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积极推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向农村发展

论积极推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向农村发展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本文就如何积极推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向农村发展谈几点看法,权当作为引玉之砖以就教于同仁和专家、学者,并供各级决策中心参考。要尽快推动高教自考向农村发展,乡镇自考服务站及市、县考办管理人员还须提高管理水平。在此形势下,大力发展农村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已迫在眉睫,广大农村人员参加自学考试比参加其他形式的高等教育更加合适

论积极推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向农村发展

罗国荣

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换,将自考面向农村问题作为一个新的“发展极”和增长点,近年来正引起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系统各界同仁的广泛关注。对此全国考委五届二次会议明确指出,自学考试要在构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提出了坚持发展不动摇,坚持质量标准不动摇,要求结合职业教育和培训,为农村劳动力转移作出新的贡献。四川省副省长柯尊平同志在四川省自学考试20周年庆祝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积极推动自学考试向农村发展,切实解决农村青年学习条件差、助学工作薄弱等状况,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劳动力转移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自2004年以来,关于高教自考面向农村问题,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纷纷撰文论述,且有不少高论;四川省自考办雷家泉、魏成松、周连勇,四川农业大学陈文宽,西南科技大学吕明等领导和专家,所作的“农村自学考试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研究”亦很有见地。高教自考面向农村开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遗憾之处是单项研究多,整体研究少,本人作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战线之一员,在乐山市教委副主任和乐山师范学院副院长岗位工作期间,一直与高教自考有缘;从事人大工作,也多次进行过发展自考的专项调研。中国11亿人口8亿在农村,尽力将当代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历史使命。为此本文就如何积极推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向农村发展谈几点看法,权当作为引玉之砖以就教于同仁和专家、学者,并供各级决策中心参考。

一、管理终端下移乡镇

乡镇是我国现有行政建制中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连接农业、农村、农民的纽带,也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城镇化的关键因素。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体制现设国家、省(市、自治区),市(地),县四级考委、考办,且市(地)、县考办仅编制一个科的专干,大多数人员编制在5人以下,有些仅有2人。招办、考办两个牌子,一套人马,到组织考试时,人员拉通使用。由于人手少,招生宣传只能采取通知、会议和广告宣传,招生报名采用“守株待兔”战略,都只能疲于应付,工作无法向下延伸。因此,要积极推动自考向农村发展,乡镇一级政府建立高等教育的自学考试服务站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在农村建立乡镇自学考试服务站,行政上隶属于乡镇政府领导,业务上受县考办管辖,人员编制建议含站长2~3名专干为宜。工作人员工资和服务站日常工作经费由乡镇财政支付,困难者申请上级财政支持。其主要功能为:充分发挥本乡镇所属村、组,企事业和厂矿单位,以及社区成人学校的作用,广泛宣传自学考试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对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及时将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以形成上下贯通网络的一个终端,动员、鼓励、组织农村青年踊跃报名参考,促使学习型社会体现为学习型农村或学习型乡镇、企业……继以提高全体公民素质和劳动技能,推动农村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高教自考管理系统的终端下移到乡镇,这只是搞好工作的一个基本条件。要尽快推动高教自考向农村发展,乡镇自考服务站及市、县考办管理人员还须提高管理水平。由于片面理解“教考分离”原则,导致较长时期以来各级考办只抓考试,不注重助学过程。有些考办工作人员只会安排考场,组织监考、逮作弊,对高等教育规律和运作过程犹如“扁担吹火——一窍不通”。个别自考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上班是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半天,或网聊、闲聊,“日白”(说白话)扯谎、吹牛谈天。为此,建议各级考办层层举办业务培训,学习高教自考教育、管理专业知识;落实目标责任考核机制,从而形成人人关心自考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多元开发生源市场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审时度势,深化改革,主动适应,适度超越,开拓创新。正如四川省考委副主任、教育厅副厅长何绍勇,在全省2006 年自学考试工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毛入学率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四川去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1%……”同先进省市相比,差距甚大。“这些年,我省的自学考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2005年我省每万人中参加自学考试的人数为52 人,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0%左右。我省教育的各个领域都在发展,全省自考工作者有责任扭转生源下滑的局面,缩小与兄弟省市的差距。改革要有新举措,发展要有新突破。”四川省考办主任雷家泉同志在全省2007年自考工作会上披露:2006年四川自考生员与上年相比仍呈下滑趋势,全省仅凉山州增加100余人,其余地市均不如上年。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教自考在谋划发展、规划未来中,要进一步发挥其开放、灵活的特点和优势,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进一步贯彻“改革、完善、发展、提高”的指导方针,坚持“面向市场、主动适应、优化结构、扩大功能、强化管理、以质取胜”的方向,确立“高起点规划自考、严要求治理自考、多功能拓展自考、全方位发展自考”的思路,从而建立起制度完善、质量较高、充满生机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体系。

