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郭 建 黄 俊 付 涛 常春喜 姚虹华 曾海珠
该项目结合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物流行业的要求,确定了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即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各类基层管理人员为主,同时兼顾其他类型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理论架构方面: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使学生从进入学校学习的第一天开始就可以按照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选择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程设置方面:紧紧抓住物流行业的本质特征,即物流行业是紧密联系生产与生活的现代服务行业,它的服务领域涵盖了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而服务生活领域的物流服务又主要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承担的事实,重点安排了与第三方物流企业活动密切相关的课程,同时也开设了能兼顾其他类型物流企业岗位需要的专业拓展课程。在工学结合方面:通过采取和当地知名企业联合办学的方式,陆续开办了“余氏东风班”和“杜臣物流班”,为学生提供了更早接触企业实际经营活动的机会,使学生能尽快适应企业和社会的要求。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企业能力实践方面:通过积极努力,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在成都地区已经开发了十余家企业实训基地,通过和企业的深入合作,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都可以在企业里进行,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尽早认识了物流行业,了解了物流企业里的各类工作岗位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国内物流行业发展环境与国内(重点是西部地区)物流行业现状分析
国内物流行业目前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尤其西部地区的物流行业更是如此。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但由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落后,使西部地区的物流企业在赖以生存的客户群体上和外部基础条件上都不占优势,这种情况造成西部物流企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物流企业所能提供的工作岗位的种类和数量都有限,在工作岗位上所能提供的锻炼机会和锻炼内容都不能和东部地区相提并论。二是西部地区的物流企业业态较单一,以运输和仓储类居多,国际物流和港口物流企业很少。中西部地区招聘的岗位多数是运输经理、仓储主管、物流营运经理之类,而报关员、海运操作员、国际货运经理这些涉及国际贸易、海关方面的岗位相对较少。随着西部国际贸易的逐渐繁荣,对这类物流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
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体系构建
学院成立了物流专家顾问委员会,通过物流专家顾问委员会的论证以及对成都部分物流企业的调研分析,明确了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培养基层管
*荣获2008年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第二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理人员,同时也为有潜质的学生奠定向中高层管理岗位发展的基础,并围绕此目标展开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1.课程体系构建及改革的方向
高职教育物流专业主要为物流行业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具有必备的物流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物流职业技能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经过调研发现,目前很多基层岗位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都是复合型的,因此,本专业依据物流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重新构建了高职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内容:第一,从职业分析入手,构建能力本位的专业课程方案、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第二,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积极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目前,我们已经将前者的课程体系设计思想贯彻到教学计划之中,并付诸了实践,同时,我们正在寻求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的方法。
表1 物流管理专业岗位—能力分析
(续表)
2.课程的设置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按照“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方案”规定的培养目标和具体规格组织实施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在以下三个方向:仓储与配送、运输管理、国际物流。重点突出主要课程,已经将《仓储与配送管理》、《国际物流管理》作为专业的重点课程进行建设,加大课时量和实训过程锻炼。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保证实践课时占课时总量的1/2。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以职业为主线,以职业岗位的技能需求来进行取舍,把所需的学科知识和职业技能融入课程之中,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使学生毕业后可以立即投入实际工作。
3.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开展实训基地建设
经过学校的大力支持和我们的不懈努力,目前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已经建立起10余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如四川杜臣物流有限公司、四川余氏东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台湾联运物流成都公司、重庆顶通物流公司、上海熙可物流公司等,并与部分物流企业签订了实习实践协议。这些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岗位的实习实训机会,还促使学生增强了对物流行业的感性认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邀请实习实训基地的专家来我院开展讲座,通过与物流企业专家们的面对面交流,更加拉近了学生与企业的距离、专业与职业的距离。
三、校企合作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积极尝试了与企业联合办学、半工半读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如“余氏东风班”,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这种模式是按照用人单位的岗位实际需求来制定培养方案,利用学校和物流企业共同的教育资源,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为核心,实行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其具体特征为:校企双方签订用人协议及人才培养协议;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利用校企双方的教育资源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针对物流企业岗位群的要求进行实践能力培养;按照协议的规定落实学生就业。
四、物流管理专业及物流人才推介效果明显
成航物流人才网(www.ch56.net)建设课题于2006年11月8日在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立项,2007年4月23日成航物流人才网投入运行。该网站的建设是在“以人为本,争创一流,打造品牌,办出特色”的总体方针指导下的一种实践探索。该网站采用asp+javascript+css+php+access+mysql混合编写,使用动态网页,其主要特色是将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就业和专业建设实现了深度融合。课题组在网站结构和内容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和缜密构思。该网站的建成对促进物流专业的发展,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就业,提升我院物流专业的知名度和竞争能力均大有裨益。
创新点
1.专业教育全程化。将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融入物流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主要抓好三个阶段的工作:一是对刚进校新生进行择业成才观教学,通过介绍物流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使学生了解物流专业今后的就业情况、主要岗位以及物流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引导学生明确在学校的学习方向和目标,增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模拟招聘会,使学生能及时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做好自己在物流行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时了解社会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增强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目标性。二是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教育。创业是新时期就业的一种形式,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由之路。三是对毕业阶段的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包括政策指导、思想指导和就业技术指导。四是对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跟踪指导,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岗位要求。
2.课程体系合理化。尤其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训练,保证实践课时占课时总量的1/2,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管理实习、毕业实习循序渐进,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育与教学、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把思想、知识、技能等素质教育融为一体,把教学与未来的就业连在一起,使学生毕业立即可以投入实际工作。
3.企业需求导向化。物流企业是物流人才的最终归宿,在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始终保持与物流企业的密切接触,认识物流企业、了解物流企业、把握物流企业,以物流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培养物流人才。
4.学生作用主体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大大提高培养效果,圆满实现培养目标,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将学生作为主体,增强企业、学生、教师、学校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不断创新。
5.推介手段信息化。创建了自己的物流专业网站,为企业、学生、教师和学校打造一个交流的平台,沟通效率大大提高,为我们实施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推波助澜。
6.考核体系双重化。对考核体系的设计,我们采用双重考核制,即学院重点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程度,企业重点考核学生实践能力,这种双重考核制可以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
实践效果及推广价值
1.将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及其应用引入人才培养模式中,是本课题的一大特色。在新生的入学教育阶段,以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定位,以此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在大二学习期间,组织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和模拟招聘会,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新生入学时所做的职业发展定位进行进一步的修正,以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并提前了解企业对各个岗位的入职要求,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
2.实践锻炼实战化。通过与成都地区众多物流企业的合作,建立起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保证了学生在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阶段能够实际动手参与操作,近距离地接近物流企业。
3.积极尝试了与企业开展联合办学、半工半读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这种模式是按照用人单位的需要制定培养计划,利用学校和物流企业共同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实行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成效好。与余氏东风物流企业联合举办的“余氏东风班”就是典型的实例。
4.对外宣传和交流的信息化。通过学院物流人才网(www.ch56.net)的建设,建立起一个学校和学生、学校和企业以及企业与学生之间联系的平台,对深化校企合作,促进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促进学生就业,提升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的知名度和竞争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到学生、学校、企业的一致好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