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企业开发工学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
冯光灿 王 戎 杨 蓉 覃文秋 杜 涛 胡成林 罗雪松
伴随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进入了全面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新时期。依托建筑企业,与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创新了“分阶段工程阶梯式”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创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过程中,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为学生发展提供有职业价值的技术、技能。为了增强学生在未来社会的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会学习,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在此基础上,创新了分阶段工程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学院与建筑企业深度合作,与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实行“双证书”教学,创新具有行业特色、工学结合、以培养职业关键能力为核心的“1+1+1”“分阶段工程阶梯式”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第一年,“分项工程”阶段——以建筑基本构配件为载体(梁、柱、墙等),在学校完成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主要针对职业岗位群就共同的基础文化、共同的专业技术、共同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包括工作态度)进行学习与训练。同时参与建设厅建筑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考核。
第二年,“分部工程”阶段——以建筑分部工程(如基础工程、主体工程等)为载体,在学校完成岗位群所需的专业关键(核心)知识、关键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根据企业的需求,开设不同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性课程(与企业共同确定的,由兼职教师指定作业和批改作业等)。
第三年,“单位工程”阶段——以单位工程(如一幢建筑物)为载体,在学校进行半年的综合实训,到企业进行半年顶岗实习,除了对学生进行综合技术、管理等方面关键能力的培养以外,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了解和适应企业文化、企业环境,逐渐融入企业,实现学习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同时完成施工员、安全员等岗位证书的考核,毕业时学生能获取行业岗位证书。
*荣获2008年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第二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图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0+1.0+1.0分阶段工程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
在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按照以专业服从于市场(社会需求)进行专业定位,以能力服从于岗位构建课程体系,以内容服从于职责,指导课程改革的专业改革思路;同时,把胜任建筑企业上岗资质要求和行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毕业生要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岗位证书的种类、级别;在教学计划的构建中,结合职业技能和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对职业技术资格的知识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尽可能涵盖职业技能和岗位资格证书培训和考试大纲的内容,将职业技能岗位培训融入教学计划,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和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建立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落实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努力使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就业率。
(二)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1.进行市场、企业调研,确定职业岗位及岗位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岗位: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造价员等岗位。
2.明确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能在建筑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运用所学专业技术及管理知识,从事建筑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建筑施工内业技术管理及一般中小型房屋的设计工作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3.进行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明确本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如表1所示)。
4.基于工作过程设置课程,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构建本专业课程体系,并形成教学计划。
表1 能力分析表
二、构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技术课程体系
构建符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群)要求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引入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岗位标准,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教、学、做”一体的立体化教材。
(一)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开展市场调研,把握行业需求;贯彻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认真落实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学习、借鉴德国的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系统地对专业技术课程进行改革和重组。
(二)课程体系开发步骤
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职业教育特色理念
通过专题讲座、指导性自学、报告、讨论等形式认识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基本概念。其次,以“行动导向”的方式,让教师直接参与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等一系列的职业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认识、分析、解决课程开发中的问题,逐步了解、熟悉、掌握职业教育理论,树立职业教育特色理念,包括:多元智能的人才观、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能力观、职业属性的专业观、工作过程的课程观、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学习情境的建设观、基于整体思考的评价观、基于生命发展的基础观、基于技术应用的层次观、基于弹性管理的学制观等。
2.分析岗位的职业行动领域,系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面向的五个主要工作岗位: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造价员,采用以培养职业关键能力为核心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行业和企业专家的指导和参与下,按照“分析岗位的职业工作过程——了解职业行动领域——描述职业行动领域——评价选择行动领域——转换课程——扩展描述课程”确定课程,再按照认知心理顺序从简单到复杂排序,构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如表2所示)。这样的课程体系是与职业行动领域相对应的,每一门课程都对应着一个被归纳整理的工作过程,从而建立起一种学习与工作过程整合的对应关系,使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始终与将来的职业工作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