据教育部自考指导办公室有关报告显示:“自考考生生源分布中,城市考生占到群体的54.3%,农村考生占18.4%,其余则为城郊或县城的考生,占27.3%。”就西部情况看,每年高考落榜生要达总参考人数的30%到40%不等,四川近三年高考落榜生每年都接近20万人,而绝大多数又在农村,这对于高教自考事业发展而言,简直就是一座待开采的“金矿”!

目前,我国广大的农村仍处于农业经济状态,要使农村摆脱贫困,必须促使其经济形态发生转变。实现其经济形态转变的途径之一就是要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教育,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面向新世纪,农村的产业结构必将依照全球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大调整,农村的生产力要得到全面提高,必将促使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接受更高的教育,使其转化为雄厚的人才资本。在此形势下,大力发展农村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已迫在眉睫,广大农村人员参加自学考试比参加其他形式的高等教育更加合适。这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最雄厚的基础,也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永不枯竭的教育生源,更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可持续发展的又一崭新“发展极”。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每年的高考落榜生,家庭经济条件好点的,进了成大、电大或应用型自考助读班,家庭经济条件欠佳,劳动力又富裕者,多数选择了外出打工,真正留在本土务农者还是少数。人们不禁要问:人都走了,到哪里去找人读自考? 这是我们的招生工作被动使然,若在高考拿到成绩之后就主动出击开展宣传,想读自考学本领的人还是大有人在。我们还应清楚地看到,将自考推向农村,高考落榜生是主要生源,但他绝不是唯一,公办职业中专,成人中专和私立职业中等学校的学生,多数来自农村,这也是高教自考的培养对象之一;此外,还有农村私营企业、厂矿和乡镇宾馆、酒楼、饭店、商店的年轻从业者,也是培养对象之一。上述方方面面,汇集到一起,生源储量很大,正等待着高教自考教育工作者去“发掘”、“开采”,并不断将高教自考事业做强、做大,以回报党和人民的期待。

三、专业设置因地制宜

四川地处我国西部的腹心地带,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差距甚大。自从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虽然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但仍然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产业升级的要求。“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部地区工业进程逐步进入正常轨道之后,以工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在西部经济总量份额中逐步升高、而以农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开始下降。与此同时,以交通运输、邮电、商业服务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特征已表现为‘二、三、一’的基本趋势,即第二产业的份额最大,第三产业其次,第一产业已排列居后。就2003年西部地区三大产业结构分析,第一产业比重以广西排行第一,占23.8%;陕西省排行最后,占13.3%;四川省居中,占20.7%。第二产业比重以宁夏排行第一,占49.8%;西藏排行最后,占26.0%;四川省居中,占41.5%。第三产业比重以重庆排行第一,占41.6%;内蒙古排行最后,占35.2%;四川省居中,占37.8%。”产业结构的变化将会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育方法、考试制度等系列相关问题。西部地区的共同特点表现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经营方式落后。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无疑同各级各类高等教育一样,面向农村开考的整体改革深化到一定程度,要想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必须以专业的发展来带动和支撑。专业结构的调整与改革,必须密切注意以下三点:(1)要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专业设置结构模式,从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2)应符合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求;(3)构筑专业平台,开设、开发新专业,持续发展老专业。总之,要利用已有专业优势,进一步加强建设,构筑生命力强、可持续发展且具有弹性的专业平台;确立“按需开办,灵活设置”的市场观念;在专业平台上,利用已有的基础,寻找经过努力和建设可衍生或派生出的新专业;主动与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做到“提前培养,同步使用”;在专业设置与专业口径上实行“长短结合,宽窄并存”,适时增减,相对稳定,保证重点、实现灵活性、前瞻性、实用性相统一;用“市场有需求、教学有条件、质量有保障、就业有出路”的机制约束专业建设与发展。进一步提升高教自考专业设置对应市场需求的适应性,及时调整、改造和建设现有专业,积极发展社会急需的新专业,以形成四川高教自考的专业特色。

