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川与福建两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与分析

四川与福建两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使用西南大学张庆林、郑红渠编制的《教师心理健康问卷》。由表1可知,无论是福建、四川还是两省所有中小学教师,在心理健康问卷各个维度中只有躯体症状得分高于1分,总分及其他维度得分均在1分以下,说明两省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省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学历、婚姻状况、学校类型上的交互作用显著,因此有必要进行简单效应分析。

四川与福建两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与分析

王立新

一、前  言

《国家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实现规划纲要目标的重要途径和保证。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的特殊群体,教师的素质不光包括专业素质,心理素质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已有研究从许多方面探讨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对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贡献了智慧,但是这些众多的研究中还存在这样一些不足。第一,研究工具使用单一,研究者们大量采用了SCL-90这种简单而有效的量表,使得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报告很单调。第二,地区研究多而比较研究少,现有的研究主要是对某一个地区或某个地域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查,但是把某几个地区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对比的研究个还不多。为此,本研究运用西南大学张庆林、郑红渠等新近编制的《教师心理健康问卷》来了解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同时分析福建与四川教师心理健康的异同,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二、研 究 方 法

(一)被 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四川省乐山市、绵阳市与福建省宁德市、漳州市的几所中小学教师进行施测。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四川发放问卷600份,福建发放问卷450份,总共发出问卷1050份。收回问卷842,回收率是80%;有效问卷709份,其中,四川有效问卷422份,福建有效问卷287份,回收问卷的有效率是81%。福建287名教师中,其中男教师111名、女教师176名,中学教师110名、小学教师177名,本科及其以上127名、本科以下160名,城镇教师133名、农村教师154名;四川422名教师中其中男教师196名、女教师226名,中学教师188名、小学教师234名,本科及其以上343名、本科以下79名,城镇教师234名、农村教师179名。

(二)调查工具

使用西南大学张庆林、郑红渠编制的《教师心理健康问卷》。该问卷共有61个题,采用五点计分(0~4),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量表包含六个维度:躯体症状、人生态度、挫折应对、职业倦怠、人格障碍、社会适应。该问卷分半信度为0.914;Cranach α系数为0.960;重测信度为0.716;均达到显著性水平。采用SCL-90量表为效标进行的效标效度检验表明,两量表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431,相关显著,说明本问卷具有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把收集的数据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14.0进行分析。

三、结  果

(一)福建与四川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表现

由表1可知,无论是福建、四川还是两省所有中小学教师,在心理健康问卷各个维度中只有躯体症状得分高于1分,总分及其他维度得分均在1分以下,说明两省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

表1 福建与四川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各维度及总体得分统计表

img25

(二)福建与四川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二元方差分析

为了考察了两省教师在性别、学历、婚姻状况、学校类型上的差异,我们进行了A×B的双因素方差分析。其中学历分为本科及其以上、本科以下两个水平,婚姻状况分为未婚和已婚两个水平,学校类型分为城镇中学、城镇小学、农村中学、农村小学四个水平。

由表2可知,在职业倦怠、躯体症状、人生态度、人格障碍等维度存在地区主效应;两省不同性别的教师在职业倦怠、人格障碍、社会适应、人生态度四个维度及总分上有极显著的交互效应;两省不同学历的教师在躯体症状上没有表现出差异,在社会适应维度上表现出极显著的交互效应,在其余的维度上存在异常显著的交互效应;两省婚姻状况不同的教师在各个维度都存在异常显著的交互效应;两省四种不同类型的学校也存在异常显著的交互效应。

表2 两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多元方差分析统计表(F值)

img26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三)福建与四川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比较

表3列出了两省中小学教师各自心理健康水平和总体差异状况:两省教师在职业倦怠、躯体症状两个维度上存在异常显著差异,福建教师比四川教师表现出更多的职业倦怠,而四川教师则比福建教师表现出更多的身体症状;在人生态度维度上,福建教师得分也极其显著地高于四川教师。在挫折应对、人格障碍、社会适应这三个维度上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两省教师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无显著差异。

在福建地区,教师的职业倦怠、躯体症状得分较高;在社会适应这个维度得分最低;在挫折应对、人格障碍、人生态度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处于中间水平。四川教师在躯体症状上得分高于其他维度;在挫折应对、职业倦怠、人格障碍、社会适应这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处于中间水平;在人生态度维度上得分最低。

表3 两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差异的比较统计表

img27

(四)两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简单效应分析

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省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学历、婚姻状况、学校类型上的交互作用显著,因此有必要进行简单效应分析。

(1)地区×性别上的简单效应分析

由表4可知,福建地区的男教师比四川男教师心理健康得分更高,并且达到显著水平,说明福建的男教师心理水平比四川男教师低;女教师没有表现出地区间的差异。

表4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在地区×性别上的简单效应统计表

img28

(2)地区×学历上的简单效应分析

由表5可知,在福建与四川间高学历(学历达到本科及其以上)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差异异常显著,福建高学历教师比四川高学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更低;两省间低学历的教师差异不显著。

表5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在地区×学历上的简单效应统计表

img29

(3)地区×婚姻状况上的简单效应分析

由表6可知,两省中小学教师在婚姻状况上的简单效应都达到异常显著水平,福建未婚的教师比四川未婚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更低;但是对于已婚的来说,四川教师显示出了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

