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素质现状及应对措施

浅谈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素质现状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党建工作在高校得到高度重视,各高校在学生中发展党员较多,所占比率逐年提高。目前,从总体上看,大多数高校学生党员素质良好。少数高校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多元化,信念不够坚定。高校学生党员必须接受群众的监督。对学生党员管理和监督工作的实施最终要落实到个人身上。

浅谈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素质现状及应对措施

吴剑飞

摘 要 高校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中最有生机和活力的群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学生党员素质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如何在新时期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使其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切实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学生党员;素质;应对措施

大学生党员是我们党最年轻的党员、最新鲜的血液,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是党未来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党员素质直接关系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近年来,高校学生中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比例在不断增加,虽然他们受过高等教育,对问题的理解较深,但他们思想活跃,阅历浅,很容易受社会等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且容易产生一些不利于党的激进行为。因此,在新时期如何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素质,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且紧迫的问题。

1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素质现状分析

近年来,党建工作在高校得到高度重视,各高校在学生中发展党员较多,所占比率逐年提高。学生党员的增加,对于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增强党组织的活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从总体上看,大多数高校学生党员素质良好。在思想状况上,绝大多数党员能认识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对待政治理论学习的态度积极、端正,能够认识到坚持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并表示为人民服务要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多关心身边的人,表现了大学生党员务实、踏实的工作作风。在学习与生活上,高校学生党员学习态势总体良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充实专业知识,提高业务素质;能够在丰富的课余生活中充实完善自我,培养自己学习的兴趣。在社会知识方面,大学生党员关注社会问题,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对党中央的领导充满信心;大多数大学生党员表示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国家栋梁之才,表现出对党的信任、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高涨的政治热情。但也有少数学生党员由于阅历浅,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1 入党动机多元化

少数高校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多元化,信念不够坚定。有调查显示,在回答“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动机是什么”的问题时,答案五花八门,部分学生党员认为入党是为了证明个人能力,不落后其他同学;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入党是为自己增加就业筹码,为了个人前途,将来能找个好工作等。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党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淡薄,认为共产主义太遥远,并没有从思想和精神深处真正树立起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目标。

1.2 缺乏系统的理论武装

虽然大多数高校学生党员都能认识到党的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但部分大学生党员对政治理论尤其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还不够全面、不够系统、不够深入,对党的历史和优秀传统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对党和国家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只浮于表象的认识。对新形势下党员如何坚持党员标准,如何加强党性锻炼,如何保持党员先进性等问题还缺乏深刻的认识。

1.3 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

部分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不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主要表现在工作与学习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往往是做“老好人”的多,当“自保户”的多,缺乏进取心,缺少正义感,缺少去带动他人、做好群众工作的主动性,不能发挥一名党员应起的中坚骨干作用。

1.4 实践能力较弱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是在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尤其是80年代出生的,大多数为家里的独生子女,对于党的奋斗历史和艰苦创业的精神缺乏认识和了解,没有经过艰苦环境的锻炼,在充满竞争和复杂的社会中往往经受不住困难的考验。具体表现在:①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不能用辩证唯物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甚至无法从困难和曲折中摆脱出来。②缺乏运用政治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的学生党员学习了政治理论知识但不善于运用这些理论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创新,甚至在经受国内外各类大事件考验时受到欺骗、蒙蔽,缺乏思想政治觉悟与政治敏锐性。

2 提高高校学生党员素质的应对措施

2.1 构建网络式理论教育体制

从纵向上看,高校可以设立学校、院系二级党校,充分发挥党校的作用,分别为入学新生、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理论水平,提高学生党员政治思想素质。从横向上看,院系的党校和团校可同步授课,党支部和分团委一起进行理论学习指导,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比如成立“党章学习小组”、“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三个代表学习小组”等,有利于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觉悟。党员经过入学教育、党校培训、理论学习小组学习之后,选送其中一部分同学到学校党校进行理论培训,培训的重点是关于入党动机、党建理论、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党员在学习培训期间,党团组织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工作情况,分析他们的思想觉悟、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并归类排队,然后根据具体原因和状况对症下药。

2.2 加强自我监督、群众监督与组织监督

新时期要求入党的学生队伍不断壮大,有入党要求的学生群体越来越低年级化,而且独生子女所占比例增高,自我监管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对入党后的学生党员的监督和管理对提高学生党员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抓好这一环节的管理,学生党员才能继续保持入党前的高度热情和为人民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个环节松懈或放弃,则学生党员就有可能放松对自己的管理,出现理论学习不扎实、关键时刻不坚持原则、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到位等现象,甚至有的党员还会由于疏于教育和管理犯下错误,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党员监督管理的意义重大。

2.2.1 自我监督

高校学生党员应加强自我监督,在思想上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从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做起,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展现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在各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

2.2.2 群众监督

高校学生党员必须接受群众的监督。群众监督是促进和检验学生党员素质的有效手段,要使学生党员能沿着健康的方向不断进步,必须加强群众监督,建立群众监督机制,学生党员要紧密联系群众,要把群众满意作为行为目标,要把群众评议、群众信访作为日常事务来抓。要让学生党员认识到:必须落实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员”称号不是一种特殊荣誉,而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2.2.3 组织监督

对学生党员管理和监督工作的实施最终要落实到个人身上。党组织一般通过基层组织进行党员管理和教育,在管理过程中党组织必须首先要对党务工作者进行很好的教育和管理,然后才能依靠他们很好地完成对党员的监督管理。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定期培训、交流、过组织生活、思想汇报等形式建立组织监控机制,建立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扎实的组织队伍。

2.3 完善评价体系

完善对高校学生党员的考核、评价体系,能起到“激励先进、督促后进”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关系到党员在群众中的声望,关系到党支部建设,关系到党建工作的成效,必须高度重视。要评价一名大学生党员是否在同学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以《中国共产党党章》所规定的党员八项义务为基础,建立评价其在校的全面表现及德、智、体综合素质的体制。有些高校的学生党支部实行目标管理体制,依照党员的八条义务,党支部将其内容具体细化,采取党员个人、党小组、党支部“三级落实”,对每一名党员的目标落实情况采取“三级考核”,即群众、辅导员、党支部对党员的三级考核,加强其发挥模范作用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孟爱英,周默,熊莉.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S1):50-52.

[2]鄢智青.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党员思想素质初探[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55-58.

[3]尚利.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素质提高的途径[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0(4):48-50.

[4]姚旭辉,彭子美.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新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5):136-137.

[5]方文明,谢丽辉,朱钧陶,等.对新时期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的探讨[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40-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