四、计划改革瞄准市场

我国进入市场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必须与产业互动。据调查,“目前全国城镇企业共有职工1.4 亿人,其中技术工人7000万人,高级技师只占0.41%,技师也只占3.1%。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已分别达到20%和40%。也就是说,中国至少还缺三四千万‘灰领’。另据一项对全国3000 多家企业进行的调查,58.5%的企业管理人员短缺,但与此相对应的是,近80%的企业缺乏技术人员,尤其是高级技术人员。目前我国建筑行业高级技师仅占0.3%,影响了建筑行业的科技转化。有96%的企业缺少机电方面的人才,88%的矿产企业缺少采矿方面的人才。各个行业和地区都存在灰领人才短缺的现象,直接影响了我国工业在现代化技术方面的吸收,影响了我国企业对高技术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和企业正常的生产。显然,灰领人才的短缺危机有可能影响到我国成为下一个制造业中心,进而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与我国现在所推行的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主体是高等职业教育,其培训的高等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研究型人才数量的比例大致是4∶1,呈金字塔形。而我国高等人才的分布却恰恰与之相反,呈倒金字塔形,搞学术、搞研究的人太多,懂应用的人却太少。十几年来,人们对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解错位,由国家干部到城市白领,高校成为城市白领后备队伍的培养所,国家政策作为宏观环境与家长、孩子作为行为主体从两个不同的方面不约而同地强化了高等教育目标的“白领职业幻影”。然而,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部门不缺干部,公司企业不缺白领,社会也不缺只能进行简单体力劳动的民工,最缺乏的是具有深厚的基础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灰领人才。而过去的十几年来,与人们职业观念中从“国家干部”到“城市白领”职业幻影形成映衬的,是国内职业技术教育的衰落,以及由此导致的灰领职业后备人才的枯竭与整个灰领群体专业素养的停滞不前。

从我国就业发展趋势看,白领、蓝领的比例将成菱形状,白领和蓝领的比例会逐渐减少,灰领会越来越壮大,成为社会的主要群体。技能形成战略和教育结构的调整必须以此为出发点。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应主动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适应高等教育领域的变化与调整。在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新兴产业、新技术层出不穷,对人才的培养规格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不断补充新知识,完善专业结构,更新教学内容,保持专业与课程更新、知识更新的特点,并对其实行动态管理,增强其社会的适应性。面向农村开考的专业考试计划,要实行宽基础、浅理论、高技能,高等数学和外语课的标准要下移,并建议25岁以上的考生免考外语;专业理论课时间压缩50%用于加强学生技能训练。我认为,在当前高等教育生源大战进入白热化阶段,谁能尽快为生产实际提供最合适的人才,谁就掌握了就业的机会,谁就拥有了市场。在多元化的教育市场当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紧跟市场需求变化,更新人才培养模式,适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就成为其教育成败或能否生存的一个关键因素。

