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学习方式生活化初探
蔡 蓉
学校课程从功能上来说,应该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工作和发展奠定基础,而不应该成为隔离学生及其生活世界的屏障,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学习是生活化的。作为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的小学德育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更是应该在学生的生活基础上建构课堂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爱生活、会生活的情感和能力,并能从生活中提升自己的智慧,感受生活的快乐。
一、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
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主要是指课堂客观硬件环境而并不涵盖主观上的人际关系环境。这种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具体表现在课堂环境的创设上,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课堂上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情景中开展活动,从中学习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提升自己的生活能力。如三年级课文《我家的故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一个典型的故事来反映自己家庭的温馨,理解家长,爱自己的家。有位教师在执教这一课时,在教室中安放了一幅很大的“房子”画作背景,在“房子”前又摆放了一棵硕大的“常青树”,并深情地说:“同学们,家庭就像一棵常青树,但每个家庭又各有不同,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在这家庭树下聊聊天,说说《我家的故事》(示题)……”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下叙说自己家里发生的故事,就比传统意义上的讲故事显得更贴近生活,更有生活气息,也更有助于学生对家庭温馨的体会,特别是新课程把生活化的学习内容作为教学主流时,课堂教学中创设这样的生活场景就显得十分的必要。
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还包括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环境。社会即课堂,把学生直接带入具体的社会生活环境中,让他们亲临其境去感受,甚至去直接参与各种活动,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学习生活技能,体会生活的艰辛,感受生活的快乐,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达到“教学做合一”。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接受环境的熏陶,也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
二、生活化的课堂学习内容
生活化的课堂学习内容主要是指新课程教学必须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从学生的生活层面和社会性发展的角度来选取学习内容,改变传统教学中那种把德育课程当成知识课程,在教学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细嚼课文的做法。这是因为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开始的,没有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没有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为载体的学习内容,不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唤起学生的认同和学习的热情,而且也难以形成正确的道德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前所述《我家的故事》的教学,教材中虽有多幅关于家庭生活的插图,也反映着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教师在教学中不是引导学生去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内容,让学生看着插图说说图中的意思,而是直接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说说自己家庭成员中发生的一件事来感受家庭的温馨,并且让学生出示有关的实物,教学中没有教师的说教和灌输,课前也没有教师过多的刻意准备,而只是学生积极的自主参与,实话实说,但父母对子女们的那份爱意与厚望,却都已写在了学生们的脸上,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生活化的课堂学习内容,并不只是学生过去生活的机械重现和简单生活的翻版,而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原有生活的重新提炼、体验,使之产生新的感受和经验,并用这种感受和经验来指导自己正在进行中的生活和即将要进行的生活,真正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生活化的课堂学习方法
新课程理念最根本的一条是“回归生活”。因为生活是第一性的,我们所要学习的道德知识、社会规则、生活常识等,都是从生活中来,而最终又要为人的生活服务。所以作为新课程的课堂学习方法,就必然十分关注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学习,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学生自身观察、调查、了解活动和互相交流的基础上,扩大他们的视野,深化他们自身的经验和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生活的能力。
四、生活化的课堂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具有诊断、反馈、激励等多种功能,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评价,教学就可能难以顺利进行,也可能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因此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评价。
生活化的课堂学习方式也同样离不开生活化的课堂学习评价,这种评价与应试教育中的课堂学习评价相比是截然不同的。它首先体现的是一种人性化评价,具有“人文关怀”的特点。因为学生是生活中有生命、有尊严的个体,对小学生的学习评价更要考虑学生的人格尊严,要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不要经常用筛选、甄别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的学习,即使在学生的学习差异面前,也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用评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因此,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评价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过程
生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课堂学习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化的课堂学习评价不应采用静态的方法,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尺度去衡量全体学生,搞评价上的一刀切,而应是采用动态的方法,尽量在学生生活和学习的自然环境下进行评价,特别关注学生对生活、对学习的参与程度,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即看个体的纵向发展而不是横向比较依次排队。因此这种评价能给每一个学生带来满足,尝试到学习的快乐。
(二)注重行为
当我们从学生的生活层面和社会性发展的角度来确定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建构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后,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从重认知转向重行为。我们对学生的肯定性评价,主要不是看他的生活技能知道了多少,能背出多少条,而是看他掌握了多少,平时做得怎样,也着重看他纵向的提高。
(三)注重多元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认为,每个学生的智力是多元的,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言语/语言智力等九种智力,这九种智力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展出来,因此它呈现的表象或给他人的感觉是不尽相同的。根据加德纳这个多元智力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应该是没有差生的。所谓差生,其实是学生的某种潜能缺乏适当的情境而没有充分发展造成的差异,也是我们教师自己用学习结果作为唯一标尺衡量出来的产物,这种衡量的方法,今天我们用人文关怀的角度去看它,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生活化的课堂学习评价要求教师用不同的标准去评价不同学生的不同行为,即多元评价。用这种方法去评价学生,就能看到每个学生的长处与进步,就会赏识、悦纳自己的学生,即使学生在某方面还没有达到要求,我们也会认识到,那只是暂时存在的差异,或者是自己评价的要求太高,学生并不就是“差生”。如果我们的教师能用这样的理念和方法去评价学生,学生就能从评价中得到鼓舞,也促使学生在评价中得到更快的发展,以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
(蔡 蓉 四川省汶川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