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
杨 蓉 王 戎 葛江蓉 罗雪松 覃文秋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借鉴德国职教模式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之后,整个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出本专业的职业属性—— 它不再是学科体系专业分类的简单复制,而是对真实的社会职业群或岗位群所需的共同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科学编码。专业课程体系从以下几个层次涵盖了专业岗位群不同范围的工作过程,首先专业课程体系的所有内容共同形成“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与组织管理”的完整工作过程;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门课程的内容又是涵盖一个分项工程、分部工程或单位工程的完整工作过程;每一门课程的一个学习情境的学习内容则是一项较综合的学习性工作任务,也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一个学习情境之下的学习单元则会是一个相对单纯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它也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结果说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门课程,都具有鲜明的“工学结合”特点,其课程的培养目标也是涵盖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多个方面,它要求课程的教学实施必须改革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过程,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设计,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与职业工作过程相结合。本课题组在认真学习和研究德国“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专业教学积累的经验进行思考和探索,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07级示范建设课程为基础,开发出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的教学实施模式、配套教学设计文件模板,并付诸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以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的《项目任务书》为核心,《教学单元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为灵魂,以《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材》为依据,实施“理论、教学一体化”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设计以“任务驱动”为特征,从宏观教学法选择到各教学环节教学要素(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微观教学法、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的精心设计,全面贯彻“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将教学要素设计与工作要素相结合,使“学习情境尽可能体现工作情境”,从而使课程的教学设计无论是从整体到局部、还是从宏观到微观等各个层面彰显“工学结合”的特点。
一、“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可表述为:首先,基于工作过程分析和教学分析,选择合适的载体,开发学习性工作任务的《项目任务书》;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根据其所分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和专业教学环境,兼顾教育教学规律,选择合理的宏观教学法,确定工作任务的教学环节,完成《教学单元设计》;
*荣获2008年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第二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以《项目任务书》所设置的“行动任务”为导向,在《单元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完成该工作任务的实施性《课堂教学设计》,并对关联教学要素进行全面设计,以进一步明确“教、学、做”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教学实施和课堂管理的灵魂;最后,通过《行动导向教、学、做一体化教材》将整个项目任务的“教学—工作”实施过程,以“行动任务—知识学习—巩固练习—完成行动任务的方法途径—完成行动任务”为线索(其中“完成行动任务”即是指在《项目任务书》中完成工作单规定的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与工作过程密切结合,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一体化”教学,如图1所示。
图1 “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该“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要求学习情境之下的任何一个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教学实施文件都应包括:完成一个学习性工作任务的《项目任务书》(含工作单)、一个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教学单元设计》、实施该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课堂教学设计》、该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教学材料《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材》四个部分的内容。其中,《项目任务书》是教学活动的“行动导向”,它是以六个普适性的工作阶段及其工作单来形成的,是教学实施的目标,即“为了行动而学习”;《教学单元设计》是实施教学的指导文件,在于明晰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教学目标和实施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实施文件,它是课堂管理和教学材料编制的依据;《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材》则是实施教学过程的具体材料,是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教学实施步骤进行设计的,即“通过行动来学习”。
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设计实施文件模板
根据“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实施文件的要求,我们对前述的四个教学文件的格式和内容作了设计,这些教学实施文件的格式详见附件2(略)。具体内容说明如下:
(一)《项目任务书》
《项目任务书》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项目引言”,主要用来分析任务实施对象(学生)的现有基础和学习的状况;明确完成本学习性工作任务所应达到的工作目标;本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内容说明,其中包括任务载体、条件和应该完成的成果。二是“项目任务”,主要用来详细说明项目任务的名称、条件、成果形式、细化的系列子任务与完成时间。这一部分强调任务的“载体”必须具体明确、任务清晰。三是“项目工作”,要求以完成工作任务的六个普适性的工作阶段即“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来体现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每个工作过程应该完成的具体工作内容均以“行动任务+编号”的形式来表达,后面的《课堂教学设计》和《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材》,都是围绕一个个“行动任务”的完成进行设计和编制的。
(二)《单元教学设计》
