教材课件等)的规范化建设,教学内容反映完整、成熟的理论体系,使学生掌握必需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建设具有多元化、多载体、开放性特征的扩充性教学资源。

第一,提供能够巩固课程基本原理知识,并在教学内容深、广度上有所拓展的多样化信息资源(如每章的学习要点指导、案例、法律法规、参考书目、专业文献、银行及业务知识、银行热点问题探讨等)。

第二,提供多载体教学资源,包括文字、图像、视频、幻灯、网页、计算机软件等。既有收集、汇集的资料,也有自编、自制的资料。

第三,提供开放性教学资源,不断更新或充实具有时效性的教学资源(如各章的案例、相关的法规条例政策等)。

2.2 将优质教学资源转化为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体系

教师的教学内容依据教学目标要求,将多种教学资源加以整合运用,使之转化为学生可掌握的理论知识体系。

(1)ppt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对教材内容作进一步梳理、调整,使课堂教学内容的框架、逻辑结构、基本知识点等表达得更为清晰。其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理论知识体系。

(2)引用案例等扩充性教学资源,作为“链接信息”,增加知识容量,显示了生动、形象的视听功能,解决学生感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比较抽象的困惑。

(3)将课程领域学术研究新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以专题方式讲解,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研究,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每章的“学习要点”对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作归纳和重点提示。布置学生做规定的习题作业和自选题目的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参考书目、“中英文专业文献”、银行热点问题视频资料、银行史料、银行职业岗位介绍、银行产品介绍、银行网站等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内容的深广度。

实践效果:学生在掌握课程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相关知识得以延伸和扩展。其学习内容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而是将理论与实践,基础与新知,课堂与社会结合起来。学生不仅有“学会”的收获,而且能得到“会学”的训练,培养了学生自我拓展学习的能力。

3 以教学互动性为原则的教学方法创新

课程教学中实施互动性原则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尝试突破传统的单向式教学程式,努力营造师生双向交流的课堂教学气氛,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互动。

第一,提问式。教师多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提示学生寻找问题答案;师生相互提问,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将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达到启发式教育的效果。

第二,讨论式。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讲授的重点、难点,设计出讨论题目,提前下发给学生思考,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辩论,引导学生变被动接收为主动学习,激活学生的思想,学会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扎实,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第三,讲评式。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教师针对讨论主题和同学发言情况,及时做出分析性、评价性、总结性的讲解,这不仅可起到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互动的作用,而且可使学生从教师的讲评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和学习收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设“学生讲坛”,让学生走上讲台演讲,是实施教学互动的重要措施。以我们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中指导学生开展金融案例分析为例,在主题为“商业银行CIS策划”的活动中,学生们的银行CIS策划方案充满了创意和个性化色彩,通过学生自己的“策划”创作和课堂演示,加深了对商业银行CIS策划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在主题为“我国商业银行创新产品及服务的设计与推介”的活动中,学生们广泛搜集银行新产品有关信息和知识,将课堂所学的银行产品种类、定价、收益与风险分析等原理加以运用,不仅清晰地阐述了该产品或服务的基本要素,更重要的是对其创新思路的理解、把握。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4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手段创新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教学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是高校课程教学创新的重要举措。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网络时代,衡量一个人的博学多识,不但要看你掌握了多少知识,而且要看你能在多么广泛的和定向的程度上建立信息的联系渠道。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运用网络教学平台,不仅要向学生提供多渠道、多视野、多形态、多种类的学习资源、信息资源,而且要引导学生自己学会“search”,获取需要的资源,并加以快速整合,为己所用。

第二,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一般只是跟着教师的教学安排被动地学习。网络教学具有信息集成控制性的特征。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与要求,能够更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更好地掌握重要原理及基本知识点,把控课程学习的要领。

第三,使教学活动更具交互性。交互性是网络技术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根本特性。网络可以提供形式多样的交互。一方面,网络可以通过网页的交互性(超文本与超媒体链接、搜索引擎等)和交互媒体(可控音频与视频等),实现教师和学生与资源的交互。另一方面,网络可以提供各种同步信息服务(各种键盘对话与讨论:BBS、ICQ等)和异步信息服务(电子邮件、BBS专题版区、Web论坛等),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

第四,能够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使教学活动得以充分地延伸。如:通过电子邮箱网络答疑解惑、通过专题论坛(BBS)构筑交流探讨的通道等。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建立,大大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使课堂学习、课外学习和校外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

5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要求的实践教学创新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对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从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及其对金融人才的需求趋势来看,各金融机构对金融微观操作型人才和金融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迅速上升,市场越来越迫切地需要一大批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够在金融业务实践中娴熟地运用金融分析技术,具有较强的处理各种金融业务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高校金融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可以采用校企合作方式。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相关企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在学生学习阶段和毕业实习期间,企业和高校共同制定有针对性的实习、管理和考核计划。企业向学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实践环境、调查研究资料等,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接触社会、运用知识和提高能力,而且有可能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可以利用学校的金融模拟实验室,配备相应的实验设施,借助金融模拟实习软件等,为学生提供金融业务的操作训练。此外,聘请行业专家开设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金融改革、发展、创新的最新动态,亦可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实践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邵宇.论中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6):48-49,64.

[2]“21世纪金融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5(2):6-8,18.

[3]蒋海,刘少波.我国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南方经济,2004(4):37-39.

[4]裴新宁.现代教学设计的概念与特征[J].开放教育研究,2005(2):65-70.

[5]李元杰.一种信息时代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5(7):6-7.

[6]王绵森.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加强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6(5):20-21.

[7]李莉.知识传播者还是课程建设者——教师角色的转换能否与教改同行[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8):31-32.

[8]谢利民,郑百伟.现代教学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