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受教育者——大学生的价值困惑[1]问题凸显
(一)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几个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和变化不仅在经济、政治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也在大学生身上产生了一系列影响。特别是随着他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的明显增强,在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上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1.价值理论偏重务实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加入WTO后的多元化冲突都促使大学生的价值观由理想转向现实,呈现理想淡化和讲求实际的务实倾向。第一,价值目标短期化。当代大学生认为首先要以务实的态度对待自身,要通过自身努力,创造优越、丰富的生活,追求“成就自己,造福社会”的人生目标。而对祖国赋予的历史重任感受不深,对新时代所要完成的历史使命没有取得感情上和理性上的认同。目标短期化不仅带来了注重效率,强化时间观念的现代价值观念,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导致了理想的弱化。第二,价值实现功利化。以“有用”“效用”度量一切的实用主义盛行,价值理性让位于工具理性,价值活动的功利性突出。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能为我所用的,才是有价值的”,“能找到好工作的专业才是唯一选择”,随着实用主义在现实潜规则中逐步被学生所认可,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呈现出了功利化倾向。第三,价值选择世俗化。“健康”“家庭”“金钱”被大学生认为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三件宝”。可见追求财富地位和个人美好生活,实现自身的价值成为大学生比较普遍的人生理想,可以说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选择越发世俗化。
2.价值取向趋于理性
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更趋于理性。当代大学生在现实利益的追求中,找到了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个人不能脱离现实社会,受现实社会各种因素制约,他们更强调适应社会、发展自我。他们从比较注重理想和追求,到比较注重现实和功利,把理想追求和现实功利结合起来;他们从注重奉献的理想主义,转向注重实惠、实用和物质享受的现实生活,倾向于奉献与索取并重;他们从注重知识的价值、理性的追求,到注重知识的经济潜力与真理性并重。这种理性的价值选择,说明大学生正在努力培养自己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例如,针对大学生毕业后要到人才市场中进行双向选择这一现实,许多大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素质提高,在求知及锻炼中,求实效、重过程的价值取向被普遍认同。因此,热门专业、实用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热点,“考级”“考证”“考研”等成为当今校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
3.价值追求突出个体
价值观的基础有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两个基本取向,社会本位强调在利益冲突与价值判断上的集体性、群体性和社会性,即社会优先性。个人本位则强调在矛盾和冲突上的个体优先性和利益调和性。由于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解放了思想,释放和催化了个人本位的发展,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朝个人倾斜的发展趋势。首先,价值主体性意识增强,能动性提高。强调自我价值,崇尚独立自主,弘扬个性是大学生价值观的鲜明特征,独立人格意识、个体价值意识、价值主体意识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次,评价标准个体化、个性化。大学生更愿意从个体出发,从个人的需要实际出发,开展价值评价活动,在评价标准的选择上,更倾向于个性化的选择。当然在个性化的选择中,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呈现出调和性。他们既不完全以社会贡献大小来考虑自我价值追求,也不以绝对的自我实现程度来确定自我价值,而是以自我为出发点,寻求兼顾二者的价值选择,希望达到社会、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的。
4.价值实现围绕自我
当代大学生作为价值主体在价值选择上,注重围绕自我;在价值实现上,注重自我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部分学生价值主体重个人的自我价值,轻个人的社会价值,只重视和强调对自我需要和利益的尊重,不重视个人对社会、对他人应尽的责任、义务和贡献。重自我选择,轻社会选择;重自我需要,轻社会需要;重自我自由、独立,轻社会制约。应该说,这是对重群体轻个人、重整体轻部分、重纪律轻自由的传统价值观的一种矫枉,此种矫枉包含着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这种价值观也未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与集体的辩证关系,是我们应该注意加以引导的。
(二)具体而言的几个价值困惑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多元化的社会,充满了机遇与挑战。面临复杂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已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白面书生”了,而是与社会进行信息、能量、物质交流的“准社会人”。尚未成熟的他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时,不能理性地分析其本质和发展趋势,大致产生了几个具体的困惑。
1.大学“学什么”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认知体系的建立是以系统接受一定的信息为前提的。如果一个人接受的信息是零乱的,在建构认知体系时就要受到一些不利影响。大学是大学生建立合理认知体系的黄金时期,因而必须系统学习相关知识。大学的学习方法和内容均与中学截然不同,中学的目标极为明确——那就是考大学,考上大学就有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感觉。而且他们感觉到学习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就没有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处于茫然和无所适从的状态中,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
2.活着“为什么”
“人活着为什么”是一个古老却不断翻新的话题,实际上它就是一个人活着的目的何在的问题。人生目的是规范和引导人前进的方向。如果没有目的那只能是“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无所事事地终其一生。如今,这个问题在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自从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急促加大。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害怕毕业,不知道人活着除了读书还有什么可以做的。他们原以为读到大学,怎么也会混个一官半职,月薪在几千元之上。这才能达到自己的标准,才能对得起自己这么多年的寒窗苦读,如果不是这样那活的就没意思,也没面子见“江东父老”。然而,现实并非如此,所以人到底为什么而活着是困惑许多大学生的一个难题。
3.人生“信什么”
信仰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和灵魂,也是人生的航标。如果一个人没有一定的信仰,就不会有明确的生活方向。因而,信仰是一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是起到中坚作用的精神力量。但是许多大学生不明白自己到底该信仰什么,不知道该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真理与金钱到底哪个是自己该追求的,奋斗和命运到底哪个是自己该相信的。而且在这其中还存在着到底到哪里寻找真理,到哪里赚更多的钱的实际问题。一个人的幸福和成功是奋斗得来的,还是命中注定的。所有这些问题使他们不知何去何从。
4.做人标准“是什么”
任何人都要有自己做人的标准,这个标准时刻都在激励人、监督人、规范人、提升人。正是有这样那样不同做人的标准,才有这样那样不同的人,才在现实生活中有各不相同的接人待物的方式。
现代社会为大学生掌握信息提供了极为便捷的渠道,使他们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所需要的大多数信息。面对良莠不齐的各种信息,加之大学生自身甄别能力有限,判断和认识信息的方法和结果也就不同,并且不断地、反复地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做人原则,使他们难以确立正确的、合理的做人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