应说明,学习性工作任务所在课程(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的名称、主题、教学目标、学生已有能力、教学媒介、教学方法(包括宏观教学法和主要的微观教学法)、教学环节设置、教学组织方式、评价方式。这里除了前面的两个方面之外,其余实际上都是教学要素(教学目标、学生的已有能力、教学媒介、教学方法、教学环节设置、评价方式)的设计。这些教学要素的设计主要考虑下面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学习情境尽可能再现工作情境;二是遵循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的要求。比如教学目标、教学媒介、评价设计尽可能符合工作情境的要求,而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则应该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的要求,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教学组织方式的设计则是以上两方面都应该考虑到的。
宏观教学法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内容主题、教学目标(即该学习性工作任务所需培养的职业行动能力目标)、学生已有基础(包括其已有的理论知识、应用知识、经验知识、策略知识、应具备的职业行动能力)、完成本学习性工作任务所必需的新知识的多少等多方面的要求,据此进行合理的教学环节设计。比如“任务驱动法”这种宏观教学法主要用于学习性工作任务所涉及的新知识较多,而学生的已有能力基础相对较少的情况,其教学环节设计包括引入主题、布置任务、基础调查、任务实施、反思内化、总结深化、能力延伸七个步骤;又如“六步教学法”主要用于学习性工作任务所涉及的新知识较少,而学生的已有能力基础相对较多的情况,其教学环节设置由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组成;再如“问题探究法”则适合用于“学习性工作任务”所涉及的新知识较少且学习难度较低,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其教学环节设置可为:案例成果、案例分析、确定问题、寻求结果、结果修正。这三种宏观教学法,对学生的基础能力要求是逐渐递增的,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而言,学生从“依葫芦画瓢”完成工作任务到自己确定工作过程的行动任务并完成工作任务,实现了阶梯性的能力递增。
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这种教学设计实行独立学习、伙伴学习、小组工作、全班集中四种教学组织方式交替进行。这些不同的教学组织方法,有助于学生的关键能力特别是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形成:
——“全班集中”方式主要用于教师在讲授比较难于理解的原理和概念,或者在学生汇报、教师点评等情况。该方式用在前一种情况,能使学生共同建立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正确理解;用在后一种情况,则使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到一个问题的多角度理解,便于开阔思路、训练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独立学习”方式主要用于练习页的完成和工作单的完成,或者是进行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总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伙伴学习”方式主要用于课内的讨论、交流和汇报,由于我们不是小班教学,课堂上不便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学习,这样既可以在课内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判断能力,也便于课堂的管理。
——“小组工作”方式主要用于课后共同完成一项行动任务,或者用于讨论就某个行动任务的完成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或者就是用于就某项任务的完成拟出具体的行动步骤,还可用于实验教学和现场教学等情况。为了扩大每个同学的交流范围,可以在不同的任务中采用不同的分组原则。
在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中常采用的微观教学法有:引导文、练习、讨论、手册工作、汇报、指导性自学、讲授、图片放映、演示、演讲、参观、实作、评价等。这些教学方法除了“讲授”之外,其余的方法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咨询下进行学习,“讲授”仅仅是针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难点问题。
教学媒体的选择必须兼顾职业工作过程和教学实施两方面的要求,它不但涉及完成真实工程任务所需要的工具、资料、标准、规范、手册、环境等,还必须涉及一些专业知识方面的教材和专业参考书等内容。
(三)《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是《单元教学设计》的细化。这种细化直至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如下具体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期望、学生愿望、教师行动、学生行动、教学组织、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指微观教学法)、时间、实施记录,其中实施记录是为了及时记录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该教学设计的改进思考。在进行各教学环节的以上教学要素设计时,应把握以下三方面的原则:①教学各环节具体内容须包含职业资格的应知应会要求;②教学过程设计应涵盖职业工作的普适性工作过程;③教学内容须满足本专业学历教育应达到的要求。
(四)《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材》
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材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材料,它反映《课堂教学设计》每一教学环节所规定完成的“行动任务”、完成行动任务所必备的基础能力内容、应学习的新知识、相关练习页的具体内容、完成行动任务的方法与途径等五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是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
三、教学实施设计案例
为了便于此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按照上述教学模式和模板,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编制出了大量的教学实施文件。这里我们给出建筑工程技术示范专业课程中的“某砖混结构住宅工程现浇XL-2梁的设计”、“内墙及顶棚的面层制作”、“钢筋混凝土构配件钢筋的加工与安装”等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完整教学实施文件(略)。
创新点
1.教学实施以《项目任务书》中所设置的“行动任务”为导向,根据《单元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做实施工作任务的“教学—工作”过程,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实施过程设计。
2.教学过程设计,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根据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开放程度,合理设计宏观教学方法(即教学环节设计);教学组织形式主要以全班集中、独立工作、伙伴工作和小组工作四种方式交替进行;选择以引导文、练习、讨论、用手册工作、汇报、指导性自学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微观教学方法。
3.教学实施过程涵盖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教学实施过程以《工作任务书》中的“行动任务”为导向,以“行动任务、知识点、练习页、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完成行动任务”为线索,使教学过程既服务又涵盖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教学要素的设计以尽可能体现工作要素为前提。
实践效果及推广价值
在职业教育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的今天,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职业性必然要求专业课程体系具有鲜明的“工学结合”特点,而课程的教学实施必须是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应该是目前最能切合课程“工学结合”特点的教学设计,已经在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教学中试点并初步取得较为理想的预期,因此本成果在职业院校的工科类专业中具有普适性的推广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