五、健全立体助学网络

目前,各普通高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已全部参与了应用型自考的助学,本世纪初,高职学院已开始试点面向在校大学生开考,要面向农村开考,助学能力还显薄弱,为此笔者建议,由省、市考办统筹,将所有高职学院纳入其中,再遴选一部分大型厂矿企业实力较强的技工学校加入此行列,这样,普通高校理论功底深厚、师资力量强,高职学院和技工校,双师型教师较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经验和实力强于普通高校,将不同类型的学校整合在一起,更利于优势互补。要充分调动助学单位的积极性,建议省政府让点利,免收应用型自考的20%管理费,以便助学单位送教下乡,将教学点办到乡镇,为进一步方便农村考生学习的成本增大减少一些经济拮据的压力。

其次,要鼓励高校以开放学院的形式举办自考助学,实施更加灵活的办学措施,如采取轮流到校学习的办法,让每一个考生都有一段时间在学校生活的经历,从而解决考生学习过程中缺乏校园氛围的问题。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情况下,不用担心这会给学校后勤带来一些困难。广东省通过高校举办了5 所自考公开学院,既没有占用高校的校舍,又充分利用了学校师资、设备等办学资源,得到高校和社会的一致欢迎。

再次,各地、市、州考办,一定要尽快改变过去重考轻教的功能性缺失,定期或不定期地经常约请辖区内高校商议助学方略,以不断提高考生质量。此外还可以每次考前聘请高校相关课程教师,给大自考考生进行串讲辅导,不断提高过关率来吸引更多农村考生参考。

六、考试改革以人为本

(一)现行的考教管理体制已显陈旧

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最大范围、最大限度地为广大民众提供学习、学习、再学习的终身教育,任重道远。而作为我国目前开放程度最大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理当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和义务来满足社会的需求。从目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受到冲击和挤压的现状来看,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的毕业合格率普遍偏低,有的人单科课程更是考试多次还是难以及格。很多考生就是因为某门单科课程没有过关而拿不到毕业证书。在这种考、教完全分离的体制下,加上命题和试卷的难易度、知识的覆盖面只向高标准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看齐,导致考题的深度、难度以及试卷的分量在很大程度超过了普通高校全日制同专业同科类的考试标准,这对自考生来讲,既要承受学习困难多、考题难的压力,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以及来自社会、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可以说选择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这条道路,就意味着在成人、成才、成功的路上要比他人多付出数倍的努力和艰辛,虽说这是一种对自己意志、毅力和信念、信心的考验,但稍一疏忽或懈怠,就会前功尽弃,半途而废。

(二)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缺失使自学考试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一直是在全国大一统的原则下,利用其他教育形式的资源,发挥着自己的独特功能。虽然有着统一模式、统一管理、统一操作、统一考试的优势,但也反映了中国大一统的思想。事实上社会经济的多元化,使得统一管理模式下的教育考试适应不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化社会的需求。在国家经济体制结构呈现多元化,人才需求也要求多样化的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周期缩短,传统的专业设置跟不上新兴学科发展的需要,而统得过死的课程设置大都参照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拟定,辅导资料不能及时更新配套,加上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没有变化,不但造成学与用的脱节,而且对学员的学习带来一些消极因素,同时也造成了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改革自学考试命题方式、内容和标准

具体改革方略,我很赞同雷家泉同志的意见,“首先,命题体制以省级命题中心为核心,各主考学校参与的命题方式。其次,命题考核标准要适合农村对象需要的多元化标准,突出农村人才培养的本土化程度。再次,命题内容要坚持基础理论必须,够用为度,大量减少纯理论考核的内容,突出能力的考核,注重考试内容的实用性。”同时将实验课和应用性、技能性很强的课放到主考学校去全权考核,省考办评估监控,质量完全可以保证。

(四)在考点设置上,要尽量方便考生

凡达200人以上的乡镇,建议单独设点,因有些乡镇离县城很远,尽量给考生减轻负担是我们高教自考工作者应尽的责任,这亦是提高自考社会声誉的重要举措。社会认同度越高,我们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事业必将越来越兴旺。

(罗国荣 乐山师范学院副院长;本文系四川省自考办“十一五”重点科研规划课题“自学考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