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读本——课外阅读的一片蓝天沃土
摘要:课外阅读,是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给学生开辟一片语文学习的沃土蓝天。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来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30%得自课内,70%得自课外。虽然这个比例每个人不尽相同,但是,进行课外阅读,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是学生学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当前语文要进行课外阅读面临的难题不少。第一是学生的观念意识有误,不少学生认为语文见效慢,考试难得高分,不如多做数理化,多背英语、史地政实用。第二是时间紧,学生的课余时间大多用在完成各科作业上。第三是学生的业余兴趣大多集中在网络游戏、言情、武打小说等上面。第四是学生活动的空间有限,接受信息的渠道狭窄。在这种情况下,与语文教材配套的《语文读本》出现了,它适时地给课外阅读提供了一片蓝天沃土。但在实际教学中,《语文读本》的利用率不高,甚至是弃置不用。这一片蓝天沃土有待我们去翱翔,耕种。
《语文读本》是语文新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与教科书配套的语文课外读物。与课本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读本体现了新大纲的精神,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风格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读本中的某些文章比课本更好,学生更有兴趣阅读。课本是精读教材,读本是泛读教材,培养阅读能力既要精读也需泛读。读本分为阅读和写作两部分,阅读部分结合能力培养目标和课文本身的实际组织单元,与课本的各个单元相对应,有利于教师指导阅读,有利于学生自主实践。这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大有益处。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人格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从思想上引领学生,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认识课外阅读的必要性,明白《语文读本》的重要性。
其次,注意阅读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应把《语文读本》的阅读计划一并纳入,同时明确阅读目的:注重整体感知,整体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强调语言文化积累;特别强调成语名句妙语警句的理解记忆;尊重学生个性,充分的肯定、尊重学生创造性的解读。
再次,把握阅读的层次性。根据学生情况和读本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性阅读,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
第四,实现阅读的有效性。可以根据不同文体,提出不同的自读要求,定期检查自读情况。如文言文的自读要求:对照注释,读懂课文;概括全文,阐述大意;诵读课文,记住名句。其他文体的文章也提出相应的阅读要求,定时检查。可以由内到外,比较阅读,举一反三。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把课本与读本上相类的文章联系起来,比较阅读,力争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交给学生解读文章的方法,指导学生解读相近的其他文章,及时加以巩固训练,使学生尽快形成能力。如:可以把《荷塘月色》与《清塘荷韵》,《我的空中楼阁》与《雅舍》进行比较阅读。可以以单元检测为手段,促进学生自读读本。
我们坚持每单元一检测,“把账算清,不留欠债”,而每一次检测我们均划定读本上的相应篇目,纳入检测范围,具体内容基本上在我们提出的“自读要求”之内,如此操作,效果较好。以写作促阅读,以阅读助写作,加强读写结合,阅读写作并进。语文读本中有大量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的文章,既是写作的范例,也能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对于许多经典作品,我们可以以写促读,以读助写,读写结合。读后感、文学评论、随笔、模仿作文等均是平时练笔小作文的常见形式,可经常布置一些与读本有关的作文题让学生在“练笔”中完成,让学生有阅读的动力。
尽管课外阅读的天地非常广阔,但目前《语文读本》仍不失为我们的一片蓝天沃土。只要我们有意引领学生在这一片蓝天沃土上翱翔,耕耘,课外阅读的天地定会绽放出更绚丽的云霞、更艳丽的花朵。
作者:邢文志,大足中学高中语文高级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