表6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在地区×婚姻状况上的简单效应统计表

img30

(4)地区×学校类型上的简单效应分析

由表7可知,两省不同学校类型的教师在心理健康的水平显示出了较大差异。两省城镇小学教师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异常显著,四川城镇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同类型的福建学校;两省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异常显著,但是福建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同类型的四川学校教师;两省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差异异常显著,和城镇小学有相似之处,四川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表7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在地区×学校类型上的简单效应统计表

img31

四、讨  论

(一)福建与四川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总体状况的分析

在表1中,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各维度及总分的得分集中在0.548~1.045之间,说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但躯体症状(得分为1.045)表现较突出。可能存在的原因是:第一,随着近年来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普遍深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教师的收入和地位是以往任何时候都难以相比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这也验证了王芳等提出的各种社会支持的增加对缓解社会成员心理压力有着十分重大意义的结论。第二,由于基础教育考试本位取向现象的广泛存在,教师们的工作负担、工作时间以及劳动强度都比较大,他们难以适应,这些心理压力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和心理问题,更容易首先在躯体症状上表现出来。

(二)福建与四川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分析

本研究表明,在教师心理健康的各维度中,福建与四川教师在职业倦怠、躯体症状和人生态度中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在职业倦怠维度,福建教师得分高于四川教师,可能的原因是:第一,安稳的教师职业与福建地区人们迅速变化的思想和行为可能使福建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度低于四川教师,在福建的大环境中,教师每天做着相同的事情,使教师这个职业产生了厌倦感。第二,福建教师向上流动性比四川差,在四川,教师不光可以升职还可以从农村调到城市,就有两条向上流动的路,而福建由于城市化水平较高,农村和城市的差别不大,教师向上流动的几率较小,缺少激励和奋斗目标从而使他们感到前途渺茫;再者,福建教师对角色经济收入期望过高,随着这几年教师社会地位的逐步提高,教师看着周围的人都富裕起来的同时,也希望自己的收入和地位一样快速提高,但福建地区并没有因为经济的大幅增长教师收入也大增,使教师产生失落感。所以,福建教师在职业倦怠维度上表现出较大差异。

两省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在躯体症状上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四川教师在此维度上的得分更高,心理健康水平更低。存在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四川在新课程改革中走在后面,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使得教师身心疲惫,教学压力较大。所以,使得在生活中心理压力和心理紧张表现在躯体症状上。

在人生态度维度上两省教师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福建地区教师得分更高,说明福建地区教师人生态度更消极,可能是由于:第一,福建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易从利益角度思考,缺少应有的责任心,导致消极人生态度的产生。第二,福建地区强烈的竞争引起的挫折感也是导致消极人生态度的原因之一,众所周知,福建地区竞争比四川要激烈得多,教育行业也同样如此,在这样激烈竞争的环境下许多人必然会经受一些失败或者挫折。因此,在福建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在职教师很容易产生消极的人生态度。

(三)福建与四川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交互效应的分析

研究发现,地区和性别之间的交互作用达到极显著差异,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指出:福建男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四川男教师更低。可能是由于在我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国家,男性承担了更多的压力,而在竞争激烈的福建地区男性比四川男性付出的更多,承受的压力也更大,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或障碍。

地区和学历之间的交互效应存在异常显著的差异,简单效应分析指出:福建高学历(本科及其以上)教师比四川高学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更低。存在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高学历者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也更高,更容易自我加压,心理压力本身较大,同时又由于身处福建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之下,来自社会的环境压力比四川大,双重的压力之下这些高学历者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以至于其心理健康水平更低。

地区和婚姻状况之间的交互效应也达到异常显著的差异,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发现福建未婚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更低,而已婚教师中,四川教师却表现出了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两省未婚和已婚教师之间出现这种完全相反的情形可能存在的原因是:第一,地处福建的未婚教师中,许多教师为了婚后的生活艰难的准备着,压力比四川未婚教师大得多,因为福建生活条件比四川要高,这些年轻的教师们正在努力为未来的幸福生活而奋斗,这个努力的过程也是心理压力的伴随过程,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四川未婚教师更低。第二,在已婚的教师中,福建教师经过奋斗后,各种生活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婚后的心理压力相对较小,而四川已婚教师由于一直以来收入不高,在婚后的各种家庭生活中表现出了较大的压力,所以心理健康水平又不如福建已婚教师。

地区和学校类型之间的交互作用也达到异常显著的差异,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四川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比福建小学教师低,而福建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却比四川农村中学教师低。存在这种结果可能的原因是:第一,大量的高素质教师纷纷拥向福建,使得福建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这些人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压力较小;而四川小学教师虽然学历达标,但也还存在代课教师,总体素质相对于福建教师而言要低些,所以心理健康水平比福建的小学教师要低。第二,由于四川小学教师的收入无法和福建小学教师收入相比,生存压力较大,心理健康水平自然就比福建同类教师低。第三,对于福建农村中学的教师,面临的升学压力比四川农村中学大得多,四川农村中学的学生大多是读完就不再读,而福建农村与城市差异不大,所有的中学都面临着严峻的升学压力,教师在升学的压力面前自然心理压力也大。因而福建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又比四川同类型学校教师要低。

五、结  论

本研究采用《教师心理健康问卷》对四川与福建两省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福建与四川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第二,福建教师在职业倦怠和人生态度两个维度中的得分较高,而四川教师表现出更多的躯体症状。第三,福建的男教师、高学历教师、未婚教师和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均低于四川同类型的教师。第四,四川已婚教师和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均高于福建同类的教师。

(王立新 乐山师范学院教科院副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