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与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王晓江 祝西莹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如何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与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高速发展,高技能专门人才已成为不少行业的紧缺人力资源。以制造业为例,目前我国正在由跨国公司的加工组装基地向全球制造业基地转变,迫切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投入此项工作,而制造业中许多企业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状况更加突出。但与此同时,目前还有不少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偏低,有相当数量的高职毕业生包括与制造业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适当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由用人单位反馈,有些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对工作岗位的业务陌生,难以胜任现岗位对劳动者技能的要求。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因为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对受教育者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力度,使受教育者能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这是摆在每个高职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众所周知,影响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较多,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不能确保质量,达到预期目标是其主要因素之一,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
由于高职教育毕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全新的教育体系,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对高职教育特点的正确认识还停留在压缩式大学本科的错误概念上。一方面是有的院校领导及教师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搞实践教学需要较大的投资,教学的管理和组织难度加大,且见效慢;重学历教育轻技能训练,以理论教学为主,把实践教学放在次要位置,体现不出高职特色,甚至将高职教育办成了压缩式的普通高等教育。例如,有些学校完全使用本科的教学方法,盲目拔高自己的学校等级;有些学校则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上或“专升本”方面。另一方面是学生家长、学生本人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学生到学校只有在教室内上理论课才是学习,而在实验室、实训基地、特别是在企业现场实践则不属于正常的学习,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实践技能训练的重要性。如此一来,势必导致其培养的学生缺乏实践技能、实际动手能力不强、有学历没能力、不受企业和用人单位欢迎,使高职教育偏离办学的初衷。
2.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的安排不具体
由于思想上未能摆正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关系,最终落实到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设置的安排上,未能摆脱普通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模式,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使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达不到规定要求。即使有的院校在教学计划中规定了实践教学环节,但也因各种原因(如实践教学的条件不满足、缺少有实践经验的或“双师型”指导教师、办学经费紧张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影响,导致难以落实或是仅流以形式,走了过场,使学生没有经过实质性的实践训练。
3.学校基本实践教学条件不充足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高投入的教育,要加强实践教学,必须要有基本的实践教学条件作基础。而完成实践教学所需要的实验仪器和实训设备投资大、教学费用高,据有关统计表明,职业教育成本是普通教育成本的2~2.5倍,而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办学成本会更高。特别是工科各专业,一些先进的仪器和设备,费用更是价值不菲,可见实施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基本的实践教学条件作保证。而目前在一些高职院校中,一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和对实践教学的投入,缺乏基本的实践教学条件;二是没有足够的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或者实践教学人员不稳定、技术水平不高,特别是缺少足够的、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素质教师;三是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实施实践教学所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匮乏,不仅数量无法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而且有的实践教学仪器和设备陈旧老化,品牌单一,已严重滞后于现代企业和用人市场的发展水平;四是近年来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扩大,学生数量剧增,使本来就不宽裕的实践教学条件进一步恶化;再加之还缺少充足的实践教学场地等,这些都是造成部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的主要因素。
4.校企合作的实施不到位
学校要想真正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与企业保持零距离,必须充分利用社会企业资源,让学生亲自到生产实践中学习,然而真正的校企合作在现实中却难以实现。其主要原因是:从企业方面来讲,一是担心学生参观或实习影响生产效率;二是担心技术资料的泄露;三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怕出差错和事故;四是接纳学生实习企业没有多少收益,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由于以上诸多因素,一些企业在接纳学生的参观、实习、特别是实训等方面的积极性不高。而从学校方面来讲,一是走出校门必然增加实习经费;二是教师组织学生外出实习麻烦较多,责任重大,受外界制约的因素较多;三是学校的教学管理与教学组织难度加大等。致使许多院校的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起到学生实习、实训的效果或效果不显著。
5.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不严密
有的院校对实践教学(如实验、实习、实训等)缺乏合理安排、严密的组织与管理。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学生的组织和动员不够,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将校外实习误认为是一次游山玩水的好机会;二是有的学生缺乏吃苦耐劳和强烈的求知精神,到了实习现场深入不下去,只停留在走马观花的表面上;三是配备的指导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组织安排不合理、管理不严,在有限的实践训练时间内,收效不够理想;四是对校内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没有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使仪器和设备的利用率不高,无形中也加大了办学成本。
二、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要使高职教育健康发展,首先要使从事高职教育的教育者和管理者都要对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有一个系统全面深刻的认识,只有更新和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并准确定位,才能保证高职院校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工作顺利实施。同时还要大力加强对学生家长和学生的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发展高职教育的热潮。
在转变观念和提高思想认识上,一是要组织各级管理干部对高职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二是对广大教师进行集中的高职理论培训;三是利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有关高职理论的宣传。通过大规模的舆论宣传和有关文件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重视实践教学的氛围,使教育者及受教育者的办学理念及办学思想得以转变,大家在思想和行动上能自觉地对实践教学给以足够的重视,从而主动按照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和要求去组织、实施各项实践教学环节。