表2 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课程体系
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流程
专业教学标准是高职院校开设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课程设置与课程目标、教学条件与教学建设、就业面向与职业规格、职业岗位(群)及其主要职责的统一规定,是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准则。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工作过程,满足职业岗位能力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过程
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标准的制订
原则:结合岗位职业能力需要和国家岗位培训资格的要求,开发课程标准。
开发:采用项目负责制开发课程标准。即以专业骨干教师为主干,聘请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企业专家组建开发团队,借鉴企业成功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以及行业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规范,行业标准、规范、规程和职业资格标准),研究制订课程标准。由于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产生是源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的,因此,在制订课程标准时,需将每门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时总量作准确而具体的描述,用以指导后面的教学方法设计。也即,在课程学习目标中强调“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在学习内容中强调“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此外,在以能力反映的学习目标中,除包括专业能力之外,还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课程中的学习内容是以工作任务来反映的,这是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和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结合工作任务的完成和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的目的,课程是一种理论和实践互相融合的学习任务,凸显了应用性和实践性。
课程教学设计: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教师团队为中心,会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设计学习性的工作任务,并对每一项工作任务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详细描述,同时提出学生学习应有的能力基础和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条件,以保证教学效果,进而开发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方案设计。除此之外,还要提出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法建议,采取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中的“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宏观教学方法和小组合作、角色分配法、引导文教学法等微观教学法;整个教学设计突出的重点是:基于职业行动的教学设计要使学习者按照“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顺序开展学习活动并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教学设计要有利于促进对现实的整体把握,如要统筹考虑技术、安全、经济、法律、生态、社会等因素;教学设计要有利于通过教师指导下的行动集成学习者的经验。
五、建立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开发的程序及教学内容重构的途径
(如图3所示)
图3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开发程序与途径
六、开展了工学结合课程、优质核心课程及其特色教材的建设
联合华西集团省建十二公司、成都市建工集团、新宏建筑公司等企业,整合校企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共建符合职业岗位要求,体现工作内容与流程,反映建筑工程先进技术,突出能力(技能)培养的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和优质专业核心课程,重点建设《建筑工程施工设计与管理》、《土方与基础工程组织与施工》、《主体工程组织与施工》、《建筑工程项目的招投标》4门工学结合课程;《建筑活动入门》、《建筑砌体构配件的设计与制作》、《钢筋混凝土构配件的设计与制作》、《建筑工地的建立》4门专业核心课程,共同开发配套教材。
七、探索了系统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法
(如图4所示)
图4 教学设计的方法
创新点
1.系统开发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贯穿到方案的全过程,在课程体系中再现实际工作过程。基于“专业服从于市场进行专业定位”、“能力服从于岗位要求”、“内容服从于岗位职责”原则,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使每门专业技术课程都是一个工作过程或工程项目,再现实际工作过程于课程教学之中,进而形成与岗位工作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2.基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重构课程体系,真正体现“双证融通”。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过程中,将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岗位标准融入课程和课程体系之中;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承担建筑施工工艺施工组织及管理工作任务”,并同步完成对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岗位标准的认证。
3.创新了本专业课程开发程序和教学内容重构途径(如图5所示)。
图5 重构途径
4.建筑法规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安全意识、技术与经济结合的意识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建筑法规、标准、技术规程、规章和环境保护、安全、成本等意识,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是很难体现的。而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重构,将以上内容从建筑活动入门即开始全教学过程不间断的反复训练,从而真正解决了长期困惑于传统教学的这一问题。
5.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按照简单→复杂、单一→综合的循序渐进原则,让学生入校后先从简单构件(单项工程)开始学习,逐渐过渡到较为复杂的结构部分(分部工程)学习和复杂的分部(单位工程)的学习。这种学习,虽有重复部分,但更多的是新内容的学习,能力训练也是从单一到综合反复进行,最后使学生形成能够解决实际工作和工程问题的能力。这既符合教育规律,又符合职业成长规律。
实践效果及推广价值
1.锻炼了一支具有课程开发能力的优秀教学团队。以前教师只需要对某一本教材的内容熟悉,不必考虑职业或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所必需的工作要素;现在,最大的不同就是教师必须先熟悉工作过程或职业岗位的工作要素,即教师先要成为职业人,才有可能引导学生成为职业人。为此,教师自己会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到企业去实习,提高其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院选派教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中德师资培训班、香港师资培训班等,接受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培训,不仅转变了教师从事高职教育的观念,而且提升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2.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教师的进步。由于教师应用新的教学方法,由原来的全面讲授(以教师为中心)变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同时,部分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工程需要,学生学习更有兴趣,教师教学更加投入,教学相长得以充分体现。
3.初步形成了校企合作开发专业教学文件和特色教学资源的机制。专业教学团队自编了一套内容符合行业、企业要求(已经教育专家和行业、企业专家论证)的教材、讲义、课件、任务书、工作单、练习页等,并开始用于教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