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机运用教育资源

有机运用教育资源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对教材中“曾侯乙编钟”教育资源的充分挖掘,让学生在精心创设的情境中接受民族精神教育,使“两纲”教育较好地渗透进课堂教学中。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对时事资讯和生活、社会热点素材进行充分挖掘,丰富“两纲”教育信息资源,搭建合适的“两纲”教育平台。

有机运用教育资源 追求“两纲”教育实效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教学实践与思考

周小强

学科教学是“两纲”教育的主阵地。从学科的教育目标来考察,除了学科知识和能力目标之外,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教学中如何将“两纲”教育资源“无痕”地渗透进课堂呢?在上海市长宁区“两纲教育进课堂”研讨交流活动中,笔者上了一堂区级公开课——“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在此过程中,对如何有机运用“两纲”教育资源有了一些体会,供同仁们参考与探讨。

一、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有意渗透“两纲”

课堂的教学时间和活动空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一方面要遵循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循序渐进地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另一方面要注意对教材内容作合理的取舍,通过教材文本、物理学史资料等挖掘出“两纲”教育资源,并合理 “无痕”地有序渗透进物理课堂。

例如,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这节课是八年级物理课本中第一章的第一节,笔者在设计教学时,对教学内容作了如下一些变动和处理:将“回声”和“声波的接收器官——耳”两部分拓展内容补充进去,本节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即声波的产生、传播、反射和接收,从而保证了能合理充分地利用物理课堂来实施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

在“声波的产生和传播”的新课引入过程中,笔者以教材中“曾侯乙编钟”的图片为教育契机,播放了有关“曾侯乙编钟”的一段视频,学生在仔细收看视频的过程中,了解到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对声学有了很深的研究,体会到曾侯乙编钟是我国青铜铸造工业的巨大成就,它是我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教材中“曾侯乙编钟”教育资源的充分挖掘,让学生在精心创设的情境中接受民族精神教育,使“两纲”教育较好地渗透进课堂教学中。

二、努力挖掘教育信息,多元落实“两纲”

教育关注人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社会文明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教师应该认识到,报刊、广播、影视、出版、网络等大众传媒已成为学生在课外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和方式,成为科学知识与生活、技术、社会沟通的重要桥梁。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对时事资讯和生活、社会热点素材进行充分挖掘,丰富“两纲”教育信息资源,搭建合适的“两纲”教育平台。通过课堂教学内容与时事资讯和热点问题的联系,不仅使学生受到“两纲”教育,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地关心自然、社会、科技以及生产、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了解物理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初步研究,使他们逐步形成对社会和自然的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声波的产生和传播”这节课中,笔者利用“神舟六号发射瞬间”和“太空中的宇航员”两幅图片与“嫦娥卫星”热点问题来创设“声波能否在真空中传播”的问题情境,并衔接好后续的操作实验。“神舟”话题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经常谈起的热点问题,学生也非常了解,以这个时事热点问题为载体,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在物理教学中顺利进行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

当学生看完“声波的接收器官——耳”的动画后,笔者问学生:“耳朵是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应如何保护好我们的听力呢?”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回答保护听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把“他教”变为自我教育,从而适时有效地落实了生命教育。

三、精心找寻实验器材,有机切入“两纲”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实验能展现物理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动手、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使学生体会物理思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研究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而必须具备的实验资源(器材等),思考能否设计一些实验活动或寻找其他实验器材来替代现有的实验器材,营造教育的情境氛围,从而“无痕”地在物理实验中渗透“两纲”教育。对此,笔者作了如下尝试。

例如,在“声波的产生和传播”这节课中,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把一个中国大鼓放置在讲台上,将鼓面朝向学生,让学生把泡沫塑料小球放在杯子的薄膜上(注:杯子事先已蒙好塑料薄膜),要求学生在笔者敲击大鼓的同时,注意观察他们放置的这些泡沫塑料小球。当笔者敲击大鼓时,它发出了很响的“咚咚”鼓声,非常有震撼力,学生也注意到了“泡沫塑料小球跳起来了”的现象,笔者随即提问:“鼓面的振动引起泡沫小球的跳动说明了什么呢?”由此自然过渡到后续教学内容。

在上述活动中,笔者根据学生特点,了解到学生的知识面和活动面比较宽,把文艺演出活动中常出现的、历史较为悠久的中国大鼓作为重要实验器材来创设活动情境,不仅可以增强课堂的活力,也可以很好地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两纲”精神。此外,在学生活动器材的选取上,笔者也作了一些处理。比如,为了让学生验证“任何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特意把“快板”这一传统道具添置进学生实验器材中。

生活中有大量的物理现象,所以,教师在挑选或设计实验器材时,要注意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实验活动,也可以挖掘好“两纲”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两纲”教育氛围。

四、充分发扬文化精髓,优势提升“两纲”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在“声波的产生和传播”这节课的导入部分,笔者在播放好有关“曾侯乙编钟”的一段视频后,说了如下的话:“编钟的铸成,表明我国青铜铸造工业的巨大成就,它是我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早在两千多年前,这些乐器就奏出了美妙的乐声。那么这些‘远古的乐声’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么传播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以此传达出自己的情感,同时也感染了学生。在课堂结束部分,笔者又深情地对学生说:“中国古文明是世界三大古文明之一,但只有中国古文明还延续至今。如今,处于现代文明之中的我们还能感受到这种古文明的气息,这种文明的延续和发展需要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去努力。”通过课堂教学的反馈,学生们的确受到了启迪,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声波的产生和传播”这节课的教学,笔者认为,物理学科具有“两纲”教育的优势,可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净化与洗礼,在帮助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中,有效落实民族精神教育和珍爱生命教育。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生命潜力,灵活运用物理学科中的“两纲”教育资源,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我们要努力地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活动是一个人生命活动中最快乐的事;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权利,更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它事关民族的盛衰与兴亡。

(作者单位:上海市复旦初级中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