2.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对于高职院校来讲,首先学校要有基本的实践教学条件作保障,否则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只是一句空话。要加强实践教学,前提是学校要积极想办法改善实践教学的条件,而不能完全依赖社会和企业。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为例,为了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培养受社会欢迎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学院集中投资,在两年时间内,建成约12 000平方米的工业技术实训中心,投资近1 000万元,主要用于数控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现有生产型的数控车床10台、数控铣床7台、立式和卧式加工中心各1台、三坐标测量仪1台、1台电火花和2台线切割机等,已相继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为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奠定了基础。
3.加强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为了使毕业生与企业的要求缩短为零距离,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利用企业的设备进行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最大限度地实现校、企双赢。一是要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发挥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特长,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资源,和企业技术人员联合搞研究、开发新产品、共同指导学生的实践训练,实现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同时进一步提高和锻炼教师队伍;二是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现场实践教学,特别是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由这些教师去进行讲授,从而形成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以弥补学校实践教师的不足;三是采用借用和租赁的办法,一些价格较贵、在教学中使用频率又不是很高的仪器和设备,可以借用企业的现有仪器和设备,以减少学校的经费投入;四是采取产教结合的方法,利用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实行企业化管理,承担一部分企业的生产任务或进行来料加工。这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就能体验到生产实际,实现“真刀真枪”结合实际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工作责任心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另一方面,还可以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以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使实践教学真正走入良性循环。
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双方共同完成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务,从而使学校培养的学生最终受到企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与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与管理,将有限的实践教学仪器和设备科学组织与合理调配,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以发挥其更大的教学效益。
1.教学环节安排时,优先考虑实践教学环节
受实践教学仪器和设备台套数的限制,现有的实践教学基础设施不能充足到可以随时随地任意安排学生实习,如果严格按同行班级同步实习的惯例,势必会造成某一时间段仪器和设备闲置,而另一时间段仪器和设备又完全不能保证学生的需要。为了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设施,做到不闲置、不拥挤,我们在统筹安排全校教学任务时,优先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然后再安排其余的教学环节,以保证实践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和学生的实习效果。
2.实践教学换人不停机,提高设备利用率
过去我们的实践课程在时间上一直是与理论课时同步的,即从上午8:00至12:00,下午2:00至6:00。但是这样一来,每天24小时中,我们的教学设备有效利用率仅为8小时,而这8个小时内学生的实习人数太多,本应1~2人安排一台仪器或设备,而最多时达到4~5人。这样,看起来学生都经过了实习过程,而实际上每个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非常有限,学生越多,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就越少,学生实习的质量明显下降。为了使学生学有设备、练有收获,保证每个学生实习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参照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做法,安排学生两班轮换制,且周末不休息,实现实习换人不停机。在正常情况下,一天内设备至少运转16个小时,增加了学生实际操作训练的机会,相同条件下减少了设备台套数,大大地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3.实践教学采用间歇制,注重实践教学效果
从心理学角度讲,一个人若长时间从事某一工作,特别是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操作实习工作,容易引起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在长期的实践教学组织与管理中我们也注意到,技能性实习很多是让学生通过数十个小时的重复性劳动,熟悉操作内容。因之,这些实习项目具有动作单调、重复性的特点,让从未接触过实习的学生一下子接连数小时高度集中地面对着仪器和设备,前几小时效果还可以,而后几个小时却明显出现学生精力疲惫、实习效果不佳的问题,这既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身心健康成长,又容易造成不安全的隐患。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实习内容,达到实习所预定的目标,同时又不出现不安全隐患,我们采用了间歇上机操作制。具体做法是,把每天的实习时间分为四个时间段,如早6:30至10:30:10:50至下午2:50;下午3:10至晚7:10;晚7:30至11:30;每班之间有20分钟换班时间。如同时有两班(A、B)学生实习,A班实习时间是早6:30至10:30;下午3:10至晚7:10;B班学生实习时间为早上10:50至下午2:50;晚7:30至11:30。将每个学生一天8小时的连续实践教学训练时间分为两段,实习4小时,休息4小时,再实习4小时。克服了以往一个班级或一部分同学一天内连续8小时操作训练,时间长、效率不高的弊端。
4.不断改革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实施项目教学法
在实践教学的组织上,根据专业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尽可能地结合生产实际,实施项目教学法。如数控加工实习,在每个时段的实践训练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考核标准,按照项目要求逐项进行训练,且针对性很强。凡参加实习的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后,都要亲手制作一些企业的实际产品零件,作为考核学生实践训练的依据,零件加工合格方为达到训练的基本要求。
总而言之,学院在积极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的前提下,通过采取上述有效措施,加强了对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使设备的利用率大为提高,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毕业生越来越受到企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目前相当多的专业的毕业生提前预订已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紧俏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志宏,王伟,李津石.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改革,推动高职教育健康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4(1).
[2]张玉文,李挥.技能型人才紧缺说明了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4-02-28.
[3]李挥.技能型人才,紧缺![N].中国教育报,2004-02-24.
此文发表于《机械职业教育》2005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